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的营销特色

唯品会的营销特色,第1张

唯品会的特点主要是品牌的商品,采用低价、团购形式结合促销模式来实现好的销售1性价比高商家在实施抢购促销时,商品的价值与价格是刺激消费最重要的环节,只有让消费者对购买商品后感到满意,认为物超所值,才能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购买。在抢购促销中,商家一定要保证商品的质量,品牌知名度,尽量让消费者感到划得来,对商品感到满意。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抢购不一定能让他们买到适合个人意愿的商品。但是,根据调查显示,60%的消费者能买到符合他们个人需求的商品。只有少数人认为他们不能实现购买需求,买到的商品不适合个人需求。2限时抢购根据调查分析得出,网上消费者更倾向于时间越来越少,数量充足时够买。在限时抢购中,我们还会面临一些身体、心理的影响,就说你在参加抢购时,是否会感到紧张或着急。你是否会觉得你有可能抢不到商品,从而产生着急感。我们的调查分析得出,一半的人会产生这种感觉,一半的人不会。这种情况说明,抢购对消费者的影响很大,对刺激消费有明显作用。现实生活中,我们参加抢购,其实也是一种竞争模式,很多人会积极参与到这个环节。在抢购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在与别人竞争,就拿拍卖来说,竞争感刺激你消费。我们的调查表明,63%的消费者会在限时抢购过程中有竞争感,这说明,限时抢购有利于刺激消费,实现促销目的。限时抢购在电子商务中屡试不爽,在线下营销也能有效的实现促销目的。从我们的调查分析正好可以反映出这种形势,75%的消费者经常到网上或者百货超市参加抢购,70%的消费者在参加过限时抢购后会介绍给亲朋好友。这样的数据显示出,限时抢购更能刺激消费者重复参加这种促销,更能刺激周围的人参加,增加顾客。3品牌限时特卖电商营销特点品牌特卖网络营销是指通过网络营销的手段来实现品牌产品的特卖活动,是以互联网为媒介的B2C电子零售交易活动。而“限时”特卖的含义是指定期定时推出商品,先到先买,限时限量,售完即止。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商品折扣所带来的高性价比。品牌限时折扣模式基于“限时饥渴式营销”和“品牌库存折扣”两大前提来获得盈利。3.1品牌效应3.1.1专业买手团所谓品牌买手,就是决定下一季商场里卖什么样的东西的人物,他们必须眼光非常好,具有优秀的判断力和品牌品位,了解消费者以及市场,同时对报表,财务数据也非常熟知。唯品会的买手与普通买手比起来,最大的特点是受公司的风格和品牌调性调性影响。一般而言,买手是公司运营中产生的工作模式,然而在唯品会,买手团队更倾向于一个前锋的角色。唯品会的买手既是甲方也是乙方,既要懂管理又要懂生意,这种创新的时尚买手在行业中独树一帜,成为唯品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买手首先需要根据季节、价格、参考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等状况,进行综合考虑后判断品牌方合适的品项和折扣,然后进行初步协商,谈妥之后,产品上线,销售结束为品牌方提供数据分析。3.1.2商品种类的多元化发展唯品会于2011年1月开始推出奢侈品频道,但如今这一打造了几年的频道已经被压缩成一个小频道。在创立之初曾希望打造国内奢侈品折扣电商平台,也曾在一二线城市厮杀,但是其经营状况却非常惨淡。公司最后选择转型,打造属于三四线城市的垂直折扣电商平台。目前,三四线城市是唯品会销售额的主力军,一线城市的占比相当低,大约只有百分之十几。唯品会销售业绩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其较为实际的市场定位和运营能力,其迅速从奢侈品领域转向均价为200元的时尚名品领域,甩开“奢侈品电商”的伪命题,抢到了市场规模先机。3.1.3稳定的供应链上下游关系通过五力模式对唯品会的产品链结构进行分析:供应商:唯品会主要是针对二三线城市,销售的产品主要为中高端品牌产品,故其产品的供应商为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代理商或厂家,代售其商品,省去中间商的费用,在质量和价格上都有所保证,而且唯品会的采购通常错开季节采购,使伤口的折扣力度更大。消费者:唯品会的消费群,主要为22岁至35岁的白领,具有匹配消费能力的网购用户规模庞大。同样其可选择的空间也足够多。而且,该年龄群的消费者,一旦养成消费习惯,可以大大提升唯品会的重复购买率。竞争者:品牌限时特卖网站处于细分行业的起步阶段,同类竞争者不断增多,但随着唯品会的上市,其稳处于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潜在进入者: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如淘宝商城、京东、凡客v+,都有能力涉足该领域,并且具有流量、资金、营销等多方面优势。传统的百货商城,类似银泰、百联,掌握着最优质的品牌资源,同样极具竞争力。替代者:线上方面,从模式上,团购和“品牌折扣+限制抢购”最为接近,有替代关系;电商网站的平台业务的折扣促销活动,也会争抢该领域的市场需求。线下方面,以outlets首当其冲,但在中国outlets行业并未真正发展起来。3.2限时模式集中时段大访问量唯品会网站特有的特卖模式,会吸引用户在每天上午10点集中访问网站,在这一时间段中,会出现高访问量,高浏览量以及相应的高下单量,对于后台的服务以及数据库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同时对于前台用户来说,同时保证用户能够在较快的时间段内访问网站也是技术上需要支持的重要需求。3.3限量模式sku品类多,数量少的应对策略由于是特卖模式,唯品会库存周转率极快,平均5天仓库里的SKU(库存量单位)就要发生100%的变化,而传统电商是长期售卖模式,物流标准化程度高。特卖一般持续3-15天的时间,随着特卖物品的快速轮换,仓储的货物的种类极为巨大,已经达到千万级别,而每一种种类的数量却非常少,经常只有几件。如何设计好仓库的实时数据是唯品会物流环节的保障。4结语唯品会所处的电子商务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如何在这个环境中守住市场份额并不断发展是唯品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单纯的通过营销或者平台技术是没有办法立于行业的不败之地,必须通过梳理整个公司的运作流程来不断完善,完善给用户持续提高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提高合作厂商的合作深度与广度,并且争取在各个方面做到行业的标杆。

