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政《营销的本质》读书笔记(第一章第三节)

包政《营销的本质》读书笔记(第一章第三节),第1张

第一章 营销是一项商务职能

第三节 营销在企业组织中的位置

从内容上看,本节用了近20页篇幅,包括六个小标题,分别是:

1.营销是一项商务职能

2.商务领域的三项职能

3.商务领域的内在职能结构

4.商务领域的外在表现形式

5.商务活动方式的演变

6.美孚商务活动方式的演变

作为学习的第一步,我将尝试以个人理解梳理出这一节中的重点内容。

——————————————

从前面我们知道了:营销是企业的一项商务职能,是构建”企业-客户“之间的关系;营销不同于销售,但又与销售紧密关联:营销是持续销售的基础,营销和销售之间的关系可以类比为“开路”与“开车”。既然营销是一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在企业中就一定有担当部门或担当者,也即要有具体的营销职能部门和营销工作人员。

为了说清楚营销在企业内部的具体职能结构,包老师从源头进行了梳理:

任何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都是为了最终的消费服务的。

【从历史的源头上看,生产企业一开始就有两个基本活动领域:

一是生产活动领域,即企业界所指的“生产”,覆盖“生产过程”,其性质是实现“原辅料-产品”的转换,也即经济学所指的“产品价值的创造”过程;

二是商务活动领域,即企业界所指的“销售”,覆盖“交换过程”,其性质是实现“产品-货币”的转换,也即经济学所指的“产品价值的转换”过程。】

【到了后来,企业商务活动领域出现了延伸:增加了一个“流通过程”,从而企业基本活动领域变成了 “生产过程”(生产者)、”流通过程“(分销商)、“交换过程”(零售商)、“消费过程”(消费者)。 】

包老师在这里特别指出了生产活动领域和商务活动领域之间的关系:

【从历史的逻辑上看,商务活动领域是生产活动领域的前提。对生产活动领域而言,商务活动领域就是客户,生产活动领域只是响应商务活动领域的要求,为商务活动领域及其营销职能部门做贡献,这就是生产活动领域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逆转,商务活动领域必须站在市场需求的立场上,成为“顾客的采购者”或“顾客的代言人”,而不是站在生产活动领域一边,成为“产品的推销者”或“产品的代言人”。】 【我认为这一论点对于理解营销至关重要,也是包老师一再强调的论点。】

弄清楚了企业基本活动领域之后,接下来我们需要在企业内部寻找到与各个生产和商务活动领域相对应的职能,才能构建对应的职能部门、配备相应的职能人员。

【在企业商务活动领域中,最初只有“营销”与“销售”两项职能:

营销职能从事的活动是,构建“企业-客户”关系,构建供求一体化关系;

销售职能从事的活动是,实现“产品-货币”的转换。

随着产销规模的扩大,以及商业流通体系的形成,企业商务活动领域的触角开始延伸 (注:我理解这里指的是“延伸到了消费过程”) ,销售职能开始分化,有了“市场”(Market)的职能。】

【至此, 企业商务活动领域有了三项基本职能:

销售职能:覆盖的是“分销过程”与“交换过程”,主要是对“分销商”与“零售商”施加影响,产生强大的“推力”,推动分销商与零售商分销企业的产品;

市场职能:覆盖的是“消费过程”,主要是对“消费者”施加影响,产生强大的“拉力”,刺激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

营销职能:在另一个层面上,或者说,在更高的层面上,对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施加影响,构建、维持或深化“企业-分销商、零售商乃至消费者”的一体化关系。】

在介绍商务活动领域的内在职能结构之前,包老师重点强调了“人类社会通行的法则是成就他人以成就自己”,从而引出了在企业内部“一个部门的存在价值和理由在于为谁、做什么贡献以及做多大的贡献”。从这一法则出发,包老师帮我们明确了企业商务活动领域的三项职能落实在职能部门上时,它们分别的职能应该是什么:

【销售职能部门对分销商及其零售商负责,努力为分销商及其零售商做贡献;

