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的市场竞争形势,中小景区能否采取行之有效的一系列措施,快速提升景区业绩呢?笔者在国内各地考察了几十个大小景区,也为其中部分景区做了问题诊断和营销培训,根据营销观察和市场实践,中小景区目前虽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只要思路对头,方法得当,还是有可能在短期内大幅提升营销业绩的。
一、明确目标,找准定位
中小景区要在市场中取得成功,身为领导者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企业未来的战略发展目标。俗话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营销战略是服从于企业经营战略的。如果企业战略目标不明,那么营销人员再怎样努力,也只能解企业一时之困,而不能解决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
在笔者所走过的几十个大小景区中,发现大凡经营上出现较大困难的景区,表面看矛盾错综复杂,营销问题一大堆,诸如专业人才匮乏、内部管理无序、价格体系混乱以及市场推广不力等等,实际上,追寻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责任首先在老板。而老板最容易犯的一个主要毛病,就是“抓小放大”。一方面,景区事无巨细一把抓;另一方面,对事关景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却缺乏一种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在跟一些中小景区尤其是民营景区老板交流时,他们往往能非常准确地说出景区哪一天具体来了多少游客,他们非常关心景区里的哪颗树苗应该浇水哪条小路边上的杂草应该锄掉,但是,如果你问他景区的核心卖点究竟在哪里?景区三五年后打算发展成什么样?他却很难回答。
其实,景区无论规模大小,都应明确两个目标:一个是近期的经营目标,一个是远期的愿景目标。经营目标立足现在,所以要有市场可行性。它必须“体现增长”。企业一旦停止增长,将很快面临经营危机;愿景目标放眼未来,应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它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应是一个可以“具体描述”的具有战略远见的发展蓝图。
明确企业愿景,对中小景区的发展尤为重要。任何企业在创业初期,都存在规模较小、资金紧张、人才匮乏等问题。正因为如此,就更需要企业员工有一种为了理想而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任何企业都是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在营销战略方面,中小景区要获得业绩增长,首先要做的是找准市场定位。什么是定位?按照菲利普·科特勒的解释,就是“企业把针对目标细分市场开发出的产品特性,通过沟通传达给消费者”。
如何才能找准定位?简单讲就是两句话:对内看资源,对外看市场。对内,要找出自己景区在“产品特性”方面的核心优势。对外,要分析区域市场内的“需求状况”和“竞争态势”,并且找出自己景区跟其他景区之间的“关键差异”。然后,还要将这种核心优势和关键差异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
中小景区在市场定位方面的通常失误,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产品特性不突出;二是目标市场不集中;三是市场区隔不明显。其定位失误的主要原因,一是投资人心态浮躁,盲目自信;二是管理者缺乏调研,乱拍脑袋。
笔者在国内景区考察时发现,一些中小景区尤其是民营景区的开发和建设,不是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而是从老板的个人喜好出发的。老板喜欢花草,就自己画图设计一个园林;老板喜欢收藏,就在景区里显摆自己花巨资拍卖来的古董;老板喜欢文化,就索性建一个古代名人博物馆。
要重新调整这些景区的市场定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前期开发建设的种种失误,这些景区在总体格局方面往往存在重大缺陷。
但是,真正的困难还是如何改变景区老板的固有思维。这些中小景区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老板,过去大多在其他领域取得过辉煌业绩,甚至有着传奇般的成功故事和人生经历。可以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定势,一时很难改变。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的成功经验,既是一种精神财富,也是一种风险累积。一个人持续不断的成功,很容易导致经验依赖,使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力产生某种幻觉,使人变得过于自信,甚至自我膨胀。而事实上,无论一个人曾经多么成功,他仍然可能会犯下致命的错误。
二、整合资源,激发潜能
跟国有大型景区相比,中小景区在市场竞争时,缺乏先天的资源优势。因此,要顺利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中小景区必须整合资源。对内,要对景区的现有资源进行重新认识、有效组织和合理配置;对外,要研究景区跟周边其他资源以及相关配套服务之间的内在关联。从大的方面讲,景区资源可分为两种:一是有形资源;二是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景区的山水建筑、历史遗存、人力资源和货币资本等等;无形资源包括景区的空间时间、知识经验、品牌价值和组织能力等等。
景区有形资源的整合方法,主要有两点:一是抓住关键有形资源比如景区内的某个重要景点,对其加以优化,形成对市场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核心景点;二是深入挖掘景区潜在的资源价值,对其进行文化创新,将其转化为有形产品。
