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很多人看好
新风这个行业,也有很多人加入了这个行业,但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惑,作为一个在中国新兴的行业,如何做营销,这是很多代理商,经销商以及厂家都面临的问题。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新风行业目前在国外以及国内所处的位置。\x0d\x0a\x0d\x0a在西班牙:70年代西班牙90%以上的新建住宅中装有中央新风
系统。\x0d\x0a\x0d\x0a在德国:德国标准化组织(DIN)早在上世纪中叶就发表了DIN1964第二部分“通风和空调:技术卫生要求”的修订案,现在在德国住宅通风系统已经于建筑物融为一体,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x0d\x0a\x0d\x0a在美国:1970年颁布了《清洁空气法》对每一种空气污染物都规定了法定的最高限度。1989年美国ASHRAE制定了“室内空气品质通风规范”,今天的美国,室内安装新风系统成为了一种生活必备品。美国2005年的新风系统年销售量已突破2100万台。\x0d\x0a\x0d\x0a在日本:新风系统的安装在2003年就被列为法规成为一种房屋标配。在2008年新风系统在日本的销售量为1500万台,据日本相关协会调查显示:新风系统的
市场年增长率为23.51%。公司以及家庭都安装了新风系统,已经成为了一种房屋标配,是衡量房屋合格的一项标准。\x0d\x0a\x0d\x0a在英国:1956年英国政府首次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1968年又颁布了一项清洁空气法案,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案》,2001年伦敦市发布了《空气质量战略草案》。英国从1977到1999年,新风系统在英国的销售量已经突破7500万台,97.81%的家庭都已经安装上了新风系统,其本上属于每家每户都在享受新风系统了。\x0d\x0a\x0d\x0a欧盟:2000年,欧盟统一了住宅通风标准。新风系统是建筑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筑节能离不开新风系统,人们的健康离不开新风系统。\x0d\x0a\x0d\x0a在中国:2002年1月1日室内空气污染控制规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诞生。2003年非典、禽流感、肺结核等疾病的发生,使全世界对室内空气质量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有数据表明,截止2013年,中央新风系统在中国的市场普及率为2%。\x0d\x0a\x0d\x0a然而在巨大的市场容量中中国新风行业表面上看起来却是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所谓前无去路,新风系统在老百姓的认知中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如很多代理商目前遇到的状况,介绍新风的时候,用户来一句,新风是什么?所谓后有追兵,空气净化器做的风生水起,中央空调也具备一定的新风功能,用户认为,有了中央空调不必再装新风,或者我可以买空气净化器啊。\x0d\x0a\x0d\x0a然而情况真的这样吗?到底有无路可走?桃源仙居新风系统为大家指定营销方案。\x0d\x0a\x0d\x0a一、 \x0d\x0a任何一个产品,其存在于市场并且能够做大的理由是能解决用户什么问题,更明确一点说,能解决客户什么的样的痛点。这一个痛点当然让用户越难受,越痛,越束手无策,市场后劲就越大。而目前国内情况,媒体的存在价值几乎就只有报道各种吃的出问题,各种水出问题,各种雾霾,各种PM2.5又爆表。说到底,吃的有问题可以自己做,喝的有问题,尽量喝开水加净水,而现在的情况是连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还得看老天爷心情,来个蓝天白云朋友圈都会被刷屏。这是赤裸裸的现实,容不得任何一个人不承认,检测机构把PM2.5值300说成200也不是解决问题之道,当然这也就是目前空气净化器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别问我为什么,人家名字起得好。新风系统叫什么不好,非要叫新风系统,搞得别人听不懂。说这到这里,我真恨不得“绿肺”新风系统马上改名“绿肺”空气净化系统算了。\x0d\x0a\x0d\x0a目前的空气净化器情况与90年代的电风扇市场何其相似,而新风系统又与当时的空调市场如此雷同,一个便宜,一个贵,一个治标,一个治本,一个工艺精湛,一个做工粗糙,一个即开即用,一个安装复杂。随着市场的不断开发,各厂家在技术以及工艺上的不断改善,新风系统做为治本,解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根本之法,一定会被用户所认知,所谓由俭入奢易,当第一批用户使用了新风,且因此而带来了室内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之后,第二批,第三批直到第N批用户就再也离不开它了,也就真正迎来了市场暴发。一如现在不装空调的房子你觉得无法住人一样。\x0d\x0a\x0d\x0a二、 \x0d\x0a好吧,既然用户有痛点,而这痛点也足够痛,那为什么市场就是还没有暴发呢,其实我也想知道,但是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一点有用的信息,或者谁来告诉市场为什么不暴发,那就只有自己想了,因此,市场没有暴发无外乎下面几个原因:\x0d\x0a\x0d\x0a1、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市场,对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的标准基本都作为强制要求写进了法律,而在我国,目前这一领域依然是空白,因此多数开发商觉得可有可无,觉得不必要增加这部分成本,而即使有少部分开发商装了新风,也只是为了作为营销的噱头,增加产品的卖点,为了减少成本,对产品功能进行无情的阉割。