市场职能部门对消费者负责,努力为消费者做贡献。

且两个职能部门应该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齐心协力形成一个整体,在实现“产品-货币”转换的层面上,共同为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做贡献。

营销职能部门则在另一个层面上,在构建“企业-客户”关系层面上,为分销商、零售商乃至消费者做贡献。】

由此形成商务职能部门的基本组织结构(图略,图中销售部门经理(Sales)和市场部门经理(Market)同一层级,共同隶属于营销中心总经理(Marketing),营销中心总经理(Marketing)和生产中心总经理同一层级,共同隶属于公司总裁)。

——————————————

【我希望进一步明确的是:销售、市场、营销这三项职能(特别是营销)在企业中的具体部门职责应该如何规定?部门之间如何分工协作?如何设定三个部门的工作目标与计划?如何衡量三个部门及其内部人员的绩效?在本书的这一部分我还没有看到更具体的解答。】

【商务活动领域的内在职能结构,称为“商务职能结构”,

商务活动领域的外在表现形态,称为“商务活动方式”。】

在论述了企业商务活动领域的三项职能(销售、市场、营销)及其结构之后,包老师接下来介绍了“商务活动方式”(即商务活动领域的外在表现形态)的概念,并遵循着历史的逻辑回到事情当初开始的地方,详尽梳理了商务活动方式从大量销售方式到深度分销方式再到社区商务方式的历史演进过程。

接下来我将对这三种商务活动方式的概念进行摘要:

【商务活动方式一:大量销售方式】

大量销售方式是因应大量生产方式而生。

【大量生产方式是在“供求分离”情况下发生的,企业并没有建立“供求一体化”的关系体系,只能依靠规模化生产的优势,展开规模化销售;依靠规模化销售,释放规模化生产的潜力。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产销联动,量产量销,打击对手,夺取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容量,维持企业再生产的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量产量销”的竞争力,来源于“产品的性价比”,来源于规模收益及其持续降价的能力。】

【在大量销售方式下,销售职能处于主导地位,市场职能处于辅助地位;而营销职能基本上被销售职能取代。……在大量销售方式下,人们误认为“营销中心”的职能,就是制定促销方案,把营销理解为“促销”或“促进销售的策略或招数”。】

【 商务活动方式二: 深度分销方式】

【深度分销方式的特点,就是把分销商和零售商组织起来,形成一体化关系体系,包括利益关系和分工关系。进而,在“争夺市场”的整体策略引导下,共同推动企业的产品进入消费领域,包括依靠零售门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对消费者的推介、导购和展示,等等。说白了,就是厂家和商家联手,做大产销规模,共享规模经济的好处。

生产企业就可以借助于分销商的合作意愿,把商务活动的触角延伸到零售门店乃至最终消费者,打通分销到零售的全过程,是谓“深度分销”。】

【在深度分销方式下,商务职能结构自然改变。在销售职能和市场职能之上,需要叠加一个营销职能部门,可称 “营销中心” , 从事一体化分销与零售网络的构建 。诸如,制定厂商联盟的策略及其策略方案,研究产品在分销渠道以及零售终端中的自然流量、流速和流向,确定企业与分销商以及零售商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等等。】

【当营销职能取得了主导地位之后, 销售职能 的地位和作用随之改变。销售部门及其下属的销售区域,在营销中心的领导和指挥下,依靠有组织的努力,构建一体化运作的分销及其零售的网络体系;并依靠组织起来的分销与零售网络,依赖厂商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提高销售业绩,提高市场份额。】

【另外,在深度分销方式下,企业的商务活动触角还没有延伸到消费领域,市场职能只能延续过去的事情和做法,从事市场调研,制定各种促销、助销或导购方案,刺激或影响消费者。】

【 商务活动方式三: 社区商务方式】

【深度分销是一种很容易模仿的方式,在“有样学样”的中国更是这样。当一个行业所有企业都纷纷转向深度分销方式的时候,谁都无竞争优势可言。维持再生产循环,主要靠降价、促销、拼资源。】

