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罗振宇曾说过类似的话:这是一个网红的时代,企业CEO要打破头奋力成为网红,这能省很多广告费。与ofo创始人戴威相比,媒体人出身的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似乎更深谙“网红之道”,80后美女CEO,从0到100亿,失败了就当做公益,这些“励志”的标签和“感人”的故事,每每见诸于媒体端和社交圈,这给很多人留下摩拜很会搞公关的印象。
所以,当3月7日一篇《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的文章横空出生,迅速传遍了公关营销圈,再次引发广告效果几何与公关是否有用的大讨论,不少人津津乐道ofo和摩拜从营销之道上讲到底谁更胜一筹?
当3月21日苹果CEO库克拜访ofo的照片刷爆朋友圈,3月23日摩拜紧接着召开发布会宣布启动颇有噱头的“红包单车”活动,摩拜与ofo的公关大战似乎随时随地都如影相随。以007粉丝们的聪明程度,肯定知道这世界上不可能有公司完全不打广告,也几乎没有公司不做公关。区别只是在于每家公司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每个想用传统广告的形式打动消费者的互联网新兴行业,总是免不了要对消费者和市场进行一番教育。ofo是共享单车领域第一家大规模投放线下广告的公司,自2016年11月起就启动了大规模的广告营销战役,宣传共享经济和骑车出行的环保生活理念。公交站、地铁站台、写字楼电梯间……似乎哪里有骑车人的需要,哪里就有小黄车的广告,确实砸了不少钱。
至于摩拜单车,大家千万别因为创始人胡玮炜和CEO王晓峰频繁上节目、接受各种采访,便误以为摩拜只做公关。实际上,摩拜有在跟进ofo的广告策略,一直都有推广告,包括微博和客户端的信息流广告。不仅如此,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ofo在投放广告后强劲的上升势头,摩拜的大规模广告也在线下全面出街。
至于两家公司还用了哪些营销手段来拉拢消费者,007同时搜索了ofo和摩拜两家公司的微博和微信,可以看到双方都发起了周末免费骑、充值返现等优惠活动,可见无论是重广告还是重公关,增加用户利益,优化用户体验都是一大杀器。然而,007仔细翻看了两家公司的官方微信账号,发现“周末免费骑”和“充值返现”这两大活动都是ofo率先推出之后,摩拜随后大规模跟进。而摩拜简单的跟随策略甚至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份紧随ofo在5月份推出的“给用户买保险”政策上。可见摩拜的跟随策略并不止于广告投放,在营销活动上同样似乎拜了ofo为师?
连文案都要照搬,难道说“模仿”会上瘾吗?
广告和公关,绝不是非黑即白、不可共存的,ofo和摩拜两家公司的战场也从马路和用户们的手机,扩大到了广告和公关上。只是相比之下。摩拜更喜欢让高层出来讲故事创造公关影响力,而ofo的广告规模打得更大、时间打得更早。
分析了那么多,读者们肯定会问了:到底哪种策略更好?
刚召开完发布会的摩拜并没有宣布什么特别利好的消息,而ofo则在库克到访公司的同一天对外宣布日订单已突破1000万,成为继淘宝、滴滴、美团之后,中国第四家日订单过千万的互联网平台。从目前的战果来看,摩拜过度依仗公关做法暂时略输一筹,大打广告的ofo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一场战役上,为何公关输给了广告?几位资深业内人士这样回答:
资深媒体人营销人郭先生表示:摩拜的公关营销是以CEO形象及故事为核心,从标题到内容,公关的对象更多的是媒体、投资人实则对普通骑行者而言,他们不太关心什么情怀和故事,罗永浩的情怀高不高?故事讲的好不好?为什么他的锤子手机卖的并不理想?而且,讲故事讲情怀,一开始大家会觉得新鲜,但时间久了非常容易审美疲劳,同时媒体曝光越多,越容易出错。
88后新媒体小兵骏先生表示:我们这样的年轻消费者非常个性化、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要的是自己的骑行感觉是否爽?摩拜虽然技术含量很高但比较重不好骑,《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一文也曾推测,摩拜之所以主做公关,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产品体验不佳,所以转而打CEO情怀故事来提升品牌情感,但从长期来看,摩拜的公关对终端用户而言,似乎并不那么奏效。
原GE通用电气中国公关总监李国威表示:企业迅速扩张时期如果有资本支持,大量投广告是合算的,有人说摩拜公关占先,ofo广告猛烈。其实胡玮炜并非像马云那样妙语连珠,听她演讲反而有点着急,真心难为她了...
