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和《欢乐颂》哪个展现出来的三观更不正?

《小时代》和《欢乐颂》哪个展现出来的三观更不正?,第1张

《小时代》内容我就不说了,反正让人感觉整部电影下来不知道有什么实在的内容。除了撕逼还是撕逼,还有就是拜金主义的观念特别的强烈,而且他们还只是学生,这要是出了社会要逆天啊,不过还好小时代4之后终于不出5678了。她们几个人虽说是姐妹,但是从她们心机的程度我可看不出来她们四个人之间真的存在友谊吗?《小年代》以沉浸奢侈品为起点和结尾的电影,说真的什么鬼观的估计完全都被抛之脑后了。

如果《欢乐颂》第一部分所表现的现象和矛盾,也能让人有探索的欲望,包括阶级的固化、拜金时代的精神、男尊女卑的观念、五个女孩鲜明但不愉快的人文环境等。那么在第二部分,就没有了,只有僵硬可笑的植入,以及为了强迫情节而强迫生产,冲突和矛盾。

这并不奇怪,说到底,《欢乐颂2》只要植入就能赚大钱,然后用营销手段营造一种看似热闹的氛围,用一个个撕心裂肺的情节来提升观众的胃口。有这么好的捷径,为什么还要费心研究剧本本身的质量呢?《欢乐颂》品牌本身就是一场大的营销盛宴,很多营销渠道都可以从中深思,但这些热闹,却与电视剧本身、剧的质量无关——你不觉得跟电影《小时代》很相似么,有那么多剧内外的浮躁,但它能唤起人们内心最浅薄的欲望。

《欢乐颂》的本质大概和《小时代》是一样的。第二部分是创造一个强大的情节,所以不再关注三种观点的碰撞,而是以撕裂的方式来强迫戏剧化。

日前《欢乐颂2》正值热播,「一个樊家一部戏,三个女人撑两季」,樊胜美这一大家人可以说是两季以来的“流量担当”了。重男轻女的妈妈,好吃懒做的哥哥,到处借钱的嫂子……看着如此气愤的人设,观众们都恨不得把他们从剧中揪出来痛骂一顿!

于是,当网友们同仇敌忾吐槽樊家时,微博上冒出了一堆新注册的角色ID,因在剧中辣眼睛的角色成为众矢之的,于是樊胜美一家人在微博上组团出道——来吧,观众,我们好好聊聊……

戏里戏外都是精啊,活脱脱地在微博上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花絮。

不同于处女座剧组给主角们注册的微博微信号,最近走红的这批微博ID都是追剧的网友自发注册的。大家深陷角色设定无法自拔,每天发布的人物动态都紧跟剧情发展,一来一去,戏里戏外怼得热火朝天,搞得跟真的一样……

虚拟新场景,满足观剧情绪的宣泄诉求

在《欢乐颂1》里,观众本以为樊胜美的家庭可以消停一段时日,但第二部一开播,樊胜美仍然没有脱离原生家庭。她不可能对亲人决绝到底,这就注定她的人生要走一条很长的悲剧路。

出身低微,没有亲人关怀,背井离乡,一路打拼只为在上海立住脚步,一方面内心渴望追求高一点的生活层次,可另一方面,当她充满希冀时,贫困的家庭就像一个无底洞,不断地向她这个女孩伸手——这是樊胜美最真实的旁白,也是很多打工女孩的人生写照。

母亲的偏爱,哥哥的自私,嫂子的无赖,当她长期处于被索求的环境之下,不知不觉就会变得有些现实与功利,甚至,还会有一些虚荣的自尊心,以至于她对王柏川的要求越发刻意——既要不动声色地帮她处理家庭琐事,又要扎根上海买套新房。

这样的人物设定,让观众又怜悯又感慨,一个女孩不应该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可一个女人也不应该对男朋友如此苛刻。这种复杂纠结的观剧情绪,每天两集的更新速度难以排解。

于是,剧中人物角色开设微博,为追剧观众提供了一个新的虚拟场景,满足了观众对樊胜美一家人的情绪宣泄诉求。根据“补偿性理论”,当人们的诉求得不到满足时,“补偿心态”就会将其注意力转移到其它宣泄渠道去,观众可以在微博上对人物角色进行评判。正如@樊胜美妈妈的个人简介写着:仅供发泄,别憋坏了。

此外,不同于以往的d幕吐槽,微博吐槽的透明性和互动性更强。一方面,微博ID的透明性让每一次吐槽都能带来自我价值的认可,这种身份的表征更有利于情感的宣泄;另一方面,人物角色ID与网友的积极互动,既能表达消遣愉悦的交流氛围,也让情感的“宣泄”得到回应,平衡观众的收视心理。

讲真,情绪是有总值的,观众在微博上吐槽之后再来追剧,观看的负面情绪可不就少了很多?

