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请听题:
迪丽热巴这个表情,最可能对应的情景是?
A. 被男主背叛了
B. 被男主责怪了
C. 被男主拯救了
很不幸,答案是C。
不够?
再来。
还是迪丽热巴。
瞳孔放大,扶额远眺,请问她在做什么?
A. 时尚 大片的拍摄现场,故作姿态
B. 得知清明假期仅一天,陷入沉思
C. 天降宿敌后忧心如焚,取胜心切
抱歉,还是选C。
答不出来?
别急,再来一题。
请通过迪丽热巴以下举动,猜测她演绎的是?
A. 与心上人重逢,喜极而泣
B. 宿敌当面自刎,忧喜交集
C. 绝处逢生之后,乐极生悲
D.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看得云里雾里,毫无头绪。
以上,通通来自热播剧——《与君初相识》。
宣发点很神奇。
演技,务必炸裂。
热度,切要爆款。
实际上呢?
全靠颜值、剧情、特效死撑。
但古装偶像剧嘛。
向来奉行,脸在江山在。
只要颜值出众,剧情过关,特效不突兀。哪怕表演中规中矩,评价都不会太差。
就拿这部《与君初相识》来说。
夸美,无从置喙。
女主角迪丽热巴。
浓颜系美人代表,
红毯常胜将军,
生图杀手, 时尚 大片之光。
关于“美”的标签,可以例举N个。
称赞服化、特效,未为不可。
万花谷,仙境飘飘。
服化道,华丽阔气。
特效,也算视觉盛宴。
在同类作品里,已是上乘。
然而,剧组和演员,并不满足于此。
一条热搜,展露野心——
#你永远可以相信迪丽热巴的演技#
如此营销,口气不小。
与此同时,我的脑门也亮满了问号:
偌大的演艺圈,何时又多了一颗沧海遗珠?
“你永远可以相信xxx。”
俨然已成为当下最常用的营销句式。
被认可的,有。
宋佳。
身为演员。
角色跨度,一人千面。
沉浸演绎,掏空内里。
扮媚,不流俗。
哭戏,不狰狞。
耍狠,不刻意。
在各类角色里自由切换。
凭演技获赞。
该!
章子怡。
以一套隐忍技法,打通获奖命脉。
演悲,哀而不伤。
深入骨髓却不溢于言表。
扮苦,切身体验。
喂猪、挑水、织布、生炉子,毫无怨言。
纵使一部《上阳赋》,被指跌落神坛。
但有佳作在前,影后偶尔失手,观众似乎也能原谅。
够狠,够拼。
这样的演技,被相信。也该!
不被认可的,居多。
张天爱。
号称永远可以相信其男装。
点进去一看。
套盔甲+涂黑脸+粗眉毛+卸唇妆=男装。
引得评论区众人逆反。
“顶多偶尔相信。”
“也……也不是很相信……”
这一类话题中,倒喝彩最高的,当属迪丽热巴。
为什么?
四个字:营销过度。
论作品,没有一部称得上是代表作。
论表演,仅在及格线边缘反复试探。
方才蜻蜓点水式地学习,转身迫不及待昭告天下:“我会演戏!”
一旦将此类热搜,视为加冕仪式。
演员从此——
双脚踩高跷,身登青云梯,晋升演技派,一朝把奖拿。
问题来了。
演技,不是演出来的吗?
怎么,买的也算?
前几天,有一个热搜——
#迪丽热巴白切黑演技#
何为白切黑?
按照粉丝的理解,是这样的。
上一秒,人畜无害,天真至极。
下一秒,神情狠戾,气场全开。
被夸得天花乱坠的“白切黑演技”,长这样——
图源:微博热搜
除了表情不同,角度不同,有何区别?
眼神依旧木讷,无神。
硬要扯上演技,扯上炸裂,似乎有些牵强。
这不就是把角色的两面,通过浅显直观的方式,把该做的动作、表情,做出来了吗?
