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营销的盛宴

《摆渡人》——营销的盛宴,第1张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只是谈谈我对这本书的看法。

很早以前刚刚接触微信读书的时候,书友小六送了一本书,就是《摆渡人》。没过多久,书友木木也开始看,并在看完后向我吐了个槽。在这期间,我不断的看见各种关于《摆渡人》的宣传,在亚马逊、当当等购书平台上,也经常看见它出现在畅销榜。据宣传,它“一举摘得五项世界文学奖,版权销售33个国家,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与“《追风筝的人》”媲美。于是,在得到赠书后的某个星期,我终于看完了这本畅销书,并在看完后向木木吐了个槽。

这本书在国内销量确实不错,豆瓣上的评价人数达到3.7万人以上。

宣传时经常提起的《追风筝的人》,在豆瓣上的评价人数是27万。

而另一本同样涉及死亡、爱与救赎的《维罗妮卡决定去死》,在豆瓣的评价人数不足万人。(这本书在豆瓣还有其他几个版本,加起来总评价人数也没有过万。)

我们再来看看被称为“美国豆瓣”的GOODREADS上,这几本书的评价人数:

《追风筝的人》评价人数188万,当之无愧的畅销书。

国内并不畅销的《维罗妮卡决定去死》有13万人评价。

而《摆渡人》,只有500多人评价。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这个结论:《摆渡人》这本书,只是在国内被营销炒热,其实在国外并没有那么畅销呢?

翻过评价人数不谈。再来谈谈书的内容。

这本书与其说是灵魂救赎,不如说是青春文学更合适。

(这一段是剧透。)一位爹不亲娘不爱到学校被各种嘲笑的少女迪伦,遇到列车事故去世,遇到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在到达彼岸之前,需要经过一片荒原。荒原徘徊着抓灵魂的恶魔,这些恶魔不敢出现在阳光下,也不敢进入安全屋。所以,灵魂要在摆渡人的带领下,经过一个一个的安全屋,最后抵达彼岸。少女迪伦在这个过程中,爱上了她的摆渡人崔斯坦。幸运的是,崔斯坦也爱她。当她跨过荒原却发现崔斯坦无法过来时,她毅然的回到荒原,找到崔斯坦,并把他带回人间(什么?!还有这种 *** 作?!)。这就是故事的梗概了。

对于孩子来说,死亡的话题可能显得沉重。对于成年人来说,青春纯爱小说又太稚嫩。谈死亡与救赎,关于荒原恶魔的描述又太单薄。谈爱,迪伦的勇气和崔斯坦的爱又发生的毫无征兆。谈灵魂,算了,我都不知道哪里有对灵魂的描述,这篇故事,只是把普通的爱情故事换了个场景设定和身份设定。讲治愈不如同期畅销书《解忧杂货铺》和《岛上书店》,讲爱与救赎不如《追风筝的人》和《维罗妮卡决定去死》,对青春爱情的描述,唉,不如看看网络小说。《微微一笑很倾城》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都不错啊。

综上,推荐阅读指数:★★★☆☆

   初识摆渡人是在暑假,在各式书单铺天盖地的攻势之下,我把它列入了我的待读列表。读完之后,发现其故事情节,起初尚可,但越往后越无趣。主角光环加不知所起的爱情线,难道就是所谓的心灵治愈吗?

  十五岁少女迪伦,孤僻自卑,其父母莫名离异,又被迫与好友凯蒂分离,于校园,遭到排斥和奚落;在家里,与母亲争执不休。当她终于鼓足勇气,只身出走,搭乘火车去找寻父亲时,却遭遇了一场车祸。这时,她遇上了他的摆渡人——崔斯坦。他们进入了由心象幻化而成的荒原,一路披荆斩棘并暗生情愫。在越过荒原到达彼岸之后,迪伦又因对崔斯坦的不舍和依赖而毅然返回一路开挂与崔斯坦重逢,最终二人重获新生,终成眷属。只有情节安排上开头那唯一幸存者和唯一遇难者的剧烈反差和主题思想上迪伦在后期占据主动权成功“反摆渡”尚可探讨。

   小说构建了一个类似穿越性质的四维世界,这个世界正如“你怎么样,你的世界就怎么样”所说随心象变幻无常,又像取经路般险象环生却又及时提供栖身之所使人不致灰心丧气。它安排了造物主的角色,然而迪伦从“天堂”返回荒原甚至与崔斯坦顺利返回人间的情节却暗示了规则的可 *** 作性。至于感情方面, 把少女的幻想放大成救赎,把对父爱的渴望拽扯成爱情显得太牵强别扭。 在我看来,崔斯坦不过是满足了迪伦潜意识中对强壮、可靠的渴望而已。其感情起源的不明朗让我觉得这段所谓的“爱情”像是横插一脚,突兀并且幼稚。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抱着考究人性,探究心灵的期待去阅读,我只收获了巨大的心理落差,由此深深见识到营销之毒。

  《摆渡人》在美国亚马逊上只有6个评论,这6个评论预示着接近于0的销量,却被宣传成欧美畅销千万册。该书在其母国英国,销售也相当薄弱,作为销售了五六年的老书,英国亚马逊后面只有32个评论,这表明其在英国的销量也到了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而《摆渡人》的中文书商“白马时光”把一本英美销售千把册的图书塑造成千万级畅销书,这种信息失真的程度已经突破了宣传的底限。除了销售数据造假之外,中文出版商更为《摆渡人》编造出了一些根本查不到的近乎于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式的”图书大奖“,这些图书大奖既没有英文来源,输入中文,只能从出版商提供的“q稿”中找到,而翻阅英国亚马逊《摆渡人》的页面,没有一条媒体推荐,没有一条获奖信息,这显示,这本书也丝毫没引起英国媒体以及评论界的关注,所以,中文出版商罗列的那些古怪的图书奖(诸如“格兰扁文学奖”之类)也就很可疑了。

 情节空洞,宣传作假,这就是所谓的畅销书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1257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1
下一篇 2023-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