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AI战略:华为引领数据中心网络迈入人工智能时代

践行AI战略:华为引领数据中心网络迈入人工智能时代,第1张

AI正在成为企业助力决策、提升客户体验、重塑商业模式与生态系统、乃至整个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但在崭新的AI时代,数据中心网络性能也正在成为AI算力以及整个AI商用进程发展的关键瓶颈,正面临诸多挑战。

为此,华为以“网络新引擎 AI赢未来”为主题发布了业界首款面向AI时代数据中心交换机CloudEngine 16800,将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性的应用到数据中心交换机,引领数据中心网络迈入AI时代。

AI时代数据中心网络面临三大挑战

当前,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正在提速驱动数据量暴增;同时,语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占比持续提高,庞大的数据量和处理难度已远超人类的处理能力,需要基于机器运算深度学习的AI算法来完成海量无效数据的筛选和有用信息的自动重组,从而获得高效的决策建议和智慧化的行为指引。

根据华为GIV 2025(Global Industry Vision)的预测,企业对AI的采用率将从2015年的16%增加到2025年86%,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利用AI助力决策、重塑商业模式与生态系统、重建客户体验。

作为人工智能的“孵化工厂”,数据中心网络正成为AI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但与此同时,随着AI时代的到来,AI人工智能的算力也受到数据中心网络性能的影响,正在成为AI商用进程的一大瓶颈。

华为网络产品线总裁胡克文指出,AI时代的数据中心网络将面临以下三大挑战:

挑战1.AI算力。高性能数据中心集群对网络丢包异常敏感,未来的网络应该做到零丢包。但传统的以太网即使千分之一的丢包率,都将导致数据中心的AI算力只能发挥50%。

挑战2.大带宽。未来5年,数字洪水猛增近20倍,现有100GE的网络无法支撑。预计全球年新增数据量将从2018年的10ZB猛增到2025年180ZB(即1800亿TB),现有100GE为主的数据中心网络已无法支撑数据洪水的挑战。

挑战3.要面向自动驾驶网络的能力。随着数据中心服务器规模的增加,以及计算网络、存储网络和数据网络三网融合,传统人工运维手段已难以为继,亟需引入创新的技术提升智能化运维的能力,如何用新的技术去使能、把网络问题排查出来成为业界都在思考的问题。

华为定义AI时代数据中心交换机三大特征

从行业大势来看,随着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正将我们带入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智能世界,数据中心网络也必须从云时代向AI时代演进。在华为看来,数据中心需要一个自动驾驶的高性能网络来提升AI算力,帮助客户加速AI业务的运行。

那么,AI时代的数据中心网络究竟该如何建设呢?胡克文指出,“华为定义了AI时代数据中心交换机的三大特征:内嵌AI芯片、单槽48 x 400GE高密端口、能够向自动驾驶网络演进的能力。”

特征1.业界首款内嵌AI芯片数据中心交换机,100%发挥AI算力

从应用侧来看,刷脸支付的背后是上亿次图像信息的智能识别,深度 健康 诊断需要基于数千个算法模型进行分析,快捷网购体验离不开数百台服务器的智能计算。也就是说,新商业物种的诞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以及用户体验得以改变,强烈地依赖于人脸识别、辅助诊断、智能推荐等AI应用的发展。

但由于AI算力受到数据中心网络性能的影响,正在成为AI商用进程的关键瓶颈。为了最大化AI算力,存储介质演进到闪存盘,时延降低了不止100倍,计算领域通过采用GPU甚至专用的AI芯片将处理数据的能力提升了100倍以上。

CloudEngine 16800是业界首款搭载高性能AI芯片的数据中心交换机,承载独创的iLossLess智能无损交换算法,实现流量模型自适应自优化,从而在零丢包基础上获得更低时延和更高吞吐的网络性能,克服传统以太网丢包导致的算力损失,将AI算力从50%提升到100%,数据存储IOPS(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性能提升30%。

