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经常出差或出远门的朋友对一幕一定不会陌生:在火车上,手拎篮子的列车员不遗余力的向乘客推销,列车员在整个销售过程中把多种销售理论揉在一起,十分精彩。那么火车销售员有些什么 销售技巧 呢?下面,就让我给您介绍吧,希望您能满意,谢谢。
火车销售员的销售技巧:
第1步:温情营销,关心提示,拉近距离
在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后,他并没有直接开始销售,而是通过一段话来做开场的。“各位旅客请注意,列车即将进入夜间行驶,在休息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贵重物品………”。这一番话的确是为旅客着想,让人们觉得心里暖暖的。
这种温情营销是营销工作必要环节,能拉近目标顾客与销售人员之间距离,会使以后的销售工作阻力变小。
第2步:表明身份,公布工牌号,取信顾客
在关心大家之后,开车员接着介绍自己:“我是这次列车的列车员,我的工牌号是268号。我为大家介绍一产品……”
开门见山式的介绍自己不仅不会让顾客反感,反而能取信于顾客,因为大多人喜欢和诚实的人打交道。
第3步:善用辅助工具,出示证明,博得顾客信任
“我们这款产品是湖南某厂生产的专供产品,刚刚上市。企业为了宣传,所以我们仅仅收个成本价……”。在介绍产品同时,他拿出了生产许可证复印件、获奖证书、企业授权书等证明性的辅助销售工具加以说明,进一步取得大家的信任。
在销售过程中,辅助用具的应用会让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些辅助性工具可以进一步证明你的合理性,你的可信任度等。
第4步:体验营销,演示产品功能,调动顾客情绪
列车员介绍完产品后,接着说:“产品好不好,不是我说了算,是大家说了算。为了证明产品质量可靠,还是由这位大哥帮个忙”。说着,就把袜子拿了出来,让一个旅客帮忙。两人一人拿一头,摆开了架势。“现在,请大家过来看,我手里拿的是一把钢刷”。为了表示没有做假,又让旁边的一个女士看了看,并问“是不是钢刷?”那位女士用手摸了一下说是的。“好,这是一把钢刷,看它能不能把这袜子刷破。”正在大家惊奇之时,这个开车员使劲在袜子上面刷。刷过之后,他拿着袜子对那位女士说:“你看看这双袜子有没有破?”当然袜子是不可能破的。接着,他又说道:“我们这个袜子是天麻混纺做成的,不容易破损,结实耐穿。
体验营销是一种最直接的促销方式,既降低成本,又能起到宣传的作用。
第5步:马太效应,分发产品,打消顾客疑虑
很多顾客没有真正摸到产品,心里会产生疑问,这个袜子究竟怎么样?是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结实?这时列车员把袜子分发到每张桌子上面,都是两套,让大家看,让大家评说。
这个环节是销售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人的心理是这样的:看未必会买,但如果周围的人都说好,都在购买,这就形成“马太效应”,一些犹豫的顾客也会购买。
注:“马太效应”为增长趋同理论,即指人们在做出是否购买决定时,心理受到外界购买场面火爆的影响,从而产生趋众现象产生购买欲望。
第6步:氛围营销,制造热销场面,激发顾客购买冲动
在大家纷纷拿着产品一边观看一边评说时,列车员开始销售了。“现在是产品推广期,10块钱一套(共3双),北京燕莎、王府井有售,但贵得多,一套是30元呢!”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重复“给家人带回去几双好袜子,是带回你的心意!”等有煽动性的语言。很多旅客便掏腰包购买,同时列车员每达成一笔交易就大声说道,“这里又买了两套”,“这里又买了三套”,制造了一个热销的场面。
把销售结果第一时间传递给潜在顾客,是提高销售业绩的最好办法。潜在的目标消费者受到别人购买的影响,会产生冲动性购买,进而提高销售成绩。
以上就是火车销售员的销售技巧了。