【要想摆脱困境,摆脱恶性竞争的漩涡,就必须顺应供求关系逆转的趋势,进一步把商务活动的触角延伸到消费领域。在那里, 与消费者或用户结成一体化关系,谋求“市场扎根”或“扎根于市场”。打通企业再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流通-交换-消费”。

对B2B的企业来说,就是走进用户的价值链;

对B2C的企业来说,就是走进消费过程,走进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具言之,本着为用户或消费者做贡献的意愿,构建企业与用户或消费者之间的社区交往关系。在此基础上,调动企业的资源、人才、关系、知识和条件,为用户或消费者做贡献,由此形成商务关系。在这里,不妨把这种商务活动方式称为“社区商务方式”。意思是, 在社区交往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企业-消费者或用户”的供求一体化关系。 】

在“商务活动方式的演变”这一知识点中,包老师用了三个不同的表达,分别是:“大量销售方式的产生”、“深度分销方式的兴起”、“社区商务方式的趋势”,从措辞的不同可以看出,社区商务方式是未来的商务活动方式的趋势所在,正如包老师在丛书总序中所说“社区商务是未来的出路”,因此我们应“大踏步走向社区商务时代”。

——————————————

学习心得:

在这一节里,包老师首先介绍了生产活动领域与商务活动领域之间的关系:商务活动领域应该成为市场消费者的采购者或代言人,商务活动领域应该成为生产活动领域的前提而非相反。

其次,介绍了企业的“生产-分销-零售-消费”的再生产全过程图式,并重点介绍了商务活动领域的内在职能结构(即商务职能结构)。其中,销售职能覆盖分销与零售过程,市场职能覆盖消费过程,而营销职能则在更高的层面上构建、维持或深化“企业-分销商、零售商乃至消费者”的关系,即所谓构建“供求一体化”的关系体系。

【我希望进一步明确的是:销售、市场、营销这三项职能(特别是营销)在企业中的具体部门职责应该如何规定?部门之间如何分工协作?如何设定三个部门的工作目标与计划?如何衡量三个部门及其内部人员的绩效?】

再次,介绍了企业商务活动领域的外在表现形态(即商务活动方式),并从历史的逻辑梳理出三种基本的商务活动方式:大量销售方式、深度分销方式、社区商务方式。

对于社区商务方式,包老师在书中着墨尤多。我的理解是:对于生产企业来说,要想转向社区商务方式,就必须改变大量生产方式为精益生产方式。而对于商业企业来说,要想转向社区商务方式,则需要深化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努力成为消费者的代言人,反向帮助消费者采购。

—————————————————

几句心里话:

读这一节内容时,我脑海中始终萦绕着一个问题:理想和现实之间,到底还有多少距离?

包老师在《营销的本质》这本书中描绘的“销售”、“市场”、“营销”这三项商务领域的职能,完整地涵盖了从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消费者的全过程,是企业价值交付、价值实现的过程。随后,包老师又对大量销售方式、深度分销方式和社区商务方式进行了概念上的介绍,特别是社区商务方式,是包老师认为的未来商务活动方式的趋势所在,是所有企业(无论是2B还是2C)都必须要进行的转变,区别只是有没有意识到这种转变的重要性,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三项商务职能、三种商务活动方式的刻画具有文字上的美感,具有逻辑上的自洽性,这一点我想任何一位认真的阅读者都能看到。

然而,包老师在书中写的两个地方我特别留意:

一是包老师在第16页提到:【“现实与理想”往往是背离的。企业的现实是强化了销售与市场职能的地位与作用,弱化了营销职能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强化了销售与市场职能“实现销售业绩”的意识,弱化了这两项职能“为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做贡献”的意愿。导致弄虚作假、玩弄权术的恶性事件招摇过市、层出不穷。】

为什么会这样?现实的商业世界为什么没能认识到理论的价值,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这可能就涉及到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们的理论素养和思考能力的问题。包老师在第18页用了三个自然段来阐述这个问题,什么问题?人们没有能够用系统的观念,将企业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考虑企业商务活动领域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形态,从整体上考虑系统的效率,故而无法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待企业的基本活动领域,也就无法看到生产活动领域和商务活动领域之间的内在本质关系,无法看到“销售”、“市场”与“营销”这三项基本的商务职能之间的内在关联,无法看到从大量销售方式到深度分销方式到社区商务方式之间进行转变的内在原因和动力。

