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农业有哪几个发展模式?

创意农业有哪几个发展模式?,第1张

创意农业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不少地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也出现了一批富有成效和特色的创意农业典型案例。从发展路径的角度看,大致有这样几种主要发展模式:

1.农产品深度开发模式。通过栽培创意、形色创意、包装创意、用途创意、亲情创意等手段,改变农产品传统的食用功能和常规用途,使普通的农产品变成身价倍增的纪念品、艺术品。如北京以生产西瓜闻名的大兴,通过灌液、密封、装饰等十多道工序制成的“玻璃西瓜”,每个售价高达500元。此外,五彩斑斓的盆景蔬菜、盆景水果,趣味盎然的豆塑画、五谷画、异型果、晒字果等,都是在尊重农产品传统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文化与创意的完美结合,挖掘出农产品的多重功能与特性,大幅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价值。

2.资源明智利用模式。将以前当作废弃物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通过对其形、色、物质材料及精神文化元素的巧妙利用,变废为宝,制作成富有创意的实用品或工艺品。如用农作物秸秆做画、编手提袋、宠物篮等;用果壳、树叶、树枝粘贴写意画;用鸟蛋或禽蛋壳做蛋雕、彩绘等工艺品;用各种豆类制成手机链、项链、手链等小饰品或做画、做门帘等;用玉米苞叶、棉花壳、柳枝等做干花,等等。北京延庆县八达岭镇开发的农业创意项目――发泄农场,是废物利用的又一杰作。他们让游客(主要是压力过大的城市白领)到已采摘过玉米穗的玉米地里肆意打砸玉米秆,来达到发泄愤怒和释放压力的目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创意农业园区模式。创意农业园区是发展创意农业的主要载体之一。如北京密云县的“紫海香堤艺术庄园”,核心区占地面积300亩,种植薰衣草、紫苏等珍贵香草200多种,形成集养生、度假、休闲、体验、婚纱摄影、影视拍摄、艺术创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观光旅游区、情景式休闲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区。香草园以创意为切入点,以爱情为主题,通过对香草文化的包装利用,极力塑造普罗旺斯式的浪漫氛围。而浙江杭州的同家乡村乐园,则通过设立精品农业园、精品桂花园、水果采摘园、自助耕种区、创意新天地、世界景观园林、绿野仙踪、动物乐园等功能区,形成集娱乐休闲、餐饮住宿、会务商贸、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创意农业园区。

4.农业文化创造模式。把农业生产作为艺术创作来做,让它承载更多的人类情感和文化内涵;将社会生活中的人文元素与农业资源有机融合,使其转化为经营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北京的一些地区,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利用玉米秸秆种植“迷宫阵”,建造适宜人们观光休闲的新场所,将“都市”与“农业”真正融为一体,其收益是玉米生产的20~50倍。门头沟的“花露蝴蝶园”与婚庆公司合作的为新人放飞蝴蝶活动,仅此一项就带来了十几万元的年收入。浙江的一些地方将葫芦等农产品套上各种阴阳模具,生产范制葫芦,利用葫芦与“福禄”谐音及人们求福求禄的传统习俗,刻上花鸟鱼等图案,做成艺术收藏品,拓展葫芦文化。

5.农业空间拓展模式。通过经营理念和科技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内推动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例如,阳台农业:浙大农业试验站研制成功的“阳台农业”种植系统,建德一家企业研制成功的智能育菜机等,使得阳台农业更加专业、简易和普及,在满足城市居民净化空气、美化居室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一部分居民的恋农情结。屋顶农业:浙江绍兴农民彭秋根开创了“绿色、低碳、环保”的屋顶水稻田,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的世界屋顶绿化大会上,这位“屋顶种稻人”被授予世界屋顶水稻最佳人物金奖。Office农场:绍兴一企业开发出适宜公务员、白领在办公室体验式地进行蔬菜种植的微型智能室内植物种植系统,解决了室内没有阳光不能种菜的难题。依托这一系统,浙江的office农场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此外,还有形式多样的庭院农业、梯田农业等等。

6.农业节庆开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形成和开发出的节庆活动,是体验式、休闲式、消费式相结合的农业创意产品,常常兼具吃、玩、赏、教等多项功能。具体包括农作物类节庆、动物类节庆、民俗文化类节庆、综合活动开发类节庆等多种形式。南京的“农业嘉年华”,通过农民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创新了现代农业的营销理念和方式,打造出全国独有的创意农业品牌,每届都能吸引20万左右的市民参加。