最美铁路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根本宗旨,践行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集中展示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和奋斗精神。观看完最美铁路人的发布仪式后,我们不如来写写 观后感 吧!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观看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800字左右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800字左右一
“我正在看发布仪式,武汉站的先进集体太感人了,视频我看一次哭一次!”1月28日晚,当四川在线记者连线阿西阿呷时,她脱口而出的,是对同时获评2020年“最美铁路人”的同行的赞誉。
当天,中央宣传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0年“最美铁路人”先进 事迹 ,《闪亮的名字——2020最美铁路人发布仪式》在央视播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列车长阿西阿呷等10人和武汉站“头雁”党团员突击队1个集体,获得这一殊荣。
长年在“慢火车”上为彝族老乡服务的阿西阿呷,被誉为大凉山美丽的索玛花。
值乘在“小慢车”,她用真情对待老乡
当一条条高速铁路在中国大地上飞奔的时候,一趟平均时速仅40公里的“慢火车”悠悠地穿行在大凉山深处。
这趟车的乘客90%是彝族老乡。自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通车以来,“慢火车”已开行50余个年头,全程353千米,途经大小26站,9个多小时才能跑完全程,是沿线群众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最低票价只要2元。
如果说高铁体现着中国发展的速度,“慢火车”则呈现出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阿西阿呷就是传递这一温度的代表人物。
作为“铁二代”,阿西阿呷对铁路有着亲人般的感情,值乘“慢火车”20余年如一日,每一趟车,都以真心、真情服务乘客。成为列车长后,她自学旅客运输心理学,突出“大凉山”人文关怀,在服务中,要求乘务人员掌握服务技巧,引导老乡们文明乘车,自觉改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车内吸烟、大声喧哗等不文明习惯。
2017年以前,“慢火车”上的彝族列车员很少,彝族老乡对同为彝族的阿西阿呷有着天然的亲切,有什么需求就找到她,阿西阿呷从来都是热心帮忙。久而久之,老乡们都和她熟识了,亲切地称她“阿呷车长”。
为了方便沿线乡亲联系自己,阿西阿呷的手机号20年没有变过,她也像亲人般对待老乡们。这些年来,找回离家出走的彝族小孩、在列车上主动关心并资助才失去丈夫的孕妇、帮下车忘记带行李物品的彝族老乡寻回失物送回、调解车上爱喝酒的彝族老乡的纷争、在列车上为彝族妇女搭建临时产房生产……这样的事件,不胜枚举。
“一辈子一趟车”,她说有付出也有收获
前不久,阿西阿呷接到通知到北京,才知道自己被评为2020年“最美铁路人”,成为铁路行业300万干部职工的优秀代表。
“刚听说获奖的时候,有点出乎意料。”她特别真诚地告诉四川在线记者,但当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直到到了北京,和其他获奖的榜样一起学习交流,那时心潮澎湃,感受特别多、特别深。
“每个‘最美铁路人’的背后,都有很多艰辛、很多不容易,催人泪下。”说到这里,阿西阿呷的声音有点急,有点哽咽。停了一下,她说,最让自己感动的,是今年特别评选的先进集体——武汉站“头雁”党团员突击队,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这支团队的每个人都抛开了小家顾大家,写“请战书”上第一线、用瘦小的身躯搬运抗疫物品……“看(发布仪式)视频的时候,我从头哭到尾。”
阿西阿呷说,自己其实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付出但也有很多收获。这些年,她看着“慢火车”的硬件、软件越来越好,彝族孩子们长大了、出去读书了、又回来了,看着大凉山日新月异,心里特别有满足感。
“一辈子一趟车”,在这趟承载大凉山乡亲希望的“慢火车”上,以真情守护出行,阿西阿呷值乘了25年。有没有想过换趟车?“不!”阿西阿呷爽朗地笑:“没几年我就退休了,我希望,在‘慢火上’上能干到那时候!”
