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怼特斯拉,比亚迪也会营销了?

微博上怼特斯拉,比亚迪也会营销了?,第1张

技术直男比亚迪最近上了一波行业小热搜。起因是5月1日,比亚迪销售总裁赵长江发出一条微博,表示比亚迪汉车型上与华为的合作将带来惊喜彩蛋,更自信的表示:“特斯拉的牌打完了,轮到我们出牌了”,一时间引发行业热议。

反应热烈的原因,一方面汉是近期的重磅新车,一方面是赵长江提到了华为的彩蛋,同样是 汽车 圈高话题性品牌,让人对汉这款车的期待又多了几分。

一直以来,比亚迪都是一个拥有“一流的战略+二流的技术+三流的产品+不入流营销”的技术直男,动力电池出货和手机电池代工都是“天下”第二,并且是车企中产业链垂直程度最高的,但是受累于过去的产品审美和廉价形象,营销方面一直拖着战略和技术的后腿。直到引进新设计师,并启动王朝系列的高端路线,产品层面的口碑逐渐改观。加上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积累终于开始爆发,比亚迪距离新能源领导者的追求总算是逐渐缩小距离。

但是比亚迪的销售和盈利,仍然被吐槽过于依赖补贴,技术直男多少有点“软饭男”的嫌疑。新一季比亚迪财报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正是强大的现金流和远超行业平均水准的下滑幅度,让人有点看不懂。

不过,汉这款车型的 *** 作还是比较清晰的。为了汉上市前的预热, 比亚迪费尽心思,前期高调发布刀片电池恐怕就是大节奏之一,因为汉将是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量产车,也是比亚迪五年磨一剑推出的旗舰车型,志在B级车中与竞争对手一决高下,说是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过分。

比亚迪汉将于6月发布,目前已经在媒体测评中,市面已经可见有关的静态测试报道。在讲完了刀片电池和高性能、高颜值后,比亚迪开始强调汉身上的“ 科技 ”标签,于是又抛出了与华为合作这么一个小彩蛋。

比起之前ESEED概念车问世时的惊艳光芒,汉的造型也被不少人吐槽“缺乏惊喜”,不过它仍然是一款颜值能打的车。而此次高层在社交媒体的发声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几乎把汉的关注度又提高了一个档次,而且暂时没什么成本(当然如果实测出来被打脸,则是另一番景象,但愿不会)算是比亚迪营销水准提升的一个小细节。

实际上,赵长江还在微博上透露了更多信息:

这是赵长江在评论里对网友的实力回复,让人遐想。说到电池和性能,比亚迪一贯有追求性能极限的传统加上汉据称有全世界第三的低风阻系数,以及辅以刀片电池新技术,这两个部分都不至于让人太怀疑,但是“驾驶辅助一个水平”这句话就比较值得期待了。

这主要是指比亚迪的Di Pilot系统,汉也是该系统首次搭载的车型。这套“pilot”系统分为大数据算法和驾驶辅助系统,分别叫做Di trainer 和Di Das。

实际上,在此之前,比亚迪在自动驾驶领域并没有什么大动作,或者推出自研系统,作为一个电池厂和手机代工厂出身的车企,比亚迪好不容易在2018年推出了Di LINK,打开车联网局面,而自动驾驶领域一直使用博世的技术。对于要做新能源领导者的企业品牌,尤其是一个以垂直供应链见长的企业来说,没有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可能多少有点缺憾。

要知道,比亚迪可是连矿和芯片都握在手里的。

如今,新推出的Di Pilot可能填上这个空缺,但是,这与华为有关吗?

