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柑橘品牌并将之推动发展

如何打造柑橘品牌并将之推动发展,第1张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注册商标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申请注册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秭归县是全国著名的柑桔之乡,柑桔种植历史悠久,属全国柑桔生产最佳生态区,并享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美称,是首批国家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地县,柑桔种植已成为秭归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近几年来,我们秭归县工商局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实施"商标工程",努力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了入世后的市场竞争力;严厉查处生产流通领域中的柑桔商标侵权违法行为,保护了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开拓了脐橙市场,促进了柑桔产业的发展。目前,秭归柑桔已经有桔颂、长佳红和裕兴三个注册商标,"秭归脐橙"集体商标经多方努力、几经曲折,已被国家商标局正式受理。成绩是显著的,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作为秭归支柱产业的柑桔品牌离实现品牌兴县的目标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1、观念落后,不注重抓品牌。一些柑农和柑桔销售经营

单位小农经济思想作怪,囿于传统经营理念,仅仅满足于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没有创建品牌的眼光和胆略。虽然拥有了商标,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制定和实施商标战略。

2、经济落后,商标法律意识较淡薄。 秭归柑桔都是在进入市场被消费者所认识后才申请注册商标的,加之对商标的宣传滞后,知名度不高。如泄滩夏橙虽然质美价康,且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而且她弥补了夏季柑桔的需求,但至今没有一个响亮的注册商标品牌,难以向省外推销,一旦其他地方培育出好的夏橙品牌,秭归夏橙就面临着销售甚至淘汰的危机。

3、管理落后,商标使用和管理水平不高。 秭归柑桔在使用商标时,没有把商标、商品的名称、包装、装潢把握好,一度使伪劣商品冲击市场,柑农蒙受巨大损失。每年有不少外省市的脐橙就是打着"秭归脐橙"的牌子上市的。

4、各行其是,柑桔商标没有发挥应有效率。 我县注册和正在注册中的柑桔商标:秭归脐橙、桔颂、长佳红和裕兴四件商标效率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各乡镇为本地的柑桔销售投入不少,在国内大中城市进行宣传。这样可以看出由于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形成规模优势,使之市场竟争力不强。如归州镇政府到东北三省进行宣传,虽然花了很大气力,但效果并不明显。。

5、产品品种零乱,不成规模。 全县在开发柑桔产品品种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发性高,随意性强,不进行品种和技术统一,导致品种花色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偶有精品,也达不到基地化、专业化、区域化的标准,不成规模,形不成精品名牌。

6、柑桔销售方式落后。 我县的柑桔销售以商贩贩运为主,没有形成稳定的营销网络。市场建设和对外销售窗口建设滞后,流通增效潜力和产业化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商标的'管理机构,在实施品牌兴县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如何发挥职能,打造柑桔品牌,推动秭归支柱产业的发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政府重视,部门参与,工商指导,在共筑"品牌兴县"工作中成合力

(1) 是要加强部门配合。在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建立柑桔商标注册联络员制度,指导涉农企业及柑农及时注册商标,正确使用注册商标,充分运用商标创立自己的产品品牌,让"创著名、驰名商标"的观念深入家家户户。

(2) 是加强重点指导。树立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就是发展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意识,运用登记注册职能,有意识地指导柑桔种植、经营企业走强强联合之路,推行"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千家万户的柑桔通过农业龙头企业联结,推向国内外市场。

(3) 是加强舆论引导。利用报纸、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对我县柑桔品牌的发展进行综合报道,广泛宣传商标品牌助推农业经济方面的作用;同时,与电视台联合制作专题片,通过个案分析,点评企业在商标品牌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

二、因地制宜,突出"秭归"特色,在秭归脐橙上求突破。

农业要发展,离不开农产品品牌和特色产品。结合秭归的实际。我们应该把"秭归脐橙"集体商标注册作为"品牌兴农"战略的突破口,力求通过"秭归脐橙"的品牌运作,带动和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说起柑橘种植基地,大家都会想起来广西,不得不说广西的柑橘规模跟品种都非常多。不过四川同样也不可小视,如今种植的三种柑橘价格都非常坚挺,名气并不比广西砂糖橘以及沃柑要差的。