在这方面,无锡灵山大佛景区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该景区通过对宗教资源的价值提炼和文化创新,以“如来诞生”的宗教故事为灵魂,以“九龙灌浴”的外在形象为载体,将宗教文化资源、景区产品建设和现代科技运用三者巧妙结合,使景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景区无形资源的整合方法,主要也有两点:一是开发组织能力。组织能力的全面开发,是企业获得利润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二是激发个人潜能。企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经验知识的积累,往往沉淀在个人能力之中。
比如,景区最初参与创业的老领导和老员工的经验知识,就是企业应高度重视和善加利用的无形资源。这些老领导和老员工,大多对自己曾经参与开创的事业怀有极深的特殊情感。他们在长期的市场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和人脉资源。并且,他们对景区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细节,对景区市场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对景区潜在的内外部危机,有着远超过常人的敏锐感受和深刻认知。后来者在实际掌握了景区管理权之后,应充分调动这批老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这些老领导的特殊作用。当景区面临严重困难时,情况更是如此。比如周庄景区在平安度过涨价风波引起的市场危机,重新走上新的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作为周庄景区最初创业者之一的营销总监韩俭康先生所起的特殊作用,就是举足轻重和不可忽视的。
在整合景区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时,有一点需要注意:景区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并非相互割裂的。事实上,即使是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这样的有形资源,它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景区的自然山水和人工建筑从实物形态角度看,它是有形的;另一方面,景区所在地域和人文环境所赋予的精神承载,却又是无形的。因此,中小景区在整合资源时,既要关注那些看得见的有形资源,又要深入挖掘隐藏在有形资源背后的无形资源。
在这方面,国内已有不少著名的成功案例,值得中小景区学习和借鉴。比如九寨沟的夜间表演项目“藏王宴舞”,就是对九寨沟地区藏羌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深度挖掘。应该说,节目实际投入并不大,但是票价却高达180元,接近九寨沟风景区220元的门票价格,投入产出比很高。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是桂林阳朔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它通过对自然山水、人文传说以及演艺名人的资源整合,既丰富了夜间旅游项目,又以点带面扩展了阳朔城市旅游的品牌张力,取得极大的市场效应。
三、持续改良,创新产品
中小景区要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业绩,产品创新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根据我在国内景区考察的情况看,经营困难的中小景区,大多在产品形态方面存在某些不足,从而影响了游客的旅游感受,给景区的市场推广带来困难。但是,要对这些景区进行产品创新,会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景区一旦建立起来,基本框架已经很难改变。怎样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难题呢?关键是要对景区产品创新的基本概念,加以重新认识。
事实上,景区的产品创新,并不等于一切推倒重来,也不等于刻意追求新奇。“适度改良”是一种创新,“持续改良”也是一种创新。景区在前期建设完成之后,虽然在整体格局方面已经较难改变,但是通过适度改良和持续改良,实现景区产品的局部创新,既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这里举一个例子。笔者曾应邀考察福建省的一个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该景区的市场状况,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虽经多方努力,仍没有太大起色。那么,它在产品形态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呢?主要有三点:一是景区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好。进入景区大门之后,就开始一路爬山。山路两边灌木丛生,既无景观又无视野。将近一个小时的登山过程除了辛苦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乐趣;二是道路设计很不安全。游客上下山的必经之路,好几处地方陡峭而逼仄,仅能容二人侧身通过。而且,山上许多路段没有防护栏,非常危险。这样旺季来临时就根本无法接待大规模进山的观光游客;三是景观布局不合理。山顶视野开阔之处,要么没有观光平台,要么亭台楼阁质量粗糙。尤为甚者,景区的票房竟然设在半山腰,全未考虑游客的需求和感受。
这样的景区如何进行产品创新呢?走完景区全程之后,发现该景区的自然资源其实是十分优越的。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层峦叠嶂,奇特而壮观。山的另一面,湖水清澈,绕山而转。游客坐在船上,可以悠闲地欣赏湖上的白鹭群飞,可谓惬意之极。应该说,这个景区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绝非浪得虚名。如果我们对景区布局做些适当调整,比如,索性把景区大门改到山的另一面,将原有旅游线路做一个反向设计,让游客坐船从湖上进入景区,首先欣赏山水相连的丹霞风光,然后再开始登山旅行;在山顶风光佳绝处,重新设计和修建观光和休闲功能兼备的观景平台,配备必要的休闲服务设施;将原来狭窄的上下山之路,改为单行下山之路,并解决山路安全问题等等,那么可以想象,游客在景区内的旅游体验和环境感受,将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而景区投入改造所需的实际费用并不多。