二是竞争导致的经营压力日益增大,可能才是真正推动着企业在生产活动领域和商务活动领域甘冒风险进行求新求变的根本驱动力。在风和日丽时,是没有几家企业看得见暴风雨的,“居安思危”不是谁都能深刻体会并以身践行。也就是说,尽管包政老师积十年之功写出了《营销的本质》这本理论著作,但这并不意味着经理人们就意识到了企业自身存在着的问题,以及他们自己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着的问题。能否跳出经验主义的泥潭,大胆地寻求理论的帮助以摆脱竞争的困境,归根结底是对于经理人们的考验,何去何从,当自思量。

(20160329,徐天坤)

包政:营销的本质

CH00.前言 @20180713

我们应该牢记的不是词和句子,俺应该锻炼我们的精神,使我们从所听到的东西中获益,就像品尝美味佳肴一样。

互联网不再是一种交流的手段或工具,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纵观历史,凡是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事情,一定会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包括改变我们的生产活动方式和商务活动方式,以及彼此相联系的组织与管理方式。

前向一体化就是向下游走,后向一体化,就是向上游走,前向一体化的目的是为了谋求市场扎根,后向一体化的目的是为了谋求技术扎根。

生产制造企业如果通过持续的提高产销量,就能够获取规模经济上的好处,厂商之间就可以达到对立统一,携起手来与对手展开竞争,另一条价值链,打败另一条价值链。

生产的原则是效率,消费的原则是效用

无论供应者是谁,是厂家还是商家,未来竞争的制高点,一定是在商务社区,谁能率先构建商务社区,谁就能赢得未来,并成为价值链的整合者和组织者,真正给予消费者美好的生活体验。

商务活动领域的触角正沿着供应链的下游向需求链延伸,企业商务活动方式正沿着大量销售方式,到深度分销方式,再到社区商务方式演进。

案例,NASA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及其运营是可以虚拟化的,虚拟为一个社区,一个供求者一体化的社区。

CH01.营销是一项商务职能

营销是一件事情,不是一种策略,不是一种观念。

一个企业想要形成一个整体,必须确立自己的宗旨,一个企业想要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使自己的宗旨建立在不言而喻的真理基础上,把不言而喻的真理当作企业的宗旨,作为企业的组织原则。

销售是企业的一项专业职能,以实现产品-货币的转换为目的。

营销是商务活动领域中的一项专项治理,也是企业维持再生产循环的影响和限制,以构建企业-客户之间的关系。

营销职能是在企业-客户关系层面上进行的事情,销售职能是在产品-货币转换层面上进行的事情。

销售职能活动追求的是销售成果,体现在销售业绩和销售效率上,营销职能活动追求的是营销成果,体现在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强度上,体现在关乎企业命运的供求一体化程度上。

营销是销售的基础,持续交易的基础,如果销售是开车,那么营销就是开路。

有了社区关系,才有可能进一步构建社区商务关系或供求一体化关系,一般而言,销售活动的结果是销量,营销活动的结果是深化联系。

营销活动所建立起来的市场交换关系,就像一条稳定的高速通道,支持着销售支持者,产品源源不断的流向千家万户。

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逆转,商务活动领域必须站在市场需求的立场上,成为顾客的采购者或顾客的代言人,而不是站在生产活动领域的一边,成为产品的推销者或产品的代言人。

营销活动非但不是生产活动的附属,商务活动是生产活动的前提。

商业流通体系正在发生变化,分销过程逐渐被信息化支持下的物流取代,交换过程,逐渐趋于网络化,电子化和社区化。

市场是刺激消费者购买,销售是推动分销商和经销商、零售商,营销是构建与分销商,零售商乃至消费者一体化的关系。

一个部门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在于为谁做什么贡献以及做多大的贡献。

从哲学上说,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因某部分发挥作用,任何有机体都不可能用某个部位或某器官发挥外在的作用。

