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营销十大经典案例:这些案例会给你带来感悟

成功营销十大经典案例:这些案例会给你带来感悟,第1张

营销是关于企业如何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以满足一定目标市场的需求,同时获取利润的学科。成功营销有哪些经典的案例可以参考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营销的十大经典案例,欢迎阅读。

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一 :刀郎营销团队

成功关键词: 街头营销

市场成功营销案例效果: 似乎在一夜之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和他的歌就像狂风卷着山火一般迅速红遍了整个中国。

除了独具特色的产品定位外, " 刀郎 " 在定价、 渠道 和终端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刀郎走红的意义绝对不止于他本人,更为重要的是开拓了一个更广泛的新市场成功营销案例,让人们看到中国内地大量二、三线市场成功营销案例的巨大潜能。

营销事件回放:

如果单从唱片销量上看, 2004 年的中国乐坛只成就了一个人,那就是刀郎。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刀郎的第一张个人专辑《 2002 年的那一场雪》销量高达 270 万张,这个数字相当于 9 个状态最好的刘欢或者刘德华,巅峰时期的他们,单碟唱片总销量不过区区 30 万张,而《 2002 年的那一场雪》上市 15 天后,仅新疆地区的销量就超出了这个数字,刚刚在香港发行时,甫一出手就曾夺得了香港地区当月的唱片销量冠军。现在如日中天的销量冠军周杰伦的唱片销量都没有超过 100 万张。

2004 年的 元旦 前夜,作为刀郎的第一张个人专辑《 2002 年的那一场雪》的全国总经销,广东大圣 文化 传播有限公司狠下心与刀郎签下了保底数 5 万张的销售合同但当刀郎的第二张专辑《喀什噶尔胡杨》准备推出时,大圣公司给出的保底数破天荒地高达 500 万张以上,翻了 100 倍!要知道,一般一张白金唱片的销量标志也不过 50 万张。

2004 年 11 月,当刀郎的第二张专辑《喀什噶尔胡杨》还在后期制作时,订单已经像雪片一般飞来,仅中国内地已超过了 500 万张,而这个订单数并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其他销售目的地。

从表面上看,刀郎的走红似乎很意外,但实际上,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极具独创性的营销事件。除了独具特色的产品定位外,其在定价、渠道和终端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刀郎走红的意义绝对不止于他本人,更为重要的是他开拓了一个更广泛的新市场成功营销案例,让人们看到中国内地大量二、三线市场成功营销案例的巨大潜能,而寻找更根源、更本地化的艺人和音乐也成为不少唱片公司新的音乐制作方向。

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二: 可口可乐(中国)公司

成功关键词: 奥运营销

市场成功营销案例效果: 在销量大升的同时,在 2004 年夏天占领了品牌宣传的战略高地,成功遏制了老对手百事可乐的追赶风头。

可口可乐借奥运营销改变了与对 手相 持的局面,超然胜出。之所以能够通过奥运营销决胜市场成功营销案例,正是因为其运用体育营销的长期战略和长线手法,这和大部分国内企业急功尽利心态、缺乏长期规划以及实际运作中策略能力的缺失完全不同。

营销事件回放:

" 申奥成功纪念罐 " 、 " 奥运新会徽纪念罐 " 和 " 奥运火炬传递纪念罐 " ,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总是很早就开始打下伏笔。

2004 年雅典奥运圣火 6 月 8 日抵达北京。作为雅典奥运火炬传递的主赞助商的可口可乐公司提前数月已经启动了 " 雅典 2004 奥运火炬传递 -- 中国火炬手 / 护跑手选拔 " 活动,在中国的 20 多个城市里选拔火炬接力选手和护跑选手。

很多普通的消费者得以通过可口可乐和奥运零距离贴近。

6 月 9 日 ,奥运圣火在北京城传递,准备充分、声势浩大的可口可乐成功地在北京城掀起了一场红色旋风。可口可乐在 6 月 5 日 推出的 240 万罐奥运火炬接力纪念罐在很多地方销售一空。