特征2.业界最高密度单槽位48 x 400GE,满足AI时代5倍流量增长需求

数据中心是互联网业务流量汇聚点,企业AI等新型业务驱动了数据中服务器从10G到25G甚至100G的切换,这就必然要求交换机支持400G接口,400GE接口标准化工作已经于2015年启动,目前针对数据中心应用已经完成标准化,400G时代已经来临。

集群的规模是数据中心架构演进的动力,经典的无阻塞CLOS理论支撑了数据中心服务器规模从千台、万台到今天10万台规模的发展,增大核心交换机容量是数据中心规模扩大的最常见手段。以一个1000T流量规模的数据中心组网为例,采用400GE技术,核心汇聚交换机需要5K个接口,相对100GE技术减少75%。

为此,CloudEngine 16800全面升级了硬件交换平台,在正交架构基础上,突破超高速信号传输、超强散热、高效供电等多项技术难题,不仅支持10G→40G→100G→400G端口平滑演进能力,还使得单槽位可提供业界最高密度48端口400GE线卡,单机提供业界最大的768端口400GE交换容量,交换能力高达业界平均的5倍,满足AI时代流量倍增需求。同时,CloudEngine 16800在PCB板材、工艺、散热,供电等多方面都进行了革命性的技术改进和创新,使得单比特功耗下降50%。

特征3.使能自动驾驶网络,秒级故障识别、分钟级故障自动定位

当数据中心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撑去创新时,人工智能也给数据中心带来巨大利益,如借助telemetry等技术将异常信息送到集中的智能运维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这极大提升了网络的运行和运维效率,降低运维难度和人力成本。但是当前计算和存储正在融合,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规模越来越大,分析的流量成千倍的增长,信息上报或者获取频度从分钟级到毫秒级,再加上信息的冗余,这些都使得智能运维平台的规模剧增,智能运维平台对性能压力不堪重负降低了处理的效率。如何减轻智能运维平台的压力,在最靠近服务器,最靠近数据的网络设备具有智能分析和决策功能,成为提升运维效率的关键。

CloudEngine 16800基于内置的AI芯片,可大幅度提升“网络边缘”即设备级的智能化水平,使得交换机具备本地推理和实时快速决策的能力;通过本地智能结合集中的FabricInsight网络分析器,构建分布式AI运维架构,可实现秒级故障识别和分钟级故障自动定位,使能“自动驾驶网络”加速到来。该架构还可大幅提升运维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部署性。

引领数据中心网络从云时代迈入AI时代

自2012年进入数据中心网络市场以来,目前华为已服务于全球6400+个用户,广泛部署在中国、欧洲、亚太、中东、非洲、拉美等全球各地,帮助互联网、金融、政府、制造、能源、大企业等多个行业的客户实现了数字化转型。

2017年华为进入Gartner数据中心网络挑战者象限;2018年进入Forrester数据中心SDN网络硬件平台领导者;2013-2018年,全球数据中心交换机厂商中,华为连续六年复合增长率第一,发展势头强劲。

早在2012年,华为就以“云引擎,承未来”为主题,发布了CloudEngine 12800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七年以来这款面向云时代的交换机很好的支撑了数据中心业务d性伸缩、自动化部署等核心诉求。

而随着本次华为率先将AI技术引入数据中心交换机、并推出面向AI时代的数据中心交换机CloudEngine 16800,华为也在引领数据中心网络从云时代迈入AI时代。

2018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宣布:将人工智能定位为新的通用技术,并发布了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全面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智能终端、云和网络等各个领域。而本次华为发布的业界首款面向AI时代数据中心交换机CloudEngine 16800,也是华为在网络领域持续践行AI战略的集中体现。

而作为华为AI发展战略以及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loudEngine 16800不仅是业界首款面向AI时代的数据中心交换机,还将重新定义数据中心网络的代际切换,助力客户使能和加速AI商用进程,引领数据中心真正进入AI时代。

6月1日,AITO品牌早早地公布了5月份的交付数据,在疫情冲击以及芯片供应欠缺的环境下,有华为深度加持的AITO,在5月份交付量竟然一举突破5000辆,87天累计交付破万,达到11296辆,是所有新品牌单款车型交付最快破万的。

从出来后争议不断到87天破万,问界M5的“步伐”确实比之前的赛力斯要走的更快更稳。这不禁让人深思,与华为的深度捆绑后,究竟赋予了AITO多大的能量?