在大量销售的方式下,销售只能处于主导地位,市场只能处于辅助地位,而营销职能基本上被销售职能所取代。

虚拟企业的构想在企业之间,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动态联盟,能够充分利用整个社会的资源,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深度分销方式,分销商和零售商组织起形成一体化的关系体系,包括利益关系和分工关系。

企业之争不只是产品,更重要的是关系,属于拥有网络化的厂商一体化关系,谁就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销规模,并能够阻断竞争对手的产品顺利进入消费领域。

在销售质量和市场质量之上,需要叠加一个营销职能部门,可称为营销中心,从事一体化的分销与零售网络的建设。

对于b to b的企业来说,就是走进用户的价值链,对于b to c的企业来说,就是走近消费者过程,走进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具体而言,本着对用户和消费者做贡献的一员,构建企业与用户或消费者之间的社区交往关系,在此基础上,调动企业的资源,人才关系知识和条件,为用户或消费者做贡献,由此形成的商务关系,称之为社区商务方式。

许多企业受制于大量生产方式,只能在供应链上与分销商以及零售商形成利益同盟,无法吧,商务活动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到需求链,与消费者结成价值同盟,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做贡献,我转向社区商务方式。

产生对立的,统一的基础设计,规模经济条件下的资金利润率,产需之间对立统一的基础是有效的,满足消费者或者用户更高的追求。

互联网给了企业一个机会,可以依靠低成本的沟通方式,以大数据的手段,缓解生产效率与消费效用之间的矛盾,调和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消费之间的冲突。

CH02-营销的两种协调方式 @20180714

营销与分工有关分工的结果是供求分离,供求分离之后,必须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组织,组织的结果是供求一体化。

按需生产是一种营销观,以产定销是一种生产观。

企业初期需要两者相结合的运用

分工就是供求分离,组织就是供求一体化,分工之后,原本统一的供求过程,分解为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原本统一的劳动主体和利益主体分解为供求者和需求者。

供求分离与供求一体化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转换,互为前提,互为因果,两者的互动基础条件是社区,是自然形成的社区。

供求之间的关系是利益关系与劳动关系

交易是一种方式,是市场协调的方式,合作是一种状态,是供求一体化的状态。

亚当斯密主张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来协调供求一体化的关系。钱德勒主张依靠管理这一看得见的手来协调供求一体化的关系,对生产企业而言,可以采取两种协调手段,即市场协调的手段与管理协调的手段,自觉构建一体化的关系。

在管理的协调方式下,供求者之间的关系不在一级市场价格信号,结成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劳动关系,而是依靠管理权威及其管理机构来安排供求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劳动关系,对一个生产企业而言,想要在供求一体化的关系体系中,获得主导地位和权威的力量,主导管理机构的运作及其规则的制定,就必须全力以赴获取关键资源,或许能够创造更多附加价值的关键资源。

只有大市场才能发育大企业,而不是从什么细分市场中寻找现成的商品出入。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存货的风险,以及现金流的风险,会以指数级方式放贷,无法维持盈利性的增长势头,这一切必须依赖于组织的功能建设,逐渐发育出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摆脱对企业家个人生意眼光的依赖,摆脱对营销策划手段或炒作市场手段的依赖。

如何建立企业与顾客的利益共同体,方法和思路如下,明确企业的存在价值和理由,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确定企业在产业链上的联系,确立企业的战略经营领域,构建起市场导向的整体营销模式,确立企业在价值链上不可替代的竞争地位,成为产业价值链的开拓者,组织者和维护者。

当供求者之间缺少权威力量的时候,或者组织者缺少足够的支配力量和影响力的时候,只能依靠市场的协调方式,依靠产品的价格型号,来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和劳动关系,构建供求一体化的关系。

案例,美国一家地毯公司打不开销路,最终在市场价格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利益相关者的交换关系,说服地产商铺设地毯与房屋一起出售,恢复银行,提供相应的按揭,说服消费者以按揭的方式购买地毯,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提供全套的服务。