8 月 4 日 下午,可口可乐 ( 中国 ) 在北京组织了一场以 " 为奥运喝彩,为中国加油 " 为主题的大型发布会。即将出征奥运会的刘翔、滕海滨、马琳三位体育明星,成为雅典奥运会期间可口可乐新的形象代言人。以他们为主角拍摄的可口可乐新的 广告 片在奥运会期间反复播放,同时,分别以这三位体育明星形象设计的 " 要爽由自己 " 可口可乐奥运包装,也开始在全国市场成功营销案例限量销售。

奥运会过后可口可乐还通过央视展开了 " 后奥运营销 " ,在 8 月 31 日 " 奥运特别节目 " 和 9 月 4 日 " 庆祝奥运健儿凯旋归来 " 两个特别节目中迅速决策,签订贴片广告,抓住了难得的品牌传播机会。

借着奥运的热度,可口可乐 2004 年还精心设计了 " 要爽由自己 --2004 可口可乐奥运中国行 " 大型巡回路演活动,并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在奥运期间还将其麾下的可口可乐、雪碧、芬达、醒目、酷儿作为促销产品,以 100% 中奖率回报消费者。

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3:微信大众账号

关键字查找+陪聊式推广

据知道,微媒体微信大众账号是最早一批注册并完结官方认证的大众账号,从开端到现在,一向专注于专注新媒体推广思维、计划、事例、东西,传达微博推广常识,共享微博推广成功事例。作为该账号的杀手锏,微媒体关键字查找功用不得不提。

用户通过订阅该账号来获取信息常识,微信大众账号每天只能推送一条信息,但一条微信不能满意所有人的口味,有的订阅者期望看推广事例,而有些或许仅仅想要知道新媒体现状,面临需要多样的订阅者,微媒体给出的答案是关键字查找,即订阅者可以通过发送自个注重论题的关键字例如“推广事例”、“微博”等,就可以接收到推送的关联信息。

当然,如果你发送个美女你好,小微或许认为你仅仅要聊聊天,如果你真实不吐不快,或许这样的陪聊也是一个不错的挑选。

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4: 他她营养素水

1.营销事件回放:

"这是一个千年等一回的产品",他她水总裁周子琰经常这样评价他她水。

在饮料行业,口味、成分、年龄、功能等纵向产品细分标准早已被众厂家用滥,从 企业管理 饮料到 儿童 饮料,从功能饮料到情绪饮料,想在这些细分市场中出奇已经不可能,但从没有人把饮料的消费人群做一个二元切割,而在这个极度追求个性和差异化的时代,为了适应男女个性、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的需求,就贴上男女标签。"我们能否'横'切市场一刀,把我们的饮料也分出男女呢?" 周子琰说。

2004年3月,"他+她-营养水"正式推向市场,其独特的创意立刻成为焦点,好评如潮,一周内产品订货量超过2亿元,并在3个月内创下了6亿元的订货量新高。

2.策略解析:

名称的威力

在《定位》一书中,里斯和特劳特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探讨品牌名称的威力。他们这样写道:名字就是把品牌挂在预期客户头脑中的产品梯子上的钩子。在定位时代,你能做的惟一重要的营销决策就是给产品起什么样的名字。

"他她水"名称的诞生过程非常艰难。"男士饮料、女士饮料"、"帅哥饮料、美女饮料"……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什么东西能够简单直接地概括男女,又不显得俗气呢?"他"、"她"是两个名字,在注册产品名时怎么办?两者如何联系?

周子琰他们先后起了50多个名字,比如"维他、维她"、"他呀、她呀"、"酷仔、靓妹"等,在一次起名会上,当"他+、她-"闪现后,现场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找到了"的感觉。

"他、她",为目标顾客群--心理年龄在18~35岁的消费者留下了充分的联想余地,避免因名称的某种特质而拒绝了另一类人群产品本身是一种营养素水,"+"和"-"既体现了产品"男加体力女减体重"的特质,又暗合产品的性别属性,使男女要喝不同的营养素水的产品诉求得到很好的体现,含有肌醇、牛磺酸,能为男人及时补充活力的"他+"和含有芦荟和膳食纤维,能帮助女人减肥,保持秀美靓丽的"她-"共同构成了"他她营养素水"概念。在对产品名称感到新鲜而产生首次尝试后,又给了消费者重复消费的理由,借功能性饮料奠定的市场 教育 基础,进一步将消费者保健的愿望落到实处。

