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小品 | 工匠

年会小品 | 工匠,第1张

工匠精神主题小品第N稿(快吐血)

第一幕:人物登场,独白

技术:我是一名设计师,设计的魅力是把一张白纸,用毫无生命力的线条,幻化成用户心中的期待。对我们技术人员来说,工匠精神就是要以对待艺术品的苛求, 审视产品设计源头的每一个细节。技术就等于艺术,要把设计图纸画出《蒙娜丽莎》的感觉(蒙娜丽莎发音拖长,作陶醉状)。

品质:我是一名质检员,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线,一旦越过这条线, 就有跌倒的危险。对我们品质人员来说,工匠精神就是严格执法,用我手中的一 把卡尺,就能挡住千军万马,我保证,一个不良品也绝不放过!(双手交叉胸前)

生产:我是一个逃离北上广的返乡青年,谁说三线四线就没有高大上?我的梦想 就是让家乡的企业变成世界 500 强,让更多的人找到钱多又离家近的工作。对, 你没看错,工匠精神就是本宝宝本尊了,因为我就是工匠啊!哈哈。开个玩笑嘛! 每一台设备都出自我们生产人员的双手,手代表着执行,代表着创造,有了这双手(摊开双手),就算是《蒙娜丽莎》,我也能让她复活!(拥抱设备)

销售上场(对观众):各位领导,各位同事,过年好! 销售: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又一台出口设备即将远航。公司的产品能够代 表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一定要用心打造,精益求精,它不仅是公司的名片,也是祖国的名片,咱绝不能给公司和祖国丢脸。

销售(问观众):啥?你问我工匠精神是什么?对我们销售人员来说,工匠精神 就是速度和激情。市场瞬息万变,慢一点,客户就被抢啦。客户那是上帝,即使他虐我千万遍,我依然待他如初恋!上帝明天就要到了,我得赶紧去车间看看,设备好了没有。

采购上场(抱着零件):哎哟,我这老腰啊!(放下齿轮,指向观众)

采购:谁?谁说我像搬砖的?告诉你,我可是搬砖界的上帝!回想那一年,我刚 从学校毕业,就做了一名采购员。刚开始,觉得这个工作可威风了。可是,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明白,物料供应就好比行军打仗的粮草运输,一刻也不能耽误。 对我们采购来说,工匠精神是什么?四个字:多、快、好、省,选择多,速度快, 质量好,价格省,精华就是: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东西。

采购(继续抱起齿轮):我赶紧把货拿回去,他们该等急了。

第二幕:让步接收完成装机

全场亮灯,销售在设备道具前。

销售(观察设备,问生产):快好了吧?

生产继续干活:快不了......还差一个齿轮。

销售:怎么回事?

品质:不合格,退货了!

销售:啊?时间不多了!采购人呢?

采购(抱着齿轮跑上场):来了,来了!快搭把手!

销售(帮忙):快快快,放桌上。

采购(叉腰,喘气):检吧,这次我可是亲自守着加工的,肯定没问题。

品质拿着卡尺对着零件一阵检查,再拿起图纸看看,再量一量,摇了摇头。

品质:是好了很多,但比图纸还是差了一点。不合格,不能用!(贴上红标签)

采购(看红标签):就差了 0.01,也算不合格?

品质:就算是差了 0.0000001(随便说多少个 0),那也是不合格。

采购:好吧,我拿去返修!(准备去抱齿轮)

销售(着急拉住采购):慢,等会儿! 客户明天就来验收了,你现在还退货,来得及吗?

采购:来不及!

销售:那你还退?

采购(对品质):这样,你再复检一次,万一是你的手抖了一下呢?

品质:行,我就再检一遍给你们看!(拿起放大镜再检了一遍)

品质:你们看,结果都一样,差了0.01,不合格,不能用!(再贴一张红标签)

销售: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品质(打开图纸):没有,图纸就是这样要求的。

销售(问采购):返修要多久?

采购:这个精读要求很高的,至少也得一天。

销售:那不行,今晚必须完成装配。不然,明天怎么办?

采购:我怎么知道怎么办?

销售:我不管,你得想办法!

采购(把品质推开,拿过图纸找技术):大哥,你看,图纸要求这么高,就差了 0.01, 能有什么大问题呢,是不是?