\x0d\x0a\x0d\x0a2、很多新风厂家在产品功能设置,安装方式,产品性能,外观等方面敷衍了事,而又对利润疯狂追逐,让百姓觉得产品没有价值,很多百姓认为新风没有技术含量,只是一个电机加一个铁皮壳(铁皮壳上布满螺丝)竟然要卖上万元,最让人觉得难受的是,厂家竟然认为新风机装在看不见的地方,所以不需要外观设计。天呐,乔布斯当年设计电脑时要求内部电路也必须具备美感,绝不容许杂乱无章,而彼时,电脑作为奢侈品,很多人一生不会打开电脑看一眼,而新风系统,用户买的时候总是能看到的,装到人的家里人家也是要看到的,你竟然认为外观不重要。\x0d\x0a\x0d\x0a3、产品生产厂家以及商家对市场的宣传推广做得不够,目前新风行业还没有强势的品牌产生,产业规模也处于很小的状态,因此多数厂商没有动力进行大规模的市场广告投入。\x0d\x0a\x0d\x0a4、行业处于无序状态,没有精耕细作市场的概念,大家都在跑马圈地,没有对产品,对用户作深入研究,没有在技术上作大的投入,产品同质化严重。\x0d\x0a\x0d\x0a三、 \x0d\x0a但无论如何,用户的痛点存在,空气污染短期内难以有质的变化的事实存在,行业不完善的地方才是我们先入者最大的机会所在。因此在面对这么大的蛋糕时,只要方法得当,厂商合力,未来可期。\x0d\x0a\x0d\x0a1、房地产商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巨头林立,产品同质化又异常严重,很多地方性中小型房产商为立足市场,势必为自己的项目找出各种卖点,运用各种宣传噱头,可以是智能化,可以是精装修,或者其它,而空气污染作为城市不可回避的环境问题,房产商如果在自己项目上以解决室内空气为卖点,可谓花小钱,办大事。并且这一类中小型的房产商在各大中城市都普遍存在,新风厂商与房产商共同推动市场前进,也算是功德一件。罗蕾莱“绿肺”新风系统长期以来为大量房地产商进行配套,此方面经验丰富,可给予代理商大力支持,共同发展。\x0d\x0a\x0d\x0a2、厂商共同努力,以中高收入的用户为目标,大力发展推动100平米以上的房子为终端,只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才能创造足够大的销售,同时也才能有足够的利润,因此中央新风系统采用无管道(局部管道)安装方式势在必行,只有最大限度减少用户成本,简化安装流程,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改进产品设计才是市场快速成长的根本,这一方面,罗蕾莱一直不遗余力,“绿肺”新风系统也希望不负市场所期望。\x0d\x0a\x0d\x0a3、商家在推广销售新风系统时,体验店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个体验消费的时代,同时产品的性质也决定了消费者的体验,经过新风系统处理的空气质量数据,产品的安装及安装后是否会对房屋装修风格造成影响等才是决定产品达成销售的基础,又一次体现无管道安装的优势。\x0d\x0a\x0d\x0a4、专业人士的推荐,大中小型的装修公司,设计师在与业主进行持续的沟通过程中会为不断影响其购买决定,这一渠道对终端销售的影响至关重要。\x0d\x0a\x0d\x0a5、小区的深入推广,与物业公司进行深入合作,在小区进行产品展示,装出样板间,邀请业主代表进行体验,通过物业公司进行产品资料的发放,小区广告的深层植入,在空气质量情况比较严峻时进行房屋空气质量检测,同时发放产品资料,邀请业主到体验店或样板间进行产品深入了解和体验。\x0d\x0a\x0d\x0a6、对新收楼楼盘的全面掌握,对于已收楼的新楼盘,商家可通过物业,开发商,房产代理销售商等渠道拿到业主资料,同时可自己单独,或通过与装修公司合作等方式,共同开发客户,并在新楼盘所在处开出体验店,方便业主就近了解及购买。\x0d\x0a\x0d\x0a7、组织专业的网络人员,在当地的知名论坛,网站等进行产品宣传,推广。并不定期举行相关活动,主要以引导消费者进行体验等方式进行。\x0d\x0a\x0d\x0a8、在各城市有代表性的地方,如建材市场入口,商场有利位置等进行大幅广告,一为品牌形象,二为市场渗透。\x0d\x0a\x0d\x0a9、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可在空气质量非常糟糕之时进行大型路演,邀请媒体,相关行业专家,政府机构等观摩,同时邀请第三方机构对经过产品处理后的空气进行检测,以形成轰动效应,做成事件营销,同时借助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大量传播。
资产类(以1开头):
1001 库存现金
1002 银行存款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1011 存放同业
1015 其它货币资金
1021 结算备付金
1031 存出保证金
1051 拆出资金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
1111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1121 应收票据
1122 应收账款
1123 预付账款
1131 应收股利
1132 应收利息
1211 应收保护储金
1221 应收代位追偿款
1222 应收分保账款
1223 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1224 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
1231 其它应收款
1241 坏账准备
1251 贴现资产
1301 贷款
