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秦”系列做到了,甚至不需要过多的宣传和营销,有前两部的精良制作打底,观众自然会为它买单。
然而这样大热+好口碑的剧,也免不了槽点,尤其随着张鲁一扮演的13岁嬴政出场后,更是迎来了一大波观众吐槽太违和。
从正式上档后的评价来看,观众普遍还是给予了期待,豆瓣评分一直在8.5以上。
对于男性观众而言,尊重 历史 的正剧,精美的服化道,将人一瞬间带到那个战乱纷飞,令人浴血喷张的年代,这是值得打出五星的地方。
反之对于女性观众而言,合适的选角,精湛的演技,这是一个优秀的古装男子群戏必备的条件。这两点,《大秦赋》都做到了。
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还有辛柏青、王庆祥,这些演技派的大咖也足以让人感觉放心,对手戏什么的张力也很足够。但万万没想到,就是这样的阵容,仍然给了观众吐槽的余地,而话题的中心正是饰演嬴政的张鲁一。
网友纷纷表示震惊。怎么回事,统一六国的嬴政会给吕不韦下跪,“携手浪迹天涯”这种台词真的不是偶像剧脑内吗。
看完正剧的我也是一脸懵,且不说张鲁一的台词功底,毕竟也是曾经在各种热播剧里的演技担纲,但和秦始皇当时13岁的年纪来说,确实无法让人代入。
虽然台词剧情什么的应该把锅扣在编剧脑袋上,但演员能用实力演出这种违和感也是不容易。
如果要认真分析的话,张鲁一来演13岁嬴政本身就有点强人所难,众所周知他以前的角色都是有成熟魅力的中年男士,要是31岁还可以试试,以及对比他的母亲赵姬……难怪有网友说这少年嬴政看着甚至比吕不韦还老成。
而除了给吕不韦磕头要浪迹天涯之外,还有其它几个剧情也踩在了观众的吐槽点上。
然后干脆直接磕了三个头。
以及郡县制还是亲爹的临终遗言,不是秦始皇独创呢。
可见主要的槽点还是在张鲁一饰演的嬴政身上,以至于后来有网友扒出演员本人在拍摄《大秦赋》时轧戏的行为,也让不少观众把剧中让人出戏归结到他头上。
按照时间线来分析,2018年8月初到2019年应该在上一部戏的张鲁一,是没法赶上9月开机的《大秦赋》的,根据路透段奕宏是10月进组开始拍摄的。
而粉丝想要澄清说:工作勤奋的张鲁一,马不停蹄地拍戏,甚至还为了能够顺利拍摄大秦,开始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楼宇烈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在为了进入角色而做功课。但根据时间线,6月初的《长河落日》刚杀青,8月开拍《第二次》,除非是开启了时间管理大师功能吧。
其实吃瓜群众对演员本人的档期并不非要扒干净,关键就是演技,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形象与角色不符,张鲁一又恰好是个人特色比较突出的演员,从造型来讲就已经输了,用演技去弥补剧本中的不足也很牵强,因此槽点的出现是显而易见的。
但如果抛开这一点,单从制作和诚意,观众还是能对剧本身抱有期待。希望后期剧情走向能更给力一些吧。
反正我是觉得这个阵仗,还是很有秦帝国那味儿的。
12月1日, 历史 题材电视剧《大秦赋》在央视和腾讯视频播出,作为“大秦系列”的收官之作,《大秦赋》延续了前三部作品的史诗正剧风格定位,凭借扎实的制作和精良的服化道以及辛柏青、段奕宏、张鲁一、邬君梅等资深演员扎实的演技,在豆瓣刚一开分就达到8.9分,被不少人赞为近年难得有爆款品质的 历史 正剧。
《大秦赋》剧照
此前“大秦系列”曾拿下豆瓣高分
“大秦系列”是根据孙皓晖的小说改编,该系列小说于1993年秋天动笔,经过无数史料的考证挖掘,历时长达15年之久,终于在2008年出版发行。该系列全套共6部11卷504万字。
《大秦帝国之裂变》剧照
2009年12月播出的《大秦帝国之裂变》是“大秦帝国”系列的开篇之作。这部剧汇集了侯勇、王志飞、卢勇、吕中、高圆圆等,以商鞅变法切入,讲述秦在变法后的逐渐强大。至今,该剧在豆瓣上都有9.3的评分。
2013年播出的《大秦帝国之纵横》是《裂变》的延续,讲述秦惠文王嬴驷铲除复辟势力,为雄霸天下铺路的故事,这一部由丁黑执导,宁静、富大龙、喻恩泰等主演,依然收获了豆瓣9.3的评分。
《大秦帝国之纵横》剧照
2017年播出的《大秦帝国之崛起》则讲述嬴稷灭义渠、修长城、重创齐国、打击赵国等一系列丰功伟绩,使秦国雄傲中原无人能及。不过,这一部的播出略显坎坷。因主演王学兵涉毒,剧组临时换上邢佳栋对大量镜头进行补拍。坎坷播出后,该剧依然拿下豆瓣8.5的高分。