案例:逻辑斯蒂的需求曲线,以隐形眼镜为例

营销观念的改变:注重促销理论,对营销重新认识,正确的定义方法。

CH03.福特的大量销售方式 @20180716

西方人的思维擅长于分析,首先对一件完整的事情进行分解,越分越细到不能分解为止,奋斗很单纯的要素,或者很简单的状态,然后再对简单的要素和状态进行进一步的标准化及其简化,包括改进和优化,最后再把各个要素或单纯的形态组合起来,重新构建成一个整体加以简单复制或重复利用,所谓整分合原理。

东方人擅长于综合,把不同的事情放在一起做合,经过无数重复的柔和化解,使各个部分都离不开整体,使各个部分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

斯密的分工理论打开了工业化的大门,工业化的落脚点就是资本主义的大量生产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应用技术知识和机器的能力,所谓的以机器代替人力,而且可以谋取到规模经济的好处。

规模经济可以简化为量本利的关系,也就是财务上的盈亏平衡点、产量和销量的概念。

规模化竞争的直接后果就是增强了企业对资本投入量的依赖,强化了资本及其资本所有者的地位和作用,生产规模上的竞争变成了投资规模上的竞争,变成了争取投资者的竞争。

福特最基本的观点是,产品本身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进步,但产品背后的系统必须进步,而且必须不断进步。

大量生产方式的问世,形成了工业化的定势,就是努力研发产品原型,然后变成机器可以加工的标准化产品,并加以规模化量产量销。

采用大量生产方式以后,一旦失去了降价能力,或者失去了市场控制能力和地位,就会即刻陷入困境,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呈现出规模报酬增加、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

马歇尔冲突:过剩经济导致恶性循环,大量企业倒闭或被兼并重组,只有少数企业活下,并取得市场垄断地位,垄断必然抑制自由竞争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价格机制失灵。

一位发明家或一位善于思考的工人,必须懂得如何善用现代化的工业手段,想出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服务于大众,满足大众早已习惯的需要。

普及与利润之间的正向关系:产品的普及度越高,获取利润的空间越大。

供求一体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产品的供求一体化,二是供应者与需求者之间的一体化。

直销员的价值:标准化的产品引入顾客的生活方式中去,帮助顾客理解产品的用途以及对顾客改善生活的意义,尽管工业化的产品是标准化的,但它有着广泛的用途,可以帮顾客解决多种应用场景,满足多方面的情感需求。

CH04.可口可乐的营销 @20170717-18

一般而言,生产强调效率,消费讲究效用,两者所遵循的原则,根本上是对立的。

新鲜的东西效用大,陈旧的东西效用低;容易获得的东西效用低,求之不得的东西效用高。同样的东西越多效用越低,达到临界点之后就麻木了,哪怕这种东西是金钱也一样。

对任何企业而言,市场供求关系的逆转,无疑就是创新的机会,就是超越的机会,所谓“变化无常”。

在充分竞争领域,有效的举措就是跟进对手,他错你也错,他对你也对,差距没有拉开,竞争格局没有改变,竞争地位依然如故;反之,则拉开差距,形成新的格局,一些企业胜出,另一些企业败北。

TDL.斯隆发表了《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1964年)

福特在生产活动领域努力,斯隆在商务活动领域活动。福特在高端放货,斯隆在低端阻击。福特关注产品的交易,斯隆关心产品交易的伙伴。

强化商务活动方式中营销职能的地位和作用,构建与分销商和零售商的一体化关系,并有效地阻断竞争对手与市场的联系。

可口可乐公司的业务模式就是,“我们将浓缩液和糖浆销售给装瓶公司,即我们的装瓶合作伙伴,并授权他们使用这些原料生产我们的系列饮料。我们的装瓶合作伙伴独立发展当地市场,将这些饮料供应给我们的客户,包括食品店、零售商、超市、餐厅以及其他企业。与此同时,我们的客户又帮助我们将饮料提供给我们遍布中国的消费者”

利益分配,实现分销价值链的一体化运营。可以说,可口可乐公司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独特的业务发展方式及其资源配置方式,来源于营销职能在独特方式中的核心地位及其作用;并不来源于单独的资源或要素,所谓“要素打不过系统”

