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度是远,让我不停追寻;这一度是近,让我咫尺相随;这一度是神,让我膜拜信仰; 这一度是魔,让我痴狂永生;这一度是盲,让我无谓得失;这一度是明,让我决不迟疑; 这一度是夜,让我无视其他;这一度是光,让我瞬间璀璨;这一度,是我的热爱!
2003年,三六一度(福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承接别克(福建)鞋业有限公司近十年的累累硕果,361°把原有的成绩归结成了更高的起点。
1994年,别克(福建)鞋业有限公司成立,经过数年的风雨征程,凭借着领先的工艺技术和严格缜密的品质管理,不断地受到国内外消费者和销售商的肯定和信任。
随着中国加入WTO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361°通过OEM外销到欧、亚、非等各洲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被国际鞋业权威《footwear.news》杂志评选为"最佳公司";2001-2004年连续四年蝉联中国运动鞋销售量三甲;2003年在欧洲成立了匈牙利销售中心和第一家专卖店,把销售通路与国际正式接轨,将品牌推向了世界。
自1997-2005年,与中国国家羽毛球队携手胜利征战世界长达8年,品牌美誉传达全球。
2003年,361°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国家免检产品"荣誉称号,这为一直以质量取胜的品牌战略戴上一顶有着特殊意义的桂冠。
2005年
2005年,361°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分公司达到32家,销售网点超过4500家, *** 了各地优秀的事业伙伴,将目标锁定在2005爆发。
2005年,361°被授予"中国名牌"荣誉称号,标志着361°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
2005年,361°赞助十运会辽宁省、湖北省体育代表团领奖装备,荣获"唯一指定领奖装备"的荣誉称号。
2005年,连续保持高速发展、锐变的361°公司名列世界《福布斯》中文版最具潜力企业100榜榜首,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之一。
2005年,361°在沈阳、哈尔滨、北京、南京、武汉、石家庄、海南、广西、昆明等15省市市场表现遥遥领先,市场综合占有率稳居第一,成为"2005年度中国市场表现最佳品牌"。
2005年,361°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名高居行业第一。
2005年,361°荣获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顶级荣誉,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集"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三项国家级荣誉于一身的行业领跑企业。
2005年,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成立,确立全球发展战略。
历史给予361°发展以良好机遇,我们有了更高的起点,可以看到更远的未来。
361°运动鞋
2006年
2006年,361°成为拥有全球最美丽赛道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全球顶级合作伙伴及唯一指定运动,共同将2000多年历史的马拉松运动精神在中国发扬光大。
2006年,361°与中国第一体育传媒CCTV-5联手打造"361°娱乐篮球",掀起全民篮球文化狂欢。
2006年,361°成为A1世界杯方程式赛车中国国家车队战略合作伙伴,全力推动361°与中国赛车运动进一步融入世界。
l 2006年,361°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标志着361°成为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二大国家级荣誉于一身的行业领跑企业。
l 2006年11月,在CCTV黄金时段招标中击败国际品牌,成为“CCTV2007-2008体育赛事直播合作伙伴”,在奥运前的敏感期打破国际巨头垄断顶级资源的局面,实现了民族运动品牌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大突破。
2007年
l 2007年1月,在沃顿商学院、CCTV全球资讯榜与经济观察报、腾讯网联合举办的“影响中国”年度评选中,361°与世界500强企业同获最高奖项“影响中国年度创意营销奖”,成为“入选企业中最年轻,发展速度最快的品牌”。
l 2007年4月,361°科技工业园奠基典礼举行,该项目被列为“2007福建省重点项目”。