作者公开批评二三部违背原著精神
正在播出的最终篇《大秦赋》以秦始皇嬴政的一生作为切入口,讲述嬴政在吕不韦、李斯、王翦等的辅佐下平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故事。不过,该剧的播出也并不算顺利。2019年3月,《大秦赋》就已杀青,当时它的剧名还是《大秦帝国之天下》,与前三部名称呼应。但就在播出前夕,该剧却突然改名《大秦赋》。
《大秦赋》剧照
《大秦赋》豆瓣评分已从开始的8.9降至8.3分
如今,《大秦赋》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终章播出,该剧交出的成绩还是略低于市场预期,虽豆瓣评分开分达到了8.9分,但却未收获与口碑匹配的收视及热度。在12月1日央视晚间电视剧收视榜中,《大秦赋》位于第四名,收视率仅0.62%,猫眼剧集全网热度榜中,《大秦赋》也低于《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功夫战警》等新剧。
服化道等依然获得了不少认可
虽然播出遇到挫折,但《大秦赋》一开播依然获得了不少认可,如剧中将士再现兵马俑造型以及气势恢宏且遵循兵法的战争场面等,都尽力接近真实 历史 ,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大秦赋》剧照
在剧中饰演华阳夫人的邬君梅就感叹,她第一次到华阳宫、大殿就被震撼到了,马上就觉得跟这段 历史 有了一种关联。更有意义的是对2000多年前的 历史 文化的传播。如剧中出现的虎座鸟架鼓,仿造的是战国的出土文物,此文物属于楚国,而华阳夫人是从楚国嫁到秦国,这件器物大概就是她的嫁妆。还有莲鹤方壶与人形灯,莲鹤方壶属于春秋中期,人形灯仿造的是战国齐人形灯。另外,赵王宫殿出现的两件器物分别是豆和盨,在先秦时期也是常见的器物。
剧中秦军的造型也被网友戏称是“行走的兵马俑”。如高级军官头上戴着一个红色的头饰,头饰两边的绳子绑在下巴处,布甲上也挂着三条类似于蝴蝶结形状的红色绳子,左边两个,右边一个;级别较低的士兵,则用布巾包头。这些将士的造型几乎与兵马俑完全一致,甚至细致到发型、胡子、眉毛。
剧中秦军的造型被网友戏称是“行走的兵马俑”
剧中的战争场面也堪称震撼。不同于大多数古装剧瞎打、乱打,《大秦赋》遵循了古代兵法,如何排兵布阵,谁先谁后,各个军种的呼应,都有序排列。如剧中秦军攻邯郸,先是投掷兵出动,接着弓箭手万箭齐发,然后上云梯士兵集体攻城,并非我们过去常看到的喊杀声一片,一窝蜂乱斗。
从一组数据也可以看出《大秦赋》的考究:为了如实呈现出那个时代的雄浑壮阔,剧组采用了实景拍摄,跨越5000多公里到新疆取景,足迹遍布雪域高山、戈壁草滩。内外置景及改造面积高达113000平米,甚至在乌尔禾搭建了一座完整城池。在造型设计方面,光是盔甲就制作了近4000套,张鲁一饰演嬴政,他一人的服装就多达80多套。
张鲁一饰演13岁嬴政被网友吐槽
张鲁一演13岁嬴政让人十分出戏
在服化道上,《大秦赋》做到了几乎一百分,但在选角上,已经40岁的张鲁一饰演13岁的嬴政确实让人十分出戏。不是说张鲁一演技有问题,而是他的外形怎么看都是“叔叔”级的。也许剧组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我们看到前期的嬴政明显有滤镜和磨皮特效的加持,虽然年轻了不少,但看上去却有些奇怪。有网友吐槽,剧组都把钱用在服化道上了,已经没钱再邀请一个孩子来出演少年嬴政了吗?
《大秦赋》的部分台词也略显现代,如为了凸显少年嬴政的“天真无邪”,他对着吕不韦说,“你若是我的生父,我愿意跟你一起离开秦国,浪迹天涯”。最后嬴政还眼含热泪,说自己不愿做一个连生父是谁都不知道的畜生。这样的台词让不少观众笑言像是琼瑶剧,这哪里是雄才伟略的始皇帝会说出来的话?有“大秦系列”的粉丝也表示,《大秦赋》的台词风格与前三部大有不同,大段落的白话文对白,让整部剧瞬间少了那份 历史 的厚重感。
网友认为《大秦赋》台词有些雷人
也许因为越来越多的质疑,目前《大秦赋》的评分已经降至8.3。这里也暴露了近年国产剧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如今的 历史 剧或者古装剧,在服化道方面都做了100%的极致,但往往会忽视最重要的故事情节、演员选择等其他方面,也被质疑故事不够,服化道来凑。而且很多时候,剧方往往爱营销服化道的提高。长此以往,也让我们担心,当下衡量国剧品质的标准,只有服化道了吗?
