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营销五种方法

情感营销五种方法,第1张

义情感营销是从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出发,唤起和激起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诱导消费者心灵上的共鸣,寓情感于营销之中,让有情的营销赢得无情的竞争。在情感消费时代,消费者购买商品所看重的已不是商品数量的多少、质量好坏以及价钱的高低,而是为了一种感情上的满足,一种心理上的认同。作用情感营销的作用(一)情感营销能营造更好的营销环境营销环境既可给企业带来威胁,也可以带来机遇。营销环境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应重视良好营销环境的利用和营造。传统的营销方式专注于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企业营销往往跟消费者获得使用价值和企业获得利润联系在一起,使消费者总是难以得到尽情的满意。随着情感消费时代的到来,消费行为从理性走向感性,消费者在购物时更注重环境、气氛、美感,追求品味,要求舒适,寻求享受。情感营销不仅重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买卖关系的建立,更强调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致力于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情感的营销环境,这对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实现长远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二)情感营销能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是否有优秀的品牌已成为企业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品牌能建立顾客偏好,吸引更多的品牌忠诚者。但是品牌忠诚的建立除了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完美的产品市场适应性和营销推广策略外,在很大程度上与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有很密切的关系。情感营销正是以攻心为上,把顾客对企业品牌的忠诚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之上,满足顾客情感上的需求,使之得到心理上的认同,从而产生偏爱,形成一个非该企业品牌不买的忠实顾客群。(三)情感营销是战胜竞争对手的强有力武器市场如战场,市场竞争犹如战场上的战斗那样激烈无情。市场竞争,实质就是与同行争夺顾客。争夺顾客除了注意商品质量上乘、包装新颖、价格公道外,更重要的是要实施情感营销。通过钟情于顾客,对顾客真诚、尊重、信任,处处为顾客着想,从而赢得顾客的好感和信任通过优质的服务,不断提高企业声誉,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这样,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必然取胜。内容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供求状态下,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来说,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人们更多地注重其满足生理需求的基本效用,往往无暇顾及对产品其他功能的要求而当供过于求时,人们开始较多地注重产品满足心理需求的程度,对产品其他功能的关切度则相对降低。供求矛盾越

来看一张图,三个手机,作为消费者的你,一眼认出了谁?

相信第三款产品是首先能够迅速被人辨别出来的,任何一个品牌都会以某种产品或者某种服务为依托进行存在,苹果手机之所以能够迅速的被发现,一方面是因为苹果手机独特的 HOME 键设计,另一方面苹果和一些高端品牌 异业合作 借此扩展自己的品牌影响力,苹果手机圆形的单个“HOME”键已经深入人心,能够在一堆手机里迅速被找出。

一个成功的知名品牌对消费者有三重意识的调动, 被识别-被记住-成为深层本能 。

什么是深层本能?

打个比方,我们要在网上搜索一个东西或者问题,我们不会说“我去搜索一下”,而会说“我去百度一下”相当于在消费者的认知中,百度=搜索,百度这个品牌已经成为消费者对于“搜索”动作的本能词。

那么我们做品牌如何能够在万千品牌中,被消费者注意到,识别到并记住呢?

一方面公司的互联网BD所谈的高质量的异业合作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看我们品牌对应的主体是人,人识别一个元素,通常会通过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既然消费者在接纳一个元素的过程是通过这5种感官,那么,我们要给品牌建立五感的感官体系,脱离单一的视觉识别的单一维度的品牌印象,建立全方位,立体维度的品牌形象。

第一感:视觉

对于一个健全的人而言,约有80%的信息接收是通过视觉来实现的。消费者的视觉感知作用于品牌的LOGO,整套VI视觉体系等一切视觉识别元素上。标志色彩,产品外观、符号设计都是消费者识别的第一要素。

如:红色让人联想到中国

如:著名的Tiffany蓝

品牌视觉的打造有四大特色:

富有视觉冲击力

吻合目标顾客的审美偏好

具有显著记忆点与差异性

LOGO整体联想要具备包容性及相对清晰的边界,要为品牌外延提供延伸空间

停放在路边杂乱无章的共享单车群,哪个品牌最显眼,一定是小黄车ofo,整个车身只有两种颜色,车身黄色车胎黑色,简单极致,富有视觉冲击力,让人一下就被记住了。为什么要采用黄色,因为黄色是扩大色,在环境视野中很显眼。而共享单车就是随时停放在自然环境中的产品,显眼和识别度是共享单车第一要素。

我们再看小黄车“OFO”的LOGO设计,直接由自行车的形态演化而来,让人直接从LOGO的形状和线条直接联想到自行车,而且LOGO简单好记,采用最简单的英文单词组成,不会造成英文认知的障碍。

第二感:听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多媒体现代化的普及,在消费者身边充满着无数的触碰点,譬如广告、多媒体、网站、手机、场所、呼叫中心、公关活动等,都在通过声音去描述着品牌与我们的关系,比如许多一线品牌的 互联网BD 会谈一些广告大屏、电梯广告等媒体资源就是为了强化与用户的接触点。

通过音乐、声音、语音等表达形式与受众产生由听觉至意识感官上的共振与记忆,从而实现品牌理念的传播。

如果走在街上一听到这个曲子,脑海里一定会想起三个字:诺基亚,哪怕诺基亚已经退出舞台,已经变成历史,但是他的品牌声音一直存在80后,70后,60后甚至于50后的脑海里;

如:在聚会的时候,听到旁边桌的“刺啦”的一声,大家脑海里会出现喝“可乐”的开盖声,至于是联想到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这要看用户对品牌的本能化。

