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法规监管和大环境来看,器械领域的立法和监管工作相对药品落后,从注册管理到标签生产,再到经营使用,尚存在不少有争议的地方,如某些产品在上市前是否需要临床试验,一个特殊的产品如果有多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注册、标签和包装应该符合怎样的规范等。尽管与过去相比,医疗器械的法规监管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相对于药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而言,还存着一定的差距。大环境不够清晰透明,就需要器械销售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关注行业变化,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遇到不能确定的问题,及时向专业人士请教,以免作出错误的判断。
2、医疗器械营销公司内部分工往往没有药品那么细,医保、物价、招标等相关工作常常需要销售人员自己完成,对应的素质是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跨部门沟通的能力。药品销售工作相对细分,只需要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其他在销售过程中涉及的工作,有公司其他部门的人员来提供支持,比如政府事务、商务、医学信息、医学事务等。
3、医疗器械销售往往要管理多个经销商,这与药品有非常大的区别,不但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领导力和谈判能力。销售与经销商密不可分,是否能和经销商建立起合作互惠的双赢关系,往往是成败的关键。在销售工作中,个人无法覆盖广大的区域,大多数时候需要依赖当地的经销商,而经销商的利益和厂家的销售业绩并非总是一致的,如何说服经销商全力合作,需要沟通能力和谈判能力。对于药品来说,常规的有口服、肌注、静脉注射等用药方法,基本不会在药品的使用上发生太大的偏差,而医疗器械有部分产品的使用效果是与医生的手术水平密切相关的。一旦医生 *** 作不当导至手术失败,会给患者、医生、医院、销售人员和公司造成损失,这就要求销售人员不但要对自己的产品了如指掌,还要懂一定的手术技术。新产品的前几台手术,通常需要销售人员跟台,直到手术医生完全了解了产品特性并能熟练使用为止。
4、医疗器械销售管理区域往往很大,一位销售人员经常会负责几个省,很难像药品销售那样全面覆盖大大小小的医院,这需要在销售工作中做好时间分配,更新管理理念。对于一位医疗器械销售人员来说,很多事情经常蜂拥而至,内部的、外部的、客户的、领导的、经销商的、不同省份的、不同医院的一大堆的事务需要处理,如何区分轻重缓急,哪些可以暂缓,哪些需要放弃这些都在考验销售人员的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医疗器械销售人员来说,拿到产品后,需要自己进一步规划好医疗器械的营销策划方案。
你的问题好多,先一个一个的回答吧。原则上说药厂是不可以直销医院和药房的,但是你的关系到了位或者那药厂已经在医院开了户头还是可以的,但是现在医院基本都是从采取的从商业公司配送。你说的药房如果是指医院药房,按前面所说的办,如果是药店的药房,直接销售就可以。药品销售,需要上岗证(在当地药监局考)、健康证、药师或药士证。跨区销售一般要厂家或者代理公司同意。医药代表的作用和职能,实际上是向医生介绍新药的特性,包括它的作用和副作用,引导医生用药,向医生提供最新的国内外药品动态。不过这些被国内的国内的企业弄假了,变成了现在的给医生提供回扣,最早的医药代表是西安扬森,是最正规的,所以扬森又被称为中国的黄埔校。医药代表可以是本药厂的,也可以是销售公司的,也可以是兼职的。有些药厂有自己的团队,有些是商业公司或者个人代理了的。网络招商现在不好 *** 作,最好去全国的药交会或者在每个省的省城找一两家大型的公司。OTC感冒药可以走大型的商业物流公司,妇科药要看你是否在医院中标或者在省卫生厅挂网没有。回答完毕,请采纳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整体看,改革意见进一步保证了国内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审批改革的政策延续性。从研发端、生产端和消费端等不同角度进行改革和支持,目的是促进仿制药研发,提升仿制药质量疗效,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综合看,医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加速,行业去产能,竞争格局重新洗牌。
具体看:1、消费端:通过仿制药的通用名化和医保支付价加速仿制药的市场准入,加速仿制药进口替代。2、生产端:提高原辅包的质量,提高工艺制造水平,并且通过药品质量监管保证药品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性。3、研发端:通过制定鼓励仿制药药品目录,引导企业进行研发;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科研机构等合作方式解决仿制药研发的技术攻关;进一步出台政策,加速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等政策提高审批药品质量和速度。
国金证券认为,整体仿制药的审批和市场准入壁垒将逐步降低,仿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由之前的以定价、市场准入和销售为核心,逐步进入以技术研发壁垒、成本和供应链为核心要素的时代。国家通过仿制药通用名化、和原研同一目录、医保支付价等加速进口替代。未来仿制药品种重点关注质量、竞争格局、进口替代空间和临床用药的必须程度。普通仿制药的生命周期缩短,加速普药化;“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落下帷幕,高端产品的市场地位进一步提高,优秀企业的优势进一步放大。
具有优势的药企包括:1、核心梯队产品拥有进口替代空间。由于原研企业的超国民待遇,我国仿制药的进口替代空间极大,拥有进口替代空间的企业有望在政策红利下实现市场的分割。2、有技术壁垒。包括工艺壁垒、剂型壁垒(缓控释、脂质体、微球等)、高难度的原料药和辅料、复方制剂等。3、有良好的原料药成本优势和供应链的企业。典型代表以原料药和制剂一体化的企业。
投资角度看好几条主线:1)拥有先发优势的综合性企业。整体看,仿制药的替代和改革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优秀企业建立起来的研发注册和渠道覆盖能力将进一步被放大,强者恒强的趋势将进一步扩大,优秀企业凭借销售实力在普通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在高端产品通过技术优势建立壁垒。相关企业包括: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丽珠集团。
2)制剂出口转报国内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优势在,公司的研发、注册和生产已在国际上得到检验和证明,而在转报国内有专门的优先审评审批的政策,同时上市后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一方面是这些企业的前期投入的国内变现,另一方面是这些企业的品种多数为增量品种,没有历史价格,定价更有优势。相关企业包括:华海药业、恒瑞医药、石药集团、东阳光药、复星医药、海正药业、普利制药、人福医药、健友股份。
3)“卖水人”:随着一致性评价和加速审批的持续推进,作为行业研发和BE投入的获益人,泰格医药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
4)具有优势品种的原料药企业。虽然仿制药存在降价的风险,但老龄化带来的药品用量的需求的提高最终将反映到原料药用量上,拥有优势品种的原料药企业的产业链地位进一步提高。相关企业包括:华海药业、仙琚制药、健友股份、科伦药业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