当年赵文瑄,在《大明宫词》里分饰两角。
薛绍,神清气朗、忍辱求全。
张易之,妖娆邪魅、倔强倨傲。
两个角色,一正一邪,浊泾清渭。
他切中分寸,拿捏得当,呈现得立体鲜明。
难度远比“白切黑”大得多。
但在谈到表演心得时,赵文瑄只说,这样的角色并不难,有剧本、台词在帮忙区分。
更夸张的,是这个——
#迪丽热巴眼泪划过泪痣#
啪!
动图往上一贴。
唰!
评论往下一放。
“被这神仙落泪虐到了。”
“哭戏真的太伤了。”
“这凄美氛围感绝了,谁看了不心疼云禾。”
特写镜头,瞄准眼睛,一滴眼泪艰难流出。
悲?
虐?
心疼?
我只感受到了美。
不光这一幕。
放眼望去,整部剧都在全方位、无死角地呈现热巴的美。
每一帧都美。
而美,已是全部。
就如这位网友所言,但凡说“你永远可以相信迪丽热巴的红毯”,都比吹演技有说服力。
有表情,能落泪,等同于会演戏。
演技一词,何时通货膨胀成这样了?
上一次演技贬值,还是《三生三世》系列开播时,那条四海八荒第一九尾红狐——白凤九。
奇幻作品,特效占比极高,常常需要演员完成无实物表演,因此考验更多。
为演狐狸,热巴下了功夫。
她翻阅大量资料。
了解狐狸的生活习性。
呈现出来的——
挥动爪子,张嘴嗷呜。是可爱。
身子一扭,尾巴摇晃。是妩媚。
加上妆容特效,狐狸,成了。
然而,可爱有余,功力不足。
进阶到表演。
有一场戏,小狐狸误闯禁地,迎面飞来猛虎一只。
她怎么诠释的呢?
瞪眼,意在惊愕。
捂嘴,表示恐惧。
最后才慢悠悠起身,扇动着双臂逃跑。
只是,一瞪,一捂,抖三抖。
全是在呈现角色的可爱,丝毫没有体现出遇险时的畏怯。
想想周迅演狐狸。
无需过多小动作。
一个眼神,泫然欲泣,心怀难言之隐。
简衣素服,妆容淡雅,仍能魅惑满身。
靠的是什么?
细节。
影片中有一幕。
王生告诉小唯,“我爱你,可是我已经有佩蓉了”。
小唯歪了歪头,脸上闪过一丝迷惘,一丝悲恸。
没有五官移位,没有恸哭流涕,更没有奋力摇摆肢体。
却撒了满地的心碎。
更关键的是,少女感与动物感兼备。
狐狸,是犬科动物。
小唯,是狐妖。不懂爱又痴于爱。
为了贴近角色,周迅观察家里的小狗,发现它们在疑惑时,会把头歪向一边。
她将这一幕融入到角色中。
狐妖,这才成了。
扮天真脸谱,易。
挖掘出层次,难。
仅仅局限于表面的美,当美貌作用下滑时,反噬亦随着袭来。
去年那部《长歌行》,扑了。
迪丽热巴+吴磊,这样的组合,依然扑得彻底。
没有cp感为其一,不符合设定为其二。
两绺头发,削去大半美貌附加值。
而作为女主角,热巴的演绎,又呈上致命一击。
有一场戏,女主长歌,举家遭遇灭门。
作为深受父亲压制的女儿,成长过程中极依赖母亲,感情势必更加厚重。
然而,见到家人遇害,满屋血迹。她是这样的:
母亲亡故,倒在眼前。她是这样的:
呆滞。
木然。
眼神中不见一丝毫仓惶。
机械地掉泪,滞涩的伤心。
这场推动情节的高光戏份,演绎得如此干巴。
《长歌行》沦为“没有长歌我看行”,没有一丁点儿意外。
口碑之差,可以想象。
这般演技获奖,谁会服气?
2018年,迪丽热巴迎来口碑大翻车。
因《漂亮的李慧珍》,被评为“金鹰女神”。
一度被贬:以一己之力,拉低了奖项的含金量。
为何如此?
