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第1张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

曾经很多人都说,文品见人品,我也很相信这句话。

事实上,很多时候并不是这样的,胡兰成的文采可以说顶呱呱,能与张爱玲相媲美,但是他的人品是渣到极致,能算得是渣男中的战斗机。所以说文采并不等于人品。

1.

2018年的时候,我看到一篇文章TA家里很着急缺钱,想到都是农村出身,在一个平台写作,虽然没任何交流,但知道这个人,看过TA的很多篇文章。我微信给TA转了500元,TA当时说了很多感谢的话,还说会尽快还上,我说你先拿去用。

大慨又过了一个多月,TA说想把自己的直播间转让给我,还展示给我看了,里面还有钱,TA着急要现金。我说转让那个直播间太麻烦,TA说家里人生病了,实在很无奈,希望我能帮忙,我说直播间提现也就三天时间,那我先转你2500元急用,你三天后提现了就还给我,哪知道一起3000块钱就这样没了。

前年底我催过很多次,TA每次都说会尽快还的,要不就说月底一定还上,要么又是家人摔了,住院了……

但到现在人也没见着,后来才知道,在我借钱给TA后,TA经常发朋友圈依然是缺钱,到处筹钱,又是创业开工作室,又是家人病危,但是TA每次把我的屏蔽了,或者说把曾经帮过TA忙的人统统都屏蔽了。所以很多人就不知道这些事情,直到后来缺口太大,有人拉了个群,才发现TA居然借过这么多人的钱,简直是披了羊皮的狼。

如果我开始知道TA问很多人借过钱,知道TA人品这么差,那么我可能就不会一直相信TA。

去年我有一次看TA微博在发动态,我就私信问我的钱大概什么时候还我,TA没有回我,后来我又在微信上说,你为什么发朋友圈把我给屏蔽了呀?TA说我借钱归借钱,屏蔽不屏蔽是我的自由,钱你放心我很快就还,正在筹备。过了一段时间,我再催TA,发现TA已经把我拉黑了,一片好心换来的是如此下场。

这个金额不算多,但对于我来说也绝对不算少的一笔钱。

有人写了篇文章,把TA与大家借钱始末,包括全部资料,以及不少聊天截图,整理成一篇长文章,是一篇很详细的讨伐TA的文章,被欺骗这么久,实在没有办法才这样,关于涉及其他人的名字头像都打了马赛克。

我作为是被借钱之一,看到那篇文章就立马转发了朋友圈,很多人都表示,那样的人实在是太可怕了,简直是文人中的败类,文友圈居然还有这样的人,也避免了其他人再被欺骗。

但有一个文友却在我那条朋友圈下面留言说,谁让你那么傻,相信人呢,活该!!

看到这样的观点真是无语了,坏人,骗子又没有写在脸上,何况TA是一个写文出了几本书的人,。

再说如果所有相信TA的人,都是叫傻瓜,那是否人人都该冷漠;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有需要急用钱的时候。我们只不过是错信了人。

有的借了有5万多,有个大学生还凑钱借了一万多给那位,他是听说TA父亲重病在医院,他体会过亲人在医院等钱的万分焦急,有时说不定伸手一把,就救了一条人命,他这样的出发点有错吗?

是否善良都有罪,是否乐于助人都有错,人人冷血,冷漠,这人间还有意思吗?那大学生听过TA的课,买过TA的书,看过TA的很多文字,他觉得是在救人之急。

那个别幸灾乐祸的人,真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反而攻击受害的人。只能说那个TA伪装得太厉害,骗取了大众的信任。

其实TA更是把自己一手好牌打烂了……

2.

曾经我用朋友圈和文章直接和间接推过很多人,用很多方式支持过他们。绝大部分成为了好朋友,但也有个别人,TA反而觉得那是自己优秀,我是TA的小粉丝而已,我就该无条件崇拜TA,其实此前自媒体圈又有多少人认识TA呢?

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妥妥的神仙,所有公开照片没有一张有细纹和瑕疵,都是完美无瑕,超凡脱俗的气质,天长日久大家就会想真的有这样美好的人吗?

