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景区门票有淡旺季之分说说其中的营销道理?

为什么很多景区门票有淡旺季之分说说其中的营销道理?,第1张

很多行业都有淡旺季的,这个非常正常,景区也不例外。一般的景区都是到了秋天,天冷的时候,大概10月下旬或11月初就进入淡季了,谁会大冬天的去爬山呢?等春暖花开,3月下旬,4月初就开始恢复了,滑雪场等冬季游玩景点除外。旺季消费者多,一般人都会在天气好的时候去,旅游本身就属于锦上添花的事情,不是生活必需品,消费者既然想花这份钱,就不在乎多花一点,还有五一、国庆等大中小长假,很多景点都涨钱,因为消费者只有这个时间能出去消费旅游,其他时间不允许,他们也认可这种涨钱的模式。而淡季呢,本来消费者就少,景区为了维持基本收入,肯定会降价来吸引消费者,有一些消费者不在乎冷暖,有空余的时间,愿意省钱,自然就会淡季去了。但也有很多行业是在旺季加大促销力度,淡季反而没有啥活动的,比如冷食,比如乳制品等,因为这些大企业有很多的产品,不在乎淡旺季,且那些食品不易保存,易变质,成本低,利润空间大,自然要多促销了,淡季企业方根本就没打算有销量,多少也无所谓了。

企业应对旅游季节性变化的策略如下:

1、开发富有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两大类旅游资源中,自然旅游资源相对季节性比较明显,人文旅游资源的季节性相对弱一些。所以旅游地想要发掘淡季市场潜力,可以从深挖当地人文资源,开发一些富于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着手。与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不同,人文旅游资源是可以被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可以通过建造博物馆、美术馆、游乐园、文化宫、体育运动中心,以及组织文化节、戏剧节、电影节、音乐节和各种民间喜庆活动等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旅游内容,吸引远方游客,形成充满现代气息的人文旅游资源。比如就有学者针对山东蓬莱淡季时间长达半年,明显影响了全年的旅游经济效益的情况提出了相应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的策略,策略包括利用蓬莱沿海渔民祭海的习俗开发渔灯节;借助妈祖文化开发旅游产品;利用海洋历史文化开发旅游产品等。这样不但可以宣扬传统文化,对拉动淡季旅游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2、充分利用价格机制。价格对需求的调节作用十分明显,旅游产品并非生活必需品,一般旅游者对价格比较敏感。所以合理利用价格杠杆,调节旅游需求是可行的。通过价格调节,将一些有富余时间和经济能力有限的游客,从旺季市场分流到淡季市场,是缓解旅游季节性差异的可行措施。比如老年旅游者相对有富余时间,学生市场对价格相当敏感,这两个市场就大有文章可做。通过合理的定价策略,引导这两类游客,把他们从旺季市场分流到淡季市场。可以有效缓解旅游活动季节性对旅游地造成的负面影响。

3、避免季节性定位。除了丰富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和利用价格杠杆外,旅游地形象定位也十分重要。旅游地形象定位会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如果形象定位不科学,会严重影响旅游地的旅游业发展。旅游的季节性是普遍现象,在旅游地的形象地位上要尽可能地避免季节性定位。比如有些旅游地大力宣传“清凉之都”,“避暑胜地”等,这无形中影响了旅游者对旅游地的认知,强化了旅游地的季节性,最终导致季节性加强。所以旅游地形象的定位一定要避免季节性定位,否则,它会给旅游地带来负面影响。

4、科学的旅游宣传引导。旅游地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向旅游者发布相应旅游信息,适时引导旅游客流的流向。旅游信息特别是旺季的旅游信息共享尤为重要。旅游企业和各旅游目的地以及各目的地旅游企业要与旅游信息管理部门加强合作,要将自己的旅游预订信息及时上报给旅游信息管理部门,再通过旅游信息管理部门的统计总结,并及时发布旅游信息,从而合理引导客流的流向,倡导错峰旅游,以达到协调旅游淡旺季差异的目的。在旅游淡季,旅游地更要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宣传促销,旅游地各旅游企业也要淘汰那种“等客上门”的做法,要自己走出去,把客人请进来。加大营销经营活动,对自己的客源市场进行科学的细分,然后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再针对不同的客源细分市场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并加以宣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61314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5
下一篇 2023-03-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