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5: 联想

联想的 2999 元电脑与 AMD 合作是英特尔没有想到的。

长期以来,英特尔如同一架精密仪器,很少犯任何哪怕是细微的失误。十几年来,它建立起来的市场成功营销案例攻防体系非 AMD 朝夕之功即可撕破,英特尔对各大 PC 厂商 *** 纵已经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英特尔通过控制各厂商的产品数量、推出档期和价格,把握这些没有核心技术的 OEM 厂商的生产和产品命脉,在中国建立起以联想、方正、同方、 TCL 等直供客户为基础的垄断体系。从技术研发、产品更新、市场成功营销案例推广、渠道运作等方面来看,在各种规则的名义之下,君王一般的英特尔给生态链下的 OEM 厂商们丰厚的利益引诱。当利润逐渐削薄的 PC 业变得愈发困窘时,英特尔的 " 银d攻势 " 越发成为各 PC 厂商欲罢不能的魔咒。

在此大背景下, AMD 在中国市场成功营销案例上要做的就是:穿过一片足以让自己窒息而亡的英特尔黑森林,一点一点撕开英特尔的严密防线。

2004 年给 AMD 提供了一个机会。这一年也被 PC 业界公认的 " 死亡之年 " ,在这一年中,中国所有 PC 厂商利润都跌到了最低点。

越来越多的企业一边忙于不堪目睹的价格战,一边竭力游说英特尔提供更优惠的处理器价格,但英特尔为维护垄断利益始终不肯让步,于是造成 PC 销量攀升但利润却在一路下滑的局面,作为亚太区 PC 老大的联想也不例外。 2004 年中,联想集团纯利只微升 3.5% ,联想股票价格应声而落。

在推出 2999 电脑前,联想曾和英特尔有过多次沟通,但是英特尔坚持表示不希望联想推出低端产品。但在竞争对手的夹击之下,联想的低端策略不得不执行,由此,只能把目光投向了价格更低的 AMD 。

以 2004 年底的处理器价格比较, AMD 主频为 2.2G 的处理器价格仅为 400 元,而英特尔的赛扬 2.2G 左右的处理器价格却要 480 元,而在高端市场成功营销案例上, AMD 的处理器价格优势更大,奔 4 处理器 3.0G 价格大约在 1700 元左右,而 AMD64 位处理器 3.0G 价格只有 1500 元不到。

作为英特尔国内最大客户,联想的倒戈让英特尔失去了一统江山的局面。习惯了中国厂商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英特尔公司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市场成功营销案例上的反叛。情急之下,英特尔公开指责联想推出 2999 元的产品不能满足用户基本应用需求。英特尔中国公司董事长杨旭认为 " 这是联想对客户不负责任 " 。

除了以降价方式打压 AMD ,英特尔也以同类产品抵制 AMD ,此外,英特尔也在数字家庭等领域广结同盟,提前为 AMD 设下陷阱。

客观上看,和英特尔苦斗了 33 年, AMD 在 2004 年虽大有斩获,但依然是小弟弟。

正如《商业周刊》所言, "AMD 在 2004 年市场成功营销案例份额上升超过 1%…… 在 2005 年期间, AMD 或许真的能从英特尔那里抢走不少市场成功营销案例份额。近一段时间以来, Sun 推出的一些服务器使用了 AMD 的芯片,作为英特尔的老对手, AMD 正凭借新技术而大出风头。 "

从份额上看,要走出英特尔的阴影, AMD 还差得很远,但从营销角度看, AMD 已经冲破英特尔长期制造的包围圈,越来越多的主流厂商在 PC 和服务器中都开始大规模使用 AMD 的处理器,英特尔固若金汤的大堤已经被撕开,决堤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也许是 AMD 越来越被看好的真正原因吧。从在正规 PC 厂商的产品中罕有被采用,到 AMD 芯片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占到全球销量的 15% 至 18% 。在中国, AMD 与英特尔将进入巷战阶段。

