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营销?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懂

什么是营销?为什么很多人都不懂,第1张

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作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MBA、EMBA等经典商管课程均将市场营销作为对管理者进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模块包含在内。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经济价值的活动、过程和体系。主要是指营销人员针对市场开展经营活动、销售行为的过程。

现在,营销上有哪些变化让你非常难受?做过营销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

/用户注意力分散,越来越难吸引注意力

/媒介渠道、广告效果越来越差

/流量越来越难以攫取和转化

/花钱也无法获得好的推广效果了

/代言人也没有过去那么管用了

/分销渠道越建越多、促销花样百出,都很难有客观的销售

于是,很多企业家或者创业者有了这样的论点:注意力分散,营销成本上升,导致营销变难。

那么这是真相吗? 当然不是,我们只要简单分析,就会发现这种论点,与另一个事实有点冲突:社会的总营销成本并没有上升。

数据显示,近年广告支出占GDP的比例并没有提高

那既然不是这样,为什么我们普遍感觉营销“越来越难”了呢?

在分析原因之前,我们必须先理解两种基本的工作类型,源于战略学上的两个经典概念:“价值攫取型”工作和“价值创造型”工作。

“价值攫取型”战略的核心是:想办法更多地争取存量资源。

反映在营销工作中,就类似于买到更好的广告位、提高营销预算、谈出更好的渠道价格、找到更顶级的代言人、延长工作时间、购买更多流量等。做好价值攫取型工作的关键,并不是营销学方法,而是管理学方法——比如协调资源、联络渠道、控制预算、高效谈判等。

“价值创造型”战略的核心则是:通过切换资源的利用方式,来创造新价值。

反映在营销工作中,就类似于为你的产品找到更易引起共鸣的卖点、为你的活动找到更让人愿意参与的主题、探索并研究用户真正的需求、切换产品的定位和策略等。

做好价值创造型工作的关键,则更多不是管理学方法(比如预算控制和资源合作),而是营销学方法,比如消费者行为学、动机心理学、构思创意、转化思维视角等。

在过去,大部分营销人做的工作,其实是“价值攫取型”工作,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公司市场部的人,整天处理的是数字和表格,而不是消费者的动机和心理。

“价值攫取型”工作的关键是——我可以在争夺存量资源的战斗中获胜,并建立壁垒,下面是值得炫耀的成果:

“我们签约了更大牌的代言人。”

“我们拿下了央视的广告位。”

“我们的投放量超过某某知名品牌。”

“我们争取到了更多的渠道资源。”

去年有一篇热文《买不起流量,创业公司每天都是生死存亡》,就描述了这种现象。之所以单纯买流量越来越低效,也是因为“买流量”本身就是一种简单的“价值攫取”行为——你没有在营销上创造差异化,单纯想通过“购买”来完成工作,现在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

而很多人认为的“营销变难”,实质是:他们所习惯的“价值攫取型”工作减少,现在更需要“价值创造型”工作。

现在有很多的营销经理人,都上过商学院的一门课“营销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那么现实中,大部分营销人,其实只做了这门课的一半:重“管理”,轻“营销”。

PS:这里的“管理”是广义的管理,并不是高层的工作,一个基层市场人做的预算表、计划图、渠道谈判等,也是管理行为。

生意人总希望多赚钱快速赚钱,但不同的生意人采用的赚钱策略完全不同,有的生意人采用不营销,有的生意人采用适度营销,有的生意人采用过度营销。不同的生意人采用的营销策略不同,赚钱程度也完全不同。不营销很难赚到钱;适度营销能够持续赚钱;过度营销则赚钱快,但很可能死得也快。