耙耙柑正值上市,如今面临三大难题

四川比较出名的三种柑橘,爱媛已经下市了,耙耙柑正是销售高峰期,至于不知火丑橘目前处于少量上市,还没有集中销售的时候。耙耙柑正是现在四川柑橘的主力,只不过也面临着一些难题。

1、低温冻伤严重,果农烧火保暖

四川同样受到很大的低温冻伤,情况比广西还要严重,毕竟四川直接是西北寒潮第一波受灾地区,承担的低温压力也是最大的。

今年耙耙柑种植户就发现果子就算是盖膜了也扛不住低温,果子照样被冻伤了。今年更是出现一些果农为了给保护果子,直接在果园里面烧火,避免耙耙柑被冻伤。

可见四川耙耙柑面临的低温冻害情况不容乐观,不少果园的耙耙柑可能已经被冻伤了,只不过种植户还不太了解而已。一旦冻伤收购商上门肯定能够查看得到的,到时候价格就会下来了。

2、丑橘也已经上市,与耙耙柑正面竞争

现在耙耙柑冻害情况不小,而不知火丑橘也已经上市了,这两种柑橘样子非常相似,而且口感也是差不了太多的,至于价格也相差不大,这两种柑橘一旦上市肯定上直接竞争的。

本来耙耙柑都还没有卖完,如今不知火丑橘也上市,市场肯定会被抢走一些,收购商的选择性就更加大了,价格下跌压力也更加大了。

3、价格起伏不定,种植户卖果难

耙耙柑的价格起伏不定,去年就出现前期低价,后面直接暴涨的情况。种植户也适应了这种大起大落的价格,也都是想卖一个好价格,所以价格不太理想还是不愿意出手。

价格起伏大,何时出手成为种植户一大难题,卖早了害怕后面又涨价,卖晚了又害怕疫情冲击价格回落,现在种植户对于销售犹豫不决。

耙耙柑跟去年比起来价格也是回落了不少,这种柑橘味道还是非常好的,尤其适合孕妇小孩吃,没想过的朋友不妨下单尝尝吧。

领先,领先,领先,是石门柑橘产业的座右铭。

1963年11月,梅伯银技术员倡导引种无核蜜橘,在有核品种一统天下的时代是领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县农业科技部门先后聘请华中农学院教授章文才、湖南省园艺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民、常德地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孙定国等权威担任技术顾问,制定“特早熟蜜橘优先发展”路线,长期一以贯之。1984年9月,承办了“全国柑橘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现场评价会”。 1988年12月,“石门柑橘特早熟系列技术开发”被国家科委评为国家首届“星火奖”一等奖,刘庆民、熊继和、邢修民喜获金质奖章。1999年9月8日,石门县人民政府与日本国日中技术交流会签订五年期的友好合作协议,确定秀坪园艺场为“中日友好柑橘场”,重点建设其二分场“中日友谊橘园”。2000年6月,组成石门县柑橘技术考察团,考察访问了日本柑橘主产区。通过与美国、澳大利亚、挪威、西班牙、以色列、韩国等国际社会交流,石门柑橘实现了与世界紧密接轨。2000年10月,中国柑橘学会授予石门“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称号。2001年10月,石门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柑橘之乡”。2004年底,“国家级优质特早熟蜜橘无病毒种苗繁育基地“落户石门,进一步夯实了石门柑橘创先争优的雄厚基础。

县农业局副局长兼柑橘办主任方元久深有感知,科技领先,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柑橘产业建设的法宝,丝毫懈怠不得。

多年来,石门县依托早熟蜜橘的特色,做大规模,以早抢市,以优占市,以多持市,赢得了主动,赢得了商机,赢得了知名度,赢得了效益。

在贸易全球化和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背景下,石门柑橘一直保持着“品种、品质、品牌”的主动权。

2009年3月,县农业局、柑橘办筹资400万元人民币,为易家渡、楚江、新铺3个乡镇免费供应5500亩无病毒橘苗,配套产前产中产后相关设施设备,建成全国最大的无病毒柑橘出口基地。