7.都市农园(又称格子庄园)模式。都市农园也是欧美和日本的都市人最喜欢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大有超过高尔夫的发展势头。其经营方式就是将城市近郊土地分块出租给市民,其面积几十到几百平方不等,用于种植水果蔬菜或花草树木,通过亲手耕作,市民可以享受回归土地与自然的乐趣,获得新鲜安全的食品。在北京、辽宁、宁夏等不少地方,这种“格子庄园”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当“农夫”。

8.区域品牌组合模式。如成都锦江区将农业与绘画、摄影、雕塑、音乐创作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五个符合当地民俗风情并各具特色的新村风貌,被称为“五朵金花”模式。上海奉贤区也依据自身特点打造了“一核四园十线 ”的创意农业区域品牌集聚发展模式。“一核”即以上海奉贤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的创意农业核心区;“四园”即庄行农业园区、拓林绿都园区、青村申隆申亚园区、海湾都市菜园四个创意农业特色园;“十线”即将一核四园等创意农业主体串珠成线,形成10条创意农业观光休闲自助体验路线。

(由大大神科技徐生整理)

点击上方关注本号,更多行业内容推送

马云曾表示从零开始建一个新公司,可能会选择农业领域。世界级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高呼:未来二十年,最赚钱的不是做房地产,而是做农民。那么,未来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农业模式?

农业从原始 社会 发展至今,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土地、农民、粮食作物的代名词,农民的种植方式、经营方式,也不再是坐井观天式的盲目耕种。

社会 在发展,时代在变迁。

新农业模式,有望替代原有的传统模式,在未来改变中国农业。

定制农业

马云曾对农业做过一个构想:未来的农业是数据农业,是定制化的农业,是智能化的农业。

那么,什么是“定制农业”?

“定制农业”以绿色、有机农产品为载体,用会员制拓展用户,是一项顺应新需求的农业模式。它的卖点并不只有农产品,还可吸引城里人前来体验、观光、消费,与 旅游 、养老、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乡村振兴。

其核心点包括:

1、城市消费者成为中小农业企业会员;

2、中小农业企业按照约定生产并按时配送农副产品;

3、农旅结合的一种,会员可以定期来到农场体验农耕生活,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定制农业在中国刚刚兴起,其实,定制农业在国外非常火爆,德国、法国、以色列都有非常成功的案例。

比如佼佼者以色列Ofir Elasar公司和超过30个国家做生意,他们的商业法宝就是定制蔬果。公司根据消费者喜好和习惯推出不同的西瓜产品。大西瓜、小西瓜、做沙拉用的颜色好看的西瓜、皮薄肉厚的西瓜、保鲜期长的西瓜、甚至橙色瓜皮的西瓜……通过定制农业模式抓住消费者的眼球。

我们可以发现,国外的定制农业导向是 科技 ,然而中国的定制农业导向是营销。所以,不同的导向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商业模式。

认养农业

认养农业是订单农业的一种,与定制农业的概念有重合。说的简单点,就是农民出地,认养人出钱,来种认养人想要的产品。

举个例子,“黄牛之乡”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以科尔沁草原独特的牧业资源为依托开展认养农业。消费者通过电商认购黄牛,由电商及农户代养,由电商提供交易平台及售后保障服务。

电商平台对农户养殖的过程进行监督,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实时监督查看所有养牛的成长状况,黄牛出栏后,电商负责提供屠宰检验、检疫、分割、包装、配送等服务。消费者可以实时查看认购黄牛饲养情况,还可以随时去农户家探视,体验亲自饲养的乐趣。

“认养模式”为农业带来了积极变化:

一是种植透明化,保障食品安全。 认养人可全程监控监督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追踪无公害、营养丰富的绿色农产品的种植生产过程,解决了传统农业不透明的行业痛点。

二是农产品不愁卖、直接连接消费者。 “认养农业”让消费者和农民直接取得联系,双方签定合同,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滞销卖难的风险被大大降低,同时,消灭了中间环节,农民的盈利也显著提升。