一、不营销

不营销就是生意人在经营产品过程中,凭自己的感觉生产产品,没有挖掘产品的卖点,不重视营销策略的运用,完全是是卖产品,依靠低价销售和活动销售做市场做销量。

不营销是很多中小生意人的生意做法。这是因为中小生意人缺乏营销人才,不懂得营销策略的运用,只是照搬照抄其他生意人的做法做市场。

不营销的后果是让生意人感到做生意很难做。因为在不营销下,产品的卖点没有挖掘出来,就会造成产品的高度同质化,从而生意人要想销售产品就只能参与价格战,通过低价或超低价来抢顾客。这样做的后果,虽然有的生意人能赚到一些钱,但更多的生意人是亏本经营。赚到钱的生意人是因为有成本优势,赚不到钱的生意人是因为经营成本高于同行。

二、适度营销

适度营销是生意人基于诚信的基础上,通过对产品卖点的挖掘,让自身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突出产品的优势,让顾客看中生意人产品的的优势来购买产品,并运用相应的合适的营销策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实现生意的持续发展。

适度营销的关键点是诚信,不能欺骗消费者,该让消费者知道的一定要让消费者知道,让消费者知道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同时,为了打开销路,提升产品的销量,生意人必须运用合适的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服务策略、公关策略,在今天特别是运用新媒体营销的策略来快速提升销量。如果生意人采用合适的营销策略,生意人的市场会持续获得发展

以产品策略为例,要重视产品主卖点和副卖点的挖掘,突出产品的优势。但是仅仅挖掘产品卖点是不够的,更需要重视产品的介绍或描述,好的产品描述可以让消费者快速购买,而不好的产品描述,让消费者怀疑、不信任、不值得购买。比如,电商的产品详情页,其产品描述的方式是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要用少量的文字、几愊图片和一个以秒计算的短视频,就要让消费者购买,实际上是很难的。这就需要生意人重视文案营销、图片营销和短视频营销,文字和文案营销,图片和图片营销、视频和视频营销是完全不一样的。

以价格策略为例,看上去好像很简单,只要报一个价就可以了,或者竞争对手定什么价,我们就定什么价。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产品卖不动。其实,定价是讲究策略的,定价要让消费者相信值这个价,这才是关键。这就需要用好定价策略。

以促销策略为例,生意人可运用的促销策略有很多选择。生意人提升销量常用的策略是活动营销,即通过降价、“满就送(减)”等促销策略来实现,然而,有的生意人效果很好,但更多的生意人效果不好,就是因为没有用好活动营销的策略,或者说不懂活动营销的精髓。事实上,生意人提升产品销量的策略有很多,合适才是关键。

三、过度营销

过度营销是与适度营销相对而言的,是指企业将营销活动与整体运营过程中的其他因素全部都割裂开来,眼中只有营销而没有其他,片面依赖、强调、夸大营销的作用,试图以营销为手段解决企业生存发展的所有问题。

过度营销是企业过分依赖或使用商业手段,例如频繁使用概念战、片面夸大产品的卖点、运用频繁的价格战、大量的硬广告投放、各种促销战术的不间断执行等,这样的结果往往会让生意人投入大量的资金做市场。虽然这样做能够短时间内提升销量,但只能是追求眼前利益,关键是容易让生意人成功快,倒闭也快。

过度营销的主要表现为夸大产品特性功能、混淆产品概念、虚假欺骗性广告、性暗示广告、恐吓诱惑广告、品牌过度炒作、倾销价格、超低价格、虚假折扣等。

过度营销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会让生意人的生意进入恶性循环。比如,一元营销和免费营销等,对顾客有极大的诱惑力,但是销量上去了,现金流却没有了,生意人还有什么资金用于品牌的宣传推广?还有什么资金用于新产品的研发?还有资金打造品牌吗?

有一篇文章《2021过半,网红品牌集体“玩崩”》讲到, 卖棉柔巾的全棉时代、卖内衣的Ubras、卖奶茶的茶颜悦色,都想抓住女性消费者,却都因冒犯女性之嫌,倒在了博眼球的“创意”营销广告上。宣传“零糖”的元气森林实际含糖、宣传高端的钟薛高平平无奇、宣传 健康 营养的小仙炖屡遭质疑,食品饮料品牌都倒在了虚假宣传上。争着抢着冲刺IPO的“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新美妆国货之光”完美日记、“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上市“见光死”,股价一路下跌,市值不断缩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4142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