数据从哪来?如果真想做好,就得靠自己.不论是数据库,网络,图书馆资料的数据,都不如自己调查来的可靠与深刻.深刻是因为在调查的过程中你可能发现问题的真正含义----也许你过去提出的问题根本是个伪问题.
看看历史,很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穷其一生去做调查,一辈子可能就写一本书,那本书就影响了一个世纪.当然,他们之所以能够这样,与西方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科研赞助基金机构都是分不开的.而在中国,如果你没钱,没关系,也许科研机构根本不会理你.而你花了一辈子研究出的成果也许在第二天就被人盗用了.
考虑到我国正逐渐完善各种体制,我想有耐心有责任的实证经济/社会学家会越来越多.毕竟,理论的缺陷不是每个人都能容忍的.楼主如果真想做,就先做好为此奉献的心理准备吧! 应用经济学必须强调实证分析
钟甫宁
南京农业大学
提纲
应用经济学为什么需要实证分析
如何进行实证分析
如何应用(解释)实证分析的结果
如何提高实证分析能力和水平
应用经济学为什么需要实证分析
1. 应用经济学是否是科学?科学研究的特征是什么?
对像:客观世界、客观规律;
结果:应当经得起独立验证,不以研究者个人
为转移;
重要的不是提出新观点,而是证明(或推翻)
某一观点及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
应用经济学为什么需要实证分析
2.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语言的歧义:同样的语言不等于同样的观点,同样的观点可能使用不同的语言。
争论的是问题本身、对问题的看法还是描述(所用语言)?
模型可以清楚地表达(或可以明确地推论)提出者的对问题的认识。
(通货膨胀问题、多因素问题)
应用经济学为什么需要实证分析
3.需要的答案是什么?如何证明?如何理解?
语言的歧义:什么是稳健的(或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如何与对问题的描述、分析联系起来?是否逻辑上严格对应?是否可能提出同样合理的不同答案?是否存在问题-分析-结论之间的唯一性?
不同因素作用大小、相互关系;如何比较并选择优先序。
应用经济学为什么需要实证分析
4.对研究及研究人员本身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科学、客观、逻辑;
学术立场、人生目标
如何进行实证分析
1.实证分析的本质是什么?
确切表述问题、提炼问题;
提出可验证的假设;
确定分析框架(思路);
确定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模型与变量);
选择和收集数据;
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如何进行实证分析
2.是否一定要采用数量分析的模型和方法?
不一定,可以是逻辑模型或情景模拟。
如何进行实证分析
3.如何建立实证或逻辑分析模型?
从现实的问题中提炼出一个有价值且可以研究、能够得到答案的具体的理论问题;
根据现有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外部条件(前提条件)从逻辑上提出这一问题可能出现的结果(假设);
确定验证这一假设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模型和数据);
收集数据、模型验算;
修正模型、补充收集数据;解释结果。
如何进行实证分析
4.建立实证分析模型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是否能正确地提出问题;
是否能找到合适的理论分析框架;
能否得到需要的数据;
结果是否合理。
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
如何进行实证分析
5.实证分析最需要什么?
经济理论;
涉及的专业知识;
方法论(思维方式);
具体的分析工具与方法;
执着的苦干精神;
经济学家的立场和人文精神;
追求学术真理的事业心。
如何应用实证分析的结果
1.常见问题之一: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两张皮
两者缺乏严格的逻辑关系,表明实证分析仅仅被用来“拉大旗作虎皮”,
可能是“被迫”做游戏,也可能是不懂或不尊重逻辑,并没有真正认为经济学是科学。
如何应用实证分析的结果
2.常见问题之二:误用或滥用分析结果
对回归系数的理解和应用有误;
对模型的性质、适用范围理解有误;
对变量的涵义理解有误;
忽视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何应用实证分析的结果
3.常见问题之三:片面依赖数学手段
拘泥于统计检验、忽视经济理论和专业知识;
选定的变量与现实的决策变量不一致;
“拷打数据”。
如何提高实证分析能力和水平
1.正确理解研究和推广的区别、正确区分学术研究和对策建议
2.不断提高自身学术研究素养
3.保持开放心态,不断吸收新东西
4. 淡泊名利,耐得寂寞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做正确的事情。