当年,一起提名的女演员有孙俪、刘涛、殷桃、袁泉、杨紫。
而她们的作品,都输给了这部3.1分的李慧珍。
争议如潮。
赞同声,有。仅限于粉丝。
反对声,更甚。多的是路人。
甚至让她陷入“水后”风波。
获奖的那一幕,也被称为热巴有史以来,最有演技的一刻。
出道近10年。
代表作,没有。
让人信服的角色,没有。
不见反思,反而热搜不断,拼命标榜演技。
但无一技之长,如何叫人信服?
热巴有过出彩的角色吗?
也有。
好评最高的,高雯。
明面上,是珠光宝气的大明星。
暗地里,是作天作地的小戏精。
时而矜贵,时而彪悍。
在两种反差之间切换自如,一度令她盖过主角唐嫣的风头。
但,这全是热巴演技的功劳吗?
不见得。
观众喜爱“疯批美人”年深岁久。
高雯的成功。
性格讨喜占一部分,人设讨巧占一部分。
比起演技,吃的尽是角色红利。
回过头来细看。
表演,虚浮浅显。高兴了,咬着嘴唇笑。不开心,立刻撅着嘴。
再怎么吹捧,也只停留在基本层次。
另一高光角色乔晶晶,依然是女明星设定。
美貌加持,事业有成,为爱义无反顾。
这样的角色,哪里需要太多技巧?
掏几分美色,
添几分风韵,
再融入些许痴情。
本色出演,就成功了一大半。
如此演绎得来的夸赞,宛若空中楼阁。
表面浮华,内里悬空。经不起任何推敲。
不管饰演什么角色,用的皆是同一模式。
扮可爱,咧着嘴,挤着笑眼,露出天真。
装可怜,瘪着嘴,五官一拧,楚楚动人。
一颦一笑,皆在既定范畴中。
角色,同质化得严重。
一脉相承的可爱鬼。
整齐划一的大女主。
光是饰演女明星,就有三次。
照葫芦画瓢,轻巧。
创造出新意,艰难。
甚至剧本,都离不开一贯的套路。
现代剧——
才貌双全,事业有成,错过重逢,再加一勺工业糖精。
古装剧——
家破人亡,身世悲惨,背负使命,再来一场旷世虐恋。
脱胎换骨?不存在的。
多得是照猫画虎式诠释。
当行本色,去贴合角色本来的面貌,不功不过地诠释了角色。
被吹得天花乱坠,就急着认领演技派头衔,至于吗?
别忘了,这些称赞里,一半因路人不知,一半因粉丝宽容。
粉丝滤镜,塑造出一个好评充斥的真空环境。
艺人若是自满,全然不顾真相,陷身于这个茧房怪圈,等来的只会是反噬。
反噬时,从前她获得的,都会成为毁掉她的。
那时哭泣反省,都为时已晚。
娱乐 圈大洗牌越来越激烈。
真演员会露出。流量艺人会被推上审判台。留给原地踏步的人的机会,不多了。
辣条,原本属于一种充满上世纪末回忆的“怀旧”零食,近年来却因为互联网的传播而成为一种“网红零食”,不但如此,“来包辣条压压惊”之类的各种“辣条梗”在网络社交语境当中占有重要地位,辣条被公认加冕“史上最牛零食”桂冠。但是,各位小伙伴们真的了解辣条这位“网红”吗?
你知道辣条的由来吗?
辣条本质上是一种面筋小食品,面筋小食品有很多种形式,为何偏偏产生了辣条这样的形式呢?话说辣条的由来确实是有故事的。1998年出现特大洪水灾害,湖南受灾严重,原本以酱干豆制品作为主要产业的湖南平江县自然受到巨大冲击:水灾导致农产品损失严重,大豆价格大幅度上涨逾一倍,酱干产业受到毁灭性打击。平江县农民迫切需要新的出路。李猛能与邱平、钟庆元机缘巧合凑到一起,用廉价易得的面粉作为主要材料,结合酱干制作经验,创造出一种于面筋类型的熟食制品,由于售价低廉,迅速占领了原本属于酱干的市场,但它并非零食,而是主食的调味品,这就是辣条的原型。
最初的辣条只有咸辣味,后来有经销商反馈称小孩子比较喜欢吃甜一些的辣条,于是专门制作的带甜味的辣条应运而生,并迅速获得广大消费群体的欢迎。自此,辣条逐渐形成产业,在不到20年内迅速崛起,而生产小麦的河南省逐渐成为辣条生产的首选地之一,辣条的生产基地也就分成了分别以湖南和河南为首的南北两派。
辣条如何变身“网红”?