1302 贷款损失准备
1311 代理兑付证券
1321 代理业务资产
1401 材料采购
1402 在途物资
1403 原材料
1404 材料成本差异
1406 库存商品
1407 发出商品
1410 商品进销差价
1411 委托加工物资
1412 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
1421 消耗性生物资产
1431 周转材料
1441 贵金属
1442 抵债资产
1451 损余物资
1461 存货跌价准备
1501 待摊费用
1511 独立账户资产
1521 持有至到期投资
152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152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524 长期股权投资
1525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1526 投资性房产
1531 长期应收款
1541未实现融资收益
1551 存出资本保证金
1601 固定资产
1602 累计折旧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604 在建工程
1605 工程物资
1606 固定资产清理
1611 融资租赁资产
1612 未担保余值
1621 生产性生物资产
1622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1623 公益性生物资产
1631 油气资产
1632 累计折耗
1701 无形资产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711 商誉
1801 长期待摊费用
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
1901 待处理财产损益
负债类(以2开头):
2001 短期借款
2002 存入保证金
2003 拆入资金
2004 向中央银行借款
2011 同业存放
2012 吸收存款
2021 贴现负债
2101 交易性金融负债
2111 专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2201 应付票据
2202 应付账款
2205 预收账款
2211 应付职工薪酬
2221 应交税费
2231 应付股利
2232 应付利息
2241 其他应付款
2251 应付保护红利
2261 应付分保账款
2311 代理买卖证券款
2312 代理承销证券款
2313 代理兑付证券款
2314 代理业务负债
2401 预提费用
2411 预计负债
2501 递延收益
2601 长期借款
2602 长期债券
2701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2702 保险责任准备金
2711 保户储金
2721 独立账户负债
2801 长期应付款
2802 未确认融资费用
2811 专项应付款
2901 递延所得税负债
共同类(以3开头):
3001 清算基金往来
3002 外汇买卖
3101 衍生工具
3201 套期工具
3202 被套期项目
所有者权益类(以4开头):
4001 实收资本
4002 资本公积
4101 盈余公积
4102 一般风险准备
4103 本年利润
4104 利润分配
4201 库存股
成本类(以5开头):
5001 生产成本
5101 制造费用
5201 劳务成本
5301 研发支出
5401 工程施工
5402 工程结算
5403 机械作业
损益类(以6开头):
6001 主营业务收入
6011 利息收入
6021 手续费收入
6031 保费收入
6032 分保费收入
6041 租赁收入
6051 其他业务收入
6061 汇兑损益
610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111 投资收益
6201 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
6202 摊回赔付支出
6203 摊回分保费用
6301 营业外收入
6401 主营业务成本
6402 其它业务成本
6405 营业税金及附加
6411 利息支出
6421 手续费支出
6431 退保金
6541 分出保费
6542 分包费用
6601 销售费用
6602 管理费用
6603 财务费用
6604 勘探费用
6701 资产减值损失
6711 营业外支出
6801 所得税
690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会计科目编号是按会计科目表中科目分类排列次序编列的,一般要求是: 号码编列要科学合理,既标出大类、小类之别又要显示排列次序,层次分明,相互关连。编号要简单明了,便于记忆,使用方便。
编号位数不宜过多,要具有伸缩性便于增补科目。会计科目的编号是以数字、文字、字母和横线以及圈点等方式进行的。
扩展资料:
财务与会计的区别:
财务管理是指运用管理知识、技能、方法,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分配进行管理的活动。主要在事前事中管理、重在“理”;
会计是指以资金形式,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连续地反映、监督和参与决策的工作。主要在事后核算,重在“算”。
两者联系在于目的都是在于管理企业经营、提高企业效益;指向的对象都是企业资金。实务工作中。两者往往相互交叉,不分彼此。所以,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财务部门从事会计核算了。但是,两者的职能、内容都是不同的。
另外,两者都是独立的专业学科,绝对不存在两者之间谁包含谁的税法,也不存在谁的地位高于谁的问题。
参考资料:会计科目编号-百度百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