所以,中小景区在产品创新方面,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说到底,景区产品的持续改良,不在于投资大小,而是要迎合需求。应以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高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体现人性化设计为基本原则。
四、抓住触点,提升服务
中小景区谋求业绩增长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抓住触点,提升服务。所谓“触点”,是指企业运营过程中跟客户直接发生联系的、能够影响客户体验和购买决策的关键细节。
比如携程模式,它的主营业务酒店预订和机票预订,主要是通过呼叫中心来完成的。这也就意味着,携程和客户之间最重要的直接联系,首先是电话接听。那么,电话接听就是一个触点。也是携程所有服务环节中的关键细节。而对于中小景区而言,根据景区特性和业务类型的不同,这样的关键细节也许是票房门检,也许是客服餐饮,也许是用具出租。比如滑雪场的专业雪具出租服务,就是一个关键细节。
触点服务的重要性,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其实,抓好关键的服务细节,不但能提高游客满意度,而且可以直接促进销售增长,刺激游客增加消费。比如,当游客掏钱准备购买门票时,售票人员如能态度友善地主动推荐一下景区套票或者园内某个游乐项目,就有可能在瞬间改变游客的购买决策行为。
这里举一个案例。几年前在央视无锡影视基地工作时,曾经碰到过一件事。那是在五一黄金周期间,长期以来一直很难销售的景区三城联票,忽然卖出去好几百张。细查之下,原来是无锡片区的营销经理在协助唐城票房工作人员卖票时,对游客进行了主动推荐。于是,立即对此做了专门研究,并且迅速形成规范化的服务标准,明确要求票房工作人员在售票时每次主动推荐一下三城联票,让游客多一种购买选择。就这样一个小小的举措,到年底为止,三城联票在七个月时间里一下子卖出去13380张,门票收入增加100多万元,相反的情况是,如果忽视了服务细节,就很容易导致游客不满,甚至形成恶劣口碑。比如,当游客入园之际,如果检票人员在验票时态度生硬,或是在给半票儿童丈量身高时动作幅度过大,就很可能引起游客的强烈反感,引起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之间的争执,甚至导致游客愤而离去,从而给景区造成品牌和利益的双重损失。
景区要真正做好触点服务,管理者必须对景区服务的各个环节逐一分解,从中找出最具潜在价值的关键细节。在此基础上,还要重新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关服务规范和标准。与此同时,景区管理者还要深入研究游客对景区产品的消费过程和消费心理。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游客对景区产品及其服务的消费欲望,既跟景区的产品品质有关,也跟游客在景区内的具体经历有关。事实上,导致游客强烈不满的,常常是一些小事,比如服务人员的一个脸色,或者一个动作。而对于游客的不满情绪,应当在第一时间加以消除。否则,不满就会迅速蔓延,从而直接影响游客在景区内的心情体验和实际消费。
引人深思的一个问题是,国内许多景区宁愿每年花费上百万元广告费用,对景区进行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但是,对于已经主动找上门来的游客,却不愿意提供哪怕是最简单、最起码的人性化的细节服务。岂不知,跟景区的巨额广告宣传相比,游客更愿意相信他自己亲眼看到和亲身经历的事情。一个游客对某个景区的认知评价,有时候也许是主观武断的和以偏概全的,但是我们却很难改变他的看法。因为人对事物的认知判断,首先源于自己的经验。
五、简化流程,动态管理
中小景区在内部管理方面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必须简化流程。
在国内景区考察时,发现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管理现象:许多景区规模不大,摊子却不小。一个年营收只有几百万元的小景区,直接面向市场的营销人员也许只有三四个甚至一两个,但是领导班子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管理干部和后勤人员一大堆。这一现象对于景区的市场发展是很不利的。它最主要的弊端有三点:一是管理成本升高;二是工作流程复杂;三是景区面向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下降。
中小景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管理现象呢?根据个人的观察和思考,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跟景区老板追求“管理规范化”,希望藉此提升景区经营业绩的良好动机有关。
应当说,中小景区逐步走向管理规范化,本身并没有错。但需要注意的是,管理规范化不能变成“管理复杂化”。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需要管理规范化,恰恰是为了通过工作流程的合理设计,使处理各种市场问题的复杂过程变得简单,而不是相反。但是,如果景区内部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设置过多,就必然会导致工作流程的繁琐复杂,从而使办事效率降低。这样一来,我们就难以对客户的意见和要求,迅速而及时地做出积极响应,从而影响客户满意度。
管理部门设置过多,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市场危害,就是会使一线市场营销人员不得不面对多头管理的被动局面,疲于应付不同部门的各种要求,无暇顾及企业市场的客户需求。
而如果管理人员冗余,还可能导致企业内部出现权力斗争。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每个部门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扩大本部门的职能范围。而管理人员为了充分体现自己的工作成绩,往往也会在有意无意之间将本来非常简单的事情变得无比繁琐。