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800字左右
精于勤,事成于细平凡至伟,奋斗最美。
今天,当我们为3.79万公里的世界第一大高铁网自豪,为中国自主研制的复兴号骄傲,为逆势增长的铁路货运量点赞时,我们不会忘记,中国铁路蓬勃发展的背后,有一群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的奋斗者——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凡的业绩,以饱满的热情奏响时代强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铁路人的先行风采、服务本色、担当品格、奋斗精神。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
高寒高铁塑传奇 后浪可期创佳绩
2012年以前,位于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曾被贴上了“高铁禁区”的标签。冬季室外温度可达零下35摄氏度,这种气候条件下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铁动车组是世界级难题,安全驾驶高铁的标准更是一片空白。
“筑梦高寒高铁,不能向严寒和风雪低头。”这样的信念在邢云堂的心中犹如一颗火种,激起挑战不可能的斗志。
邢云堂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机务段动车组司机,也是黑龙江省第一代高铁司机。
面对高铁运行时,积雪附着在钢轨上易造成车轮空转、牵引力丢失等问题,在没有成形 经验 借鉴的情况下,邢云堂积极探索创新,采取“回手柄”减少50%牵引力和“比例制动”方式控车, 解决 了高寒禁区驾驶高铁的难题。
为了停得稳、停得准,邢云堂一闸一闸试,一趟一趟练,实现了“一把闸”零对标,被同事们冠以“神闸”的称号。
火车驾龄26年,安全走行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00多圈,从时速80公里的货车到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邢云堂驾驶过的车型不下10种。
除了是驾驶室里“决胜千里”的高铁司机,随着哈齐、哈牡高铁相继开通运营,邢云堂又承担起培养下一代高寒高铁司机的重任。他主编的驾驶教材成为高寒高铁司机的 必读书目 ,多年来为高铁司机授课超过1000课时。在黑龙江,有500多名高铁司机跟他学过技术,是高寒高铁司机领域当之无愧的“总教头”。
25岁,“95后”,小姑娘,你以为她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检修新手,但3年前她就已经成为全路第一的技术大拿。她就是“最美铁路人”,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西车辆段轮轴装修工刘晓燕。
轮轴是机车车辆的关键部件,相当于人的腿脚。一套轴承60多斤,每天检修30多套,反复搬动的重量近万斤。对一个20来岁的姑娘而言是巨大的考验。
为了掌握转动轴承的力度,确保检测的精度,刘晓燕连着1个多月端水盆训练臂力为熟悉轴承结构,把握故障规律,她记了245页的轴承缺陷图谱为了做好中欧班列日常检修,她在1个月内弄通了265页 说明书 ,掌握了新设备的 *** 作 方法 ,提高了检修效率。
“在我心里,每一个经过我 修理 的轴承一点都不能差,哪怕是0.01毫米也不行!”刘晓燕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把轮轴检修做到了极致。她检修轮轴的精度可达千分之一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
2018年,在铁路车辆专业货车检修岗位职业技能竞赛中,刘晓燕沉着应对、稳定发挥,取得轴承一般检修第一名的好成绩,22岁就获得了全路技术能手称号。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刘晓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岗位上践行劳动最光荣的理念,让自己的青春梦想不负芳华。
雪域高原守天路 “慢火车”上践初心
“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四季穿棉袄”描述的是青藏铁路沿线的环境,其中唐古拉区段平均海拔4800米,是世界铁路最高点。这里高寒缺氧、常年风雪,极端气温能达到零下40度,被称为离天空最近的“生命禁区”。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 木工 务段望昆线路养护车间党支部书记于本蕃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里执着坚守12年。