2.产品用户:摩拜首要考虑自行车本身,ofo以骑行体验为核心。
ofo和摩拜营销策略不同,背后是双方公司理念的迥异,这充分体现在产品和用户层面。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在接受采访中说:摩拜首先考虑的是车辆的经久耐用,其次才是骑行的体验。也就是说,为了4年的长使用周期(节省后期运营维护成本),牺牲掉了部分用户的骑行体验。从智能锁,到GPS定位,摩拜单车噱头十足,
但沉重的车身、不好骑,智能锁不时失灵,也让用户体验变得不那么美好。摩拜对用户的不够重视,还体现在3月19日早上开始很多用户反馈出现充值bug,但截止当天晚上24点,摩拜官方都没有给出具体回应和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时候摩拜的公关怎么突然隐身,令人狐疑!充值出现这么大的bug,押金和支付会不会出现安全问题?甚至有评论认为“这是摩拜牺牲用户体验搞的bug营销”。
从两方官方社交媒体开始运营的时间点及创始人提出“共享单车模式”的记载,ofo其实是中国无桩共享单车领域的原创者,其创始人代戴威一直强调,共享单车是为了解决用户出行的问题,也正因为用户而来,小黄车首先考虑的是用户体验,车辆好骑、舒适度才是最重要的。这从小黄车轻便、座椅高度可调节,三角把手的设计可见一斑。不过此前ofo单车的耐用性一直饱受诟病,最近投放的小黄车越来越多,但是损坏的数量也是同步上升,这一情况也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也许是意识到了产品本身的不足之处,其3月9日最新发布的ofo与700Bike共同研发的新车Curve,强调工匠精神极致体验,甚至承诺不受天气影响,永不爆胎。
截止目前,到底谁是共享单车市场的NO.1?
ofo宣称以52%的市场占有率一直是行业的引领者和老大,而摩拜则宣称自己的APP用户注册量和月活是第一,双方的数据公关战不绝于耳。
然而,到底谁家好,用户有话说!为此007于3月18日发起了关于“ofo与摩拜,你对哪家公司的品牌印象更好?”的行业调查投票,截止3月23日投票结果显示:摩拜与ofo的支持率基本持平,ofo略有高出。
可以看出,从产品到用户,ofo和摩拜展开了近乎“肉搏”,但从总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体验来看, 似乎ofo略胜一筹。
3.商业盈利:摩拜暂时还没有考虑盈利,ofo宣布已有盈利20%
据第三方数据预测,未来中国50个城市的共享单车市场容量高达5000万辆,这还不包括广阔的农村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市场规模超过几百亿,这也吸引大量的国内外资本涌入,截止2017年3月,ofo与摩拜两家披露的总融资额达到70亿,其中ofo完成D轮融资4.5亿美金,而摩拜宣布E轮融资1亿美金以上。
对于各界最为关注的商业盈利,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曾说过“如果我们的盈利模式都清晰了,还需要投资者干什么”,震惊整个互联网创投圈而其最近在接受知名财经作家叶檀的采访时,再一次明确表示:盈利不是目前重点聚焦的方向,目前谈论盈利还太早,现在主要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扩张,同时对于20亿押金去向遮遮掩掩避而不谈。
而对于商业盈利,ofo创始人兼CEO戴威曾表示:
目前ofo已经找到了清晰地盈利模式,已经有了20%的净利润,表现最好的城市是已经达到了40%的净利润,今年很有可能实现全面盈利。虽然ofo没有给出具体的计划,但CEO面对媒体的发言已经给出了明确目标。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老先生曾说:经营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后一点。
值得提及的是:自信找到了清晰盈利模式的ofo已经快人一步在上海地区推出“免押金”政策,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便可无需交纳押金使用小黄车。这意味着ofo已经开始从“押金模式”转向推行“信用模式”。此举不禁让人想象摩拜将作何应对。当然,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一句“失败了就当做公益”,无疑会让无数人开始怀疑摩拜在公益道路上是否捎上了押金这一部分?那么,免押金是否会有些困难?
问题一:共享单车怎么盈利? 麦迪森鞋城提示您:共享单车的主要盈利模式是通过用户缴纳押金,形成巨大的现金池,共享单车公司拿到押金之后进行资本运作,比方说炒股,放贷等。赚取利差。这是最主要的。其次就是向广告投放,数据买卖等。望采纳!
