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向左,“银河”向右!吉利的突围哲学

市场向左,“银河”向右!吉利的突围哲学,第1张

“传统车企一发力,结果就是脸着地。”

这个梗越来越有玩烂的趋势,至少在我的朋友圈,看好造车“旧”势力的并不多。

不怕你们笑,我也曾经是“新”势力的坚定拥护者,但近来脸被打得生疼,尤其是看到吉利单月新能源渗透率多次突破30%后。

开头那句话的适用场景,眼下留给日系车应该比较合适,特别是知名的“三强”,真真是50斤的体重、49斤的反骨。

相比之下,李书福可以笑一笑了。

吉利今年的新能源渗透率应该还能再升一升,银河系列都鼓捣出来了,只要不弄幺蛾子,电气化加速转型,老大哥应该志在必得。

想了想,吉利在这时候推出银河,应该是有它深度的考虑:一来只靠极氪很难完全撑起李书福的野心,二来市场也在倒逼吉利“冲高”。

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吉利先前已经在SEA浩瀚架构、换电、高效混动以及甲醇燃料等领域开花结果,吉利新能源渗透率多月突破30%,此时集中精力推出银河,“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齐了。

这也是为什么,银河的身份是「系列」而不是「品牌」,——聚焦一个吉利,把母品牌做大做强,实现价值向上。

银河需要吉利,吉利也需要银河。

有趣的是,吉利每一次价值跃迁的关键点都是“技术”,这相当不取巧,或者说容易费力不讨好。淦家阅说“造车者吉利,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不是没有道理的,哪怕到了银河系列,这种坚持也没有中断,只不过故事换了一个版本。

所以在吉利银河的发布会上,外界看到了三大重磅技术:新一代雷神电混8488、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和银河N OS。

另外,接下来吉利还会有不少“干货”流出,包括“天地一体”版银河智驾方案、吉利自研的厘米级卫星高精度定位模组等。顺利的话,这些高、精、尖也会在后续的银河系列里呈现出来,届时银河系列将有很大概率成为吉利的门面担当。而参考吉利高管近期的种种言论,银河系列甚至有可能光芒盖过吉利本身,因为一旦银河L7以“20万级智能电混首选”的姿态成为爆款,接下来李书福势必将举集团之力打造银河系列并令其成为“冲高”先锋,而银河系列也将借此跳脱出产品维度,为吉利赋予更高的品牌价值。

以我的浅薄认知,这应该是李书福短期内最希望看到的结局了吧?

当然了,银河L7出圈后,整个银河系列后续产品杀入市场也将变得更加容易,哪怕最终效仿理想汽车来个“套娃”,理论上也不会有太大的烦恼。

延伸来看,李书福聪明就聪明在这里,一旦银河L7突围失利,后续吉利也可以用快节奏的打法刷存在感。踏破铁鞋无觅处,老大原来是个“心机boy”。

剩下的一个问题是:怎么卖?

年初,举起价格屠刀的特斯拉凭一己之力拉开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降价序幕,而后跟进者数不胜数,问界、小鹏、蔚来......就连产能正处于爬坡阶段的比亚迪都没能幸免。喊了那么多年“新能源价格整体下探”,如今终于有丑媳妇熬成婆的曙光了。

毫无疑问,对吉利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至少对银河系列来说是。市场向左、吉利向右的前提下,如何巧妙地切入就很有学问。

吉利的观点是:“技术竞争,打好价值战和服务战”。

对消费者来说,银河系列的问世不单是多了一种选择那么简单,重要的是它回应了吉利一直以来的“高价值新能源车”Slogan。单纯卖车是初级玩家的做法,而将服务卖给消费者,才是真正的高手(劳斯莱斯:这题目我熟)。

李书福自然知道其中的核心逻辑,这才有了银河系列的全新服务标准——在一二线城市开设品牌中心,三四线城市采用代理经销制。据悉,在标准体系、交付标准以及用户体验方面,吉利也针对性做了升级,可以充分发挥直营和代理的各自优势,同时要充分实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强与用户的直连。

连起来看,吉利已经把前端和后端的布局都考虑到了。

关于营销模式,有些人可能不太了解背后的意义,我简单说一下:目前吉利在细分市场里的竞争对手并不少,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能不能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放大银河L7的产品价值,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吉利能不能抵消“后发”的劣势。而且,把经销商功能解耦实现订交维分离,也能很好发挥银河L7的产品优势,从而建立充分的群众基础。再者,吉利正处于全面向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期,当务之急是打法快、准、狠。