l 2007年,361°与中国国家羽毛球队缔结TOP合作伙伴关系。
携手世界羽坛排名第一的勇者林丹、张宁,共同推动中国羽毛球事业突破向前。
l 200
7年,361°再次鼎力支持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该赛事诞生第一个中国全程马拉松项目的男子冠军,全力推动马拉松精神和361°健康跑步运动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l 2007年11月,361°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CUBS)勇敢起航,361°与CUBS共同承担为中国篮球培养人才,推动中国篮球事业蓬勃发展的使命。
l 2007年,361°联合CCTV5继续打造 “361°娱乐篮球”,在06年的成功基础上,加大赛事推广力度,合力打造东方街球文化最耀眼新标志。
l 2007年,361°赞助全国跳水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鼎力支持中国体育决胜2008,与中国运动员一同蓄力08奥运。
l 2007年,361°与腾讯网战略合作实现突破性升级,“赛事共建,会员共享”理念再次引领中国网络体育营销。
2008年
l 2008年,361°再度联手国家羽毛球队,携手李永波、林丹、张宁等世界羽坛名将,以更密切、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将国家羽毛球队这一世界顶级冠军团队变成民族品牌361°的专业运动装备赛场。
l 2008年,361°签约国际4A北京奥美广告有限公司,对品牌进行了全方位的重塑,品牌战略再度升级。
l 2008年,361°签约金门马拉松、郑开国际马拉松,同时成为此项马拉松赛事2009年全球顶级合作伙伴及唯一指定运动装备,进一步推动马拉松精神和361°健康跑步运动文化的传播。
361°
l 2008年,361°签约中国“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成为其2009年冠名赞助商。
届时,361°将携手乒羽中心,将中国乒乓球联赛打造成世界乒乓球联赛的典范,推动乒乓球运动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
l 2008年,在由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主办,IAI国际广告研究所、BBI商务品牌战略研究所等组织实施的中国优秀广告作品“IAI年鉴奖”中,361°品牌TVC挑战篇与一线国际品牌同获殊荣。
同时361°品牌广告语“中国 勇敢做自己”入选2008年度十大流行广告语。
l 2008年11月21日,361°签约广州2010年亚运会高级合作伙伴,携手亚洲顶级体育盛会,成为中国第一个全面赞助此项赛事的体育运动品牌,全面整合世界级优势资源,全球化步伐进一步加速。
2009年2009年3月12日,361°在科威特Courtyard Hotel成功签约亚奥理事会(英文缩写:OCA),既而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既赞助亚运会这样大型洲际运动会同时又是洲级体育组织全球官方赞助商的体育运动品牌。
2009年5月7日,361°签约中国“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成为其2009年冠名赞助商。
届时,361°将携手乒羽中心,将中国乒乓球联赛打造成世界乒乓球联赛的典范,推动乒乓球运动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
2009年6月30日,361°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股份代码为01361·HK。
2009年7月7日,成功签约马来西亚奥林匹克理事会,成为其官方运动服赞助商及广州2010年亚运会马来西亚代表团官方赞助商。
2009年9月15日,361°童装事业中心启动,童装品牌开启,迈出多品牌战略经营的第一步。
2009年10月28日,361°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正式签约菲律宾奥林匹克委员会,成为其2009-2010官方运动服赞助商。
2010年
2010年,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总部通过晋江慈善总会率先向玉树灾区捐助款物共计500万元。
2010年4月19日,361°盛装出席第十二届第十二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
2010年4月24日,4月24日,第五届361°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自行车节在风景如画的黄山市黟县举行。
2010年5月18日,“盛装亚运·热爱分享”广州2010年亚运会官方制服发布会在广州天河体育馆隆重举行。