从来没有公开生活照,都是艺术照,多才多艺无所不能,了解的都知道更多不过是摆拍,有意打造这样的完美人设,高端大气上档次。见过的朋友都知道,真人与TA所展现的照片,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让人大跌眼镜,怀疑那些照片是怎么拍的,需要如何修图,P图,需要如何精条细选的找角度,又需要在多少张中挑出来的,才能发出如此好看照片。

最让人生气不解的是帮TA十次,都不懂得回报一次,反而当仇人待,真让人郁闷生气,寒心啊!把人当傻子,真是被气坏了。一心支持帮那么久,实在不明白咋成了冤家。

这是有多清高,又该是有多自信?从没说过一句谦虚的话,把自己端得那么高,也不觉得累。打造端着高真是为情怀,倒也让人信服,但营销起来却比谁都厉害。

做人做事还是实在点心安,浮华万千,唯真不破。不管是写文还是做人,真诚善良,心怀感恩是最最基本的,尊重每一位努力的人。

网络上真的是什么人都有,有的所呈现的文图与本人截然不同。有欺骗别人金钱的,有欺骗别人信任的,有欺骗别人情感的……

不要沉迷任何人的文字,不要盲目崇拜任何人。在我们的前行路上,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以上是我在网络4年多来,遇见的很寒心无语的两件事。首次发布带个人情绪文字。)

待自己。在跟你我相同的人生境遇里,她们更懂得经营自己。愿她们的命运,成为你的良药。愿这本书成为女孩最靠谱的人间指南。

内容提要

女人似花,花似梦;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时光的阡陌上,岁月的红尘中,

她们似水的年华悄然流走,但是,岁月深处的沉香,永远不散

苏青、吕碧城、阮玲玉、陆小曼、林徽因、张爱玲、萧红、香奈儿、奥黛丽。赫本、海伦.凯勒、南丁格尔、玛丽莲.梦露……一个个在胶片、文字中无数次出现的名字,成就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传奇。她们的生命如歌,有欢歌,也有悲歌;她们的生活如梦.有美梦,也有噩梦.有的人甚至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爱与恨的纠葛.痛与悟的交融,生与死的彻悟.最终以血泪为墨.谱写出动人的命运交响曲。

她们并非都是命运的宠儿,却能成为生命的强者,笑迎生命中的风雨和炎凉,静候岁月的花办悄然绽放。她们用无与伦比的美丽去跨越了现实中的风雨.活出了一份淡定从容的气质,这种气质经过岁月的沉淀,洒脱如风.优雅似水。她们的优雅.超越了时空.赢得了时光。

打开书页,仿佛还能听到柔声细语.嗅到空气中的脂粉馨香,看到她们迷人的背影.或知性雅致.或清高孤傲,或妖媚奔放……她们的故事,值得每一个人认真阅读.她们灵魂中的香气.足以陪伴你我走过漫长岁月。彼岸花来,静静盛开,即使最终繁华落尽.却依然可以在岁月中翩跹起舞,流年缱绻,永远不散。

《做灵魂有香气的女人(精)》由文娟编著。

目录

第一章 爱自己,生命才有意义

苏青:谋生与谋爱

唐瑛:精致,是女人的尊严

张幼仪:放弃,才是真正的开始

吕碧城:我爱自己,没有情敌

第二章 与逆境共处的智慧

潘玉良:在流言蜚语中成就传奇

江冬秀:一世夫妻千载情

第三章 让婚姻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陆小曼:当爱情在婚姻中渐渐地退去光环

潘素:美好的姻缘是两人同视一个方向

凌叔华:浪漫一生又何妨

许广平:唯爱与理想,不可辜负

第四章 于三千世界,智当凌驾于事

林徽因:用智慧找到通往幸福的路径

福芝芳:生活追求的是幸福而非完美

孙多慈: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第五章 阴晴圆缺会有时。美景只是刚刚好

张爱玲:笔底倾城,海上花开

萧红: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宋清如:穿越岁月的灵性之光

第六章 因为爱。不说再见

玛格丽特。杜拉斯:爱是沉沦,是不朽的拯救

可可·香奈儿:带着微笑献出一切,用眼泪收回所有

戴安娜王妃:我已足够勇敢,才离得开你

西蒙娜·德。波伏娃:女人,首先是个人,其次才是个女人

奥黛丽·赫本:因为爱,不说再见

第七章 你不能要求没有风暴的海洋

伊丽莎白二世: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玛格丽特·撒切尔:练就与梦想匹配的才华

杰奎琳·肯尼迪:确定自己的需要,然后勇敢实践

J·K·罗琳:低潮的谷底,就是命运的转机

玫琳凯·艾施:你不能要求没有风暴的海洋

第八章 高贵的灵魂,永恒的光亮

玛丽·居里:一次稳固自我价值感的修炼

海伦·凯勒:唤醒生命的内在活力

格蕾丝·凯利:不被时光陨灭的优雅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高贵的灵魂,永恒的光亮

后记:心若安好,便是晴天

前言

歌德曾说,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提升。

一个个拥有丰沛、高贵灵魂的女性就像一颗颗不夜的明珠,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她们曾用梦想和行动点燃生命的激情,她们并非都是命运的宠儿,却也能成为生命的强者,可以通过黑暗、暴风雨去寻找自我。她们笑迎生命中的风雨和炎凉,静候岁月的花办悄然绽放。