当然,有猜测集中在华为Hicar车联网系统上,不过汉已经明确搭载Dilink3.0系统,这也意味着彩蛋应该不会是在这。

不过,比亚迪和华为在车联网和自动驾驶领域都已经分别有合作的基础。前者是手机NFC钥匙,后者是云轨自动驾驶。手机NC钥匙又与华为钱包绑定,这意味着比亚迪车联网将接入华为生态圈。

另一方面,比亚迪智能驾驶首席专家王欢曾经在2019年中提出,自动驾驶量产节点延迟的原因是车规级域控制器研发进度不佳,对于主机厂来说挑战很大,导致不得不冷处理。而当时他表示,博世、大陆和华为在该领域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因为客户基础大,比较容易推得动。那么,时隔半年多, 新推出的究竟DI Pilot中Di DAS这部分猜测仍可能使用博世(要换供应商没那么容易),但是Di Trainer这部分大数据是否可能是华为的合作?毕竟AI和5G是华为的长处。

比亚迪为汉做的这波宣传,目标直指特斯拉,野心不小,引发的效果也不错。汉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一款新车,不仅仅是寄托了比亚迪“王朝”系列的最高野心,也是自唐、宋几款热门车型以来,对自身品牌力的一次检验。

当然,更引人注意的还是华为技术与 汽车 结合的想象力。华为推出Hicar,收罗了众多车企客户,同时又是5G主力,为了避免过分锋芒,曾主动提出绝对不会造车。而比亚迪曾经是出了名的“垂直+封闭”,新技术买来用然后Copy出低成本方案是其擅长的方式。当然,造车链条太长,全部都自己动手也不现实,电池动力领域的垂直程度已经独步天下了,面对智能驾驶这一块,与华为这个同在广东、同为民族品牌,又同样主打 科技 品牌合作,可能是个明智的决定。

比亚迪与华为合作不是第一次了,也许可以考虑学习华为如何塑造品牌。要说品牌逆袭,华为算是一个不错的案例。放眼十到十五年前,华为也是低端自主品牌的代名词,还不是唯一的一个。但是如今已经是民族品牌和民族骄傲为一身的国牌担当,甚至可以“征战海外”。比亚迪也有此番志向,如今对标特斯拉,很像华为当初战思科。

希望汉不要让人失望。

也不一定都是得罪,就是霸气的敢说敢做。提起董明珠,我脑海浮现的就是“霸气、野心勃勃”。董明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是,敢说敢言敢爱敢恨,无论对朋友还是敌人,凡我不满,我必抨之。

每年都会怼人,已经连续怼过雷军、姚振华、贾跃亭的董明珠被称为“话题女王”,网友也因其“直言快语”送称号“董小姐”

有“格力灵魂人物”、“铁娘子”之称的“董小姐”今年依然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提起董明珠,外界媒体是这样形容她的:“董明珠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可见这位铁娘子的厉害之处。而格力内部的员工这样评价自己的女上司“说话铿锵有力,做事雷厉风行,即便不化妆,她也比实际年龄看起来年轻许多。她霸道强悍,六亲不认。她发起疯来手机都敢从座位上扔下去。她打赌的钱都按亿算起。对于董小姐有无数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取得的成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1990年,36岁的她毅然辞掉南京的工作,南下广东打工,儿子东东8岁,留在奶奶身边照看。刚开始在深圳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珠海替一个朋友办事,感到珠海环境比深圳开阔、宁静,决定留在珠海找工作。

应聘到当时名为海利空调器厂的格力电器,成了一名基层业务员。一开始不知营销为何物。凭借坚毅和“难缠”,连续 40天追讨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故事。

1992年,凭着勤奋和诚恳,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占整个公司的1/8。随后,被调往几乎没有一丝市场裂缝的南京。隆冬季节,神话般签下了一张200万元的空调单 子。一年内,个人销售额上蹿至3650万元。个人的业务能力就是他最大机遇

这几年,大家一直在说内容营销。前几天,有个TOP级的新消费品牌老板和我沟通中,也提出这样的疑惑。

其实,现在的内容,已不局限于营销推广层面。品牌定位、产品开发、卖点、平台选择、营销推广早已经通过内容打通。

什么是内容营销?内容思维又是什么?新消费品牌/传统商家如何做好内容营销?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01

内容营销的发展

很多人觉得,内容营销是这几年才有的事。

内容这个概念是伴随这几年抖音、小红书的发展被大家知道。之前的微博、公众号时代,虽然也涉及内容,但是更多还是偏媒体,电商和品牌的属性没那么强,淘内流量也不缺,所以普及度不高。