问题二:共享单车如何盈利 这种单车最大的投资就是刚开始。只要建立完善体系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后续投入了。因为单车维护成本很低的。而铺开市场以后。只要有人使用,就是盈利了。别小看这1元钱一小时。北京常驻人口2000多万。假如一百人有一个人一天使用一次。你算算他一天的营业额能有多少钱。而后续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问题三:如何开发与实施"共享单车"的crm系统 CRM系统提供了包括客户、市场、销售、服务、进销存、商务、决策支持、后台配置、统计报表等功能模块。涵盖完整的营销和服务业务,并设计了丰富的系统管理功能和基础管理功能。北京海宇勇创 可以根据需求,定制开发c r m 系统。是一个功能完整,对企业的CRM应用支持充分的优秀产品。
问题四:共享单车这个行业的前景究竟如何? 共享单车的前景
1月4日摩拜刚完成2.15亿美元的D轮融资,腾讯、华平投资领投本轮。
ofo也不甘示弱,随后表态:现阶段,共享单车行业战役才刚刚打响,竞争还会持续数年,未来谁能持续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为城市短途出行提供最佳解决方案、为共享经济提供优质商业模式和范本,才是竞争的关键。ofo还表示,已准备充足“d药”,可应对各种竞争。相信未来是属于有持续自我造血能力平台型企业,相信ofo会继续引领行业持续发展。
资本大战
据统计,摩拜和ofo作为共享单车的两大巨头,截至目前共融资不少于32.67亿元,其中摩拜单车融资金额为30.24亿元,为ofo单车的15倍。
摩拜的资方出现了一众大PE,包括高瓴、华平、腾讯,以及一系列知名VC,包括红杉、启明、贝塔斯曼、愉悦、创新工场、熊猫、祥峰,乃至美团王兴、易车李斌也参与其中。
而ofo的资方,以“滴滴系”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为代表,包括滴滴自己,金沙江、天使投资人王刚、中信产业基金、经纬、Coatue、DST创始人Yuri Milner,还有小米、顺为、真格、元、唯猎等知名VC入局。
盈利模式:理论上是盈利的,但是利润不高
杭州、苏州、太原、南京、上海,全国有将近100万辆 *** 公共自行车在正常运转,可几乎没有一家公司能在这种重资产的领域中盈利。
事实上,共享单车的市场空间也并不大,根据多位摩拜、ofo投资人披露的财务模型,中国市场一年的收入,在理想情况下,一共也就是180亿到300亿人民币,而滴滴代表的网约车,市场预期规模超过五千亿。
但即使是这样相对微末的生意,风险投资还是敏锐地发现了这个行业基于无桩和联网模式下的高频性。
问题五:共享单车前景如何?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至今,共享单车的资本市场异常火爆。目前共享单车领域已有已经有多达17家公司,除了ofo为2014年成立,摩拜为2015年成立之外,其他公司均为2016年成立的公司,各路玩家跑步进场。其中ofo和摩拜单车两家公司总共投放车辆超过20万辆,对一线大城市进行了覆盖。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共享单车已经进入中盘阶段,留给后来者的生存空间在不断压缩。由于共享单车行业本质上是同质化竞争,没有特别高的技术差异,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产品和运营的快速裂变,这就使其变成了资金密集型产业,对于摩拜、ofo而言是有利的。
从行业现状来看,各家的产品都有一定的同质化,因此先发优势很重要,无论是打价格战、运营战还是产品战,后来者的胜出率都不高,如此来看,共享单车倒闭潮或许刚刚开始。
问题六:共享单车很挣钱,可为什么就那几家公司在干? 成本运营要求高
问题七:共享单车APP开发多少钱 共享模式的APP开发技术,相对以前来说,已经成熟了许多,按照APP开发市场的报价,共享单车APP开发的价格在10万左右,当然具体的价格还是要根据最终的产品功能需求来定。
问题八:投资共享单车靠什么挣钱 共享单车目前是投入期,宏观上来说是不赚钱的。但是随着这个市场开拓好了之后,未来的赢利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现在搞共享单车的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打酱油型,他们就是在拉风投,融到钱之后开始撕市场。
其实对这部分企业来说,他们融到资就已经成功了。他们的赢利点就是关注度,有更多的人关注他们就好,其实这个共享单车市场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类似地产公司,他们不是土地的生产者,他们只是负责把市场抄起来,他们就赢了。取得足够的关注度,他们就能不断的融资,不断的撕市场。这类企业一般名声在外,人人皆知。
另一部分,是造酱油型,是把共享单车当作事业来做的,这部分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他们在探索市场,他们本身或许是因为名气小融不到资智能从事造酱油工艺,另一部分则是一开始出发点就不是融资,在于练兵,通过共享单车打造团队,将来共享汽车,共享机器人等等一系列的共享经济体,那才是他们的真正等待的市场。所以现在这部分公司把自己包的很紧,他们也在共享单车市场内,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甚至他们的团队也渗透在打酱油的团队中,等待时机成熟就会秒杀那些酱油团队。
