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运用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

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运用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第1张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2、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 *** 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

世界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已经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国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

“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也就是说,中国推动的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潜台词是大家好好合作、好好玩耍、好好过日子。中国的这种态度,在2014年5月的亚信峰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明确表示要在2014年到2016年中国作为亚信主席国期间,推动建立“亚洲人的亚洲”,要将亚信平台变成解决亚洲安全问题的总平台。

“一带一路”会带火的专业,一带一路比较适用的专业:

语言类相关专业: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阿拉伯语、马尼亚语、塞尔维亚语、立陶宛语、爱沙尼亚语、波斯语、印地语、希伯来语等。

推荐理由: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的语言有1000余种,其中官方语言及国语总共有60余种。“一带一路”愿景与规划的实现,都要以语言沟通为基础。

经贸类相关专业:金融业、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会计、财税等。

推荐理由: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正在稳步推进,还将与更多的国家开展合作,必然需要大批专业人才来支撑。

基础设施建设类相关专业:机械类、土木类、建筑类、工程管理类等。

推荐理由: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沿线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注体系的对接,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已经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无论从国内需求或是区域合作,都需要大量的建设人才。“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无论是从国内需求或是未来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分析,这些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均极其旺盛。

交通运营类相关专业:航运及水路运输类、公路及道路运输类、铁路及轨道交通类、航空制造及运输类、邮政及物流快递相关高校类等。

推荐理由:交通运输是商贸物流的基础保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交通运输是优先发展领域。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道路通达水平,加强我国与沿线各国的紧密联系,需要各种类型的交通专业人。

信息类相关专业:通信类、电子类、计算机类、网络类。

推荐理由:“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深度互通对信息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捅进跨境光缆建设,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于合作,都离不开信息类人才。

旅游类相关专业:旅游管理、旅游规划、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等。

推荐理由:沿线各国的合作重点还包括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这些都需要旅游人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特殊旅游产品、文化产品、民俗风情、旅游线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十分有前景。

能源类相关专业:能源类。材料类、电气类、电力类、自动化类等。

推荐理由:“一带一路”战略将拓展能源的运输途径。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离不开相关专业的人才。“一带一路”战略将拓展能源的输送途径,构建陆上的能源大通道离不开相关专业的人才。

从过去200年全球经济大国的兴衰逻辑来看,一个经济大国一定是资本输出大国,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无一例外。

“现在,中国企业无论是从事哪个行业,无论是已经走出去了或者是计划走出去的,国际化、全球化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和舞台。”近期,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一场中国企业全球化沙龙上,学院院长李铭俊说道。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以下简称“中欧”)创办于1994年,是唯一一所由中外政府合作创办的商学院,在2017年《金融时报》全球商学院MBA课程排名中,中欧位居第11位,亚洲第1位。

作为中国与欧盟的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化也成为中欧与生俱来的办学特色。学院自2013年成立中国企业全球化研究中心,跟踪研究了大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鲜活案例。近日,李铭俊院长和中欧市场营销学教授王高教授接受了人民网专访,就“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企业“全球化”跨越,结合学院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李铭俊

“一带一路”倡议体现大国担当

无论是作为一位前外交官,还是当前这所亚洲一流的商学院院长,李铭俊对全球化有关的议题都保持着密切关注。对上月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李铭俊表示,论坛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是“中国倡议、全球共享”,这代表了一个大国的担当,是中国领导力的体现。

在李铭俊看来,正因为中国提出了“共商、共享、共建”,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非沿线国家来说,参与进来都会找到一些新的商机。李铭俊说,“一带一路”既为中国自身对外开放战略的全面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国家抓住中国机遇、积极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困途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更好地走出去,要求商界领袖要具有两个素质,“国际化的视野的和全球化的经营能力”,李铭俊表示。

企业“走出去”需练好“基本功”

什么是国际化视野?首先要做好基本功,做到有的放矢。李铭俊列举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国内某企业的小案例。

“当时这家企业为了借世博会向各国代表团宣传企业洽谈合作,专门为来参观世博会的各国家客人在上海设置了一个展示厅,为每一个国家的代表团针对性地准备了PPT。由于接待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充分研究了所在国的商业、法律和文化,方案成熟,商谈效果就非常好,有的当场就谈下来了。这就是一家企业国际化的体现。”李铭俊回忆道。

“我们很多企业没有沉下心来做这个准备工作。当你需要走出去的时候,准备是不足的。”王高教授补充道。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副教务长王高

王高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副教务长、中国企业全球化中心联合主任,他参与撰写了《全球化之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与整合》一书,书中收录了大量中国企业全球化中心跟踪研究的企业并购案例。

在王高看来,“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政策环境,但是国内企业家们也应该清醒看到,与那些具有百年历史的跨国公司相比,国内企业“走出去”面临产品和人才的双重挑战,如何弥补“外来者劣势”,是企业家必须想清楚的问题。

走出去的“三段式创新全球化路径”

由五位中欧教授联合编撰的《全球化之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与整合》一书中,提出了中国企业有别于西方企业的国际化路径——“三段式创新全球化路径”,即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一步是先积累国际化的业务与经验,第二步是 将在海外获得的资源与能力应用于中国市场,提升产品价值,第三步再通过国际化进行海外市场拓展。

“中国企业把钱投到海外,实际上是为了提高了我们产品的价值创造能力,再返回到中国市场。”王高将其称之为中国企业的“能力升级路径”。

王高教授列举了某奶粉企业的出海案例,这家企业通过在法国收购奶源,成功巩固了在中国高端奶粉市场的地位,实现了将其海外资源与中国市场的融合,最终带来了中法双方合作共赢的局面。

“得益于中国市场巨大的需求量,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中国企业创新全球化路径带来的不仅是合作共赢,更是弥补了中国企业在产品、核心技术、品牌上的不足,最终,企业本身的市场价值也在追求品质的过程中得以提升。”王高教授说,“一带一路”倡议无疑将加快这一进程。

人才缺乏是“走出去”最大短板

“大家感到走出去遇到最大的困难、最大的瓶颈是什么?我看了一下2016年《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的调查结果,56%的企业说的是缺乏国际化的人才。”李铭俊说道。

在李铭俊看来,人才是企业全球化的“生命线”:“一个企业要走出去,你有非常好的人才,也有好的项目,那成功是大概率事件;如果你有全球化的人才,项目暂时还不是非常完备,我想也是有希望的;但如果没有全球化的人才,哪怕有了好的项目,我觉得风险也很大。”

“中国企业真正在海外市场开展运营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的人才是奇缺的,这个可能是下一步最大的挑战。”王高说,“语言就是第一个障碍。另外你懂不懂当地的法律、文化,能不能跟当地的人有效地沟通?”

对此,李铭俊表示,培养和引进优秀的海外经营人才对于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合作区的顺利运营都至关重要,要尽早地规划人才的储备,这是政府和企业都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人才培养不是一时可以达到的,要做相当多的工作。中欧今年就将开设‘全球化中国企业核心人才’课程。因为我们发现企业对此是有很大需求的,中欧也希望通过中欧的国际化平台和教授资源优势,帮助中国企业全方位培养全球化人才,避免企业多交不必要的‘学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2618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