可口可乐关注的是分销商及其零售商,而百事可乐关注的是最终的消费者

竞争之极莫过于此,依靠有效的商务活动方式,构建企业与客户的联系,或打断竞争对手与客户的联系。

原来的销售业务部门,不再是一级经销商,不再从事产品的买卖;而要转变为销售管理部门,从事渠道及其终端的管理,以维护供求者之间的一体化关系体系

汽车只是改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种手段,人们需要的是改善生活,而不是增加累赘。

“汽车越造越好、附件越来越好、革新越来越多,使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他希望通用汽车公司与消费者确立长期的联系,努力使消费者成为通用的忠实顾客。

斯隆确立的经营哲学:把企业建立在产业民主及其管理理性规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体的长处,包括首创精神和主动性;并依靠理性组织与管理制度约束和限制个体的弱点或缺陷,形成有效的组织合力,尤其在价值创造领域,依靠市场的引导,进行系统的创新,通过不断提高产品的性能,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依靠不断强化的整体一致性,来减少内耗、提高协同效能,以及提高政策和策略的针对性与实效,确立总成本领先的优势。

维护汽车的二手市场价格,提高通用汽车的残值,支持经销门店的提高集客量、回头客和成交量,维护分销和零售的网络体系及其利益的基础,也称“利基”(Leakey)。这就是著名的销售四原则,即“分期付款、旧车折价、年年换代、密封车身”。

任何想要持续发展的企业,都必须建立自己的事业理论,并懂得依靠组织起来的内在力量,去超越自我、战胜对手。

面对强手林立的汽车业,喜一郎想要弄清楚的是“赢的道理”,而不是“急于挣钱”,更不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挣钱。他花了许多时间,最终弄清楚了欧美企业“赢的道理”,这就是“规模经济”,就是“更少的品种、更大的批量、更长的周期、更低的成本、更低的售价”

CH05.丰田的营销方式 @20180719

面对强手林立的汽车业,喜一郎想要弄清楚的是“赢的道理”,而不是“急于挣钱”,更不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挣钱。他花了许多时间,最终弄清楚了欧美企业“赢的道理”,这就是“规模经济”,就是“更少的品种、更大的批量、更长的周期、更低的成本、更低的售价”

丰田的成功与成就,在于独特的生产方式,并正式命名为“精益生产方式”(Lean Production)。认为丰田超越了福特的“批量生产方式”(Mass Production)。所谓“精益”,就是“去除浪费,留下精髓”。

按照德鲁克的观点,生产只是成本,营销创造价值。

只要生产企业及其品牌依然主导着市场,厂商之间就可以按照统一的政策和策略,协同起来,争夺市场,把生产企业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共享规模经济的好处。厂商之间对立统一的基础,是资金利润率或净资产报酬率。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价值”关系,在供求关系逆转后,消费者主导市场时,事情更是这样,按照消费者认定的价值,结成供求一体化的关系。

大野耐一受美国“超市”的启发,找到了实现“准时制”的方法,使每个工序只在必要的时候供应必要种类和必要数量的物件。所以丰田生产方式(TPS)又称“准时制生产方式”(JIT)

无论是“准时制”还是“短周期”,最后的落脚点是“均衡化”,包括生产活动领域各环节的“均衡化”,以及产销之间的“均衡化”。

提高专用设备的通用化程度,以及提高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程度

产销分离之后,神谷正太郎开始强势运作,强调“用户第一、特约经销商第二、生产厂第三”,即后人所称的“神谷原则”。正太郎的意图是,确立丰田汽车销售公司的龙头地位,明确产销之间的“价值排序关系”。说白了,就是销售听市场的,生产听销售的。

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加大长期投入,开拓潜在需求,奠定市场基础”。此话与华为老板如出一辙,营销就是“种庄稼”,销售就是“打粮食”;只有多种庄稼,才能多打粮食。