对吉利而言,答案已经是最优解。

唯二的变数是:(1)市场接不接受;(2)消费者接不接受。

毫无疑问,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红海,而银河系列要冲击的20万级区间,也是前有特斯拉、比亚迪,后有“蔚小理”,再加上二三线梯队的挤压,这么说吧,如果特斯拉是今天才进入中国市场,那马斯克应该还没办法解锁“钢铁侠”的Title。

以吉利的底蕴和实力,银河系列要建立市场认知并不难,从那场发布会的热度也能窥见一二。只不过摆在银河系列面前的,是刀刀见血的残酷战场,吉利确实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也还是需要一些运气,比如价格。倘若定价得当,银河系列复制极氪的成功不会太难。

至于消费者这边,我认为关键是吉利如何优化营销模式,这关系到流量和转化的产出比,也是银河系列能否成功的最后一步。综合所有的技术因素,我觉得这点对吉利来说应该不会太难。极氪001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

“新能源市场将会按照什么样的趋势和规律走下去?”淦家阅在银河系列发布会现场提出的这个问题,我认为其实就是在埋伏笔。如果,我是说如果,银河系列“冲高”成功后,海外车企的统治定会进一步土崩瓦解,接着国产品牌弯道超车的局面将会全面到来,最终燃油车时代的主仆关系倒挂得以完成,而在这个基础之上,新能源市场国产品牌向上突围的脚步也将得以加快。

也就是说,“国产BBA”的时代有望提前到来,我指的是品牌层面。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其实李书福早就把Ending设想好了?要不怎么把那台概念车定名为“银河之光”呢?

EV说:

电影《蜘蛛侠》中,彼得·帕克说“The greater the power, the greater the responsibility”,银河系列吹响了吉利的新号角,也掀开了国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篇章。而回过头去看银河,冥冥之中一切早有预示,比如启用全新系列标识、成立吉星事业部等等。