技术:确实没什么大问题,但是,有隐患!齿轮啮合不均匀,有可能导致噪声超标的。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的标准比国标还高。

销售:有隐患?有可能?那就是说也可能没问题啦。客户明天就来验收,返修已经来不及,你说怎么办吧?

采购:对呀,你还有其他办法吗?

技术(思索):既然如此.....那就试装一下吧。(对品质)你觉得呢?

品质:嗯,既然是特殊情况,那就特殊处理。先拿进去试装。

销售(把齿轮交给生产):快快快,赶紧装上。

生产(接过齿轮):可算是齐了。(看到红标签)咦,这不是贴着红标签吗?

采购:是,但这不是情况特殊嘛。咱先试装看看,不行,我再换。

销售:对,要不然,我明天拿什么给客户验收。你看能装吗?

生产:当然能,这有什么难的。不过,要是我师父在的话,他一定不会同意的。

(场景配合,行为表演,《我是一个粉刷匠》)生产装配,采购和销售跟在后面帮 忙给工具,品质和技术继续手中的工作。过一会设备装好了,采购和销售分别示 意品质和技术可以开始交检。品质用卡尺、放大镜、分贝仪等检测记录数据,技术开始拿着电脑对着设备调试,生产累得坐在地上,采购给其捶背,销售给其扇 风,品质和技术工作完,表示一切 OK。音乐停!

销售(兴奋):太好了,你们继续调试,我去准备接待客户啦。

众人:好,去吧,去吧。

(采购下)

第三幕:客户上,验收合格,离场

客户(向台下观众挥手):hi,中国的朋友们,大家好,我爱你们!(双手飞吻)

客户:啊,中国人民实在是太热情了!

销售出场(挥手):拉丽莎小姐!(握住客户的手)您好您好。

客户:hello,Mr.胡。

销售:欢迎来到XX,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您验收啦。

客户:哦~太棒了,我都迫不及待要去看看。

销售:好,我这就带您去,请!

客户:谢谢。

来到设备道具前,其他人顺势站位,以共同接待的方式。 (验收情景,哑剧+背景音乐《燃烧的爱火》)随意表演谈话,客户时不时点头, 并在本子上写,打勾,最后验收完毕,做 OK 的手势,点头握手,音乐停。

客户:很好!我很满意,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接下来,要按时到达海关。

销售:好的,拉丽莎小姐,一定按时到达海关。

客户:我相信你们。记住,还有 2 天时间,要是赶不上船期就糟糕了。

销售:放心,我保证!

客户:OK,我还有其他的安排。(拿旅行箱准备)我要走了。

销售:拉丽莎小姐,麻烦等一等。

客户:噢,Mr.胡,还有事吗?

销售:我送您去吧。

客户:NONONO,我想自己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美丽的中国。我现在要去北京, 爬一回长城,做一回好汉!

销售(握手):那好,我就不耽误您了,愿您有一个愉快的中国假期!

客户:Thank you ,谢谢你(挥手)。Bye-bye!

销售(挥手):再见!Bye-bye!

(客户下台,销售表现兴奋,偶遇老师傅

第四幕:老师傅出现,指出问题,并带领大家解决问题

销售(跳跃):耶耶耶,太棒了!

老师傅(抱着一叠资料出现):小胡啊~

销售(点头致敬): 彭师傅好!

老师傅:什么事这么高兴呀?

销售(得意):嘿嘿,我们刚刚又成功验收了一台出口设备!

老师傅(点头):哦,不错嘛!

销售(好奇):诶,彭师傅,我听说您从车间调到了技术研究院,专门指导研发新设备。您都不在一线工作了。怎么在这儿看见您呐?

老师傅:瞎说!要搞研发,不上一线,那不是闭门造车嘛!我今天就是来收集一 线资料的。走,带我看看你们刚验收的产品去。

销售:好嘞,求之不得!他们一定很高兴见到您!

老师傅:真的吗?我也很高兴回来啊。

转一圈,表示走到设备旁。

销售(开心大喊):你们看,谁来啦?

生产(惊喜上前):师父,您怎么来了?

老师傅:我听说刚验收了这台出口的设备,特地来看看。

生产:太好了,师父,您要多给我提提意见!