种庄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要冒险孤注一掷。比如,在投资汽车学校和汽车修配学校上,正太郎几乎倾囊而出,计划投资4亿日元创办丰田汽车学校,不惜掏空丰田汽车销售公司的家底。遭到公司内外尖锐的批评,当时丰田汽车销售公司的注册资本只有8000万日元。 事实表明正太郎是正确的,促进了日本汽车时代的进程,并使丰田公司占得了先机。经过丰田驾校培训的学员,就是丰田汽车的“准顾客”;修配学校的毕业生,就是丰田经销商的骨干员工。每年大约90%的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进入丰田公司的经销体系,支撑着丰田日益庞大的经销门店网络,包括丰田系列店、小丰田系列店、丰田花冠系列店、丰田奥特系列店和丰田柴油机车系列店。借用正太郎的话说,这些汽车维修人员,是丰田“维系顾客”的决定性力量。只有少数毕业生,进入到其他竞争品牌的经销体系。就连日产这样的大公司,也只能从丰田主办学校的毕业生中,分得一杯残羹。

只有坚决地依靠社区商务方式,走进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才能使企业成为消费者的朋友,确立企业自身及其产品的品牌或信誉,才能顺利地实现“产品—货币”的转换。

CH06.长虹与TCL商务方式之争 @20180720

福特所说,“对于汽车,没有市场需求;对于新兴事物,本来就没有需求这一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每一次降价都意味着扩大了潜在的客户群”。

按照整体战略意图,以合作共享的姿态整合资源,迅速构建一条以我为主的产业价值链。

依靠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依靠“系统的结构性功能”而不是“单项要素资源”抗衡长虹,这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深度分销方式”。

1998年年初,TCL最终做出决策,确立了“以TCL的速度,冲击长虹的规模”策略方针。暗合了“速度经济”与“规模经济”之争,按照钱德勒的观点,速度是规模的本质。

时间换空间、速度换规模,妙论!!

从大量销售方式到深度分销方式,再到社区商务方式,是企业商务活动领域演进路线的三个首尾相连的阶段。

营销不是一种简单的市场导向观念以及策略招数,而是一种状态,是企业商务职能结构演进的一种状态;其中包含着客户关系管理职能的形成和强化,以及社区关系管理职能人员的充实和提高。还包含着企业内部价值链的转变,尤其是大量生产方式的转变。

CH07.社区商务活动方式的兴起 @20180721

深度分销方式的局限性在于生产企业不能直接为消费者做贡献。深度分销方式下,厂商之间的分销一体化关系体系及其外延扩张的方式,很容易背离消费者利益要求。消费者强调的是产品的性能、效用、有效性或使用价值,而不是产销规模与价格。

对一个现金流量依赖型企业来说,利润不是追逐的目标,成本也不是降价的底线,要避免关停并转,为他人作嫁衣裳。

当企业试图靠降价促销,加快产品变现时,后果是灾难性的,降价促销的结果是加剧企业扩大产能和产能价值,来源于冲动,从而加剧了企业现金缩水,现金转一圈少一截。降价促销一旦引发恶性的竞争的漩涡,任何深陷其中的企业都很难自拔,很难浮出水面,逃出灭顶之灾。

依靠社区商务方式,与消费者建立直接的联系,依靠供求之间一体化体系来统一或调整厂商之间的一体化关系体系,有效克服市场的战略,确立市场竞争不可动摇的地位。

所有生产企业都必须做出决策,要么前向一体化,扎根于市场,要么后向一体化,扎根于技术。按照德鲁克的观点,企业只有一个重心,或统一于市场,或统一于技术,舍此别无它途。

商家赚取商业中间利差,随着营业额的不断增加,商业利润不断下降,边际利润趋向于零。企业需要转向战略导向,谋求在供求关系中的战略地位,谋求在产业链过程中的竞争地位。

成本以及成本的驱动因素是企业能够把握与改善的因素,是市场竞争中的可控因素。

速度是规模的本质规定性,不能贪图规模而失去了速度,所谓的速度经济就是以一定的速度提高效率和附加价值。

传统企业真正需要的是社区思维,懂得如何在社区的基础上演绎出新的商务活动方式,带动企业整体发展。

By 黄小飞,2018/07/13-2018/07/2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3151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4
下一篇 2023-04-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