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银行来说,营销部门主要有公司业务部门,个人金融部门,中间业务部门等。主要工作内容是营销客户,卖出银行产品,比如信贷产品,理财产品等等,可以理解为“推销”;
非营销部门主要是一些行政部门等中、后台支持部门,比如科技部门,办公室,会计部等等;
不过现在银行柜员的工作很综合,在处理正常柜面业务同时也可以卖产品,所以这里营销与非营销界限比较模糊,甚至在某些地方,银行柜员在办业务同时推销产品所获得的奖励性收入还要高于工资呢!
如果跳槽只能选择去做销售,那么,不建议贸然跳槽。因为,没有能力储备、渠道储备和人脉储备的销售方向跳槽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
跳槽更多的时候,不应该成为一种“冲动”的决定,或者,是一种临时的“抉择”。
跳槽应该是一个系统的职业发展规划,或者,从更长远来说,是一种生涯规划的系统思考过程。
社会的发展,职业选择,已经从简单的“一份工作干到老”,进化成为“活到老学到老”的现状。除非在底端盘亘一辈子,还得保证上辈子烧高香,这个岗位不“关停并转”,否则,很难坚持到退休。
职业规划的时间周期应该是,从多维度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相结合的一个长期过程。
“终生学习”才是职场人最好的“护身符”。
很多人面对职业发展学习的时候,会简单的“吐槽”:我也不知道将来什么职业发展好,什么都要学,我也没时间……
这样的人,往往职场竞争力不足,内部淘汰的时候,“优先”下岗,离职之后,又急急忙忙找工作,最终,不断地在高竞争、低技能的岗位上,不断重复“原地踏步”的职业状态。
那个时候,这些人又开始感叹:流年不利,生不逢时……
打败自己的,不是职场领导,也不是行业变化,而是,自己内心对职业缺少发展规划。
“跳槽”之前的能力储备,至少要把握这三点:
1.在岗的时候,要围绕本职工作,上伸下延岗位技能要有所了解,不求十分精通,起码跑过整条程序链,上下游岗位需要的能力,可以边看边学。这样,内部转岗的时候,也有从容选择空间。
2.时刻关注国家大力发展的行业,结合自己岗位能力最近、和变化最小的行业,开始提早学习,未雨绸缪。
3.围绕自己的惰性,选择自己最害怕的地方去学习,慢慢磨掉自己的“致命弱点”,避免职场提早进入“瓶颈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