亲。唯品会 就不知道了 我简单说说饥饿营销吧

什么是饥饿营销

在市场营销学中,所谓“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目的。

饥饿营销就是通过调节供求两端的量来影响终端的售价,达到加价的目的。表明上,饥饿营销的 *** 作很简单,定个叫好叫座的惊喜价,把潜在消费者吸引过来,然后限制供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热销假想,从而提高售价,赚取更高的利润。但“饥饿营销”的终极作用还不是调节了价格,而是对品牌产生的附加值,这个附加值分正负。

饥饿营销运行的始末始终贯穿着“品牌”这个因素。首先其运作必须依靠产品强势的品牌号召力,也正由于有“品牌”这个因素,饥饿营销会是一把双刃剑。剑用好了,可以使得原来就强势的品牌产生更大的附加值;用不好将会对其品牌造成伤害,从而降低其附加值。

强势的品牌、讨好的产品加出色的营销手段是饥饿营销的基础,雅阁、佳美在中国已经有多年的沉淀,特别在华南地区,相信大家也领略过去年凯美瑞和今年卡罗拉上市的宣传手段,在此就不多说了,这都是为加强其品牌号召力打基础的。有了这些,加价限量只会卖得更好。产品一旦处于供不应求、加价销售的市场状态,其品牌无形中会得到了很大的宣传,其价值和号召力都会成陪地放大,为今后的持续热销打下基础,并建立忠诚度更高的客户群体。

所以饥饿营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定低价-限供量-加价卖”,正如上述所说的,强势的品牌、讨好的产品、出色的营销才是关键,才是基础。不了解对手,不认清自己,简单地去 *** 作,会非常危险。

[编辑]

饥饿营销的意义

传说,古代有一位君王,不但吃尽了人间一切山珍海味,而且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饿。因此,他变得越来越没有胃口,每天都很郁闷。有一天,御厨提议说,有一种天下至为美味的食物,它的名字叫做“饿”,但无法轻易得到,非出艰辛的努力不可。君王当即决定与他的御厨微服出宫,寻此美味,君臣二人跋山涉水找了一整天,于月黑风高之夜,饥寒交迫地来到一处荒郊野岭。此刻,御厨不失时机地把事先藏在树洞之中的一个馒头呈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这就是叫做‘饿’的那种食物。”已饿得死去活来的君王大喜过望,二话没说,当即把这个又硬又冷的粗面馒头狼吞虎咽下去,并且将其封之为世上第一美味。

这一简单的常识,在西方经济学中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西方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即消费者从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感)认为,效用不同于物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所固有的属性,由其物理或化学性质决定;而效用则是消费者的满足感,是一个心理概念,具有主观性。这正如传说中的那个馒头,尽管,从使用价值上来看,它与山珍海味不可同日而语,但当时当地,对于那个饥肠辘辘的君王,它却是天下至美之味。

这一常识已被聪明的商家广泛地运用于商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这种做法在营销学界更是被冠以“饥饿营销”之名。

[编辑]

