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精准定位目标用户群,结合用户使用场景,建立相应的用户运营机制、模型、策略;
3.制定用户运营策略,结合场景开展精准营销,并对执行结果和用户使用APP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二次优化用户运营策略;
4. 利用个性化、精细化运营手段,提升用户消费体验,提升新客转化率、沉默用户召回;
5.设计用户激励机制,与产品经理合作,逐步完善工具和产品。
6.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拓展新用户,管理和优化内外部渠道策略,不断优化用户拉新、活跃、转化销售、留存的机制
7. 监控和分析产品及运营各项数据,收集用户反馈,通过数据挖掘对用户需求进行有效分析并提出改良建议,提升交易量和用户活跃度
做用户增长和选择公司战略有点类似,最大的挑战不是如何做,而是到底应该把有限的资源投到哪些地方、选择什么样的增长项目。
要想确定当前阶段需要做的增长项目,就要明确当前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摩拜开展增长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摩拜单车的使用率,一般在App显示为红包样式的车都是位置比较偏或者车辆比较集中、供过于求的地方。这样能让用户主动把利用率低的车骑到车辆供不应求的地方,例如地铁或商圈附近。
大卫·奥格威所说:“在全世界搜寻,把最好的偷来”,于是ofo跟摩拜竞争也采取通过借鉴摩拜发红包的做法,不过有点小小创新。
愿意通过骑红包车来获得这些小额红包的用户,一般都是有大把空闲时间并且对金钱比较敏感的用户。从提升订单量的角度来看,这些用户并不是我们想要吸引的用户,而且这些用户在总用户中的占比也非常低,对于在短期内大幅提升订单量是没太大帮助的。所以,ofo决定先不做这种以调度车辆为目的的红包车项目,要做至少也要等战局稳定后再说。
通过骑行红包这一项目的快速迭代,ofo迅速实现了对摩拜订单量的反超。最后ofo订单量反超摩拜的这个案例说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努力是标配,选择更可贵!
在选择过程中,比较难的是面对众多可以做的项目,我们要放弃哪些项目,尤其是在我们的竞争对手做了一些看起来非常合理的项目时,我们是跟还是不跟?选择做什么比怎么做重要100倍!
如果这样做的话,用户的整个思考线索链条非常长,而且用户需要骑行很多次才能获得足够的虚拟币,反馈周期也非常长。
昨天我五一假期陪女儿去买奶茶喝,发现奶茶店是买八杯,每次积分累计换一杯。我也感觉到也是思考线索太长 ,首先是要买同样的奶茶 ,首先一般我们买奶茶喜欢换口味,其次买奶茶也是偶尔行为,所以这样的积分的制度就是给用户的思考线索太长,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思考线索链条太长了,难以在用户进行快思考决策时提供有效辅助。
在竞争激烈的时候,顶住竞争对手的压力,选择不做什么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商业竞争中,如果竞争对手做了某个产品功能,一般我们跟风做,就算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往往也说明了我们市场嗅觉敏锐、反应及时,不会被过多诘责。相反,如果这个产品功能被证明效果很好或者你的老板觉得非常好,而你没有做的话,后果往往很严重。所以从个人角度来说,跟竞争对手做同样的动作,常常是最安全的,但一般都不是最好的。这个时候,认清当前目标尤为重要,要以终为始、深度思考,方能有理有据独立决策。
用户增长的本质是通过数据驱动的迭代测试把主观认知变为客观认知,用测试的冗余性换取增长的确定性。如果不能实现快速迭代测试,是无法形成增长势能的。靠提需求、走产研、大排期,是不可能实现快速迭代测试的。因此,这也是考虑用户增长组织保障的基础。
常见的实现用户增长的组织形式有四种。第一,由原有的某个职能团队兼做用户增长,例如产品团队、运营团队或者市场营销团队。
采用这种组织形式的最大问题是团队往往受到自己原有工作视角的局限,不能站在全公司的视角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所有资源来做用户增长。
第二,成立一个专门的项目增长团队,该团队的职能主要由增长项目经理负责。其具体工作有:制定增长策略,提出增长创意,设计增长方案,同时作为PMO(项目管理中心)推动项目落地、拿到结果,并对增长结果负责。
第三,成立一个专门的用户增长团队,由产品、研发、运营、市场、PR(public relation,公关)等团队派出BP(business partner,商业合作伙伴)支持用户增长团队的工作,这些BP的绩效由用户增长团队的负责人决定或主要根据用户增长团队的意见来决定,从而形成一个增长FT(功能团队)。
第四,成立一个专门的用户增长团队,该团队的职能涵盖自有的产品、研发、运营和市场等各种职能,从而形成小的硬闭环。
通常,我们总是希望用一种对现有组织冲击最小的方式来建立一个用户增长团队
但是,从用户增长效率的角度来说,如果用户增长这项工作不值得我们在组织上做大调整来保证增长效率,那说明它在我们心目中没那么重要。
一个公司如果没有专门的用户增长团队,很多不同部门的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做用户增长的。
所谓有权就有责,权利界定不清晰 责任肯定不明确
一旦增长达不到预期,这些声称自己做用户增长的人都不会觉得是自己的责任,从而出现“有功人人蹭,见锅拼命甩”的情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