但其实,内容营销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上个世纪广告教父奥格威就提出内容思维这个概念。

那时候,还是报纸、DM单的时代,奥格威发现,报纸上软文,相比于广告,更容易受到大家欢迎,所以,他建议广告人,要有内容思维。如果只是硬邦邦的广告,消费者的阅读量非常低。时至今日,拆解奥格威经典的内容,和脑白金的报纸文章,新锐品牌HFP的微信公号文章,都能清晰的发现写作框架重合度之高。好的内容框架,是打动人心,触达人性的,可以穿越时间。

供不应求的时代,人们的需求很多都没有被激发和满足。那个时候,只要产品生产出来,通过各种营销手段,产品都能卖的很好,加之触达消费者的媒介形式少且单一,只要占领强势媒体,通过广告,就能带来很好的效果。

但是现在,不但供大于求,媒介形式更是五花八门。除了传统媒体、电视广告、网站、短视频、音频、图文等丰富多样。投个央视,都不一定有效果了。

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平台崛起,算法逻辑不再像微信,微博逻辑只要粉丝多,发个“啊”都有很好的数据。新的内容平台,如果内容不好,大博主数据也不稳定,如果内容好,1个粉丝也能产出内容爆文。

随着更多自媒体人、新消费品牌的加入,内容和电商的结合更加紧密,大家才越来越多的发现内容的重要性,于是“内容营销”,不断的被大家提及和重视。至此,内容营销才走入大众化的视野。

02

到底什么是内容呢?狭义的内容,就是媒体上大家看到的直播、图文、短视频。

比如新锐品牌的小红书、抖音种草视频,直接通过内容引导成交。但是大品牌、奔驰宝马、他们的广告片都是高大上的:成功人士,身边美女香槟,场景要么城市夜景,要么旷野星空,一点也不种草,那这个是内容吗?

当然,大品牌无非是告诉大家,它们的购买者,都是成功人士,如果你购买了,你也是成功人士,通过广告内容,定义了目标用户。其实就是在强化品牌定位和人群。这也是内容。

广义的内容,应该是触达用户的所有信息。尤其对于品牌而言,用户对一个品牌的认知,产品的印象,营销中涉及到的品牌定位,产品包装,产品差异化的点,投放内容,都是内容。

一切能触达消费者,影响消费者的,都是内容。

好的包装,是内容。哪怕是赠品,都可以自带传播属性。

好的产品名字,是内容,自带内容属性。“被窝暖暖靴”,名字自带产品卖点,用被窝呈现温暖的画面感,给人一种靴子非常保暖的感觉。

另外,更重要的应该是内容思维。

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内容不仅仅是品牌部,市场部应该考虑的,设计、产品都应该考虑。虽然不直接接触销售者,但是产品触达用户,产品以内容化的形式影响用户想法和决策。

举个例子,开发产品。大家都知道要用市场化思维开发产品。

可什么是市场化思维呢?之前,大家开发产品,找咨询公司,找用户调研,找赛道机会点。现在,大家还要考虑,产品在小红书,抖音应该如何传播,怎么可视化,什么样的卖点好展示,如果有差异化,但是差异化太难展示,太难和用户讲明白,那也很费劲。现在很多新奇特产品被开发出来,也是在迎合平台。

我们看下珀莱雅的研发路径:

科技趋势/需求洞察(从各个平台上抓取数据,洞察需求)>需求论证>实验室评估研发成果与需求匹配度(研发人员和营销人员需求沟通,形成合力,珀莱雅设置了专门岗位,需要同时了解双方的语言,并协调沟通)>受众调研(消费者/KOL/专家)>上市销售>销售反馈>新⼀轮洞洞察(珀莱雅的明星爆品一直在迭代升级的重要原因)

了解双方语言,就是对于内容化呈现的沟通。例如:玩具品牌“百思童年”,别人的玩具车都是一辆一辆的卖,他们家直接100辆一个套装,产品都没变,只是组合形态发生变化,非常符合抖音的视频视觉呈现。