三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在农民种地之前,消费者需要预先支付定金,农民按需生产,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呈现了自然风险导致减产绝收,定金并不退还。在这种合作形式下,农民吃下了先拿钱、再生产的定心丸。

四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收入来源。 “认养农业”把城市居民作为目标客户,以体验、互动项目为卖点,将特色农产品、 旅游 景点、风情民宿进行整合包装,再打包兜售,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认养农业”在我国尚处在稚嫩期,一方面以乳品企业“认养一头牛”为代表的企业风生水起,一方面也存在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蔬菜瓜果无人采摘浪费严重等问题。

共享农业

我国的共享农业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随着2018年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陆续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其中,作为试点省份之一的海南,提出的就是——以发展“共享农庄”为抓手,建设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

“共享农业”有6种常见的模式:

共享农业机械。 农机经营者把机械出租给农友获得一定的财富,不仅为农户解决了从种植、管理到收割运输的问题,还能给农机经营者创造价值,让闲置的农机也能被充分利用,一举两得。

共享农业技术。 将懂得技术的农友召集在一起,教那些不懂技术的农友实施,实现互利共赢。

共享劳动力。 根据农业农忙和农闲的季节规律,可以实现忙时务农,闲时进城务工的格局。此外,种粮大户与留守妇女相互合作,既避免了种粮大户农忙时节请不到人的现象,也让留守妇女多了一份收入。

共享农庄。 在不改变农友所有权的前提下,将农村闲置住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地,并根据需求改造为市民田园生活、度假 养生 、文化创意产业等多种模式,通过互联网与城市租赁住房需求对接,形成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及城市消费者“四赢”局面。

共享农村仓储。 通过共享模式,激活农村仓储,提供仓储利用率,帮助农友解决农产品存储及农产品安全等问题。

共享模式主要通过卖产品、租赁、资本运作、农旅来盈利。 其中资本运作类似共享单车模式,把平台打造成资金池来聚焦钱和资源,之后再通过资本运作,保证现金流。

比如,一家养殖大户养了5000头猪。如果采用领养的方式,一头猪以1000元被领养,那么就有500万元的现金。养殖大户可以用这500万投资其他项目,从而实现财富的增长。

创意农业

近年来,不断有政策暖风吹向创意农业。2016-2018连续三年,创意农业都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被提及。

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要求,“以功能拓展带动业态融合,推进农业与文化、 旅游 、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等。”此外,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在《 社会 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中提及“鼓励 社会 资本发展休闲农业、乡村 旅游 、餐饮民宿、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康养基地等产业”。

创意农业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发达国家兴起。英国、荷兰、日本等国家对创意农业的 探索 实践表明,运用 科技 、文化、艺术等创意手段发展创意农业,能够有效提升传统农业及其衍生农产品附加值,优化配置农村资源并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

除农产品创意类型外,国外主要有以下3种创意农业类型:

1、农田景观

农田景观创意就是利用多彩多姿的农作物,通过设计与搭配,在较大的空间上形成美丽的景观,使得农业的生产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国外的这种创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花卉打造壮丽的花田景观,一种是在农田打造艺术图案。

花田景观的代表是荷兰的春季花海和法国的薰衣草花海。农田艺术图案的代表有3种。一是英国的麦田怪圈,二是日本的稻田艺术,三是美国的玉米迷宫。

2、农业主题公园

农业主题公园是通过对特定农业主题的整体设计,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包括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 旅游 场所结合在一起,对农业主题文化进行充分挖掘展示,创造出特色鲜明的体验空间,使游客获得一气呵成的游览经历,兼有休闲 娱乐 和教育普及的双重功能。国外农业主题公园创意最成功的当数荷兰的库肯霍夫公园。

3、农业节庆

农业节庆是依托当地的主导产业,将农耕文化、民俗风情融入传统节日或主题庆典中而开发的节庆,通过农业节庆活动推动 旅游 、会展、贸易及文化等行业发展,是"农业搭台、经济唱戏、文化传承"的一种创意。

农业节庆是体验式和消费式相结合的农业创意类型,常常兼具吃、玩、赏、教等多项功能,其中吃、玩等休闲 娱乐 功能尤为显著。代表有荷兰郁金香节、法国薰衣草节、美国草莓节、日本农业时装秀等。

农业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新的农业模式,必将是农业新的发展之路,让农业充满无限可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2996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4
下一篇 2023-04-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