老师傅:好好好(突然,举手示意安静)这是什么声音?

老师傅(快步走到设备旁,严肃地问生产):这声音怎么回事?

大家屏声静气看着老师傅,不敢作声。老师傅快速放下资料,拿起分贝仪测,又 拿起卡尺和放大镜,到处摸摸看看。众人吓得立马站成一排,战战兢兢。

老师傅(严厉地):你们谁来告诉我,这声音是怎么回事?

营销和采购直接把生产推了出去,其余人同时后退一步。

生产(左右看一下):师...师...师父,怎么了?

老师傅:怎么了?你说,为什么比我们的标准高了 5分贝。你是怎么装的!?

生产:师父,这不能怪我啊,也许是齿轮不够好。再说,不是还在国标范围内嘛。 你们说是吧?

众人齐声附和:对啊,彭师傅。

老师傅:对什么!那这些呢?你们看看(指着设备)这油漆怎么回事?这里的小 标示哪里去了?啊?地上怎么有水?哪里来的?我早说过了,机台要干净,线路 要美观,你们看像什么?还有这儿...这儿...这儿....

老师傅(问品质):你说,你怎么就通过验收的?

品质(很小声):客户都没说什么。

老师傅(没听清):你说什么?

销售:是啊,客户已经验收了,她很满意,并没有提出整改意见。

老师傅:客户不提出,我们就可以自降标准吗?产品是我们自己的,首先得自己满意!你们自己满意吗?对,产品是给客户的。那我们就更应该对客户负责,客户没有看到的,我们帮他把关客户没有想到的,我们要替他想到!

大家都低头不敢说话。

老师傅(对销售):你,马上跟客户去电话,告诉他设备需要整改,请他回来再次验收。

老师傅(对生产):你,马上去给我拆了重来!

生产:好。(准备行动)

销售(阻拦):不行啊,彭师傅。发货的船期已定,也答应客户,后天一定要到达海关,今天必须得打包发货了。

老师傅:现在几点了?

销售:离下班只有 2 个小时啦!

老师傅:不是只有 2 个小时啦,从现在开始,我们还有 20 个小时。(脱掉外套, 扔掉)我跟你们一起干!

生产:好,一起干!

其他人也加入:我们一起干!

销售(很感动):一起干!(打电话)拉丽莎小姐,抱歉打扰了您的假期!

客户:哦,没有关系,请问有什么事情吗?

销售(看一眼其他人,其他人示意他说下去):嗯,请您回来对我们的设备再检验一次!

客户:为什么?

销售:我们要给您更好的产品。

客户:OK!我很期待!(挂电话)

老师傅:上工具!

齐喊:好!

音乐《咱们工人有力量》起,开始快进表演。 众人开始行动,收拾桌子,椅子,从道具背后拿出工具箱 1、大家协助生产进行拆除工作,老师傅坐桌子前准备自己的工具箱。 2、生产把拆卸后的齿轮搬到桌上,老师傅对齿轮进行精细加工,众人辅助(按 顺序编排),最后检测完全 OK。 3、老师傅抱起齿轮对设备进行装配,然后一起检验、调试......灯光调暗,全黑。 4、再次亮起,大家依然如故。然后品质对一块玻璃进行检测,把结果给老师傅 看,老师傅再翻着检测记录本,点了点头,表示大功告成。大家击掌庆祝。 5、这时客户再次上场,销售直接拉他跑过去,给他看设备,工件和检测记录本, 客户一直不停的点头和竖起大拇指。直到客户和老师傅握手。音乐停!

客户:天呀,真是太让我惊喜了。不敢相信你们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做了这么 的工作,还让这台设备变得如此完美,您真是太专业了!

老师傅:谢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这时,领导上场。

第五幕:领导上,总结

领导(鼓掌):对,说得对!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众人移步台前:领导好!您怎么来了?

领导:嗯,大家都辛苦了!我是来给你们送好消息的。发货专车已经在门口等候,大家放心,一定能让设备按时到达海关。

众人开心,销售击掌:太好了!

客户:天啊,我差点把这事给忘记了。跟你们一起工作,真是太愉快了!

