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非典型”身份,应加强监管规范体系
随着“旅游热”的兴起,民宿也逐渐走入了公众视野。尤其是从2017年起,《亲爱的客栈》及《青春旅社》等明星经营民宿类综艺节目的热播,让民宿迅速“蹿红”。
硬币的另一面,无照经营、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乱象也将民宿推向舆论的风口。目前,民宿出现的种种乱象应当归结于其“非典型”的身份:既不同于传统租赁也不同于商业经营,平时没有相关机构对其进行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即会面临较大风险,应建立适应民宿发展的规范体系。
“非典型商业”爆发式增长
民宿是一种非标准化的住宿业态,是运营人利用闲置或租赁的房屋加以改造装修而成的小型住宿设施。因其价格相对低廉,又能为游客提供当地原生态的自然、文化风情,备受旅游“背包客”的欢迎。
作为一种共享经济,民宿的存在是合理的,近几年的发展也非常快。民宿不仅可以解决景区酒店紧张的情况,且有利于盘活闲置资产,满足多层次的市场需求,扩大零散劳动力的就业,增加收入。尤其是从2011年起,途家、途牛、爱彼迎等民宿行业互联网平台纷纷上线,助推了民宿行业的爆发式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民宿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民宿客栈总量急剧增加,达到20万家左右,同比增长超过300%。中国民宿交易市场主要通过线上渠道,2017年,中国在线民宿预订交易规模突破100亿元,约达到126亿元。预计2018年中国在线民宿预订交易规模将近200亿元。
2014-2018年中国在线民宿预订交易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民宿属于“非典型商业”是指,它不同于传统租赁,也不属于酒店住宿业,介于两者之间的“灰色地带”,多是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不具备营业执照、消防许可、环评等住宿业必备的证照。尤其是开在小区里的民宿,其水、电、燃气、有线电视等费用也都是按照居民价格机制缴费。
民宿热潮还得益于网络推手。一些商业嗅觉灵敏的人,利用媒体手段将民宿行业炒热,再将手中整合的房源‘包装’后借机转租给寻求商机的人,做起了二房东,有的则直接开发‘民宿房地产’。
民宿乱象逐渐暴露
经历过“野蛮生长期”后,民宿的乱象逐渐暴露。民宿乱象源自于其‘灰色’的身份。一般来说,民宿往往是利用租赁或自由的闲置房屋改造而成,民居属于住宅用地,而酒店、旅馆的土地性质是商业服务用地。将住宅转商业要通过规划、房地管理等相关部门,手续复杂、限制较多。个体民宿想要转变房屋土地性质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要取得相关证照,土地转性是第一道关卡,单这一项就限制了民宿的合法身份。游离于监管之外,更助长了一些违法行为的发生。
民宿的快速繁荣挤占了小酒店、旅馆的利益空间,其经营人员甚至推波助澜,通过报警、举报等手段,鼓动小区业主集体维权,加剧了业主与民宿老板的对立情绪。
民宿房屋、土地不符合规定,导致其很难设置防火通道和环保设施,想要通过消防和环评就更难。因此,民宿在消防、环保、安全等方面留下了不少隐患。
另外,由于民宿消费90%以上是线上完成,虚假房源、隐私泄漏等问题频出。一些“民宿”以价格低廉、环境优雅等广告吸引消费者在线交钱。而消费者一旦入住即发现与广告相差甚远,甚至出现“针孔门”事件。
民宿规范政策亟待建立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民宿长期处于灰色地带,没有营业执照、消防许可、特种行业许可、卫生许可等住宿业必备的证照,亦无相对应的监管部门进行管理。导致民宿在消防、治安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隐患和漏洞。建议应尽快出台国家层面规定,对民宿进行法律界定。
目前,对于民宿的身份,还没有明确的定论。根据相关规定,虽然对于私设“日租房”有严格禁止,但对于短期租赁并没有严格限制。一些民宿钻了短期租赁的空子,相关部门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而一些想取得合法证照的经营者,又因为涉及住改商,难以申请到酒店、旅馆业的“特种经营许可证。”王天星建议,应根据民宿的特性,相关机构可以单独为其量身定制一套规范,将其列入“准商业经营”范围,即非典型商业经营,既能扶植其有序发展,又能避免一些棘手问题。
T 威胁 (1)客源市场狭隘与主题创新低是民宿发展最大的威胁: 到达民宿的交通条件差、民宿知名度低和品牌名声低导致客源少,如何让更多的人发现民宿的存在与长期吸引吸引旅客的到来是第一大问题。其次就是民宿缺乏自己个性设计,习惯模范台湾或者国外一些出名的案例。民宿应当有当地文化的元素与情怀,如何将自己民宿打造出独有一番情怀来吸引顾客是第二大问题。 (2)政策、监管制度不完善: 由于相关政策未能及时跟进,民宿经营涉嫌“住改商”、存在安全隐患、扰民、未经许可非法经营等触碰现有政策红线的民宿经营纠纷在各地不断出现。民宿的界定及管理都缺乏明确的 *** 作办法造成民宿经营者无据可循,政府管理缺乏有力手段。 (3)建设不当使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 民宿建设与经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民宿经济的迅猛发展,成功带动了地区自然资源的大力开发,建设及经营过程中将产生污水、垃圾等问题,处理不当会对地区的自然环境带来潜在的威胁,有可能导致环境质量的退化、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生态问题。 (4)民宿产品品质待升级: 民宿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在民宿游蔚然成风的今天,大量经营者的涌入加剧了民宿产品的同质化。“千店一面”仍是民宿最普遍的写照,民宿除了满足基本的吃饭、睡觉功能外,在个性化、特色化方面并不耀眼,乡野、风俗、乡情、文化等要素无法做到有效融合。 (5)缺乏专业运营管理体系: 大多民宿经营者属于“单打独斗”的情况,缺少专业化运营团队在民宿品牌打造、营销宣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且地方民宿多呈现小而散的发展趋势,经营者在营销推广中多各自为政,宣传推广势单力薄,难以提升民宿品牌知名度,造成民宿在投入大量建设成本后,因为运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只能“等客上门”,最后以经营惨淡收场。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