在国内某景区做营销培训时,曾经看过一份景区人事部门制定的营销业绩考核表,考核标准从总裁满意度、总经理满意度、部门领导满意度、相关部门满意度、渠道满意度直到顾客满意度,内容居然多达19条。面对这样的业绩考核制度,一线营销人员必定无所适从。
那么,中小景区应该如何简化工作流程呢?关键是掌握两条基本原则:其一,管理层次越少越合理。其二,周转环节越少越合理。我们对工作流程的设计,一定要做到六个字:方便、快捷、简单。
中小景区在内部管理方面,还要防止出现另一种倾向,就是“管理本位化”。管理本位化,本质上是一种由于工作分工而客观造成的管理静态化现象,它通常出现于中小景区经过持续的市场扩张,逐步向大型景区发展的过程中。它的表现特征是:企业内部表面上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实际上却是一盘散沙。每人只顾埋头干自己的事情,无人真正关心客户和市场。
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景区的基本管理方式,应当实行“动态管理”。其管理要点:一是要让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和所有人员,从眼光向内转为眼光向外,始终关注企业市场的客户需求,而不能只关心本人和本部门的具体事务;二是景区的组织结构应当尽可能地扁平化,防止企业内部因为机构重叠、层次过多而出现信号层层递减的现象;三是领导者的管理手段要富有d性。要通过对关键节点的掌控,使企业在规模扩张过程中,组织体系依然能保持一种快速反应能力。
六、引进外力,催化变革
随着旅游市场需求变化和景区竞争不断加剧,中小景区尤其是企业历史较长的一些老景区,开始面临企业组织和人才结构的调整和变革。应当说,老景区如何实现企业组织的创新变革,是一个艰难、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多年来,国内许多景区的经营管理体制一直没有理顺,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市场发展。而一些国有老景区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企业包袱过重,冗余人员过多,内部关系盘根错节。虽然景区业绩年年下滑,甚至已经到了死亡边缘,但是,推动企业变革的力量却很难从企业内部自动产生。
要改变这些老景区的经营面貌,必须引进外力。通过外来力量打破平衡,对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和权力体系,进行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企业的核心决策人。
在国内看到,中小景区尤其是国有老景区的经营变革,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当地政府成立景区管委会,委派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兼任管委会主任,直接介入景区管理;二是委托某个单位或个人经营承包;三是引进投资商合作开发或者租赁经营。从目前的运作情况看,这三种经营形式的实际市场效果,由于景区具体情况不同,很难下一个定论。但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就是必须引进外来人才参与景区的经营管理。而如何正确使用这些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应有作用,是一个值得景区领导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景区引进的外来人才,无论是空降落地的职业经理人,还是直接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一旦进入景区,通常会遇到两大难题:一是价值观如何跟企业的原有文化氛围相协调;二是执行中如何克服原有权力体系的巨大阻力。
这两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企业内部无法调和的矛盾和冲突。结果,要么是职业经理人感觉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黯然退出企业舞台;要么是企业原有干部职工感觉自己面临生存危机,心理和行为两方面都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
怎样才能妥善处理好这一问题呢?关键是我们对景区的企业变革问题,要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全面认识:
其一,我们应该认识到,景区要实现创新变革,首先必须打破原有的权力体系,进行企业组织的“权力再分配”;
其二,企业变革不等于端掉员工的饭碗,相反,可以优化员工办公条件,提高员工的薪酬待遇。而且,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总是会让自己的员工获得发展机会的;
其三,一个健康的具有活力的企业组织,一定是具有高度包容性的。它允许并且鼓励不同员工的多元思维和多元文化存在;
其四,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往往在于缺乏沟通。因此,景区内部应有一个方便大家彼此沟通和相互学习的交流平台;
其五,身为景区领导者,应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具有包容性的企业文化氛围。
总结:
上述六个方面,是我针对国内中小景区目前经营现状和市场实际所做的一些营销思考。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涉及到的营销问题,国内景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存在。其中,有些问题要得到彻底解决,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勇于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并且从现在开始努力,不断提高景区的营销管理水平,我相信中小景区是完全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提升业绩的。
尽管旅游是人们的休闲方式,但是人们还是希望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景区内的活动上,而不是耽误在路上。那么,旅游景区存在哪些营销问题呢?