361°携亚组委打造官方制服。
2010年6月6日,福建省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带领全省各设区市党政主要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视察361°五里工业园。
2010年7月5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0胡润品牌榜》,361°成功杀入百强。
2010年,361°国际有限公司宣布,该集团成为2010至2015年中国(全国)男子/女子排球联赛、中国(全国)男子/女子排球大奖赛及中国(全国)男子/女子排球锦标赛六大赛事的独家冠名赞助商。
2010年9月3日,361°正式启动广州设计研发中心。
不同品牌服装有各自的发展历史,列举不完,下面列举中华古代文化发展历程: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大约是在夏商时期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当时的服饰依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各有分别。天子后妃、公卿百官的衣冠服制、等级制度日益严格。
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裳用间色,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装以小袖为多,衣长通常在膝盖部位。衣服的领、袖及边缘都有不同形状的花纹图案,腰间则用条带系束。春秋战国之期,出现一种名为“深衣”的新型服饰,它是一种连体服饰。深衣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服饰样式,故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用作常福、礼服,且被用作祭服。
在战国时期,胡服的诞生打破了服饰的旧样式。胡服的 短衣、长裤和革靴设计,善于骑射,便于活动,在军队里广为盛行。
先秦时期的鞋履,主要有履、舄、鞋、靴等形制。诸履之中,以舄为贵。周代君王之舄有白、黑、赤三种颜色,分别在不同场合穿着。鞋是一种高帮的便履,以皮革制成靴则是来自西域,胡人骑马射箭时穿着,后来汉族人也逐渐接纳。
2、 秦汉时期的服饰
秦朝统治中国的十五年间里,秦始皇兼收六国的车旗服御,创立了衣冠服饰制度。秦朝的服饰仍然是连体式,宽袖、大袍,服饰制度严禁。
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主要是通过冠帽及佩绶来体现的。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冠帽。因此,汉代的服饰中的冠制特别复杂,有十六种之多。汉代的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门穿屐。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大体上仍承袭秦汉旧制。南北朝各少数民族初建政权时,仍然按照本族的习俗穿着,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也开始穿着汉族的服饰。
中原人民的服饰,特别是便服、常服,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不少北方民族的服饰特点,衣服的形式适体。六朝的服饰,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子则穿褂襦,杂裾双裙,甚是美观。这个时期的服饰,可以参鉴《洛神赋》、《列女传》等图卷。
北朝的服饰,以合身的裤褶装、短袍衫,各式的靴子为特点,服装窄短,裙腰略微高提。妇女的服装多以簪花、珠翠及各种花冠为点缀,进而导致宋代的凤冠定制。
南朝服饰 北朝服饰
洒脱娟秀的魏晋风度 锦履立花纹,绣带同心苣—晋
4、 隋唐五代时期的服饰
隋初的服饰,比较朴素。袍衫和胡服是当时的主要服饰。自隋炀帝起,社会风气发生变化,服饰因此日趋华丽。这种华丽的风格一直延续至唐代。
唐代初期,车服制度皆承袭隋制。到公元621年,才正式颁布车服之令,冠服制度开始确立。唐代 是中国历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吸收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外来的服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使得该时期的服饰大放异彩,更富有时代的特色。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唐代许多新颖的服饰纷纷出现,胡服在此时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裤褶服饰的产生,将秦汉时期的交领、宽衣大衫、曳地长裙的服饰逐渐淘汰,转为盘领、紧身窄袖、合身的短衫、瘦长裙所替代。服饰逐渐的开放,强调体态的美感,配挂披或胡帽鞋子除云头高履外还出现了小蛮靴。在加上织品的发展,许多轻薄细柔的布料被开发出来,因此透明的、多层次的穿着开始引领风骚。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特色有:袒胸、高腰、披巾、明衣、男装、胡服和所谓的“时世装”等。