每天徒步巡检线路至少10公里,巡检时间超过8小时,每走100米,于本蕃就要单膝跪在钢轨上,俯下身子检查轨道平顺度,目标就是养护线路零误差。
夏天防水患,冬天防冻害,春秋防火灾。于本蕃在青藏铁路唐古拉和昆仑山经历过无数次的雨、雪、冰雹轮番袭击,却始终坚守线路 安全生产 第一线。
2014年的一个冬夜,唐古拉地区突降暴雪。于本蕃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检查,在确认是因道岔夹雪无法转换后,他带领工友争分夺秒地清雪,抢通正线后又马不停蹄地清理侧线道岔。寒风裹着冰雪吹打在他和工友的脸上,零下三十度的低温透过衣服直往骨头里钻,双脚都被冻得没了知觉。经过一夜的奋战,列车先后正点通过。
于本蕃说:“虽然当时累得精疲力尽,但看到旅客从车厢里微笑着向我们挥手,我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条件虽苦不言苦,格拉线上写忠诚。于本蕃在雪域天路这幅圣洁的画卷上书写着新时代青藏铁路职工光辉灿烂的青春乐章。
如果说高铁体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那么“慢火车”传递的则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列车长阿西阿呷就是这份温度的守护者。
阿西阿呷值乘的“慢火车”从普雄开往攀枝花南,穿越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最低票价只要2元。
从小在铁路边长大,阿西阿呷对“慢火车”充满感情,更对沿线老乡有着亲人般的情怀。她帮助帮阿婆、阿公背上百斤的土豆上下车,在列车上搭建临时产房,接生婴儿数十名她和同事们精心改造车厢,专门划出区域方便彝族老乡堆放农副产品和大件货物,将“慢火车”建成流动的农贸市场。
为了方便沿线乡亲找到自己,阿西阿呷的手机号20年没有变过。一次,一位彝族阿姐打来电话,说8岁的儿子离家出走了,有人看见上了阿西阿呷值乘的列车。阿西阿呷立刻通知伙伴逐车厢寻找,还逐个车站打电话请求帮忙。后来终于在车厢角落找到了男孩。
“那天晚上,我带他吃了饭、帮他洗了脚,让他挨着我睡。第二天安全把孩子交给她妈妈时,阿姐搂着我的肩膀喜极而泣。”服务彝族老乡,阿西阿呷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
值乘25年,阿西阿呷以“一辈子一趟车”的真情守护着承载大凉山乡亲希望的“慢火车”,守护着万千旅客的出行路。
货运增量出实效 铁路扶贫展作为
2020年,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5.8亿吨,同比增长4.1%,强劲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这样的好成绩背后,离不开千千万万“孟照林式”的铁路货运职工。
孟照林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西车务段董家口南站副站长,也是拉动货运增量的“点子大王”。
董家口南站紧临世界第六大港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年货物吞吐量超1亿吨,但铁路货运量在开站初期并不理想。为落实推进“公转铁”要求,孟照林带领职工熟悉站场、线路,对重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使每列车装车时间由10小时缩短到2小时为了拓宽货源,他带队走访各地企业,制订“一企一策”运输方案,陆续发展了20多家稳定大客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孟照林紧紧抓住部分客车停运的“窗口期”加大货运组织力度,主动化危为机稳货补客。
一天晚上,孟照林接到电话,甘肃酒钢集团有一批复工复产急需的矿石,因疫情影响汽运受阻,工厂面临停产,询问能否通过铁路发货。孟照林立即与港口联系,用最快速度安排配货装车。顺利帮助4000多吨矿石的列车直奔甘肃,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那段时间,孟照林曾连续守在车站1个多月,打通了运输“堵点”,为企业复工复产解了燃眉之急。
孟照林所在的董家口南站2020年货物发送量达1900多万吨,比上年翻了一番,实现运输收入14亿元。“孟照林式”的忙碌成为铁路货运逆势飘红的生动写照。
2020年末,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引发社会关注。以时速250公里CR300型复兴号动车组成功研发投用为标志,红神龙、金凤凰、蓝暖男、绿巨人,从时速160公里到350公里,全系列复兴号动车组投入使用,中国高铁技术持续领跑世界。