摘要:文章通过亲自调查后分析了山西灵空山旅游风景区的营销策略,指出了一些问题:即旅游景区的市场定位要注意与周边景区市场定位的区别旅游景区的营销要注意对组织市场的营销在旅游景区的营销过程中要形成整个企业的vi识别系统旅游景区的营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关键词:旅游风景区市场营销市场定位
1 灵空山风景区简介
灵空山亦名九顶山。在山西沁源县城西北30 km处的五龙川乡,是一处风景名胜区。为太岳山支脉,方圆20 km2。山上松林密布,远望千峰迭翠,古木参天,四周峭壁如削,山涧幽深,清泉潺潺。灵空山中心处3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3只鼎足。峰下,两条深谷由西、北而来,相交汇合,向东南而去。深谷汇交处,形成一个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开凿。灵空山的树,称雄山西,冠盖华北,不仅树木种类繁多,花草遍地。
中草药近百种,素有“四十里林子不见天”之说。而且出名的大树都各具名堂典故。国内最为珍贵的“油松之王”九杆旗立于山颠、一基出土、派生九枝,棵棵笔直,高达40多m。除九杆旗外,这里还有八树并列的“八大金刚”,阴阳相错的“哼哈二将”,一根三茎的“一炉香”、三兄次弟的“三大王”、崖畔独秀的“招手奇松”及“一佛三菩萨”等珍奇古松,各具形态令人惊叹。它们都是别处极难寻觅到的原始大树,赋予灵空山—种原始气质苍劲虬曲的自然美。
山上寺院、茅庵、仙桥、峦桥、东钟楼等建筑,经历代修缮,至今尚存,总体布局错落有致,建筑颇为壮观。圣寿寺,坐落在悬崖腰畔,半掩半露,颇有韵味。wWw.133229.COM据《沁源县志》等记载,唐懿宗第四子李侃于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避黄巢起义到此,削发为僧,死后谥封先师菩萨。唐景福二年建先师禅院,宋端拱二年赐额“圣寿寺”,相沿至今。由于历代的增补修缮,圣寿寺的现存殿宇经不是唐代原建筑了。但其规模之大,建造之巧,仍然是一处较有价值的寺庙建筑群。茅庵建于寺东崖畔石洞之中,曲阶而上,步步登高,庵中地净尘绝。这里是游者最感兴趣的地方,它凌空高建,半掩半露,入庵小坐。顿觉神清气爽。
寺院山门对面悬崖壁立,枯树青藤倒挂,一道幽谷横在寺院前沿,相距数丈,古人在寺院左右修建了仙、峦二桥,勾通南北。贯连三山。仙桥“仙”在其险,下临数十丈深的峡谷,底宽上窄、峡端仅隔三尺多,一条一尺多宽的石条拱悬其上。相传,从前仙桥脚下对峙的悬崖相距甚远,沟内风景迷人。灵空山住着位五龙王,其母见此处景美,常来赏玩。
后来她与山庙中的老和尚相识,彼此就在这里对弈。五龙王对此十分不满,一天趁其母与和尚下棋之际,运用法力将灵空山上的第一川、韩洪川、猫尾川、水洞川、五龙川等五川的河水聚拢而来,企图淹死其母。其母听到水声,抬头见洪水已汹涌而来,忙取头帕一蘸,便将洪水吸尽。所以现今五遭川水贵如油。五龙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将相隔千尺的两座高山迅猛挤来。其母取下头上金簪向空一扬,金簪立刻化作现在仙桥底下的巨大石条顶住两山。
其母见儿子如此残毒,一把抓住龙身扯得四分五裂。龙头、龙背、龙尾均化为山丘之石。成为灵空山一处处名胜。仙桥绝壁下一块石头上至今还留有棋盘的痕迹。过仙桥向圣寿寺走,必经一座木构“峦桥”。桥为单拱。桥上建丹柱棚式长廓3间,宽2m多,雕龙绘风。
桥基用14根40 cm粗的圆木构成桥梁,不要一钉一铆,桥结构十分科学简单,却雅观坚实,远望如一牙儿蚀月,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是我国现存古桥珍品。峦桥、仙桥飞跨一线天上,成为绝景。跨过峦桥,穿林海沿小路东行,再过仙桥,就到了东峰脚下。从山脚到峰顶的东钟楼,要攀援陡峭曲折、宛如飘带的“十八盘”。人言“不上十八盘,未到灵空山”。由于日久天长,岩石风化,路址更迁,至今山路已变成整30盘、555个台阶。登盘观山、盘盘有景,景景各异,一盘胜似一盘,一景强似一景。登上盘顶,隐约可见沁水南奔。耸立于峰顶的东钟楼,亭阁由四根丹柱支立,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中梁悬一口大钟,撞之轰鸣,声震四方,余音不绝。
东钟楼以南,是苍黄色的“舍身崖”,如切如削。再向南,山峦之中有一四面峭壁的孤峰,峰顶树木葱茏,据说那是李太子初到时结庐的地方,名叫“唐山寨”。还有盖海洞,仙人洞。
五龙池,石门,龙尾等20多处景观,山幽水清,云霞缭绕,为天然胜景。古人张震写有一首《游灵空山》诗赞道:“阔步灵空上绝巅,始知名胜不虚传。奇峰路险才通鸟,古寺云深别有天。户外松风涛处处,窗中溪雨雾绵绵。须眉前后真如画,看到浓时万虑捐。”石灿东在《灵空滴翠》中也描绘了“图画天然列眼中”的灵空山:“一色浓徐新水墨,四周环绕翠屏风。末云竞落当阶雨,不霁何来跨涧虹。”这些诗篇毫不夸张地写出了灵空山的神奇与壮美。每到秋日,红叶满山,又为灵空山增添了一份宜人的色彩。
2 灵空山风景区营销方案失败的原因分析
灵空山风景区是山西省的老景区,从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开展旅游业务,在山西省小有名气。从1997年开始该县旅游局为了发展旅游业,开始组织在该旅游区搞一年一度的“灵空山避暑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8年该县集中财力和民力。花费300多万人民币修建了长度达40 km的进山公路,从根本上改变了该景区的硬件设施,使旅客进山更加方便,旅客的车辆可以直接开到离景区核心区仅有2 km的停车场。1997年以后,该景区接待旅客人数连续以每年30%的比例增长,到2002年接待旅客人数达到5万人,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1 000万元。倒是,2002年以后,该景区年接待旅客人数却逐年下降。到2005年年接待游客人数降到了不足3万人。