领导(握手客户)拉丽莎小姐,你可真有眼光,彭师傅可是我公司最专业也是最敬业的人了。

客户:哦,我知道了,他一定就是大家说的工匠。

领导:对,当之无愧的工匠!

领导(转而跟老师傅握手):我刚一到公司,就听说您带着大伙儿加班加点干了 一件最有意义的事。这不,我就赶来看看。

老师傅:谢谢领导带来的好消息。我只是做了我的本职工作。真要说我有点什么不同,那就是有点职业病,我就是爱挑刺,容不下一点瑕疵。

领导:不,这不是挑刺,这是一堂最生动的质量课。(对众人)你们要记住,就算是自己的产品,也要有给自己挑刺的态度和决心。产品有刺,不去挑,不敢挑, 那就是对产品的不负责任!

众人:我们知道了!产品有刺,不去挑,不敢挑,那就是对产品的不负责任!

领导:嗯,光挑了产品的刺,就不挑一挑自己的刺啦?彭师傅,您呀,也来给他们挑挑刺。

老师傅:那我说两句?

领导:您说,您说。

老师傅:有句老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这个状元怎么出?那是另 一句老话“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我也不会说什么大道理,可我始终记得, 董事长在建厂之初就说过,我们要 “打造中国第一磨”。这做设备啊,就跟养孩子一样,谁不想自己孩子能得第一呢?要是孩子还没那么好,你就要想方设法琢磨这事儿,细心栽培,无论如何,你也不会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你要是跟对待孩子一样对待你的产品,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儿。

领导:是呀,大家说起工匠精神,总觉得那是高大上的事儿,说要十年如一日, 说要精益求精。对,可它的根啊,在于我们平常一点一滴的责任和坚持。我们不仅要把大事做好,也要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不仅要把一台机器做好,更要把一个齿轮、一个按钮、一颗螺丝钉都做好… 因为没有一个个精益求精的零部件,哪能组装出一台精密的机床呢?产品质量无小事、工匠精神无小事,我们不能忽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哪怕是再小的问题。

“打造中国第一磨”不只是一个目标、一个口号,更是来自于我们日常对品质严格 永远不变的坚守,对匠人精神永不满足的追求!

这样,不管我们走多远,我们才依然记得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才能依然不忘初心、永远心怀匠心,才能有朝一日真正成为实至名归的“中国第一磨”!

不知道如何选择了,就想想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要做的可是中国第一磨!我们一直要提醒自己,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

(PPT 显示: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隔行英文:We walked too far,down to we had forgotten why embarked)

销售:我相信,即使我们走得再远,也不会忘记为什么出发!

众人:我们保证,初心不改,匠心永存!

领导:好!

客户(鼓掌):太棒了!跟你们合作,是我最正确的选择。此情此景,我想唱一 首中文歌!

领导:哦?您还会唱中文歌。

客户:当然,我在北京学会的。

领导:那我们洗耳恭听!来,音乐!

(五环之歌伴奏剪辑)

客户:

啊~XX,你比别人不一般

啊~XX,你的工匠我点赞

合唱:

啊~XX,你是我们的家园

啊~XX,你的明天更灿烂

【完】

以下文章来源于 历史 时间 ,作者最爱君

1

1983年第一届春晚,演员 王景愚 带着他创作的哑剧《吃鸡》登上了舞台。

现在谈起吃鸡,很多人会联想到某热门 游戏 中的“大吉大利,晚上吃鸡”,但是,王景愚这“鸡”吃得可不容易。

1962年,26岁的王景愚刚从中戏毕业。有一次,他到广东表演,在一家饭店吃罐焖鸡,由于鸡煮得不太烂,吃着很费劲。王景愚顿时来了灵感,脑海里有了《吃鸡》的雏形。

次年,王景愚在北京饭店举行的元旦晚会上表演了这个节目,逗得在场领导们捧腹大笑。但是,在随后的十年浩劫中,《吃鸡》受到批判,一度无缘舞台。

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电视在中国的普及和 娱乐 行业的迅速发展,这个节目被全国观众熟知。王景愚通过无实物表演,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啃鸡骨头、肉塞牙缝、卡喉咙等一系列动作,表情夸张、动作滑稽。