产品竞争力上了一个“台阶”

在问界M5首次亮相的华为冬季发布会上,余承东说了一句这样的话,“AITO问界M5作为华为持续创新与专业实力的最新见证,将会开启智慧出行新的时代。”

首先,华为全程参与了这款车的从设计到研发再到营销最后再到渠道铺设的整个闭环后,这款车的“含华量”显然要比当初的赛力斯SF5要高出不少。而且达到工业4.0标准的重庆两江智慧工厂,显然要让问界在面对大部分选择代工模式的造车新势力上更有“底气”。

底盘 *** 控方面,余承东称AITO问界M5的底盘能媲美百万级豪车。前双叉臂、后梯形多连杆独立悬架加持下,问界M5还采用轻量化铝合金底盘,副车架也采用了柔性化设计,极大地提升了 *** 控性。众所周知,此前理想ONE 赢得细分市场的青睐,并不是靠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而只是比一般车型切入得更准,更能找到国人的用车痛点。而问界M5在产品端比起理想有不少“长板”的同时,更有华为出众的号召力,因此销量逐渐“浮出水面”,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

全策全力之下,华为30万的销量可能在今年内不能达到,但在明年,后年新势力逐渐沦为头部竞争的角逐好戏中,华为出众的整合能力,确实是其攻破其他对手最有力的长矛。

智选模式优势逐现?

自从华为2019年开始宣布进入 汽车 行业开始,已经走过了多达3年的时间。从一个简单的供应商到现在大家普遍认为的“亲自下场”,华为合作对象可谓是寻觅了不少对象,就目前来看,选择华为HI模式的有(北汽、长安、广汽),而智选模式的仅有赛力斯一间。

从一开始,华为就认定智选模式优先级要远大于HI模式的设定,或者可以说,从余承东此前的话语中,也可以清晰认知到华为内部对于智选模式与HI模式的定位。其曾经在一次内部会议中谈到,跟华为合作的车企“要品牌没品牌,要渠道没渠道,要零售没零售,产品设计、体验各方面都不行……”。余承东在言语中无疑中把广汽、长安拉下水,要知道这两家企业在造车行列中实力都位于前列,而华为仍然对于这两位合作伙伴感到不满。从广汽和长安与华为合作的车型仍未问世,华为对于合作车型的要求相当之高。

因此在华为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主导权拉回到自身手中。从而诞生了由华为主导的智选模式。简单来说,智选模式就是由华为终端消费者业务团队帮助客户做设计优化、体验优化。

而智选模式与HI模式有何差距,或许大家没有一个系统的认知,缸哥在这里就为大家科普一下。HI模式下,即华为inside模式,华为提供全车智能化解决方案,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方案打包交付给合作的车企。而智选模式则是,从设计、开发、用户体验等从头到尾每一个细节,都由华为来主导,华为来选择。因此如果说HI模式“含华量”有60%~70%,那么智选模式最低限度有95%。因此,可以在不少论坛上看到,在提车问界M5后,不少人会将车后赛力斯的标签撕掉,贴上华为的英文标识。

虽然智选模式有着HI模式无可媲美的优势,却有一个致命缺点,便是未来这种模式想要扩张出去让更多车企参与进来,又有多少传统车企或者有份量的新势力车企“愿意”呢?可以预见的是,华为 HI 模式未来主要针对传统车企,因为两者合作需要话语权的平衡。而愿意被贴上华为标签,逐步沦为华为“代工厂”的企业绝对不会是目前一线传统车企。因此,华为智选模式能走多远,缸哥认为并不在于智能座舱有多么“华丽”,反而是 汽车 质量在3~5年后,现在热销的问界M5.以及即将发售的M7能不能得到消费者在质量口碑上的普遍认可。

余承东的下一步怎么走?