2019年中国汽车乘用车市场持续下行,但广汽本田凭借稳健体系实力,不仅实现累计超700万用户的扎实基盘,2019年全年累计销量770,884辆,同比增长4.0%,持续以行业第一梯队的表现领跑车市。
其中,Honda品牌、理念品牌全年累计销量756,098辆,Acura品牌全年累计销量14,786辆。
年度重磅车型第十代雅阁全年累计销量223,706辆,同比增长26.6%,稳居中高级轿车销量冠军;新一代凌派全年累计销量154,053辆,同比增长36.2%。
同时,全国市占率同比提升17.4%,以稳健的姿态跑赢大盘。
实现逆势上涨的成绩并不是偶然,而是长期坚持高质量经营的必然结果,而高质量是对未来体系的前瞻布局。
一、拿最好的产品打动用户
聚焦于实现不同人群的用车梦想,2019年,广汽本田以更懂中国市场的姿态推出多款重磅车型,各维度向上的发展力汇聚为强大的品牌竞争力,驱动广汽本田以独特的发展模式实现高质量增长。
皓影:
开拓中型SUV领域、被媒体誉为“最美本田车”的皓影,搭载SPORTTURBO、SPORTHYBRID两大Honda王牌动力于11月30日本色上市。截至目前为止,订单已突破2万台,并有望在2020年成为广汽本田销量支柱车型之一。
第十代雅阁:
第十代雅阁凭借全面年轻化设计和优异产品价值,12月实现销量19,419辆,全年累计销量223,706辆,同比增长26.6%。其中,第十代雅阁锐·混动12月实现销量4,205辆,全年累计销量42,102辆,同比劲增125%,始终占据中高级混动市场NO.1。
新一代凌派:
12月实现销量10,020辆,全年累计销量154,053辆,同比增长36.2%。
目前,新一代凌派已连续10个月销量破万,成为日系同级合资车型销量增长率第一名。
奥德赛:
12月实现销量3,737辆,全年累计销量44,481辆。
其中奥德赛锐·混动自4月上市以来累计销量达24,584辆,占奥德赛全年销量的55.3%,单月的锐·混动车型销售占比最高达85%,成为奥德赛车型的绝对销售主力。
缤智:
作为广汽本田在SUV市场诚意力作,12月新缤智实现销量11,569辆,全年累计销量117,064辆。
飞度:
A0级车领域领跑者飞度全年累计销量达110,380辆,稳居同级别车型销量第一位,是年轻用户追捧的购车首选。
冠道:
为顺应消费升级和节能减排趋势,广汽本田推出适应国六且更为旗舰豪华的冠道星空限量版,助推冠道全年累计销量71,552辆。
锋范:
锋范则持续散发型格魅力,全年累计销量22,992辆。
VE-1:
新能源方面,广汽本田推出首款纯电动SUV VE-1,开启电动化时代新篇章。它基于广汽Honda成熟SUV平台打造,并首次导入SPORTEV技术,拥有出色的产品品质以及贴心的售后服务。
二、技术力焕新
有序导入SPORTTURBO 动力:
目前,广汽本田旗下的皓影、第十代雅阁、新一代凌派、新缤智、冠道五款重磅车型皆有搭载T动力技术,产品层级涵盖A级、B级轿车及SUV不同领域。全年累计销量444,594辆。
提前抢占混动市场:
2019年,SPORTHYBRID动力相继导入至第十代雅阁锐·混动、奥德赛锐·混动以及皓影锐·混动三款重磅车型上,构建轿车、MPV、SUV全领域的混动车型覆盖阵容。全年累计销量66,686辆,同比增长劲增256%,成为广汽本田新的增长点。
SPORT EV技术首次导入:
专注纯电乐趣的SPORT EV技术于2019年迎来首秀,首次导入至VE-1车型。该动力系统由高效率永磁同步电机、大容量电池包、高集成化配电系统组成,可提供四种驾驶模式。
注入领先科技配置:
与此同时,广汽本田还持续为产品注入领先科技配置。如Honda首次搭载的HondaCONNECT2.0、Honda全球首创黑科技“魔术感应门”、广汽本田首次搭载的脚踢式电动尾门等科技,以及升级的HondaSENSING安全超感系统,为用户创造更具科技人性化的高品质用车生活。
三、服务力升级
得益于广汽本田在服务领域一次次的革新举措,2019年,广汽本田获得J.D.PowerSSI主流车细分市场销售满意度第一名、CSI主流车细分市场售后满意度第三名、IQS新车质量排行榜第三名等荣誉。
而随着汽车行业新四化和用户需求的升级,广汽本田积极推出全新服务品牌主张——FUNLINK创享车生活,构建全新服务3.0时代。
四、以年轻姿态拥抱市场变化
年轻化战略在车型营销上得到充分体现。
以皓影为例,从兼具神秘感与互动性的线上命名,到迎着最早一缕阳光展现全新设计美学的预售,再到黄浦江畔采用全息投影的全球首发盛典,皓影以“WILLIS BEAUTIFUL 美在本色”的营销方式,让一款坚持本色之美的全新车型深入公众内心。
而第十代雅阁则通过好奇心营销和实证营销的整合举措,以与时俱进的活动和深入其境的挑战为触动点,吸引行业广泛关注。
把握高质量用户基盘,广汽本田还打造出领先业界的品牌粉丝活动——广汽本田首届“躁梦节”,让众多粉丝切身体会到信仰的力量以及梦想的美好。
在第三方机构发布的2019年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结果中,广汽本田以年轻化产品和企业形象获得J.D.Power品牌影响力第五名,较2018年上升4位,年轻化战略获得市场认可。
@一同君 :携手700万用户探索未来无限可能
在2019年严峻环境下,广汽本田在高质量经营战略推动下,实现逆势增长,在各细分市场均表现出色,这是稳固事业基盘带来的发展机遇,也是强劲综合实力的体现。
面向未来,广汽本田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一起期待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