品牌定位是内容。

很多人可能第一次听说品牌定位是内容。

品牌定位的目的,是形成用户的心智,产生对于品牌和产品的认知。有的品牌,产品卖给消费者后,消费者都不知道这个属于哪个品牌,这是因为品牌在和消费者沟通时,没有把自己表达清楚。

很多品牌觉得,我告诉消费者,我是做什么的,就等于定位。看似简单,其实很多品牌都会犯错。

例如:我们服务即食花胶品牌“极盏”的时候,花胶赛道竞争非常激烈,产品的包装、口味、花胶含量、价格都差不多,很多品牌都在打价格战,主播对品的选择已经是,谁便宜和谁合作。这个时候,大家都定位自己是即食花胶,消费者根本记不住。我们从供应链着手,在原料选取上,和别人不一样,把极盏定位在“大花胶”,从产品、视觉符号、包装、营销推广上强化“大”,这样,消费者对于品牌就有不一样的心智。

产品卖点是内容。

卖点是最考验人性的。明明自己的产品各种优秀,但是和消费者沟通时候,只能断舍离,聚焦1-2个核心卖点。

差异化的卖点,内容营销效率更高,但如果卖点没有差异化,可以通过内容,制造差异化。关于产品卖点的提炼,可以直接阅读——>《方法论| 99%的品牌不会说卖点》卖点不是你说多牛,而是让消费者感觉有多牛。

内容的呈现,就给到卖点强佐证,让“消费者感觉有多牛”。比如米酒:很多品牌的米酒,核心要表达的就是“好喝”。无论是度数、口感、工艺都差不多,不少品牌代工厂都是一样的,要找到差异化不可能。大量的内容都是手持拍摄,产品种草。突破口就在于,有的品牌,做起了米酒搭配,和各种不同的饮料搭配,让消费者在家就可以调出不同美味。通过内容创新,让大家感觉“好喝”。

这样的内容差异化很容易被模仿,但是在一定的周期内,是有时间优势的。

购买理由是内容。

讲到营销,大家都会提及卖点,购买理由被提及的很少。但实际上,让消费者下单,一定是清晰的告诉消费者一个购买理由。不管是图片,还是短视频,我们一直在强调“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这个为什么,就是购买理由。

例如:很多品牌邀请明星代言后,粉丝的购买力,可以支撑品牌一波销售额。对于这些粉丝来说,他们的购买理由不是这些品牌有多牛,产品质量和性能如何,唯一的购买理由就是因为偶像代言的,“支持偶像”就是他们的购买理由。

差不多的2款牛奶,A产品快递是顺丰,B产品是四通一达里某家,有的消费者购买A产品,不一定是尝出A产品有多醇厚,而可能是顺丰可以直接送到家,不用自己去快递柜搬。所以,购买理由是在内容时代,触达消费者,引发共鸣,下单欲望的“产品解码语言”。只有内容真正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才能真正的打动消费者。

内容投放推广。

很多人对内容营销理解就是,找达人发布内容,找主播进行直播,很多投放变成了怼数量,但其实,如果数量就能提升销售额,那做品牌也太简单了。我们一直说人货场。

人,就是人群,我们产品到底面向什么样的人群,决定了你产出什么样的内容触达他们。

场,就是场景,消费者到底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会使用产品。

例如:益生菌现在是个红海赛道,菌种、菌数、功效都差不多,之前品牌们的内容,集中在白领人群,场景是便秘、吃火锅烧烤,外卖胃,久坐不消化,私处护理等。后来,有的品牌开始打人群,不局限于白领,打贫民窟女孩,身体抵抗力差人群,中年男性大肚子,减脂减肥人群。

人群和场景结合,又可以衍生出很多内容点。

03

总结

我们再回顾下品牌整个的发展阶段,任何阶段,都离不开内容,离不开以内容营销为导向的内容思维。

对于 *** 盘手、品牌老板来说,可以不了解具体执行,不掌握细节,但是一定要有系统化的认知和了解。毕竟,品牌成长,不是靠直播、达人投放就可以起来,而是靠系统的体系。

内容来自:安创意文化传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1023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1
下一篇 2023-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