有心人或许早就看穿了吉利的“野心”,这头短暂蛰伏的猛虎,是时候发发威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界E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吉列公司的现代历史,是一部多角经营的历史。1958年,公司现任董事长靳克勒出任总经理。他在第一次重要职员与董事联席会议上提出:“以剃刀为中心的经营时代已走到终点,本公司的业务不应再以刀片为唯一事业。”他的话使董事们大为惊讶,难以理解。其实,对公司利益的98%都来自刀片这一点,靳克勒早有疑问和不安,因此,他一上任就大胆改革,想以实行多角经营来维持生存,求得发展和力保王座。而他选中的目标,就是兼营“化妆品”事业,以构成企业的经营多角化,然后推出喷射式罐装的剃须用面霜,扩大宣传和推销。他指示有关人员,一面进行市场调查,一面收集顾客对本公司的反映,以便决策的客观准确。结果发现大部分顾客本来就以为吉列是剃须刀兼营化妆品的厂商。实事证实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转变经营方向时,在继续积极研究剃刀技术,维持公司在市场上的固有占有率的同时,大胆投资积极研究开发化妆品及其它产品。先后推出了口红、泡沫剃须膏、妇女用除臭剂、Adorn喷发剂,以及Thorexin止咳糖浆等,以慎重、稳进来占领市场。靳克勒的这一战略与步骤成功了。1966年,吉列公司化妆品部的营业额高达6000万美元,是1962年度的6倍,占总营业额的18%,可以说初战告捷。以后,在靳克勒这位组织多谋的企业家指挥下,吉列公司又先后开发出各种洗发精、烫发机、吹风机、打火机、原子笔,甚至高级香水、医药品等繁多种类的产品,并成立了相应的研制开发机构。从此,吉列不再是单靠剃刀生存的专业厂商,而是制造以男性用化妆品为主的多角化生产经营的厂家。这一点,就连当初不理解和支持靳克勒经营方针的人也承认是正确而妥当的。为了占领更大市场,吉列公司在战前已有海外市场的基础上,同样以“多角化经营”为战略重整海外的专业机构。i966年,它在美国以外成立了两个国际事业部:一个是东半球事业部,负责包括欧洲、非洲、中东等地;另一个是西半球事业部,包括加拿大、中南美、太平洋地区。这两个事业部管理32个公司,其中有11个公司在制造吉列产品。吉列公司在这些分公司中掌握有100%的股份。吉列公司采用全额自行投资的作法,建立海外市场据点,也是它称霸世界市场的另一大特色。它的海外事业,虽然仍以剃须刀和刀片为主,但靳克勒已认识到这点,他说:“海外有极大的化妆品市场,等待我们去开发“。自1964年,便向海外推出化妆品,而到1966年底,海外化妆品的营业额,已达到lOOO万美元,到1980年,剃须刀和刀片的销售额在公司23亿美元总营业额中所占比例还不到35%。难怪他野心勃勃地欲向海外扩发了。吉列公司虽然建立了世界性的剃须刀王国,但它在激烈的竞争中,及时调整战略,改变单一的经营为多角化经营,使剃须刀王国屹立不摇。这正是它成功的关键所在。  世界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中,吉列公司在市场经营运作中充分显示出活力与竞争优势,集中构想新产品和服务,积极创造需求,努力发展生产制造与经销新模式。可得如下几点启迪:一、市场目标差异化吉利领导世界安全剃刀和刀片的生产制造,其产品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而公司在每个国家市场目标定位是不同的,在大多数剃刀和刀片市场中公司产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优势,甚至有些国家将公司作为剃刀刀片的象征,目前,公司产品在欧洲市场占据70%份额,在拉丁美洲市场则占据80%。市场目标的差异化要求公司在不同市场销售不同产品,并采取共同合资经营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使其销售额得到大幅度增长。加之公司精于管理,如产品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严格的质量控制、积极的营销推广等,综合全方位的不断努力,使公司获得世界范围内市场经营的成功。为适应市场目标差异化经营管理,吉利公司除在本国和加拿大建厂外,还在海外许多国家建立生产制造厂,并积极为东道国服务。 二.组织结构细分化  吉利国际部作为总公司的分部,主要从事海外产品的生产制造与营销,其经销产品,如刀片和剃须刀,修面.梳理等各类器具质量都比较好。近年公司重新调整国际经营部,将其分成两组,即吉利北大西洋部和吉利国际部,前者将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各国作为一体化经营,其他国家与地区市场经营归于国际部。为更好地使欧洲各国与国内实施经营一体化,吉利北大西洋部具体又分成不同产品组,如剃须刀和刀片组,个人修饰用品组和文具用品组,每组再分为北美分部和欧洲分部,最后,在一个总经理领导下,再细分成五个区域,即北欧、西欧、东南欧、中欧和伊比利亚。吉利组织内的欧洲经销部一体化表明吉利的经营有助于成为真正的全球性企业,同时也有助于公司获得欧洲市场—体化进程优势。吉利国际部设在波士顿,共分为三组,即拉丁美洲、亚洲—太平洋以及非洲、中东和东欧,三组中每组都没立一个总经理,此外,还有一个被称为“吉利国际营销部”的参谋机构,也设立在波士顿,由营销总监理领导,主要是对每种产品领域中个别特殊情况的处理,促进市场研究与开发中的国际合作,将发生的特殊情况向世界范围内所有有关人员都提出忠告。  三、经营决策集中化  吉利的全球经营决策制定系统采取集中制,参照海外部经理提供的信息,其主要经营战略决策由波士顿总部制定,如集中战略目标,价格结构、全球广告等,但其中部分内容由吉利国际部和吉利北大西洋部在其所在地区集中进行经营决策制定。如吉利国际部内部,关键性经营决策通常由波士顿总部制定,有些决策可由三个组成区域的管理者完成,如广告设计以及经销配置等;分支机构经理在集中计划定位战略范围内,有权制定本地区价格,但分支机构总体经销战略由总部集中计划和调整;广告设计可按地区要求进和调整,但在促销方面必须以波土顿总部设立的经营战略目标为主。同样,吉利北大西洋部大多数重要经营决策制定由波士顿总部经营管理者制定,对于产品销售情况,则像吉利国际部内部一样,海外部经理主要任务是将产品通过一定销售系统转移给最终用户,并设计和完善本地商店销售配备。价格决策相对竞争商标和产品而言,仍然由波士顿总部的产品部经理制定,这些部门内分支机构各部经理,可以对其拥有的市场进行价格定位。  四、广告决策本土化  吉利的国际广告战略以区域为主,采用本土化方针而非标准化模式。吉利北大西洋部的广告是以产品部为主,各自使用单个的、内容不同的广告。公司对于广告决策不使用单个代理商采取的标准化制作,在两个区域性组织范围内主要采用本土化策略。公司高层管理者认为:不应该将所有的国际广告放在—个篮子里,应该选择两个代理商,为吉利进入多个市场服务,以在其经营区域内显示出特别强的竞争优势。实际运行中,北大西洋部和国际部集中所有广告,然后再由波士顿总部创作转译成各围语言,并配备有同样的音乐及各国不同的语言,这种方法制定的广告能在不同市场中进行调换。即使在偶尔情况下,如某东道国政府官方有某种规定要求时,海外分支机构可以使用本地演员在本地拍摄后再将共商业化,其中创作部分均由波士顿总部负责,如语言的设计、主题、以及广告语等,吉利有名的一句广告语:“吉利,男人的标志”,目前已经为全球用户熟知。  五、人员配备国际化  吉利国外分支机构固定成员基本由本地城镇居民和第三国籍人员组成,公司在跨国经营中所获取成功的经验表明:加强海外各企业及各管理组织机构管理,企业必须使国外市场本地化,而不不仅仅作为设置在国外的跨国经营企业。六、逐步扩张的经营战略公司在发展国家主要销售各种书写用笔、各类修饰用器具、各种牙刷以及其他类似产品,在对第三世界国家修订预算和测试中发现需要对刀片进行重新包装,基本以一次销售为主,并将引导未修面者享受面部光滑的乐趣作为吉利公司增长战略的重要策划思路。在发达国家中各种刀片市场是稳定的,而在第三世界国家,15岁以下者占总人口很高的比例,这些人在短时期内将进入剃须者行列。参与第三世界竞争中,几乎没有一家跨国企业像吉利公司那样花费那么多精力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因此公司60%多的收入来自于海外经营。自从企业1969年将发展中国家作为目标市场以来,来自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和中东的销售比例翻一翻,利润额已经上升八倍。此外,公司几乎每年分别在中国、埃及、泰国、印度等国家建立工厂。公司总是在工厂开工初期生产双面刀片,如果经营得比较好,再将其转换成生产各种书写笔、除臭剂、香波、牙膏等,这种方式已基本获得成功。此外,吉利采用不同包或不同的规格型号销售相同的产品。由于在拉丁美洲国家提供七盎司一瓶的润发香波不受市场欢迎,吉利公司便及时调整用半盎司塑料瓶装润发香波投放市场。取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使销售额大增;同样在巴西,吉利销售使用塑料瓶装除臭剂以代替原先的金属容器也取得了成功。吉利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及时调整战略逐步扩张,使剃须王国屹立不摇,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吉列公司确实完全掌握了全世界男人的胡子”。来源:国际营销成功典型_吉利公司经营实践启迪