下一页更多精彩“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

谈到刀郎很多年轻的朋友会有点陌生,但是他在华语歌坛史上却有着一袭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走红是一个空前绝后且无法复制的特例,他的成功没有绞尽脑汁的营销手段也没有强大资本推动,仅仅凭借一首伤感的情歌便意外火遍大江南北,但是令人费解的是他在大红之际却逐渐离开了人们的视野销声匿迹,其实刀郎并没有真正离开大众的视野,只不过是他的热度没有从前那么高了,他的曲风比较独特受众群体比较小众,这也导致他备受争议,或许是因为争议太多,也或许是因为刀郎厌倦了娱乐圈的纷争,所以他选择了隐退乐坛。

作为一名歌手,刀郎饱受争议,曾经的到刀郎在乐坛有着与天王周杰伦比肩的地位,可见他实力的强悍,刀郎的本名叫罗林,出生于四川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的四川汉子,幼时的刀郎性格非常调皮,也总喜欢和哥哥作对,在哥哥离世之后刀郎性情大变,他将自己的情绪都投入到了音乐当中,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也正因此刀郎决意离家流浪,成为了一名街头卖唱歌手,在经历过多种磨难之后,刀郎凭借自己充满沧桑感与故事感的嗓音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随着情歌《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爆红,刀郎也成功跻身到了当年的流行歌手行列当中,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歌手。

俗话说,人红是非多,自刀郎火了以后他的争议也随之飙升,对于刀郎歌曲的评价也以两极分化的方式展开,一方面是以内地顶尖歌手那英、杨坤、高晓松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刀郎的歌曲难登大雅之堂,对刀郎的创作更是嗤之以鼻;而一些港台实力派歌手却很欣赏刀郎的才华与歌声,就连李宗盛刘德华等人都期待能与他合作,在质疑与赞扬的声音中,刀郎成长了,或许是厌烦了圈中的纷争,刀郎选择了隐退。

隐退之后的刀郎并没有放任自我,他将重心放在了家庭身上,一边写歌一边照顾女儿,还顺带培养徒弟云朵,为了能让云朵更近一步的接近梦想,刀郎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了她,而云朵也很整齐,凭借自己富有特色的嗓音以及不俗的唱功成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甚至多次在央视的舞台上露面,云朵的成功也证明了刀郎的实力,也应实了刀郎低调又淳朴的人格。虽然如今的刀郎很少有新作品推出,但是他却在歌坛留下了传说。对于刀郎的隐退,你们是怎么看待的呢?快去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吧!

在华语歌坛史上,刀郎的走红绝对是空前绝后的一个特例,无人可以模仿。歌坛上涌现过太多一夜爆红的歌手了,但每个走红的歌手,其实背后都有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哪怕现在一首网络歌曲走红,都有一个绞尽脑汁的营销过程。但是当年刀郎的走红就是不一样,他发第一张专辑时,几乎没有过什么宣传,就那样火了,而且火得一塌糊涂。最火的时候,甚至还没人见过他的真容。

刀郎的走红,给了唱片工业造星模式一记响亮的耳光,这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刀郎现象”。但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刀郎的大热似乎仅仅维持了一年,他就迅速从巅峰滑落,然后淡出了大众视线。

因为第一张专辑创造的神话,刀郎的公司信心满满,第二张专辑做了充分的准备,尤其防盗版的安保措施堪比谍战片,欲冲击千万销量。没料,销量仅过100万。虽也不差,但跟预料相比差得太远。真的是“无意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不发”。

不只是销量的下降,那种红透半边天的刀郎现象也瞬间退潮,再没有一首像《冲动的惩罚》《2002年的第一场雪》《情人》那样响彻街头巷尾的歌了。虽然他并未离开歌坛,但相比一年前的一夜爆红,刀郎热度的消退未免太快了一些。

来时快,去时更快,像海浪一样。刀郎给所有人留下了一个未解的谜题:他究竟为何一下就不红了?

多年来,人们有多种解读:

有人说,这是刀郎的选择,他不习惯活在聚光灯下,只想低调一点做音乐,走红并非他所追求的; 有人说,刀郎的音乐不行,注定只能昙花一现,还说李宗盛的 *** 刀没有帮到他,反而加速了他的黯淡; 还有人说,走红后刀郎受到了各种外界的压力,不得已淡出大众视线……

依我看,第一种因素是有的。从刀郎初次登台的表现就看得出,他的确更适合呆在录音室,不太适应站上舞台唱歌;但你要说这是全部原因,我却并不认可。既然是选择了这个行业,我想没有人是真的不想红的吧?谁不想把自己的音乐唱给更多的人听?谁不想挣钱养家呢?