饥饿营销成功的基础

一、心理共鸣

产品再好,也需要有消费者的认可与接受,拥有足够市场潜力,饥饿营销才会拥有施展的空间,否则一切徒劳无功,甚至还会患上一身病。不断探究人的欲望,以求产品的功能性利益,品牌个性,组织品牌形象,自我表现,情感关系的打造要符合区域市场的心理,与消费者达成心理上的共鸣,这是“饥饿营销”运作根本中的根本。

二、量力而行

俗话说的好,“没有金刚钻儿,别揽那瓷器活儿”。汽车厂商需根据自身的产品特性,人才资源,销售渠道,行销能力等量力而行,任何盲目的、自我膨胀的经济行为注定要以失败而告终。一味地高挂消费者的胃口,注定要消耗一些人的耐性,一旦突破其心理底线,猎物势必落入竞争对手的口中,这是大家所不想见到的。把握好尺度,是汽车厂商始终考虑并关注,同时由于市场存在一定程度地“测不准”现象,这一环节还应视为重中之重。

三、宣传造势

消费者的欲望不一,程度不同,仅凭以上两个规则,还有些势单力薄。欲望激发与引导是饥饿营销的一条主线,因此,宣传造势虽然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家常便饭,但却是必不可少。新品上市,前期的软硬兼施,电视广告的普遍撒网;电台、报纸、杂志、电梯等媒体的重点培育;明星代言的眼球吸引;车展的春光外泄;专业测评的权威指导;销售渠道的口径统一等等众多策略与手段,各有千秋。各厂商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尽量做到选择有度,行销有法,推介有序。

四、审时度势

在非单一性实验条件下,消费者的部分欲望受到竞争对手市场活动的影响,欲望组合比例发生新的变化,购买行为关键性因素发生不规则的变动,感情转移,冲动购买也是常有之事。因此,密切监控各汽车厂商的市场策略的动向,提高快速反应的机动性,也绝不可小视。可惜某些汽车厂家的一些方案的制定未免显得有些过于简单化,值得商榷。

编辑 杨洁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三十而已》等热门综艺、影视剧中频频以冠名、植入等方式出现的唯品会,在近日交出了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成绩单。

这份成绩单看起来不错:连续33个季度盈利;2020年第四季度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33.4%;2020全年净收入为1019亿元,同比增长9.5%。在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持续经营净利润为68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17.2%。

但唯品会也并非高枕无忧。在营收增速连续下滑后,去年的8月19日,唯品会宣布CFO杨东皓即将卸任后,股价当天盘中暴跌20%,市值一夜之间缩水超过30亿美元。而这背后,则是业界对唯品会未来发展前景的疑虑。

近年来,垂直电商的生存空间已经被大大挤压,很多人对唯品会的印象,更多是在追剧的时候频频看到的广告。当京东开辟闪购特卖、拼多多强势崛起,主打“品牌特卖”和低价策略的唯品会,还拥有足够坚固的护城河吗?从扩充品类到开辟线下战场,唯品会还能讲出更好的新故事吗?

掉队的电商老三

唯品会成立于2008年,专注于特卖电商这个细分赛道,以"品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障"的电商模式起家,成立4年后在纽交所敲钟上市,一度成为京东阿里之外的第三大国内电商平台。但近几年,唯品会起家的特卖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后来的局面,江湖地位开始下滑。

电商领域里,唯品会的对手不断涌现。老对手天猫、京东开启了特卖模式,拼多多牢牢抓住下沉市场,抖音等短视频应用开始入局电商,每一个都不容小觑。唯品会这类传统垂直电商的生存空间在不断被挤压。据《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20年第四季度》报告显示,在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交易规模中,唯品会所占的市场份额仅为2.6%。

当年淘宝和京东争雄时,唯品会能冲出来,是赌对了移动互联网下消费升级红利的风口,满足了消费者“好货不贵”的心理。

唯品会“特卖战略”的优势在于“优质品牌 绝对低价”,但商业战场不存在永远的定势。大约从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唯品会活跃用户增速开始放缓,在2018年第一季度甚至首度出现用户增长停滞。

唯品会在2016年Q2,营收增速曾达到62%。但在2019年第一季度,营收增速已经降到了7%,到了2020年第一季度,在疫情的影响下,营收同比下滑了11.7%。

2020年8月,唯品会公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唯品会净营收、净利润分别为241亿元和15.36亿元,均高于市场预期,且连续31个季度盈利。但与财报一起公布的,还有唯品会CFO杨东皓离职的消息。唯品会表示,杨东皓因个人原因将于2020年11月辞去公司CFO职务,公司董事会已将其任命为新的非执行董事,新接替者崔大伟已加入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杨东皓自2011年起开始担任唯品会CFO一职,任职9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唯品会上市、与京东腾讯联盟、收购杉杉集团等重大时刻,也曾多次接受媒体采访,传递唯品会的业务方向及业务重心等相关信息。这一消息也带来了市场的疑虑,尽管第二季度财报表现不错,但唯品会第二天的股价不涨反跌。