为避免“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县农业部门相继制定了《柑橘规范化培管技术》、《柑橘高品质化管理技术》、《无公害食品·石门柑橘》等一系列标准,全县4.4万口沼气池托起了庞大的“猪—沼—橘”生产农业产业链,全县建起了5万亩绿色食品和20万亩无公害柑橘基地。“金湘源”柑橘获美国农业部NOP(有机产品)和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湘冠”柑橘获国家“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认证,三圣乡株木岗园艺场2300亩橘园和新关镇五桂桥村2000亩橘园均取得欧盟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2001年11月,石门县被国家农业部、对外经贸部命名为“全国园艺产品(柑橘)出口示范区”。2005年3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石门县“全国柑橘标准化示范区”称号。2007年1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确定秀坪园艺场为“全国柑橘标准化示范区”。金湘源食品有限公司2004年耗巨资引进欧盟产柑橘光电分选加工处理系统,美国FMC、西班牙佛美萨等国际水果保鲜处理企业在石门设点服务,将石门柑橘标准化产供销水平抬升到了世界前沿水平。县农业局长李良军说,多年来,石门县柑橘狠抓标准化生产,尝足了甜头。

“大念品牌经,稻草变黄金”。紧扣时代的脉搏,石门柑橘逐渐实现从“产品”到“名品”的“变脸”。

1998年8月,石门县向国家商标局申报注册“湘冠”、“金果”商标,结束了石门柑橘没有品牌的历史。后来,又相继注册了“皂市”、“秀坪”、“石门红”、“金湘源”、“橘友”、“雾禾”等商标,品牌队伍不断壮大。 2001年10月15日,首届中国柑橘文化节在橘乡石门盛妆启幕,在陈文浩、朱晓平、熊大顺三任县委书记的“接力赛”中,此后每年一届,颂橘、唱橘、演橘、画橘、写橘、赏橘、品橘、赛橘等系列活动,连续八届柑橘节总策划人、著名作家张天夫创作的《橘颂》和《石门红》,黄士元《青山绿水橘飘香》,佘致迪、周雄和孟勇《金橘漫天红》,石煌远和孟勇《橘子红了石门红》,张深奥和张福雄《土家汉子》,陈文河《石门的橘子》,杨昌伟《秋日》,陈文曙《橘颂》,张友亮《橘香满石门》,以及《神奇石门_____中国名家画橘乡石门》画册等上千件文学艺术作品、精彩纷呈。县城“橘香路”澧水柑橘文化观光带绵延2公里,龙凤“赏橘亭”、秀坪“柑橘文化展览馆”、“中日友谊橘园”、“柑橘文化长廊”等柑橘文化景点,精典雅致。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石门橘乡》、湖南卫视《玫瑰之约·石门橘子红了》、《全国柑橘产业化建设论坛》、“柑橘狂欢节”等重大专题,精美绝伦,极大地提高了石门柑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01年9月,石门县委县政府筹资180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皂市柑橘大市场,市场年交易柑橘近30万吨,成交额约4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柑橘产地交易中心,被命名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目前,全县共有16个柑橘主产乡镇,柑橘专业村220个,建成了以蒙泉、夹山、秀坪、新关、皂市、白云等乡镇为主的30万亩早熟特早熟蜜橘基地,以维新镇、三圣乡为主的6万亩纽荷尔脐橙基地,以磨市镇为主的2万亩椪柑基地,以雁池乡为主的5万亩中迟熟蜜橘基地,以所街乡为主的1万亩冰糖橙基地,专业大户4.7万户。在县柑橘协会和14家柑橘专业合作社的联合下,金湘源食品、秀坪园艺场、恒园果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57家果品分选打蜡厂及3200个柑橘营销大户精诚合作,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模式,谱写着柑橘产业新的辉煌。

2008年度,全县共有出口注册橘园29个面积10万亩,柑橘出口加工注册企业22家,当年出口9.44万吨,占到39.1万吨总产量的24.1%,实现了自1968年以来的连续四十一年对外出口,果品远销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意大利、荷兰、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香港、澳门等1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柑橘出口第一县”的影响力更加显著。

2009年1月18日,总投资7500万元,年计划加工橘瓣罐头2万吨的节节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掀开了石门柑橘向精深加工领域突破的新的一页。

“品种、品质和品牌建设,成就了石门柑橘,今后要更上一层楼”,县委书记熊大顺,一直在橘乡“摸爬滚打”,是柑橘产业发展壮大的见证和决策者,对进一步做大做强柑橘产业,他信心十足。

每年一度的中国石门柑橘节名扬全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4224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