2019年可以说是汽车圈“最难”的一年,销量腰斩、营收下降、大幅降价……许多车企都正在为了“活下去”而努力。要想在低迷的市场中让用户买自己的车,首先就要提高品牌的声量。为此车企们也“脑洞”大开,在2019年开展了许多创新性的营销方式。网上车市总结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营销活动,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成功的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1、名爵6赛高铁

2019年5月,网络上曾有一段黑色轿车狂飙追高铁的视频爆火。我们知道,一般高铁的速度都是200km/h+,可以达到相同速度的大多是豪华品牌的性能车,例如宝马M系列、奥迪RS或是奔驰AMG,这款黑色轿车到底是哪个品牌一度引起热议。随后,该车被证实为是全新名爵6,一款10万元级的家用车。不得不说,该车是国产运动家轿中比较受欢迎的一款,而且目标竞品直指思域,6秒的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以及36米的制动性能吸引了一众年轻用户。

事后证明,这辆名爵6追高铁是用户行为,并不是名爵官方的营销活动。但通过此次事件也体现了除了名爵6不俗的动力,名爵官方顺势推出了名爵6高铁版,在换上手动挡的同时,加上了全车黑色套件、原厂双边双出排气、BOSE音响等配置,也让该车被更多人所关注到。不得不说,名爵此次借势传播非常成功。但我们也要再次重申,“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无论驾驶性能多强的车,安全永远是第一位,请勿危险驾驶。