对于很多80后、90后而言,辣条是一种充满上世纪回忆的“怀旧”零食。然而为何这样一个略带“土气”的零食竟然在二十一世纪成为风靡网络社交圈的“网红”呢?其实这都是有的放矢营造出来的结果。
据报道,生产辣条的卫龙公司与暴走漫画、微博上的各路段子手紧密合作,蹭热点搞网络营销,在社交媒体上不断营造热搜词汇,制造各种“梗”,而那句著名的“来包辣条压压惊”的原型源于卫龙的营销团队在社交网络上看到有人晒出加班时吃辣条的照片,并且配上“其实我该来包辣条静静”的字样,营销团队由此大受启发,这样的句式通过网络营销在年轻群体中不断发酵,成为一种潮流。
“网红”的尴尬再红还是垃圾食品
尽管辣条很红,但其“垃圾食品”的定位一直没有被扭转。市面上的辣条为了追求口感和色泽,都会使用大量的添加剂,如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等。即使所使用的添加剂处于国家规定的合格范围内,但难防孩子因为辣条口味较好而一次过吃上好几包,造成“叠加效应”,如此一来摄入的添加剂就会过量。加上孩子脏器发育还未健全,辣条中含有的防腐剂还会使孩子的脏器负担过重从而损伤脏器功能。另外,辣条的钠盐含量高,吃多了可能会造成高血压之类的病。
由于辣条的生产制作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可言,并且利润空间高达50%以上,因此很多小作坊、黑工厂争相制造辣条,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据媒体统计,国家及各地方食药监局共通报180起问题辣条,共计195批次,涉及131家生产商,问题主要为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菌落总数、甜味剂超标。可惜乱象之下,关于辣条的国标至今仍未确定下来,小伙伴们在买辣条时还是得注意一点。
是因为,人作为社会性动物,难以忍受被群体抛弃,难以忍受自己不合群,在社会性动物的生存中,被群体落下,被群体驱逐,被群体抛弃, 意味着生存可能极大地降低,意味着死亡的即将到来 。
有研究表示,人面对当众演讲,比面对死亡的恐惧还要更高,这也是基因写给我们的程度,因为在群体里站出来,意味着你与别人做着不一样的事,意味着你可能会遭受群体的抛弃、不认可、谩骂、不理解等。
紧接着是第三步, 提供解决期待与现实间落差的“灵丹妙药”,这“灵丹妙药”一定要有极大的确定性 ,要充分利用“只要...就...”、“只有...才...”。
例如典型的成功学句式:只要你上了这个课,就可以跟他们一样年入百万。
例如典型的营销学句式: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只有他给你买了钻石,才证明他爱你。
最后是第四步, 如果钱不够,我可以为你提供当天放款、手续简易、无需担保的金融服务 。
一整套体系,让顾客没有不付费的理由。
又例如“平凡之路”中写道,“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正所谓堵不如疏,通过反向利用焦虑,将大家的焦虑疏松开。
小结
妒忌是傲慢的双生子,正所谓“气人有,笑人无”,自己得到了,成了傲慢,看到别人得到了,就成了妒忌。
从基因角度而言,妒忌与傲慢一样,属于社会性动物为了促进种群竞争,优化种群基因,保证种群延续和生存,因而具备竞争意识的一种原始动力。
在妒忌的底层需求中,催生了负向宣泄、正向解决、畸形对策等业态。
如果你也想利用妒忌,得做好以下4方面:
1)社会共识;2)制造期待,让顾客有现实与期待间的大落差;3)提供解药与当下即可用的辅助手段;4)堵不如疏。
让顾客为了摆脱妒忌的不适感,认可你的产品,甚至为你的产品“付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