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逻辑: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从二十个逻辑谬误看杠精

《神逻辑: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从二十个逻辑谬误看杠精,第1张

这些经常出现的看似无法辩驳的回答,都是“神逻辑”,都是不讲道理的!

《神逻辑: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这本书里列举了二十个逻辑错误,为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些“神逻辑”,我就来给每个神逻辑举个日常生活中例子叭~

1、肯定后件

如果A则C;C成立;则A成立。

例子:拿到驾照的人都会开车,小王会开车,所以小王一定有驾照。

2、否定前件

如果A则C;A不成立;则C不成立。

例子:拿到驾照的人都会开车,小王没有驾照,所以小王一定不会开车。

①词义模糊

在论证过程中通过改变词义来支持一个无事实根据的结论。

例子:你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小动物的人,怎么能吃狗肉?

②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

甲对一组事物下了一般性断言,乙提出证据质疑,之后甲并不改变自己的立场,而是靠肆意修改组内成员资格来回避质疑。

例子:甲:商人都惟利是图。乙:小王是商人,他没有惟利是图。甲:小王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商人。

①滑坡谬误

试图证明接受某命题将无可避免地导致一系列事件,且其中的一个或多个事件是不受欢迎的。

例子:不能给高中生减压,因为高中生一旦减压就会有很多空闲时间,他们会用来上网,网上环境难以监管,会导致高中生经常光顾色情、游戏等网站,用不了多久,整个社会都会受到影响,很快我国经济就会一落千丈。

②乱赋因果

没有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为一个事件假定一项原因。后此即因此,伴此即因此。

例子:某地爆发疫情,某市长贪污,所以市长贪污引起疫情爆发。

①虚假两难(非黑即白谬误,排中谬误,错误二分法)

给出一个有两种范畴组成的有限集合,并假设讨论范围内的一切事物都必须属于该集合。

例子:喜欢一个演员,要么是看上对方颜值,要么是看上对方的演技。

②合成谬误与分解谬误

若所有局部都拥有某属性,便推断总体也一定具有该属性;只因总体拥有某属性,便推断某局部也一定拥有该属性。

例子:我们队每一个队员都能单挑并赢过任何一队的队员,所以我们队能打败所有队。

例子:我们队所向披靡,因此我们队的每一个队员都能单挑并赢过任何一队的队员。

循环论证

在循环论证中,结论公然被用作前提。

例子:你完全错了,因为你说的没有道理。

轻率归纳

例子:女司机都是马路杀手。

诉诸无知

例子:没有人能证明上帝不存在,所以上帝是存在的。

①诉诸潮流(诉诸大众)

常用来做广告营销。

例子:大家都在用这款面膜,千万不要错过。

②诉诸恐惧(诉诸感情)

例子:如果你吃狗肉,可能会吃到坚守岗位一辈子的军犬,可能会吃到救过人命的搜救犬,可能会吃到兢兢业业一生的导盲犬,可能会吃到守了大半辈子门的守门犬……你真的能忍心吃狗肉吗?

③起源谬误

仅仅因为某观点的起源就贬低或维护它。

例子:小王是一个著名的权威医生,他的看法不应该受到质疑。

④诉诸无关权威

类似的还有诉诸模糊权威、诉诸古代智慧。

例子:美国科学家研究证明,每天喝粥不健康。(诉诸模糊权威)

中国著名物理科学家表示,每天喝粥不健康。(诉诸无关权威)

喝粥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宝贵经验。(诉诸古代智慧)

⑤人身攻击

通过攻击一个人本身而不是论点,以转移讨论话题,最终达到诋毁其论点的目的。

例子:你又不干活,凭什么说小王干的不好?

⑥诉诸虚伪

用指控来回答指控,把注意力从观点转移到提出观点的人身上。

例子:甲:今天乙迟到了,应该受到惩罚。乙:你也经常迟到。

⑦稻草人谬误

有意的歪曲、错误引用、曲解、简单化对方立场,已达到攻击这个曲解后的论点而非实际论点的目的。还可能诱使对方偏离最初的论点,为这个更加荒唐的论点辩护。

例子:甲:我吃狗肉。乙:甲吃狗肉,甲不爱护小动物,甲是一个冷血无情的人。

⑧罪恶关联

通过指出某个被社会妖魔化的个人或群体也认同的观点,以诋毁该观点。

例子:xx教不是好的宗教,因为无恶不作的小李信仰xx教。

⑨诉诸结果

诉诸结果,即依据观点所产生的结果好坏,来判断一个观点是否正确。

例子:小王没考上大学自主创业成了有钱的老板,因此不上大学是正确的。

虽然了解这些逻辑谬误并不能让你成为最佳辩手,也不能让你说服杠精(给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才是自讨苦吃),但可以让你知道哪些是逻辑错误,以免陷入对方的逻辑陷阱当中。还可以让你在正式严肃的场合能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显得职业而理智,而不是胡搅蛮缠。

第313天,905字,累计349614字

推理谬误,很大程度上,是由错误的思维方式导致的。如果我们按照这四种错误的推理方式来提问,就会提出错误的问题,得到错误的结论。

那如何避免陷入推理谬误呢?在《学会提问》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面,避免心电感应。

在很多思维谬误中,思考者常常会主观地进行臆断,想当然地将自己的想法嫁接在别人身上,养成了“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的思考习惯,而很少对实际情况进行验证。这种武断的自我判断,往往会忽略双方的差异,导致认知偏差。

比如,在接到上级分配的任务时,为了避免任务交接时出现问题,我们应当主动向上级确认,询问“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从而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正。

第二个方面,避免自我假定。

自我假定是一种常见的思维偏差。与心电感应不同,自我假定是对事物的一种臆断,它指的是我们直接从表面现象出发去提问,很少去验证论据的真伪。

而这种“全盘接收”的理念,使得在提问的过程中,思考者常常不能辩证地看待事物,最终导致认知上的偏差。

比如,每年的双十一一到,很多人都会疯狂购物,购物的理由就是“便宜”。其实,“便宜”就是我们的自我假定。但实际上这一假定是经不住验证的。媒体就曾曝光过,双十一降价只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而且,我们在双十一买的绝大多数东西都并不比平时便宜,甚至要贵一点。所以,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该多问自己几个这样的问题:双十一买东西真的比平时便宜吗?我买的这件东西是不是我真正需要的呢?

第三个方面,避免激发感情。

感情是影响我们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情绪过激的人,在面对棘手的难题时,常常感到痛苦、气愤和无助,但实际上这些激烈的情绪并不能帮助思考者解决问题。

比如有些人特别不喜欢自己的某位同事,怎么看他都不顺眼。突然有一天,同事看到你在加班,就走过来问要不要帮你一起做,这时候你可能就会想:他怎么突然对我这么好?是不是又在算计我?

这种提问方式就是情绪化的。正确的做法是避免情绪化,所以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他是真的想帮我吗?在他的帮助下我是不是能尽快解决问题?我是不是应该趁机改变和他的关系,两个人一起把工作做得更好?

你看,当你能这样提问的时候,问题便能更快更好地得到解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62113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8
下一篇 2023-03-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