摘要:对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开发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方面的SWOT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的具体策略:积极发展观光游览型乡村旅游;不断探索商务会议型乡村旅游等。 关键词:城郊乡村旅游;SWOT分析;济南市 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其中,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点非常多,已经成为济南市城郊旅游资源的主体组成部分。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地也逐渐成长为济南市民周末休闲度假、运动健身的理想去处。 一、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开发SWOT分析 (一)优势 1.城郊乡村旅游资源数量多、规模大、种类丰富、特色鲜明 济南市城郊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的乡村旅游资源,并且有些资源体量比较大;资源种类也非常丰富,既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自然资源,也有古建筑、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等人文资源;其中,有些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特色,比如,九顶塔民俗风情园、金象山滑雪场等。 2.济南市民平均出游率高,城郊乡村旅游具有良好的基础市场 根据客源市场分析可知,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主要是济南市民,因此,济南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市民的“富裕程度”等将直接影响城郊乡村旅游的发展层次与规模。济南市拥有近300万常住人口,市民人均收入较高,其中,2004年济南市非农业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2 005元,并以年均9.1%的速度增长,这在全国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这就为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提供了最基本的市场保障。 3.济南市区位条件优越,内外交通发达 济南市位于京沪铁路、胶济铁路交叉点上,又是京福高速、济青高速、济聊高速、104国道等重要交通要道的交汇处,区位条件非常优越;并且济南市已经建成以高速公路为主框架的城市交通环线,内外交通非常发达。济南市公交体系逐渐完善,交通网络已经延伸到至城郊各主要乡村旅游点,并在市区主要路段开辟了旅游巴士,从而使市区游客能更容易地进入城郊进行乡村旅游活动。 (二)劣势 1.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特色仍显不足 目前,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对“乡村旅游”的认识还停留在浅层次上,使得大多数乡村旅游产品仍以简单的乡村观光、“吃农家饭”等为主,对参与性活动的安排较少,乡村资源的旅游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实际上也是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淡旺季明显,对旅游接待形成巨大压力 由于济南市处于我国北方地区,四季明显,乡村旅游景观四季差异很大,使得城郊乡村旅游淡旺季突出,其中,春夏两季是乡村旅游最好的季节,许多旅游点经常会出现产品、设施“季节性短缺”现象;而秋冬季节由于景观效果较差,温度较低,使得游客很少进入。乡村旅游经营户经常是忙半年、闲半年,使得很多乡村旅游服务设施长时间闲置,难以长期保持供需平衡。 3.专业人才缺乏,经营能力弱 除了几个主要的乡村旅游景区是由旅游开发公司科学经营外,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开发的主体仍为当地的乡村业户,他们长期与土地打交道,还未摆脱小农意识,缺乏现代服务观念,服务意识低下,市场开拓能力较差,这也是制约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综合接待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三)机遇 1.山东省建设500个“旅游强村”的政策推动 在2006年5月召开的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上,省旅游主管部门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在全省推广旅游兴县、旅游兴农经验,强化乡村旅游规范管理,继续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大力开展红色旅游、民俗旅游、农业旅游,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设30个旅游强县、100个旅游强乡(镇)、500个旅游强村,推动乡村旅游向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并将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和鼓励。这一针对性政策的出台,使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的开发面临着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2.回归自然的社会趋势,使乡村旅游日趋时尚 城市化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方便、给人们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生活紧张、“城市病”等,这就使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更多城市旅游者的青睐。