品牌听觉的打造4要素:

声音影响人的情绪和态度,制定品牌声音的时候需要考虑品牌整体形象

旋律简单,易于传唱或哼唱

如果产品不能自己发声或者经常与消费者接触,那就注重与消费场景的结合

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差异化的元素

曾经一家二手汽车售卖平台,在全国各大分众电梯广告投放多媒体广告,广告的内容是用非常直白的普通话,经过市场数据反馈,此广告在四川和重庆地区反响最好,北方区域效果最差。大家试想一下在一个封闭的电梯空间里,充斥着四川和重庆方言,这时候广告播放的是响亮的普通话,会有一种“脱颖而出”的突显感,而北方人普遍都是普通话,广告语言被淹没在大家的交流中。

第三感:嗅觉

人的嗅觉和味觉是五感中最薄弱的,但消费者的嗅觉和味觉作为视觉的辅助,影响着消费体验的质量和对品牌的认识,嗅觉和味觉给人们留下的记忆是最长久的,在间隔一段时间后依然可以依靠气味和味道想起某种事物,有助于品牌的建立和强化。

选取某种特定的香味,将其纳入品牌假设的内容当中,成为品牌的“香味标签”。

有一个经典的案例:劳斯莱斯的“新车味”,在过去,新车内部空间会充斥着“木质、皮革、亚麻等”混合味道,消费者把这种气味当做是新车的标志之一,后来技术的进步让新材料取代了上诉的材料,独特的气味也继而消失。劳斯莱斯为此收到客户的抱怨,认为新系列不如上一代好,而实际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气味的不同。

劳斯莱斯随后对气味进行分析,制造出一种包含了红木,皮革,涂料等800多种不同元素的“新车味”,让客户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

第四感:味觉

如:英国航空定期在航班头等舱喷洒独特的牧草芳香剂,英国高档衬衫零售商,托马斯彼克在店铺中放置传味器,当消费者经过时,会散发一种新鲜的,经过清洗的棉花味道。这种嗅觉享受让消费者迅速有了价值联想。

品牌嗅觉和味觉打造三个思考:

气味和味道是最难被标准化描述的,如何在实际运用中能够被更多人识别?

如何将品牌的“香味标签”传播给未体验过的消费者呢?

未体验过的消费者如何能够将“香味”和“味道”与品牌挂钩呢?

互联网BD如何将异业合作融入进去

第五感:触觉

影响消费者触觉感受的主要是材质和造型两个方面,材质作为皮肤的接触对象,对触觉有很大的影响,材质的质感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感受。

就像深泽直人所设计的果汁包装(without thought),除了视觉上一目了然的包装以外,瓶身并非单单经由印刷制作,更是用了特殊材质制造出跟水果一般的触觉。

单是这个产品就能够让人经历五感-果汁的味道与香气、包装的外观与触摸的材质、饮用时所造成的声音...等感觉,简单、直觉与五感的搭配,成了最引人瞩目和使用的产品。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选择性是人类的知觉规律,即在感知客体时,我们不能同等地接收来自客体的信息,而是有选择地把握其中某些信息。

如:在超市中消费者同时受到视觉上多种商品信息和宣传广告的刺激,听觉上超市背景音乐,周边聊天声的刺激,生鲜区和美妆区味道的刺激,还会拿不同的产品看,但是消费者还是能找打自己需要的产品进行判断和购买,这就是人类知觉选择性发生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单一、片面的,仓促的建设品牌感官体系。需要挖掘消费者知觉的选择性,洞察目标消费者潜在心理需求,并且多触角的接触消费者满足潜在心理需求。并不是要促进所有信息被最大化的接收体验。

建立品牌五感体系的建议:

1、强大的“粉碎效应”

品牌做感官体系方面的联想和创新时候,想一想品牌从视觉上是什么样的,听觉上什么形象可以被代表,味觉和触觉上又是什么?在每一种感官感觉上,品牌该怎么来诠释,能引起消费者的联想。

2、重视细节是建立品牌感知的重要手段

在细微处为消费者着想的品牌往往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影响消费者的五感体验,因为品牌通常通过某种途径触接到消费者,而这些途径通常都有自己特性和环境,换而言之就是消费者通常会在一种场景里。

譬如说:消费者选择一家路边不知名的火锅店,首先吸引他的可能是火锅店里飘来的香味-嗅觉,也可能是之前有做过异业合作看到过这个牌子-视觉,也有可能是路边有试吃员给消费者进行试吃-味觉。这些促成他走进这家店面,当消费者就餐的时候,递上一个“就餐服务包”,解决客户“蒸汽糊眼睛,捞火锅头发扫碗里”等等的不便捷--这种服务可以理解为,品牌给消费者的触觉。总有一种知觉能被顾客记住,与品牌挂钩。引发消费者对品牌的感知。

3、坚持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感官元素的形成需要大量的固定和重复,非短时可以形成 ,需要一个长期坚持和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的根据变化调整和完善策略。

譬如:电梯分众广告播放的:“瓜子二手车”巡回播放三次,早期在电视渠道投放的广告:“400 820 8820 DHC” 相信还有很多女生还能哼唱出这个广告的旋律,我们需要利用高频的动作或者高频场景来不断加深品牌记忆。

【结 语】

参考资料:

李倩《36kr-300天品牌思维修炼专栏》

马丁·林斯特龙《感官品牌》

转自《营销航班》

作者|雅子

编排|圣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62642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 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