▲1983年春晚,王景愚表演哑剧《吃鸡》。

上世纪80年代,一台老式显像管电视机,只有寥寥无几的频道,就能让一家人,或是邻里街坊几户人家看得津津有味。忽如一夜春风来,春晚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千家万户,从此再没离开。

2

那一年的春晚还没有专门的主持人,报幕的工作由王景愚、马季、姜昆和刘晓庆等演员友情客串。

第二年春晚,相声演员 马季 一手拿着香烟,以推销“宇宙牌香烟”的虚拟广告为内容,讲了一段单口相声《一个推销员》(又名《宇宙牌香烟》)。

“你不抽我这宇宙香烟,你就没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你不抽我宇宙香烟,你年轻人你就搞不上对象!你不抽我的宇宙香烟,你学生你考不上大学!”

▲1984年春晚,马季表演相声《一个推销员》。

马季以相声的形式抨击了 社会 上一些大搞虚假宣传的商家,同时,幽默语言的背后是中国商品经济大潮的风起云涌、高考恢复后学子走向大学校园等 社会 现象。

这个相声火了之后,还真有厂家将“宇宙牌香烟”投入生产,这应该算是中国最早的热点营销之一。

那时,市场经济初兴,那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时代的潮流中赚到了第一桶金,比如曾经备受歧视的个体户。

个体户最初是一个贬义词。在80年代初,它甚至成为待业青年、劳改犯的代名词,这些人靠倒腾服装、电器及日用百货,从低价区进货到高价区售卖,赚取差价,一度被主流 社会 嘲笑为“投机倒把”。

偏偏就是这帮人,成就了中国第一批“万元户”。万元户在当时是什么概念?1980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不过才762元。于是,有了这么一条顺口溜,“搞导d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3

哑剧《吃鸡》和相声《一个推销员》已经初具小品雏形,而真正开创小品之先河,首次采用戏剧表演形式的节目是1984年春晚, 陈佩斯与朱时茂 合作的小品《吃面条》。

据1984年春晚导演黄一鹤回忆:“《吃面条》是我们国家晚会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小品。他们在创作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遇到了不少困难。”

那一年,陈佩斯和朱时茂第一次登上春晚。筹备期间,两人在宾馆里写了一个星期的剧本,好不容易才完成的作品,愣是没通过。

当时在宾馆吃饭还要交粮票,春晚剧组也挺不容易,陈佩斯和朱时茂不好意思让领导为难,就跑路了。黄一鹤急忙到处去找,费尽周折才将他们找回来,说好了要继续写,写完通不过他们又跑了,跑了还是再找回来,接着写。

黄一鹤说,正因为这么折腾,最后出来的东西也确实有质量。

《吃面条》在试演中赢得一片叫好,可这个小品是纯逗乐的节目,没有丝毫教育意义,倒是有一定政治风险。一直到春晚前夕,黄导都不确定到底能不能上。

除夕夜,黄一鹤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看着《吃面条》登上春晚。

结果,《吃面条》一炮走红,陈佩斯和朱时茂之后十次登上春晚,成为80、90年代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

在《吃面条》中,陈佩斯将无实物表演推上了新的巅峰,舞台上明明只有一个空桶,碗中空无一物,他却把面条的美味可口和吃面条的酣畅表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们隔着屏幕都想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打卤面。

▲陈佩斯在《吃面条》中经典的无实物表演。

之后十四年里,陈佩斯与朱时茂这对黄金搭档,又为观众们带来了《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等经典小品,直到1998年,最后一次亮相春晚,表演《王爷与邮差》。

每一次表演,都深入人心。

1989年的小品《胡椒面》,没有一句台词,也不需要特意搞怪的方言,陈佩斯狼吞虎咽吃混沌的表演,却让观众感同身受,看着他,就想起自己被食物烫着的模样。

▲1989年春晚小品《胡椒面》。

1990年的小品《主角与配角》,是二人合作的又一经典作品。“队长,别开q,是我!”,“没想到呀没想到,你朱时茂浓眉大眼的也叛变革命了”,这几句台词,即便是在30年后的今天,无数观众依旧能脱口而出。