问题九: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受挑战是怎么回事?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的段子是“共享单车的颜色已经不够用了”,一句话道尽了目前共享单车平台发展的尴尬。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平台进入市场,不同颜色的共享单车涌上城市街头,而原本被评价为设计巧妙的靠押金盈利的商业模式,在持续扩大的投资竞争中也受到严重挑战。
30年前,自行车曾经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交通工具。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一度将自行车遥遥甩在后边。数据显示,到2016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1.94亿辆,且保持10%以上的增长,有49个城市超过100万辆,18个城市超过200万辆,6个城市超过300万辆。快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使得许多城市交通开始堵塞,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城市生活质量也随之急剧下降。
在此情形下,提倡绿色出行成为社会共识,共享单车应运而生。
2007年,第一个公共单车模式引入中国,由地方 *** 主导进行有桩单车的设置和运营;2010年,开始有专门经营单车的企业进入有桩单车市场,但市场反应平平;直到2014年,以共享单车名义出现的“移动互联网+无桩单车”进入校园,2015年ofo拿到了第一个共享单车的融资;到了2016年,共享单车成为资本疯狂追逐的热点,25家共享单车平台从各个渠道获取了国际投资。
到目前为止,摩拜单车已经完成了D+轮融资,累计融资额度超过3亿美元。与此同时,ofo宣称完成了4.5亿美元的D轮融资,哈罗单车则声称刚刚完成数亿元的B轮融资,小蓝单车也表示再次获得4亿元融资。
按照投资人的逻辑,刨除租金收费,平均每辆单车可以吸引6至10个人的押金,即吸储1200元至2000元,如投放1000万辆车,就可以吸储100亿元。按照金融业规律,这笔资金可以派生出500亿的借款,获取至少35亿元的收入和10亿元至20亿元的利润,同时还能掌握所有用户的真实客户信息。
这正是共享单车能得到众多国际资本青睐的真正原因。
如此看来,共享单车平台的盈利模式好像设计得天衣无缝,不仅解决了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高频刚需,还得到了通过创新日渐完善的自行车本体产品以及客户主动告知的私人信息。
但且慢兴奋,平台规划者遗漏了投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子,就是这种单纯的商业模式是否会很容易被复制,而快速复制会过早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数据显示,ofo的单车投放达到80万台,市场占有率51.2%;摩拜单车的投放量为60万台,市场占有率40.1%。但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已有25家品牌共享单车平台运行,且这一数据还会继续直线上升。
到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66万,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5000万的用户规模,如此巨大的超值盈利市场怎么可能少了新入者。而新入者如果没能在现有的商业模式或者运营模式上进行创新的话,如何能吸引客户并由此吸引投资方呢?
因此,三个月前,共享单车平台还在索要数百元的押金并按小时租车计算费用,如今,许多共享单车平台却开始实行免费骑行,且开启了骑行赠红包模式:使用共享单车不仅不花钱,还可以赚钱,而之前的押金金融运营模式也突然变成了免押金模式。
之所以如此,核心问题就是共享单车平台快速进入到了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即共享单车在贪婪而疯狂的投机资本推动下,迅速进入了供给盲目扩张的超高速增长阶段,而相应的利基市场并未随其增长频率起舞。最新统计显示,江苏省每周骑行共享单车1次的人占79.7%,每周骑行4次的人仅占4.3%。数据说明,许多人只是偶尔尝试体验共享单车,真正长期使用的并不多。因此,共享单车市场出现了供远大于求的投资窘境。
尽管共享单车平台已陷入规模报酬递减......>>
问题十:共享单车加盟代理前景好吗?发展如何? 共享单车这几年都挺火的,大街小巷全是共享单车,市场肯定好的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