济南市城郊乡村景观秀美、旅游资源丰富,能够很好地满足济南市民日常休闲、回归乡村田园的愿望。 (四)威胁 1.重复性开发,造成资源浪费 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点较多,虽然类型丰富,但仍存在同质竞争、重复开发等问题,比如,卧虎山国际滑雪场、金象山滑雪场就存在这种竞争。对于各种形式的“垂钓园”、“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区(点),其竞争程度更加激烈。这种现象必须通过规划、管理和引导,并进行协调与平衡,才能避免过度竞争。 2.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地主要处于南部山区和东部丘陵地带,尤其以南部山区为主,这里的森林植被保存较好,水资源丰富,但是,生态环境脆弱,很容易因为旅游者的大量进入而遭到破坏;当地的乡村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消失、变异的威胁。因此,这里的乡村旅游开发一定要充分注意对传统乡村和乡村环境的保护,必须把环境保护特别是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保护放在重要的地位。 二、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策略 通过分析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济南市城郊乡村旅游的资源特色,提出具体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一)积极发展观光游览型乡村旅游 观光游览型乡村旅游以产业化农业园、特色蔬菜园、林木花卉种植基地、渔牧养殖基地、乡村农舍、溪流湖泊等为旅游对象,开发以亲近自然、走近自然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使游客通过观赏游览和参加简单的乡间劳作,感受浪漫、宁静、自然、亲切的田园气氛,满足在奇山秀水间得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求。 以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刘家村为例。该村交通便利,省道327线穿村而过,村南八里峪广泛种植杏树、桃树、苹果树等,形成了大面积的果园。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该村成为历城区历届春季赏花会的重要赏花区,赏花会期间游客可以参与桃花观赏游览活动,从而吸引了大批济南市内游客。 而对于历城区仲宫镇支家岭村来说,过去该村旅游资源基础差,经济基础薄弱。后来该村投资了500多万元建成奶牛小区,现已养奶牛1 000多头;村里还拿出30多亩地扶持群众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养殖业,鼓励村民进行奶牛、蛋鸡、生猪等规模化饲养,这就为该村开展观光型牧业提供了优质条件。 (二)不断探索商务会议型乡村旅游 商务会议型乡村旅游是在田园环境优美的乡村地区,通过修建住宿、餐饮、娱乐等一体化设施,吸引市内商务游客和会议人士前来观光度假、娱乐休闲,为他们进行商务洽谈、会议培训等提供理想之地。 以济南市城郊柳埠镇涌泉山庄为例,该山庄环境优雅清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其便利。它东邻风景名胜四门塔,背靠青山绿水,四季阳光沐浴。山庄因为有一天然地下泉水长年不枯而得名。涌泉山庄功能完善、设备齐全,是集餐饮、娱乐、学术交流、商务洽谈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地,其内部装修极为考究,既有现代建筑风格,又能体现出民族典雅之风。山庄设有客房30余套,其中,包括商务套房、标准客房、单人间;餐饮部设有零点大厅一个,可同时容纳200余人就餐;还设有大中小会议室3个,可供举办大型会议、学术交流、婚宴等。 [1] [2] [] [] (三)全面开展体验参与型乡村旅游 1.体验农园 体验农园是通过建设一些亲情农园、度假农场等场所,让游客与家人一起度过一段乡村生活,从中体会休闲和放松,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和喜悦,之后还可以回来收获自己和家人们一起劳动的果实。体验农园提供了游客与村民交流的机会,使游客充分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和乡村居民的热情,因此,这种旅游产品非常适合家庭旅游、都市白领和青少年以及中远程文化旅游者。体验农园可以开发的活动项目有:农田耕作、花草栽植、农田灌溉、牛羊放牧、农产品收摘与加工等,这样就可以让游客充分参与和体验劳动过程,深入乡村生活,感受劳动之美,丰富旅游经历。 以历城区西营镇为例,该镇位于济南市南部山区,群山环抱,山青水秀,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该镇还与济南市三大旅游热点相邻,并且交通方便,省道327线、港西公路贯穿境内。当地以盛产苹果、板栗、核桃、杏、柿子等各类干鲜果品著称,全镇果园面积达到7.2万亩,年产量2 000万斤,形成了济南南部山区大型果品生产基地。该镇今后就可以利用现有的水果种植资源,在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培育几个体验型水果采摘园,开发果品采摘、果树认养等项目。 2.民俗生活体验游 济南市城郊民俗文化内容丰富,诸如生产民俗、生活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等都独具特色,这为济南市民体验乡村民俗风情、了解民俗文化、实现精神交流提供了机会。可以结合民俗手工艺品开发制作、民俗节庆活动、民俗主题游乐园建设等,深入开发济南市城郊民俗生活体验旅游。 以济南市城郊九顶塔民族风情园为例,该园集民族文化、民俗风情、民居建筑、民间艺术于一体,每天还举行苗族“上刀山下火海”、佤族“甩发舞”等大型少数民族歌舞演出。