众所周知,华为卖车的的迫切心情早在被美制裁5G手机的一刻就已经暴露无遗。虽然余承东在此前粤港澳车展上再次将 汽车 与手机类比,但明眼人都清楚, 汽车 与手机的区别并不在一个“维度”。甚至可以说,华为要想从 汽车 上复制手机销量的神话,还有一大段路需要走。

要不断对外扩张,已经是华为目前的重中之重的任务。而且下一步华为要将HI模式打造成辅助驾驶的极致,智选模式打造成智能座舱的极致,已经可见苗头。

而分开的两条线路,如何划分好之间界限,避免过度同质化,同样是余承东需要担忧的问题。虽然两者在路线上开端有所差别,但越往上走,华为的资源必然共性越多,到最后很容易造出智能化程度相仿的两个甚至多个产品,不同的是,只是挂上不同的厂方标识。“灵魂”和“肉体”华为占据多少,这条数学题,是华为考量未来的第一步,而接下来才是不断的获取足够多的车企客户。

从长远来看,华为的“野望”当然是中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但回顾现实,今年要完成30万的“小目标”已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综上所述,目前华为造车,可以说只是成功踏出了胜利的一小步。而且AITO交付量的攀升,也存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交付的可能性。而且,要如何处理好此前赛力斯SF5用户的不满,也是华为与赛力斯需要联合解决的事情。这款车被华为一举甩开。潜移默化地会让问界的用户担心,自己购买的M5、M7,是否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遭遇同样的情景。

写在最后

6月6日,iPhone制造商Apple在其年度开发者大会WWDC上展示了其CarPlay的新一代版本。尽管真正安装的 汽车 要等到2023年下半年才会公布,但这先行版已经引发了 汽车 行业的巨大反响。毫无疑问,一直以智能座舱为宣传重点的华为,在未来除了要守住自己的固有阵地以外,更要与苹果争夺智能座舱的下半场。面对重重压力,余承东能带领华为走得多远,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

将近两年的预热之后,华为终于确定了鸿蒙系统的正式发布时间——6月2日。与此同时,华为 *** 作系统EMUI的官方微博也更名为“Harmony OS”。谷歌断供的背景之下,这被视为是华为告别安卓的一种仪式。

鸿蒙身上拥有许多个引人注目的标签:“华为”、“国产”、“第三大 *** 作系统”、“比肩iOS和安卓”,这些足以令资本市场兴奋。鸿蒙发布日期官宣当天,“鸿蒙概念股”纷纷大涨。截至25日收盘,易联众、常山北明、科大讯飞等相关股票均大涨。

从2019年问世到现在,在华为消费者业务增速大幅放缓的危急时刻,鸿蒙终于、也必须上场了。但把鸿蒙做出来,只是它的第一步。

“成功开发 *** 作系统只是1%,剩下的99%都是做生态。”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智慧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在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生态而言,尤其是 *** 作系统这类的底层平台,软件使用量、市场占有率是它能否活下来并最终成功的核心因素,16%的市占率是一个生死线。

如何守住这条生死线,或者说如何做大生态,是鸿蒙在今后两年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尽管现在呼声最大的是鸿蒙手机,但如果单一地用于手机,那鸿蒙几乎很难存活。iOS和安卓已经足够成熟,即便华为完全对手机厂商开放合作,现阶段也很难有竞争对手有动力伸出橄榄枝。

鸿蒙被定义为为万物互联时代打造的智能终端 *** 作系统,相比起“替代安卓”,它更长远的目的是走向更多终端,拉到更多合作伙伴,从而壮大生态,维持生命力。

但年轻的鸿蒙要靠什么吸引合作厂商?