当然,《大秦赋》的故事依然是值得肯定的。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部剧对 历史 的探究和认真的制作依然值得赞赏。拍一个认真的 历史 剧不容易,要把一段离现在几千年的 历史 用当代人可接受的叙事方式呈现,还要兼顾真实、严肃和电视剧语言,本身就是个技术活。
编辑 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最近在看《大秦赋》收官了。一开始是期待。
主演都是实力派演员,饰演吕不韦的段奕宏,饰演嬴政的张鲁一,饰演李斯的李乃文,饰演异人的辛柏青,更是最神似的那个李白。
这样的一群实力派演员,该把大秦的巅峰时代演绎的如何惊心动魄?
六国面临这样一个“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强秦急逼的处境,能演绎出怎样的不屈不挠,阴谋阳谋的反抗。
这段历史中的荀子,韩非,李牧,王翦,有多少轰轰烈烈的故事可讲。开头更是惊艳,那兵马俑复活一般的秦锐士造型,威严肃重。宫廷制式服饰华丽大气。
甚至刚开始赵姬听说吕不韦带异人先走后,气极而骂的剧情,都让人觉得,有活气,不一样。可是看着看着,没几集就让人感觉成儒老师附身,有股子“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的感觉。咋回事呢?
没见吕不韦展示他的治国理政之能,只见一个洋洋得意自命成功的霸道总裁。
也不知嬴政天天喊着要一统天下是凭啥。只看赵姬一会儿横波目,一会儿吊梢眉,一会儿情脉脉,一会儿气冲冲。整部剧,视角奇怪,逻辑混乱,令人不解。
好演员费用不低。服化道华丽精细,更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
从服化道和演员配置上来看,出品方对这部剧应该是十分重视才对,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导致这部剧口碑暴跌呢?我觉得是出品方对观众的轻视造成的。影视产品也是产品。下面我们从产品定位五步法来分析,为什么说《大秦赋》轻视观众。
产品定位第一步:
满足谁的需求?(WHO)
现在的市场,任何一种产品的目标顾客都不可能是所有人。
在大秦赋来说就是指这部剧是想给哪些人看的?什么年龄段的?
从大秦赋前期的宣传看,大秦赋对标的观众群体应该是《大秦帝国》这个IP的观众群体。
产品定位第二步:
他们有些什么需求?(WHAT),目标观众喜欢看哪类内容的影视作品?他们想得到什么样的感受?调查《大秦帝国》系列剧的观众评论,舆论走向,和剧情逻辑都应该能得出目标观众的内容偏好和期望点。
第三步、可能提供的产品能否满足观众需要?
《大秦赋》剧情内容猛一看,是顺着《大秦帝国》系列剧来的,讲的嬴政统一六国这一段。可是演绎视角及剧情逻辑和《大秦帝国》系列剧完全不搭边。
零散而不知所谓的剧情,真是难为后期的剪辑,只好用嬴政天天喊要一统天下来串联主线。《大秦赋》的剧情中,赵姬猛掴了赢傒几耳光,然后赢傒就暗恋上赵姬了。
嬴政天天喊着要一统天下,没见他干啥有用的事,只见他莫名其妙的把甘罗杀了。到后面的灭楚之战中,芈启莫名其妙,毫无逻辑的背叛秦国了…这种种奇葩设定,奇葩情节简直让人尴尬的不敢直视。
剧情展示的价值观更是让人无语。没有对战争的反思和悲悯,只有对六国做为失败者的丑化。嬴政的人物设定前后不一,矛盾百出,苍白而病态。
如果说出品方做了产品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还是做出了这样的产品,那不是对观众的轻视又能是什么呢?总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傲慢和愚蠢吧。
第四步、差异化价值点定位
如果用《大秦赋》对标《大秦帝国》系列剧。那么在差异化价值点上《大秦赋》做到了。前几部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在《大秦赋》里体会不到了。剧情一直围着赵姬转,围着后宫转。
包括赵国的娼后都有幸成为本剧的一个重要角色, 甚至左右了赵国的存亡。
第五步、营销组合定位
在这一点,《大秦赋》的营销方是做出过努力的。从改名为《大秦赋》可见出品方对产品是做过分析的。知道凭这部剧的剧情逻辑,硬碰瓷《大秦帝国》会更令人反感。
包括在后期宣传上,也不再有蹭《大秦帝国》的舆论引导文。
个人觉得,要是《大秦赋》再彻底点,直接改名为比如《大秦秘史》或干脆重新剪辑,就叫《太后秘史》没准还能迎合爱看秘史剧的观众,而不至于口碑彻底崩掉
最后,希望出品方少点傲慢,多点敬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