新疆和田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昆仑山之间,自然条件艰苦,是全国“三区三州”重点贫困地区,也是国铁集团定点扶贫的4县区之一。
他是一名铁路人,却驻守在和田的贫困村,从宿舍到田间地头,从铁路职工变身庄稼汉。驻村6年,他带领两个村、几百户村民摘掉了贫困帽,他就是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驻村书记亚库甫阿沙木都。
2015年第一次来到达奎村,亚库甫就被这里的贫困刺痛了,立志要全力以赴帮乡亲们解难题,帮达奎村换新颜。
面对干旱的土地、凋零的庄稼、整村缺水的难题,亚库甫带领施工队,用3个月建成了1500米的防渗渠,解决了185户贫困户1000亩核桃树的节水灌溉问题,核桃林终于“喝”上了高山雪水。2017年,达奎村核桃产量突破24万斤,创下历史之最。他又趁热打铁建企养殖合作社,仅这两项产业一年就能为村里创收45万元。
达奎村的面貌变了,2018年,亚库甫又被派到和田的吉格代艾日克村。面对村里生活困难的富余劳动力,亚库甫动员有技术的村民办企配电箱厂,当年营业额就超过200万元。面对渴望求知的村民,亚库甫积极联络,发挥多方力量办起“火车头”阅览室,向村里捐赠书籍、电视和 笔记本 电脑,还手把手教乡亲们上网,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2020年,铁路定点帮扶的和田县1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亚库甫正是铁路驻村扶贫干部的好榜样。有人说,亚库甫把“心”种在了这片他奋斗过的地方,让铁路精准扶贫工作在边疆小村结出了最甜最美的果实。
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800字左右三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并没有打乱铁路运输站场的节奏。在岛海岸国家级新区铁 路货运枢纽董家口南站,通过有序的运输组织,化危为机、增收创效,成功将1.5万吨的铁矿石运送至客户手中,创造了单日装记录,实现运输收入新突破。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站场的“主心”,创效的“点子王”,他就是董家口南站副站长孟照林。
凭借岛站20多年的工作经验,他跑遍了14公里战场,创造性地提出“二十四字”工作法,带领站场不断取得新进步。孟照林始终奋战在一线,时刻铭记“使命在肩、行动有我”的誓言,用勤奋耕耘人生,收获硕果累累,成为新时代铁路奋斗者的楷模。
亲力亲为,善作善成,苦练本领,坚毅如初。从大学 毕业 到值班站,从学规背规到 练功比武,从提报金点子到成立创新工作室,一路走来,他脚步不停、奋斗不止。要做就做到最好,要做就做到极致,这正是新时代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集中体现。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把学业务、强本领贯穿工作、生活始终,理论联系实践,15项合理化建议落地 效,付诸实施。凡事自己动手,脚踏实地、不鹜虚声,这恰恰是他成功的关键。21年坚守一线,21年初心不改,我们始终坚信,时间不会辜负一颗奋斗者的心。
爱岗爱业,创新创效,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疫情发生以来,他连续30多天坚守岗位,确保物畅其用、货畅其流,统筹兼顾抓好运输生产和疫情防控,实现货运“逆增”,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厚德敬业、实干先行”的济铁精神。为解决工作难题,他考察现场情况,分类梳理,突破一个又一个瓶颈,助力企业发展。货运增量提升慢、周期长、阻力大,他毫不犹豫“挑起大梁”,他积极走出去搞营销,丰富了货源,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工作效益越来越好,孟照林的勤奋付出、忘我拼搏的工作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孟照林用勤奋耕耘人生,用奋斗书写未来,为他点赞!要学习他初心不改,勇毅前行的态度,不管遇到任何困难要积极应对,奋战到底学习他刻苦 钻研、吃苦耐劳的品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知识成为人生成就的动力之源学习他脚踏实地、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发现新问题,迎接新挑战。“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只有勤奋努力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不负韶华、只争朝夕,梦想之花终会绽放!