▲1990年春晚小品《主角与配角》。

二人的春晚生涯在1998年结束,个中缘由让人感慨。

1999年,央视在未得到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将陈佩斯和朱时茂在春晚表演的《吃面条》《拍电影》《警察与小偷》等小品用于其出版的VCD中。

陈佩斯咽不下这口气,毫不犹豫地将央视告上了法庭。最终,央视败诉,赔了陈佩斯30多万。

赢了官司,丢了舞台,此后,陈佩斯在央视的舞台上销声匿迹。

后来接受采访,陈佩斯评价当时的春晚:“整个演出的氛围已经非常糟糕了。”

除了版权之争,陈佩斯跟春晚早已格格不入,他说:“春晚是艘航空母舰,豪华、气派,但你要听从船长、大副、水手长每个人的命令,而我现在做的事就像一叶扁舟,虽然小,但却自由快活。”

陈佩斯不愿为名利所绊,更愿潇洒一生。离开春晚后,他将全部心力投入话剧,其第一部话剧《托儿》曾创造4000万的票房纪录,先后演了200多场,走过40多个城市,观众多达17万。

再回首,昔日笑匠早已胡须花白,他离开春晚舞台20余年,却从未被观众忘记。每一年,都有陈佩斯重返春晚的传闻。

4

有的人因为官司离开春晚,有的人,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这两年说唱节目很火,但这都是MC丽蓉玩剩下的。

1995年,在春晚小品《如此包装》中,全国观众看着 赵丽蓉 老太太穿着带亮片的马甲,戴着耳机,跳着迪斯科唱了一段堪称外国快板的“Rap”:“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啊六月六我看谷秀春打六九头。”

我们也忘不了她的搭档巩汉林那魔性的嗓音:“这个节奏就是Rua普(Rap)!”

1988年,年过花甲的赵丽蓉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她那一口诙谐的唐山话,陪伴观众走过了多个除夕夜。

赵丽蓉老师从小生活在戏班子里,称自己是“文盲”,却为了表演小品,坚持学英语,在舞台上献唱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苦练书法数月,在舞台上挥毫写下四个大字“货真价实”。

▲1996年春晚小品《打工奇遇》。

她的小品亦不忘针砭时弊,在1996年的春晚小品《打工奇遇》中,赵丽蓉扮演进城打工的老太太,强势怼了乱抬物价的黑心商家:“宫廷玉叶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啊?听我给你吹……”

可是,这位多才多艺、带给全国观众欢笑的斜杠老年从1992年开始,就已饱受病痛的折磨。1995年春晚小品《如此包装》中有这么一个画面,赵丽蓉在唱完rap后一个踉跄,单腿跪到地上。很多观众以为这是剧本需要而制造出来的喜剧效果,实际上,当时赵丽蓉是因常年腿伤难以支撑,差点儿摔倒。

▲1995年春晚小品《如此包装》。

1999年的小品《老将出马》,是72岁的赵丽蓉在春晚的最后一次登台。春晚前两个月,她在后台咳出了血,春晚前两周,她因病情加重被送进了医院,但她仍然敬业地坚持到最后。

第二年,赵丽蓉因肺癌去世。

她离开20年了,但春晚舞台上,这位 *** 着一口地道的唐山话、憨态可掬的老太太,依然无人能够取代。

▲自行脑补“嗨”、“嗯哼”。

5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陈佩斯离开春晚舞台的那一年,一个头戴破旧解放帽、身穿皱皱巴巴中山装的东北大叔开始称霸春晚舞台,他就是 赵本山

1999年的春晚,就像一场接力赛到了交接棒的时候,以赵本山为首的一批东北小品演员,如黄宏、潘长江、高秀敏、范伟等成为之后几年春晚的主力军,有的人直到今日仍活跃在春晚舞台上。

赵本山于1990年首次登上春晚,总共上了21次,其中15次拿一等奖,可说是当之无愧的“小品之王”。

▲1999年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1999年,赵本山与宋丹丹、崔永元合作的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是其里程碑之作。

白云大妈和黑土大叔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这个小品通过幽默的访谈反映了 社会 变迁,其中黑土根据1998年国内外时事编的几句顺口溜成为视频剪辑的绝佳素材:

“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齐心合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地。”

“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被炒。闹完金融危机,又要d劾领导。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更好。”