游客可以身着民族服装,与少数民族演员一起载歌载舞,欢庆“火把节”、“泼水节”等少数民族节日,也可以参加少数民族婚俗表演,亲自感受吊桥、溜索、攀岩、秋千等饶有兴趣的娱乐项目,并可以在民族村品尝各少数民族的风味小吃,购买各地多姿多彩的民族工艺品。 3.森林徒步探险游 济南市城郊南部山区隶属于泰山余脉,区内植被茂密、沟壑纵横、水系发达、泉水众多,药乡国家森林公园、蟠龙山森林公园、腊山森林公园等亦在区内。可以在这些森林公园内,设计开发森林徒步探险旅游。游客深入神秘的自然空间进行探险猎奇,可以暂时远离喧嚣的都市,这也是游客实现自我价值的很好的旅游方式。当然在开发此种旅游产品时,要做好旅游线路的策划、乡村大本营的建设等,以便充分保障游客的安全。 (四)大力发展教育型乡村旅游 1.乡村生态科考游 发展乡村生态科考旅游,能够增加游客对乡村生态的基本认识,让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旅游,而是通过更为积极的游览学习,来进一步了解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感情。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济南市城郊原有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地质科考游、森林科普游、观鸟旅游等旅游活动。 2.农业科技展示旅游 济南市城郊乡村地区已经建立起许多农业科技示范项目,诸如章丘市垛庄镇林果科技示范园、章丘市水寨镇生态科技示范园、平阴县玫瑰科技示范园、济阳县太平镇设施瓜果科技示范园等。在今后的项目建设中,应逐渐增加其旅游功能,提高旅游吸引力和科普教育功能。可以将传统手工劳作与高科技的农业科技展示结合起来,在充分展示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的同时,营造自然纯朴的传统农业景观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从而使旅游者在两者的对比中对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产生自豪感。 (五)引导发展乡村古镇文化旅游 济南市城郊地区仍遗留有历史久远的乡村古镇,其中以历城区仲宫老街为代表。仲宫老街位于仲宫镇政府以西500多米处,老街古称终军寨,呈封闭状态,南北两端有城楼式建筑。街上有多条通向东西方的窄短胡同,整条老街蜿蜒崎岖,南北两端阁楼旁挖有十多米见方的大水塘,形似巨龙戏水,为理想的风水宝地。古代曾在此设驿站,南北驿道贯穿其间,既为官府传递公文,又为商贾提供贩运货物之便利,因此,早在唐代便逐渐形成街道,开展集市贸易。老街有多处名胜古迹,如南北阁楼、清真寺、汉白玉终军像、古代民居、老街石板路等,有的尚保存完好。可以在充分保护老街古迹的同时,利用古老而传统的民舍,开展住宿农家、领略古镇风貌、理解古镇文化内涵的古镇文化体验旅游。可以组织游客进行农家访问,到农家做客,与纯朴热情的村民交流,体验古镇居民质朴的生活方式。 (六)广泛开展购物型乡村旅游 济南市城郊乡村地区蕴涵着丰富的物产资源,很多地方特产经过加工、包装后,就可以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商品,这为开展购物型乡村旅游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研究旅游者的兴趣、爱好,进而开发出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旅游纪念品、旅游日用品、土特产品、特色食品等,供游客参与购买活动,可以丰富游客的乡村旅游经历。 济南市城郊在发展购物型乡村旅游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发乡村旅游商品:(1)土特产品系列,包括各地盛产的特色水果、海鲜、农作物等,如历城红玉杏、平阴玫瑰、章丘大葱、龙山小米、明水香稻、明水白莲藕、福牌阿胶、灵岩绿茶等;(2)旅游纪念品系列,包括特色工艺品、印刷与出版物、乡村景点纪念品、民族风情纪念品、生产工具纪念品等种类,如鲁绣、长清木鱼石、黑陶、鲁绣、绢花、面塑等;(3)特色食品系列。由于不同乡村地区自然环境各异,从而形成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食品系列,这些地方特色食品对外来旅游者具有很大吸引力,可以开发设计成地方特色旅游商品进行销售。如济南的糖酥煎饼、盘丝饼、酥锅、馓子、油旋等。这些乡村旅游商品可以摆设在水果采摘园、乡村工艺作坊、乡村集市等地方,这样可以方便游客随时购买,并争取让游客亲自参与制作某些旅游工艺品等。开展乡村旅游购物活动,既做到了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又突出了乡村体验旅游的参与性;既能提高乡村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又为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七)在有条件的乡村地区重点开发综合型乡村旅游 综合型乡村旅游就是将各类乡村旅游产品集中于一体进行开发,使其具有观光游览、商务会议、体验参与、科普教育、旅游购物等功能,从而全方位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以济南市城郊历城区柳埠镇龙门山庄为例,该山庄已初步建立起集农家休闲、旅游观光、采摘垂钓、餐饮娱乐、避暑度假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山庄内有一片杏林,色泽鲜亮的杏子可供游客随手采摘品尝;树下菜园中有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蔬菜,游人可以任意采摘,也可以在田间劳动,尝试劳动的乐趣。游客还能在路边的吊床上休息,在竹林中纳凉,可以喝山泉水浸泡的香茶,可以吃农家的媳妇宴等。游客返回时,还可以购买当地无污染、无公害的山鸡蛋、山河鱼、薄荷芽、灰灰菜、花椒芽等土特产品。 网上案例,仅供借鉴。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