资本对于唯品会的信心也开始变弱。在唯品会发布财报的前五天,“投资风向标”高瓴资本发布公司2020年第二季度美股持仓情况,在电商领域增持了阿里、拼多多,同时减持了合计156.77万股的唯品会股份。此前,美国基金行业龙头富达基金已清盘唯品会,转而增持拼多多、陌陌、虎牙等“新经济中概股”。

处于层层压力之下的唯品会也显示出了焦虑。

当高消费人群不再一味追求“大牌”,低价也不是唯一吸引他们的因素,唯品会也一度进入了迷茫期。在服饰品类外,唯品会开始切入美妆、母婴、家居、食品甚至3C家电领域。业务线上,唯品会在2018年上线了2C端的微信小程序“云品仓”,以及服务代购群体的2B端App维品仓。之后,唯品会也开始试水线下店铺。近年来,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等模式唯品会也都玩过,但都反响平平。

2020年12月,唯品会因不正当价格行为被处以顶格罚款50万元。2021年2月8日,《平台经济反垄断指南》正式出台第二天,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唯品会因2020年强迫商家“二选一”行为被罚款300万元。

尽管现在唯品会的营收和利润,仍旧还是保持了增长的趋势。但是,“特卖”又能为它构筑多久和多稳固的护城河呢?

唯品会怎么跑出来?

唯品会仍然坚持在“特卖”这一细分赛道。2014年起,唯品会曾尝试向平台化发展,提出过“电商、金融、物流”的三驾马车战略规划。但在2018年中,唯品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亚提出,唯品会还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回归特卖战略。

唯品会方面向AI 财经 社表示,唯品会的核心用户群体就是“理性的精致女性”。她们在消费过程中追求极致性价比,主要体现在追求货品精致(好货)与价格精明(好价)两方面;同时,该用户群体基本掌控个人及家庭的开支,承担全家需求购买,对家庭收支精打细算。

唯品会为了扩充用户群体,一直在大力营销,但“增客”的前提,也是获客成本的提高。在2019年,电商分析师、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就曾在分析文章里称,据他了解,阿里、京东和拼多多的获客成本分别约为60元、60元、20元左右,唯品会为100多元。

喜欢追剧和追综艺的人会发现,近两年唯品会不遗余力地在各种综艺和电视剧里“刷脸”。在去年大热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就出现了唯品会的身影。2020年以来,唯品会通过赞助、植入广告的方式,先后“拿下”了《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等热播电视剧和《我家那闺女》、《乘风破浪的姐姐》等综艺。

根据财报,唯品会去年全年营销费用支出为42.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97%。在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沈亚也表示,唯品会从去年Q3开始加大了市场投放,除了无孔不入的电视剧和综艺,还有精准营销,包括手机预装等。他说,公司也试过比如直播、短视频、微信群、社群方面的尝试,争取更多获客,但“效果一般”。但沈亚也认为,“现在这个阶段仍是互联网红利期,理论上应该多投入、多获客”。

财报显示,唯品会四季度服装的增速做到了28%同比的增速,快于服装大行业增速。在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肯定地认为,短暂的红利期是来自于疫情。

唯品会近年来更大的“破冰”动作是对线下店的投入。唯品会从2018年起斥资布局线下实体店铺;2019年,维品仓也开始开设线下店,并以29亿元收购杉杉商业集团有限公司100%股份,布局线下奥特莱斯业态。

据报道,截至2019年末,唯品会拥有大约300家唯品会线下店、以及200家唯品仓。2020年12月,唯品会(合肥)城市奥莱开业,这是唯品会的首个城市奥莱项目。

但唯品会的线下布局发展如何,仍然有待观察。疫情有利于线上业务,对线下业务造成的影响则截然不同,商场门店、线下商铺人流骤减成为事实。沈亚也说,他发现线下店也有很多会员在微信群里购买,一些做得不错的店面,用户在社交媒体群里购买的比例已经超过三分之一。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线下奥特莱斯的租金、日常运营成本、物流仓储、甚至配套的基础设施等都是唯品会需要克服的门槛,毕竟这与线上店是完全不同的打法。

唯品会也仍然面临着其他电商平台的竞争。爱库存之前和唯品会的矛盾,也是平台间竞争加剧的表现。“特卖”的护城河是否足够稳固,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日前有消息称,唯品会也正寻求在香港二次上市。但这也意味着,唯品会需要向资本市场讲出更加动人的新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61263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5
下一篇 2023-03-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