剧情虽拖沓,可演员不背这个锅

观众对人物角色的恨之入骨,其实就是对演员演技的大加赞赏。为什么樊胜美一家人让观众如此生恨?那是因为演员对人物的角色、细节拿捏得很到位,才会让观众产生如此强烈的情绪。

无论是前几集安迪与包总的“MV剧情”,还是充斥着大量回忆铺垫与各自分离的平行叙事,以及动不动就来点背景音乐的尴尬手法——“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咖喱,肉骨茶,印尼九层塔……”(完全被这首歌洗脑了),开播没几天,《欢乐颂2》就广受诟病。

但知著君认为,剧情归剧情,剪辑归剪辑,演员对人物的性格刻画值得可圈可点。

杨紫在《欢乐颂》里的演技爆表一直是观众公认的,除了丑得哭的行走表情包以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邱莹莹与关关吵架这一段。

没有之前面对众人抛弃形象的声嘶力竭,在最好的闺蜜面前,就这么眼睛红红地望着你,一切复杂的情绪不言而喻,所有的误会都冰释前嫌。

关关虽然存在感较低,但她也有不少哭戏,哭起来的样子也不好看,但胜就胜在真实,她的委屈她的难受,都表现出一个乖乖女的样子,直戳观众内心。

就连安迪这样的女强人,也有说不出的伤口,她的哭是细腻隐忍的。当安迪向包总坦诚自己的秘密时,那种带着依恋的决绝,被刘涛层层递进地演绎了出来。

张爱玲曾告诉我们,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但她没说,这种爱情也许能开花,但并非能结果。所有长远的爱情,一定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来不得半点虚假的逞强,曲筱绡和赵医生的分手就是如此。

当分手后的曲筱绡因为邱莹莹受伤的事,奔向医院时,走廊里与赵医生擦肩而过,相视几秒后,王子文把曲筱绡的思念、无奈、欣喜这样复杂的矛盾心理犹如波浪般印出。

正是如此精湛的演技,令不少观众都感叹,在剧中找到了曾经自己恋爱的影子。

除了几位主演之外,这一部里演技炸裂的还有“中老年妇女天团”——

七位妈妈没有一个人物性格是重样的,各有各的阅历,各有各的伎俩,俨然就是中国式妈妈面面观。都是千年的老狐狸,还玩什么小聊斋,妈妈们的演技在剧中也是拿捏得有分寸。

说到底,剧情拖泥带水,这是编剧和导演的锅;能不能塑造好人物形象,这才是对演员演技的考量。

豆瓣评分低,话题营销仍让点击量持续走高

《欢乐颂2》开播已经40集,豆瓣评分仅有5.2分,与叫好又叫座的第一部差距较大。但是,尽管评分较低,但这部剧的热度依然屡创新高,持续升温。目前,在爱奇艺平台上,这部剧的播放量是64亿,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欢乐颂1》的全集播放量。

从营销角度来看,借助话题营销的方式,维持着社交关注,这部剧可谓是赚得金盆钵满。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参与式文化”主导的时代,网友对电视剧的关注不只是停留在“观看”层面,而是已经进入了“创作”层面,这是影响电视剧传播效果的关键所在。

正是因为深谙网友的自主性特征,《欢乐颂》团队从开播就采取了“话题营销”的方式,根据剧情内容的推进,及时地在社交媒体上投放话题,与观众的兴趣点形成跨屏互动。

在开播初期,微博话题#杨烁小包总#就是根据前两集的剧情设置的,小包总男友力爆棚,死缠烂打追求安迪,让不少网友纷纷“求壁咚”。

紧接着,应勤因处女情结与邱莹莹的分手,微博话题#应勤直男癌#触发了网友对处女情结的广泛讨论,“应勤”、“处女情结”等关键词登上了微博热搜,再次创造了一次传播峰值。

随后,#杨紫邱莹莹#令网友不断讨论杨紫的演技是否有进步,#欢乐颂剧组有毒#引起了网友对处女座道具组的津津乐道,#关关谢童配一脸#让网友对刚出场的关关男朋友充满期待……这些话题的投放配合着剧情的跟进,不断地推波助澜,扩大了该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带来暴增的点击量。

《欢乐颂1》依靠原始IP自带粉丝基础,加上良心剧作的口碑,自然深受观众青睐。但时至今日,IP网络剧疯狂增长,仅仅有好的价值内核也无法撑起一个作品的遗世独立。

《欢乐颂2》在影视化编排上无疑是有诸多可挑剔的地方,但其高超的技巧性营销,也让其成为了现象级爆款。精准的社会化营销,仍然是影视剧在自由市场上制胜的不二法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2617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