如今,黑土大叔和白云大妈都不演小品了,小崔则成为时代的斗士,从央视辞职后,完全摆脱束缚,diss转基因食品,揭露明星偷税,嬉笑怒骂,快意恩仇,直至销声匿迹。

6

与崔永元恩怨未了的冯小刚,其实也是春晚的常客,不仅担任过2014年春晚总导演,而且还创作了脑洞大开的科幻小品《机器人趣话》。

1996年春晚, 郭达 蔡明 表演的《机器人趣话》,现在看来仍毫不过时,改编成科幻电影上映估计还能票房大卖。

小品中,好吃懒做的“单身狗”郭达•斯坦森唱着“单身时间长了想结婚,现在的女人实在气死人”,买了蔡明饰演的女机器人“缺心眼子”回家。

郭达一拆包装,一看这女机器人空气刘海娃娃卷,芭蕾服蓬蓬裙,真是 时尚 时尚 最 时尚 ,只是吐槽:“怎么长得像蔡明,怪不得给我打了8折。”

▲1996年春晚小品《机器人趣话》。

郭达想将其打造成百依百顺的完美妻子,没想到“缺心眼子”是真缺心眼,几番折腾让郭达受到了惊吓,他情急之下摔坏了遥控,差点儿被机器人拆散架。

这个小品跨时代地思考了人工智能危机,其中AI女友的设定更是在之后二十年的影视作品中不断出现。

难以想象,这是1996年的春晚小品。1990年代,学习计算机的热潮尚未席卷全国,今日的互联网大佬们也不过还是菜鸟。

1995年,马云才在美国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之后在家人好友的帮助下凑了2万元,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海博网络”。

1998年,在外企上班两年的刘强东不满足于当白领,拿着1.2万元积蓄,来到中关村,租了一个小柜台卖刻录机和光碟,柜台名叫“京东多媒体”,这是京东的前身。同年,马化腾也开始在计算机通信行业摸爬滚打。

只有少数像雷军这样的弄潮儿,仅用两年时间,在大学修完所有学分,毕业后作为金山骨干,参与研发软件。

那时的人们,不了解电脑,不知道互联网,更想不到,有朝一日,手机会成为世人接触网络、生活必备的万能工具。至于《机器人趣话》中的虚构情节,在不远的将来,或许就将由这些90年代的互联网菜鸟们变为现实。

7

春晚的故事似乎永远都讲不完,旧的人离开,会有新的人到来。

说到 冯巩 ,我们会想起他几十年不变的那句“我想死你们了”,说到李谷一,一定是每年春晚的最后一曲——《难忘今宵》,说到除夕夜,我们忘不了每年春晚响起的零点钟声。

一场晚会浓缩了一个时代,一如近日大火的“十年对比挑战”,留下满屏感慨岁月蹉跎,但是爱看春晚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我们会觉得以前的春晚小品好看,因为那是时代的缩影,但是,近年来,春晚小品仍然没有放弃在现实生活中取材。

2011年的春晚小品《新房》,丈母娘看到未来女婿“新买”的婚房竟是租来的,当即要拉着女儿离开。小品直击房价这一 社会 敏感话题,以皆大欢喜的结局收场,背后的辛酸又有多少人知道。

2014年,开心麻花带来的春晚小品《扶不扶》将“老人摔倒了到底扶不扶”这一 社会 话题搬上春晚舞台。沈腾最后一段宣言极具正能量:“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面对残酷的 社会 现实,我们也希望,人心不倒。

▲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

或许,并不是春晚不好看了,而是时代变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找到春晚小品的替代,对春晚也难以抱有期待,一群人围着电视的生活早已一去不复返。除夕夜里,家里开着电视,一家人可能在玩手机、嗑瓜子、喝茶,偶尔抬头,看到电视里的小品演员喊了一声“过年好”。

传播了一年的流行语到了春晚小品中更是味如嚼蜡,当我们在春晚节目中听到“真香”、“C位出道”、“盘他”之类的网络热词时,不会感到意外,只有几分尴尬。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唐任伍教授所言:

走过38年的时光,春晚小品或许已不复昔日辉煌,却是老百姓过年不可或缺的一份年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62186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8
下一篇 2023-03-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