5月18日,华为在鸿蒙生态合作伙伴峰会上宣布,华为全场景硬件生态品牌正式升级为HarmonyOS Connect,将Works with HUAWEI HiLink和Harmony OS统一为HarmonyOS Connect。

通俗地说,这一升级的目的是进一步整合华为硬件生态资源,提高合作效率。曾有华为HiLink合作厂商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华为HiLink、鸿蒙分属两个销售团队,内部竞争很厉害,常常令合作厂商“搞不明白到底要和谁合作”,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内耗。此次统一团队、品牌、方案和体验,就是“集中精力做好硬件生态”。

杨海松还在峰会上表示,鸿蒙将从三个层面与硬件合作伙伴共创收益:做产品、卖产品和运营产品。简而言之,提供软件、渠道和服务。

杨海松认为,华为在生态搭建上缺乏经验,但做产品却很擅长。相比起其它 *** 作系统,鸿蒙拥有其独特优势,比如支持多设备统一编写语言,应用和服务开发者可以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对用户而言,跨设备使用体验也可以更加流畅。

在产品层面,华为向鸿蒙生态伙伴免费提供开源软件和商业认证,如果有对 *** 作系统要求较高的厂商,可以选择购买商业发行版,华为会从中收取服务费。但大多数厂商还是选择免费版,因为成本较低。

华为还将帮助鸿蒙生态伙伴卖产品,像帮助赛力斯卖车一样,在华为线上商城、线下门店全面铺开搭载鸿蒙系统的硬件产品,华为从中收取渠道佣金。目前,华为拥有3大电商平台入口以及超过60000家线下门店,今年还将额外增加15000家第三方门店,未来将全部向鸿蒙生态产品开放。

对一些硬件厂商来说,华为的渠道网络和品牌效应拥有不小吸引力。杨海松举了一个例子,有生态伙伴在全渠道销售同样的产品,半年内销量在一千台左右,但在华为商城可以实现20天1000台的销量,且基本不做任何导流和营销。

一位已加入Harmony OS Connect的智能家居厂商市场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表示,由于自身品类较为小众,加入的目的并不在于带货,而是希望借助华为的品牌效应提高影响力,让华为帮助自己教育市场。

第三层是运营产品。华为把十万个以上的原子服务引入Harmony OS Connect,并与合作伙伴联合运营,方便消费者免安装直接使用,最终由华为与厂商共同分成。杨海松表示,这是未来鸿蒙做大蛋糕的关键。

但杨海松也提到,鸿蒙今年的目标并不是赚钱,渠道佣金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收入。某种程度上,让生态伙伴赚钱比鸿蒙赚钱更加重要。

根据官方披露的数据,今年鸿蒙计划将搭载超过3亿部设备,其中有2亿部是华为自有设备,生态设备将超过1亿,场景拓展上希望“一横一纵”。其中,“一横”要从在家居领域扩展到消费者高频刚需的六大领域,目前累计拥有超过1000家硬件生态合作伙伴,包括美的、九阳、老板电器等;“一纵”则是做好全产业链适配,已积累超过50家模组和解决方案合作伙伴。

业内有声音担忧,手机普遍被认为是万物互联时代的核心入口,但在芯片问题始终无解的情况下,华为未来很难在手机规模上取得优势。杨海松认为,华为手机仍然有7亿多的存量,且手机换机周期在拉长,华为仍有“上量”的时间。另一方面,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PC、平板、手表乃至跑步机等任意设备都有可能成为新的入口。

无论如何,鸿蒙要走的路还有很远。杨海松提到,鸿蒙当前最核心的挑战是时间和规模的剪刀差:“留给中国万物互联时代的软件生态构建根能力的时间只有一到两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用一年走完别人5-7年的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4280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