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公益广告的特点,作用,意义分别是什么?

求问公益广告的特点,作用,意义分别是什么?,第1张

1.公益广告的概念

广告是由可确认的广告主对其观念、商品或服务所做之任何方式、付款的、非人员性的陈述与推广。

公益可以理解为公众的利益。根据广告的定义,公益广告是广告主对有助于公众利益的观念所做之任何方式、付款的、非人员性的陈述与推广。它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公众关注某一社会问题,以合乎公众利益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或社会风尚。公益广告的发起者投入时间和财力,通过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传达有利于社会公众利益的观念或意见。

在美国,公益广告旨在增进一般公众对突出的社会问题的了解,影响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他们的行为和做法,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或缓解。其中,一类是公共广告(Public Advertising),是由社会公共机构如绿色和平组织,动物保护协会等社会团体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发布的各类广告。另一类是意见广告(Opinion Advertising),这多是企业集团针对各类社会现象,阐述企业的态度。这是一种企业形象广告的外延,表明了企业在社会中的个性。

2.公益广告的作用

早在赫尔曼(Herman),乔姆斯基(Chomsky)的有关著述中就曾提到过“制造认同”的说法,他们认为,媒介实际就是宣传工具,它教给人们各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人们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融入媒介制造的社会体制中。而在“制造认同”的过程中,公益广告是最现实、最直接、最具时效的途径。

我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生活实践,发现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例如滥用毒品、环境污染、家庭暴力、交通事故、爱滋病蔓延等等。出现问题的原因有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多,但是怎么抑制社会问题的泛滥,减少甚至根除社会问题呢?只有动员全体公民,开展社会变革运动,即“由一个群体(变革发起人)实施有组织的活动,旨在说服其他群体(目标接受者)接受、调整或放弃某些观念、态度、习惯和行为”。如我国的计划生育、希望工程、防止爱滋病等等就是全国范围的社会变革运动。

长久以来,公益广告一直被用来作为解决不同社会问题,敦促社会公众以正确的观念和行为配合社会变革运动的手段之一,它是社会营销的有力工具。“社会营销”一词最早出现于1971年,当时是指运用市场营销的原理和技巧倡导某个社会运动、观念或行为。自那时起,该术语的意思逐渐演变为社会变革管理科学,具体指设计、实施和控制变革运动,实现在一个或几个目标接受者群体中提高某种社会观念或实践的接受程度的目的。美国和日本的公益广告在社会营销中,对于实现社会营销的目的即改变有害的观念和行为,或者接受新的观念和行为,提高国民觉悟,帮助解决社会问题起到了显著效果。

3.进一步分析公益广告,它有以下特性

(1)非盈利性。公益广告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以社会保护与群体素养提升为目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注重社会效益。与商业广告完全以盈利为出发点相比,公益广告则是非盈利性的。凡是从事公益广告的单位或个人,他的终极目标是公众的利益,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不等于说从事公益广告是亏本的,而应是持平或有盈余的。只是从事公益广告的单位或个人对于盈余不得在所有者和管理者中分配,必须用于提高公益广告的质量和数量上。

(2)观念性。公益广告诉求的是观念,以某一观念的传播,促使公众启迪、自省、关注某一社会性问题,以符合公德的社会行为为准则,规范行为并身体力行以形成社会良好风尚,或支持某种社会事业。它传播的是精神形态的观念,而不是物质形态的商品。

(3)受众的广泛性。公益广告面对的是社会公众。这表明,公益广告不同于商业广告,它不是为某个企业的产品树形象、打知名度,而是为社会大众谋利,为公众切身利益服务的广告。创作者是站在社会公众角度去创造启迪,而不是针对某一特殊群体。公益广告就是要针对社会公众的特点和心态,反映公众的意愿和呼声,反映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公益广告期待尽可能多的公众目光,受众的范围越大越好。

(4)利他主义的自觉性。做公益广告的原动力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谁做公益广告谁付费,公众可从中感知公共事业心。公益广告的费用包括设计、制作、发布等费用。公益广告的费用由广告人自行、自愿承担,不受制于政府或组织,不是由官方指派或强迫的,广告主有充分的自主权决定是否参与公益广告,任何人不得强制。公益广告表现了利他主义精神。它是与助人为乐的无私奉献相联系的,是人类的同情心、爱心、责任感等美德的彰显,是社会伦理道德走向和谐,个人智慧趋向成熟的标志。对于那些自愿资助公益广告的个人或团体,社会应给予鼓励和支持。

公益广告的作用如下:

一、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从企业公益广告而言,企业将资金投人公益广告,对企业自身也有很大影响。从宏观角度而言,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社会责任心。从微观角度而言,企业公益广告能够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增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感。

二、宣扬社会公共道德,提升公众的道德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益广告应运而生,公益广告的普及也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产物。在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出现各种不良的社会问题,在这种背景条件下,需要运用更多的公益广告对社会大众进行有效地警示、教育、熏陶,以此提高公众的道德意识,更有利于社会安全稳定、良性发展。

公益广告能传播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并通过高效的传播渠道,广而告之,有效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氛围,对提高广大受众的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由此对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在无形,公益广告在提高人们道德意识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建设,提高高国民综合素质。

三、规范公众社会行为,改善社会不良风气

常说“公益广告是一盏灯”,它时刻照亮着我们。而每一则公益广告的设计初衷,都是期望用不同的视角对大众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思想意识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通过公益广告的舆论、警示、引导、教育等方式,在一些不良习惯还未形成之前对大众社会的行为进行规范,潜移默化当中提升了大众基本的道德素质和意识,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进行约束。

换言之,公益广告从公众最根本的利益出发,一般会选取一些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和事件,采用一些能够引起大众情感共鸣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主要目的是让公众在欣赏公益广告的同时,能够引起公众对爱心公益的高度关注,从而能间接接受公益广告传递的信息,迫使公众更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并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习惯,这对于人们道德品质的逐渐形成及社会风气的良好改善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提升社会公众的艺术审美

与追求经济目的为主的商业广告相比较,公益广告在艺术表达形式、表现手法、表现内容上显得更加丰富,可以大胆地运用各种动漫形式、儿童画形式、水墨画形式、进行表达。

通常来说,公益广告要表现“关爱”主题,这类广告一般都是政府或企业为提升自身社会形象而设计的,这类公益广告大多是制作上较为精美,艺术表现形式感较为丰富,能形成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艺术语言设计上也较为鲜明、丰富,这些富有艺术色彩的表现手段和内容使得公益广告能取得更为有效地宣传效果。

扩展资料:

公益广告向公众推销观念或行为准则,应以倡导方式进行。传受双方应是平等的交流。摆出教育者的架势,居高临下,以教训人的口气说话,是万万要不得的。

这并不是说公益广告不能对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发言。公益广告的倡导性原则要求我们采取以正面宣传为主,提醒规劝为辅的方式,与公众进行平等的交流。这方面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如“珍惜暑假时光”、“您的家人盼望您安全归来”、“保护水资源”、“孩子,不要加入烟民的行列”等。

公益营销更容易打动用户。根据查询金典相关资料得知,金典有机纯牛奶拍公益广告是因为公益营销更容易打动用户。通过公益营销手法,弱化了品牌的商业目的,更容易触动人性的柔软,从而扩大营销活动的传播范围,为品牌与用户之间的的沟通创造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61876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7
下一篇 2023-03-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