刀郎的不适应,可能主要源于一下红得太猛,让他自己也有些措手不及,需要一段时间来缓一缓。

关于第二种看法,说他音乐不行,只能昙花一现的。这个怎么说呢,刀郎的音乐,确实是比较接地气,第一张专辑的制作也确实不够精良,但这并不影响老百姓的喜爱,从流行度来讲,这个起点恰恰是非常高的。

但是不是因为起点太高,后面就跟不上了?第二张专辑特邀李宗盛 *** 刀,以为是强强联手,没料事与愿违,淡化了最初的那种粗砺感。但总的来讲,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刀郎当时作为横跨主流音乐与网络神曲两者之间的一位特殊歌者,一出手就拥有了广泛坚实的群众基础,老百姓再怎么样也不会如此飞快地嫌弃他的。参考凤凰传奇,他们火了多少年?作为创作歌手,刀郎后面依然还是写出了不少优秀原创作品。所以,作品与水平不是主要原因。

再说第三种意见,说他是迫于压力的。这个存在吗?当然是存在的,而且我认为这个是更主要的因素。

其实,一切因素都可以归结为压力,上面所说的两点,都是一种来自自身的压力。这种压力对于一个坚定的人来说,是能去设法化解的,如果因此而退却,是懦夫的表现,刀郎当然不是;但是,还有一种,来自外界的压力,有时却不是你想化解就能化解的,有时只能无奈地接受或躲避。

当时刀郎面对的外界压力有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主流乐坛的非议和排挤

我们都知道,刀郎一夜爆红后,引发了一场乐坛地震,尤其是当年7月10日,刀郎在工体张艺谋《十面埋伏》的首映礼上首次亮相,并演唱了几首歌曲之后,一时在京圈引起热议。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乐坛大腕们,如那英、汪峰、高晓松、杨坤等,纷纷表达了对刀郎音乐的不屑,对他走红表示不理解,甚至愤怒。

有人认为,可能是刀郎的爆红,动了他人的奶酪,而遭到有意排挤吧。别人学院派,辛辛苦苦做了好多年的音乐,竟然集体被你一个不知哪里冒出来的家伙以销量吊打,婶可忍,叔不可忍?

刀郎当年签约环球唱片时,当大家一致认为签约地点会是北京时,却得知刀郎本人强烈反对,最终依然是选择新疆。为何刀郎不愿进京?很明显,只有新疆能给他家的感觉,而京圈注定是他融不进的世界。

二是来自新疆当地百姓的隐形压力

本以为拒绝进京,坚守新疆就没事了吗?也没那么简单,所谓人红是非多,在哪里都一样。尤其是涉及到民族方面的事情,更加不可轻视。举个例子:

当年“西部歌王”王洛宾,因搜集、改编了大量西部民歌,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因歌曲广为传唱后,往往被人当成王洛宾的原创作品,于是引起当地民族百姓的不满,王洛宾甚至一度被冠以“歌贼”之名。

另一个,歌手萨顶顶,本身也是汉族人,当初以周鹏之名未能大红,后来易名萨顶顶,走“世界音乐”路线,有意在自己身上附加各种藏族及佛·教元素进行宣传,后来也遭到过藏族百姓的反对与抵制之声。

刀郎,走的也是类似于王洛宾的路线,长期在新疆各地采风,创作歌曲,并翻唱传统民歌。他本身是汉族人,也不是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甚至还跟萨顶顶一样,取了“刀郎”这么一个独属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艺名,你是想在全国人民面前作为新疆音乐的代表人物吗?

如果刀郎一直未能大火,那可能没事,但爆红全国以后,风险就大了。如果他继续火下去,很可能来自新疆本土的负面声音就将扑面而来,难道他要成为第二个“歌贼”?

进,遭到京圈主流歌坛的排挤;退,在新疆也不允许他过于高调;同时,刀郎本人也确实不是那种一心只想出名的人。不如那就这样吧,低调一点,继续做音乐,同时渐渐把主要精力转向幕后,带徒弟出来唱。这样的状态,也许才是最适合他的状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1352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2
下一篇 2023-04-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