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800字左右四
“无论时代的进程多么快,高铁的发展有多快,但是我们这一趟‘小慢车’,依然是彝族乡亲的幸福线,我会一直坚守。”成昆铁路“慢火车”列车长阿西阿呷说。
阿西阿呷是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客运段5633/5634次“慢火车”列车长,值乘的“慢火车”途经“三区三州”之一的大凉山彝族聚居地,交通条件极为不便。她从事乘务工作24年来,以“一辈子一趟车”的真情,始终守护着这趟彝族同胞的致富车、便民车、希望车、连心车,用心用情服务彝族百姓出行,与沿线彝族同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被称为“大凉山美丽的索玛花”。
1971年,阿西阿呷的父亲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成昆铁路白石岩站。阿西阿呷就是坐着这趟“慢火车”长大的,对5633次“慢火车”充满感情。1996年,21岁的阿西阿呷来到铁路,开始了铁路客运生涯。
5633/5634次列车在凉山州普雄镇与攀枝花市之间运行。这趟“慢火车”自1970年成昆铁路开通时就开始运营,全程353公里,需要运行10个小时,沿线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由于沿线一些小站交通不便,列车是当地老乡与外界沟通唯一的桥梁,20多年来票价不变,最低2元。彝族老乡亲切地称这趟火车是“赶集车”“致富车”“求学车”。巡视车厢时,经常听到他们说,铁路“瓦吉瓦”,列车员“卡莎莎”,“瓦吉瓦”就是好得很、太好了的意思,“卡莎莎”就是谢谢的意思。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表达了他们对“小慢车”发自内心的喜爱。
为了方便他们联系,阿西阿呷的手机号18年没有变过,里面存着很多彝族乡亲的号码,“谁家需要帮助,接到老乡的求助电话,我便尽全力为他们解决难题。”
一次,阿西阿呷巡视车厢的时候,看见一位70多位的彝族老阿妈坐在地上,因为身后里装的土豆太重无法起身。她赶紧走过去,搭手帮着把背篼抽起来。没想到的是,阿西阿呷第二趟上班的时候,在车站又看到了这位老阿妈,老阿妈从胸前的内兜里掏出两个煮熟的鸡蛋。老阿妈说:”打听到你今天上班,早上五点多就起来了,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就是为了给我送两个鸡蛋。”捧着这两个带着体温的鸡蛋,阿西阿呷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她说:“这两个鸡蛋比我得到的任何奖章都珍贵,它是彝族乡亲对‘慢火车’真挚的情感,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慢火车’承载着彝族乡亲的希望和未来。”
阿西阿呷说,这些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彝族老乡上车随身带的只有土豆、玉米粑粑和元根萝卜汤,买个方便面都是很奢侈的。现在出去打工和做生意的乡亲们越来越多,老乡们不仅不愁吃不愁喝,也更爱美了,他们的穿着越来越时尚,逢年过节的时候,有很多彝族老乡穿着民族的盛装在我们的车厢里面对歌、拍视频、刷抖音,展示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然而在阿西阿呷的眼里,最大的改观还是他们对 教育 的认识,很多彝族乡亲都认为女孩子读书没什么用。而现在,他们这个想法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每家每户不管是男孩子女孩子都给他们良好的教育,父母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她说:“我不仅是一名列车长,更是彝族人,我要一直坚守在这个‘小慢车’上,和我的乡亲们一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800字左右800字左右五
种地的人修上了新楼房,女孩儿家也能上好学校,用阿西阿呷的话说,“小慢车见证了我们大凉山彝族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却来自于一份跨越半世纪的“不变”——票价不变,最低只要2元,速度保持40公里每小时,穿越四川大凉山普雄和攀枝花两地之间的5633和5634这两趟扶贫慢火车已运行到第50个年头。今年,也是列车长阿西阿呷在这趟“慢火车”上的第23年。
大凉山里的“赶集车”:可以放牛羊
早上6点,列车长阿西阿呷被广播叫醒,她起身简单梳洗,接着敲门唤起其他屋的乘务员。半小时洗漱吃饭,10分钟步行至普雄车站,在7点40分5633次列车发车前,她们要检查好列车上的每一处细节,小到窗帘褶皱是否整齐,果盘是否摆好,以迎接新一天的旅客。