唐代仕女下装多穿裙子,腰束的极高,甚至高过胸部。裙色以红、紫、黄、绿最多,其中以红色最为流行。衣身袒胸短襦、肩披宽长的肩巾、下穿高头云履。妇女服饰展现性感魅力,其中著名的是明衣的使用。明衣原属礼服的中单,是用透明的薄纱制成。在以往只当作内衣穿着,但是在盛唐时期,明衣被拿来当作外衣,并成为盛装。
女扮男装也是唐代的服饰特点之一。身着窄袖圆领长袍、配腰带、穿长裤,另外可以穿胡服、戴胡帽,女扮男装的模样这些服装有宽袖、窄袖,有圆领、翻领,以及乌皮六合靴,是当时很有特色的服饰。
5、 宋代服饰
宋代建朝初期,衣冠服饰均沿袭晚唐的服饰制度。新制颁发后,才逐渐将其服饰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宋人又称为常服)、时服(按季节颁赐文武朝臣的服饰)、戎服以及丧服。宋代妇女的穿着与汉代妇女相似,都是瘦长、窄袖、交领,下穿各式的长裙,颜色淡雅通常在衣服的外边再穿长袖对襟褙子,褙子的领口及前襟绘绣花边,时称“领抹”。宋代的服饰主要的特点是清新、朴实、自然、雅致。
宋代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但也有长裤。其裤子的形式特别,除了贴身长裤外,还外加多层套裤。宋代妇女有缠足的习俗,因此裙长多不及地,以便露足。妇女的弯头短靴形状小巧玲珑。
宋代织品非常的发达,泥金、印金、贴金、彩绘、刺绣在服装上广泛使用。织品的质地轻薄、飘逸,给人秀丽之感。
6、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
五代十国以后,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辽、西夏、金、元等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政权。这些民族的服饰虽然保存了一部分汉制,但更多的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特点。
辽代服饰衣冠服制并不统一。金代服饰初始也不甚完备,直到元代,服饰才日趋成熟,日渐华丽。元代服饰统称长袍,男女差异不大。用华丽的织金布料及贵重的毛皮制成但是由于民族性质,分为蒙制和汉制两种。典型的蒙制冠服是以“姑姑冠”为主的袍夫,交领、左衽、长及膝,下着长裙,足着软皮靴,是元代皇后贵妃所穿着的服饰。汉制的妇女服饰一般沿用宋代的样式,以交领、右衽的大袖衫或窄袖衫为主,也常穿窄袖的长褙子,下穿百褶裙,内穿长裤,足穿浅底履,这类服饰是当时服饰的特点表现。
7、 明朝时期的服饰
明代对于整顿和恢复传统的汉族礼仪十分重视。首先,废弃了元朝的服饰制度,随后根据汉族的传统习俗,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对服饰制度作了新的规定。
明代的男子服装恢复了唐宋的传统特色,以袍衫为主。朝服仍然免冠文武官员祭祀时戴梁冠,穿赤罗衣裳冠上的梁数及所佩戴的绶分别等级职官公服穿袍,盘领、右衽、袖宽三尺,用丝或纱等制成。袍服的颜色有所定制:一至四品用绯,五至七品用青,八至九品用绿,并按照级别绣织各种纹饰。常服比较的简便,一般由乌纱帽、团领衫及革带等组成。
明代的妇女主要穿着衫、袄、霞披、裙子等等。衣服的样式大多仿自唐宋,恢复了汉族的习俗。普通的明代妇女的礼服规定只能为紫色粗布,不许有金绣。袍衫只能用紫、绿等浅色,不许用大红及黄色。明代的仕女服饰有礼服和便服之分,礼服为宽大的上衣、大袖衫,便服则合身、窄瘦、修长,以长袄和长裙为主。这一时期,云肩、比甲(长背心)的使用最有特色。明代仕女穿着崇尚窄瘦合身,一般是对襟的窄袖罗衫与贴身的百褶裙明代妇女喜欢将比甲当作外出服穿着,并配以瘦长裤或大口裤。
明代的缠足之风盛行,并以此为美。服饰多以团花为饰,喜欢紫、绿、桃红及各种浅淡色,至于大红、鸦青、黄色等只有皇家贵族才能使用。
8、 清朝时期的服饰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和嫔的冬朝裙,用片金加海龙缘、红织金寿字缎和石青行龙庄缎
清代的服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清代仕女服饰内容主要以旗装为主,包括:旗袍、大衫、大褂、宽口裤、宽褶裙,等等。这类服饰多为合领、右衽,领、襟、袖使用宽大的襕边作为修饰,袖子短而口宽,长及手袍在身侧开高衩,下穿宽口大裤,足穿花盆鞋。部分清代的服饰沿袭明代的风格,以大褂和大衫为外衣,合领右衽,短袖而宽下穿宽大的百褶裙,裙长及足,内穿宽口大裤,不穿绣花鞋。
清代的服饰融合汉满两族的风格,大襟长褂,以满族的高领、大襟缘边、宽口袖、衣长至膝的长褂配合汉人的发型、长裙、绣花鞋,有时外套长褙子,有明代的遗风。有些外套坎肩,形式为高领右任、无袖的夹衣,领、襟、衣缘同样饰有宽大的缘边,下穿宽口长裤,足穿尖头绣花鞋。这些都是清代典型的穿着造型。