2、荣威RX5 MAX拉飞机

作为名爵的兄弟品牌,荣威在2019年也开展了许多品牌营销,但最值得关注的就是RX5 MAX拉飞机事件,以此呈现了该车在动力总成方面的优势。2吨不到的荣威RX5 MAX要拉动超21倍自重的波音737,克服14000N滚动阻力靠的绝不仅是简单的牵引力公式,而是足够强悍的底盘、车身架构,以及性能出色的发动机,传输效率出色的变速器的共同作用,甚至于轮胎也是极其关键的一环。

此前在汽车拉飞机的历史里,都是大众途锐R50、丰田坦途 4X4、保时捷卡宴S等重量级产品。相比之下,荣威RX5 MAX是唯一的中国品牌SUV,并且荣威RX5 MAX在定位、定价、动力规格上都远不如上述几款。通过此次营销,荣威将RX5 MAX和许多知名车型挂钩,用一次由浅及深的方式向人们很好地呈现了RX5 MAX在三大件上的性能。

3、奔腾X40“空降”

除了性能外,部分品牌还在产品安全性上下足了功夫,其中一汽奔腾在2019年5月举行了国内首次大型空投翻滚试验,用直升飞机拉起奔腾X40,以120km/h的速度从空中直接抛向地面,在地面上不断翻滚。在经历了严重的撞击、翻滚后,奔腾X40经受住了考验,奔腾X40车身无明显变形,车内试验假人安全。

空投翻滚试验是对真实交通事故形态的再现,车辆从桥梁、悬崖或者高地上跌落是一种典型的事故形态,这种事故的死亡或重伤率明显高于其他事故。奔腾X40成功挑战空投翻滚试验,以证明该车能够在高空跌落事故中很好地为驾乘者提供保护。在真人真人侧翻、极限静压试验等一系列安全测试下,奔腾X40另辟蹊径选用了空投翻滚试验,让更多人直观的了解到该车的高安全性。

4、奥迪、英菲尼迪乌龙事件

一场德系豪华与日系豪华之间的“乌龙事件”引爆了社交网络,原本应该是奥迪Q8的朋友圈广告,内容却播放了英菲尼迪全新QX50。消息一出,引发了各路网友的大胆猜测,联名炒作还是重大失误事件?虽然后来官方证实,确实是放错了视频,但可以确定的是,本次事件让奥迪和英菲尼迪成功占据了网络头条,效果已经超出了普通的广告宣传,成功的将“营销事故”变成了“营销事件”。

随后网友甚至造出了“迪迪事件”一词来纪录此次事件,而两个主角奥迪和英菲尼迪在接下来的 *** 作中,却是让人眼前一亮。首先奥迪发了一条微博“今日,宜包容”,非常应景。英菲尼迪也发布了用车标拼凑起奥迪的图案,双方交流一片和谐甚至还吸引了沃尔沃等品牌的加入。即便双方否认是联合营销,但这件事具备十足的反差感、可视觉化传播源以及深刻记忆点,是一个十分精彩的事件营销案例。

5、凯迪拉克 无后驱 不豪华

在凯迪拉克CT5上市前,凯迪拉克投放了一波广告,核心内容就是突出旗下主力产品都是采用后驱形式,其中“没有后驱、不算豪华”深入人心。这句话简单易记,宣传了凯迪拉克产品特点的同时,给广大网友造了一个新梗,迎合当下娱乐需求的同时,让更多对车不太了解的人记住了凯迪拉克CT5、CT6。当然,这个广告也给沃尔沃、雷克萨斯等品牌“一记暴击”。

当下信息传播非常碎片化,必须主打非常鲜明的传播点才能让消费者形成记忆。对于凯迪拉克来说,运动、 *** 控、豪华等宣传点已经被BBA、雷克萨斯等品牌占据,重复宣传效果不会好,而“后驱”则是凯迪拉克最好的在落脚点。你可以说凯迪拉克这句广告语太俗、没有审美,但是单刀直入最能让人记忆深刻,这也是迎合当下市场趋势的必然做法。

6、吉利向上马拉松

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一哥”,吉利2019年的营销活动就更加务实一些,最重要的是“向上马拉松”活动。2019年10月,吉利帝豪向上马拉松2019中国公开赛正式启动,自2015年第一届成功举办之后,每两年一届,到去年已是第三届。不同于其他品牌冠名的常规马拉松,吉利的活动都选在每个城市的地标建筑或历史遗迹,具有独一无二的标志属性,相比普通马拉松要进行封路等措施,“向上马拉松” *** 作起来更加容易。