“50年来,小慢车的旅客没变,都是沿途的彝族老百姓以及沿线工作的职工,坐这趟车的都是熟人,叫得出名字。”阿西阿呷告诉澎湃新闻,作为彝族乡民的传送带,人们走出大山唯一的现代交通方式,“如果没有这条线,他们的生活可能,不对,是‘肯定’非常落后”。
与其他地方的列车不同,澎湃新闻注意到,5633次列车上,不仅载人,还专门留出空间给乘客放粮食蔬果、牲畜家禽,小到鸡鸭大到牛羊。
阿西阿呷告诉澎湃新闻,“小慢车”实际也是乡民们的“赶集车”。以前人们抬眼全是山,靠着几分薄地为生,但自从有了这趟火车,乡民们开始纷纷走出大山到外面买菜买肉,甚至做起了生意。
据介绍,为了方便旅客安置蔬果家禽,“小慢车”进行了特别改造--部分车厢改装,拆除两头的两排座位,专门腾出空间堆放旅客的大件行李,比如土豆苞谷、彝族常用的背篼,另外中仓和大底仓设置了栓挂出,用于安放猪狗牛羊家禽家畜。
除此之外,阿西阿呷说,为了防止货物“爆袋”,还另外给乘客准备了针线包、麻绳、背带以及打包胶带等。
列车上的学生娃:以后我也想当乘务员
但变化最大的还是车上的人。
“就最简单的,以前他们上车要带煮好的苞谷、土豆,现在都可以上车买方便面了。”阿西阿呷说,虽然方便面并不是什么昂贵的东西,但是至少说明大凉山的乡民们“包里有了(钱)”。
而这个改变也正是因为小慢车的到来。阿西阿呷说,慢车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他们能看到从外面回来的人,吃穿用度、文明会有很大变化”,从一个人开始,带动整个村子的人变化。
贩菜赶集的乡民称“慢火车”为“赶集车”,学生则爱叫它“校车”。
阿西阿呷说,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乡民们都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月华、甚至西昌读书,而不仅仅满足于村上的中心小学。每周五,“小慢车”格外热闹,“有五六百”的学生从西昌、月华、喜德、冕宁、德昌回家。
阿西阿呷羡慕。她回忆,上世纪80年代,自己当时读书时,学习环境很差。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有五个女生,读到二年级就只有两个了。”她解释,当时一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二是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
但小慢车来到山里之后,乡民们逐渐改观,开始重视女孩的教育。
“他们会发现做铁务工作的人员里有不少女性,而且还占大多数。”阿西阿呷谈到。
也许这些细微之处的作用又或许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敲醒了大山里陈旧保守的思想。渐渐地,每周五坐“小慢车”的学生多了,男孩女孩都有。
有时候也有娃娃看着阿西阿呷的这身列车长制服很稀奇,问阿西阿呷自己长大了能不能也当列车员。
“怎么可能只是停留在当一个列车员或者列车长的层次哩!” 阿西阿呷总是说,“如果你们好好读书,自己努力,会有更大的空间去发展,比我发展得更好。”
23年青春在列车:有感情了
在“小慢车”上度过了自己的青春。44岁的阿西阿呷觉得,自己的变化倒是很少,但有一点她却很兴奋地谈起。
“我刚上车的时候虽然听得懂彝语,但是各地有口音,也不能听懂所有地区的彝语。”她说道,为此,之前还曾闹过笑话--一位彝族旅客想要用水泡圆根萝卜,自己连比划带猜,急得抓脑袋,最后才理解。
而现在,阿西阿呷成为列车上的“彝语通”,对列车沿线各地区的彝语应对自如。虽然如此,她也温柔“抱怨”,之前只有自己和另外一位乘务员懂彝语,2017年之后虽然新招了几名懂彝语的,但要负责给全列车做说明讲解和服务,“还是压力很大”。
“有些解释宣传工作,比如鸡鸭不能带到哪些车厢,做了说明也不起作用。”她喃喃,“90%以上的乘务员都有咽喉炎”。因为列车上没有餐车,又时常晚点,乘务员患胃病的也是常有。
但即便如此,阿西阿呷也不愿意离开“小慢车”。在贯穿大凉山的铁路上跑了23年,从乘务员到列车长,期间,阿西阿呷也有机会调出去到别的线路。
但她说,对这条全程353千米的行进线路和载满老乡的“小慢车”有感情了,还是留下来吧。
观看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800字左右相关 文章 :
★ 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精选5篇
★ 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 2020观看《最美铁路人》心得体会
★ 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
★ 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或个人感悟
★ 《最美铁路人》观后感
★ 闪亮的名字2020最美铁路人观后感心得体会
★ 2020闪亮的名字最美铁路人个人观后感
★ 2020“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