9、近代服饰 (西风东渐话变革) --辛亥革命后的服饰
自乾隆之后,西洋商品日渐输入我国,制装的外来原材料大大吸引着国内的妇女们,于是在衣着家具上明显地出现了变化,形成崇尚“新式”、“西式”的风气。
辛亥革命后,服制形式大变,清代的官吏衣着和顶戴都被淘汰。最突出的就是剪辫,当时“剪”与“留”,已经成为革新和保守的分水岭。剪辫的先行者是城市中的官吏和知识分子,偏远乡村仍不轻易接受。当时旗人盛装虽然消失了,但是旗袍仍然存在,女学生中的“蓝布大褂”是领衔的式样,而后日渐流行起来。
由于电影的出现,电影明星成为逐渐显赫的人物,上海成为中国女装的大本营,粤装、港装成为上海装的一个支派。民国初年女子的生活起了变化,居住在大都市的摩登女子,受外来思潮影响,纷纷走出闺房,奔向社会,投身电影业、商业、手工艺业、做教员、舞女以至做官吏等,由于此类职业的要求,改装换容就成为必然之事。
由于城市与外界交往频繁,因此服装的款式、材料变化快,而边远山区和农村,相比之下几乎相差 一百五十年。比如当上海女子已经开始整烫头发,足着高跟鞋时,河北的三河县妇女头上还戴着三、四百年前的冠子,足下还缠着一双“三寸金莲”当北平的贵族妇女已经着贴身旗袍之时,在甘肃还有三十年前上海时兴过的大镶滚袖衣。民国元年政府规定了男女礼服的形制,男子有大礼服和常礼服。大礼服分昼礼服和晚礼服两种,均采用黑色衣裤和领结。常礼服有西式和中式两种,中式即长袍马褂,女子礼服是身长齐膝,有领,对襟式,裙的前后有镜面,两侧做裥,两端有带结的式样。都市女子结婚采用头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手持白色花束,举行"文明"结婚,农家女子仍然穿红袄戴珠冠,乘坐红轿,保持着旧式风俗。民国初年,福建一些地区甚至还在延用着明代的婚装,女子头戴瓦楞帽或方巾,身披霞帔戴珠冠,男人头戴大礼帽,上缀红缎辫或红丝线,这男女二者的装束实不相称,与都市的距离也更大。
北伐以后,政府规定新服制,男子采用中山装和西装。这两种服式均为外来式样,在官职人员和知识界比较多用,夏季选用白色,其他季节选用黑色或深色。长袍马褂仍然是常服的一种。立领、三袋七个扣子的学生装主要是高等学府的制服。长袍外加坎肩、马甲使用也很普遍。此外上衫下裤或外罩一条纻裙(围系式的或长或短的小裙),是乡间男女的普遍装束。女装在这个时期变化较大,有保留清式偏襟衣裤的有上衣下裙仿效西式的学堂中女学生多着偏大襟上衣底襟圆摆,齐肘中袖短衫,黑色绸裙。社会妇女的常装仍以旗袍为主,民国廿年以后这种装束又普遍流行起来。新装的总趋势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各种素色或者印花面料的曲线长旗袍,特点是在衣边加镶条、补花或衣外加套小马甲和丝质围巾,另一种是上衣下裙分开的衣裙式。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外来商品的进入,西方生活习俗的渗透,国内大城市女子频繁地出入交际场所,使得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合体着装最为突出,洋式衣裙还要配上眼镜和手表,遮阳伞握在手中,更显新潮和浪漫。瓯洲和东洋摩登时装,从短裙、内衣以及色彩等方面影响着国内的女子,仿效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出现模仿美国的简便装束,爱好运动的女士们多穿红色镶银铃的百褶裙,并以胸罩代替旧时的肚兜〈我国自古流传至今的一种用红布绣花,并加金银链,挂在颈部的护身衣)。此外连衣裙〈五十年代苏联称"布拉吉"〉也较为普遍,追其根源,我国古代传统服式就是上衣下裳的连衣形式,只不过由西方再度传入则更加简化和便于活动罢了。在民国以后的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裘衣仍盛行于富人之家,反毛大衣外用是自古至今的贵重衣物。清代的“端罩”也是一种反毛对襟式外衣,其区别在于不是翻领。“斗篷”是一种外出常用的服式,着此装潇洒自如,风度翩翩,当时这种斗篷在上层人士的男子和老年女子中比较流行。以上服式虽然只有几种类型,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地区差异较大,所以众多地区的服式可从几种类型的服式中利用色彩、装饰、原料的不同,选择,变异出更多的服式品种来。
皮鞋、提包和伞,都是日本"东洋女"带进来的。光绪末年在广州就已出现过这种装束,被人们称为"自由女"装束,这表示了她们开放的思想和行为。民国初期开始有一些人行“文明结婚”、做“文明事业”、成立“小家庭”等,他们所穿的摩登服装叫"文明装"。西方服装对我国的影响,主要在二战后的时期。我国女留学生有不少去瓯美名城寻求配偶,于是将东方的装饰艺术带向西方,同时又将瓯洲的服装、饰物和化妆品等带回我国,这些女性自然而然成为外国商品的推销者和消费者。
时装的兴起,也促进了童装的发展,迫使不利于儿童身体发育的紧窄小旗袍和短褂改变成适合身体发育的新式童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