从传播角度讲,向上马拉松赛事由于规模更小,参赛者、媒体的注意力越容易集中,这也让赛场周围的吉利帝豪成为了唯一的主角。并且“向上”一词也非常贴近中国国情,每个参与者也可以在“向上”的精神感召下,找到与自身的共鸣。吉利将热销产品、著名地标、马拉松活动、符合国情的向上精神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非常有特色的营销方式。

7、北汽越野去“探月”

北京越野此前已经与中国探月工程达成战略合作,在随后举办的活动中,中国探月工程首任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对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说,希望未来中国航天员登上月球的时候,能开上北京牌的探月越野车。当时以为只是一句客套话,谁知北京越野真的以这个方向去发展。在“胖五”发射的前夕,中国探月工程&北汽越野车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期间更是公布北京越野将参与到新的月球车开发工作中。

在其他品牌还在地面上做营销的时候,北汽越野已经把目光放到了太空中。通过与探月工程的合作,能体现出北汽越野军工级的产品实力和研发水准,能吸引更多关注品质的年轻用户关注。另一方面,有了航天科技的加持,北汽越野未来在轻量化、智能化、全地形通过性上都会有提升,有望实现越野和家用的兼融,对于推广越野车这类小众产品非常有帮助。

8、宝沃 好、贵

已经淡出主流车企的宝沃,最近凭借一则非常“魔性”的广告重新回到公众眼前。广告分别邀请了前央视主持人郎永淳和抖音大V虎哥,以一种慷慨激昂的演说反复用“好就是贵,贵就是好,宝沃 好、贵”进行宣传,席卷了朋友圈和电梯间。洗脑效果超过凯迪拉克,甚至不亚于脑白金等。现在提及宝沃汽车想到的不再是“BBBA”,而是好、贵。

德国红点设计奖、德国工业4.0智造、全球知名供应商、79%航母级钢材、三年征战达喀尔、终身质保……众多亮点在广告中交代的简单直接,产生了好记忆的效果。可以说宝沃的广告集凯迪拉克和奥迪事件两项的优势,通过碎片化重复传播让用户加深记忆,并且用“好、贵”这一似乎与宝沃扯不上关系的词让人产生反差感。宝沃此次营销在输出产品卖点,让人在争议“为什么贵”的同时,5大卖点也已经深入人心。

9、雷克萨斯 把广告拍成电影

上述提到的广告营销,都是以一种娱乐化的形象出现,抓住了快消时代用户的习惯。而雷克萨斯却不一样,在广告片内加入了更多电影质感的内容,传达着品牌的内在情感温度。《说不出来的故事》这类微电影广告,没有刻意煽情或是跌宕的剧情,但在八分钟内始终能抓住用户情感,即便发现是广告,但也愿意看下去。

雷克萨斯的微电影营销更加高阶,在不经意间引发观众共鸣,慢慢让人认同雷克萨斯所传达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引发用户兴趣与关注产品。与德系、美系豪华不同,雷克萨斯的日系豪华更注重服务和品牌理念的输出。从简单粗暴的宣传,到探索润物细无声、有温度的营销,即情感营销。

10、宝马X2冠名菜市场

作为豪车界的高富帅,宝马在2019年开展了一场跨界营销,地点不在三里屯、春熙路等网红地点,而是选在了烟火气息浓重的北京三源里菜市场,两者结合确实出乎意料。宝马此前给普通用户的感觉高高在上,触手门槛高,但凭借此次合作刷新了人们对于宝马品牌的认知,让品牌有了平凡生活的烟火气,进一步拉近了与消费者在心理上的距离。

宝马此次营销可以说不按套路出牌,让高端品牌的营销逐渐走向娱乐化,年轻化。市场在下沉,即便是销量领先的品牌也不能端着身子,要在各类活动中与年轻用户接触,通过接地气的营销与他们沟通。而宝马的目标也很明确,高端市场5-7系列坐镇,入门和中端市场要依靠全新3系、X2等个性化产品吸引更多年轻用户或是普通合资品牌意向用户,扩大30万元级产品的销售份额。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61725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7
下一篇 2023-03-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