这些美丽的女子用自己一生的辉煌成就一段段传奇,用无与伦比的美丽去跨越了百年的风雨,她们懂得用淡定去修复日渐粗糙的容颜,以期保留那份和悦与温婉。她们更知道如何对待那些人性的浅薄与尖酸,让自己不被焦虑和无奈吞噬湮没。

我们通过打捞文字碎影中的残片,去聆听一段段传奇,触摸片刻她们心底的冷暖,也懂得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勇敢。

能在漫长的一生中悠远笃定地面带微笑,并在任何人生境遇下都能进发出生命能量,她们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即使有些人的躯体已经归于永恒的寂静,精神却依旧可以引领我们提升。

走近她们,也就走近了高贵的心灵,然后以此唤醒我们追求高贵灵魂的冲动。

保留灵魂的高贵,到底有何用处?

人生忙碌,谁都不肯停下匆匆的脚步,一个个物质利益的诱惑,一场场无法喘息的竞争,人们的脚步太快,竟不管灵魂是否同行。不知不觉,有了太多的精神垃圾无处安放。我们只关注外部世界,却从不关注自我体验。于是,我们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糟,总是认为所有人都比自己幸福。

我们需要积累灵魂的财富,然后,让平常的日子一点一点地清丽脱俗。

也许我们不是名媛,在一座平凡的城市做一份平凡的工作,却希望借由这一缕缕灵魂的香气,在烦琐中,可以形成安宁、乐观、宠辱不惊的品质,洗尽铅华,淡淡地散发出精神和心灵的芬芳。同样的工作,从此有不一样的心境,不为那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情伤筋动骨,也不为事业成就虚张声势,也不因家庭琐碎歇斯底里,能实现经济独立人格独立,也可以经营好家庭,纵然生活百般磨难,也不让焦虑和戾气浸透生命。

这些美丽的灵魂可以引领我们穿越迷雾,走过生命的黑夜,让日益空虚的灵魂沐浴爱与善,让内心真正拥有安静与勇气,从而可以穿越人生中的隧道,寻找生命的美好。

繁华落尽,依然可以在岁月中翩跹起舞。

从此,时光不老。

后记

执一杯清茶,遥望逝去的时光。

你曾喜欢在每一个风起的日子,淡看花飞花谢,可是世事纷争的喧嚣让你脚步匆匆,遗失掉心灵最初想要找寻的美好;你希望在生命苍凉后拥有厚重的沉淀,可是一份稳定却枯燥的工作,却让你不断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

你在别人的眼中活得很好,自己的心里却不曾快乐。

生命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为自己而活永远是最有价值的追寻。

人生最大的勇敢之一,就是经历伤痛之后,还能保持自信与能力。这就是内心真正强大独立,要将目光始终朝向高远唯美的外在世界,不被内心的弯弯绕绕所羁绊,生命的花开’无论繁华或衰败,都是人生里的必修课。

世界的繁杂是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快乐或悲伤,丰富或乏味,不过一念之间。

所以,我们需要借着这些优秀女人的人生,让自己狭窄的人生得到拓展,我们只有看到更多美好,才会发现,我们还有多少路要走。

有时,你越不安,越浮躁,很多女人忙碌却都是徒劳,也许,批们想要的并不是她们需要的。

席慕蓉曾有这样一句诗:生命原是要不断地受伤和不断地复原,世界仍是一个在温柔地等待着我成熟的果园,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的安宁和美丽。

女人,应该寻找到一种内心的松弛状态,生命的单纯与美好全系于平适的心境。

能在一份工作中找到人生价值,并收获成功的喜悦固然让人敬佩,如果可以把家庭经营得很好也同样让人尊敬,人生本来就不单单只有一种模式和快乐。

能进能退,平和洒脱,活出自我,心若安好,便是晴天。

精彩页(或试读片断)

婚后两个人也曾有过短暂幸福,只不过,李钦后生性风流,还与外婆的长孙媳妇私通。苏青自然伤心,想借由读书忘记家庭烦恼,却又怀了身孕,只能休学。李钦后虽然风流,但对苏青也有感情,看她伤心,便向她悔过,提出带她到上海,承诺重新来过。

只是到了上海,生活不但没能像期待的美好,反而更加糟糕。除了李钦后的连连出轨时时引发一次次争吵,就是一家几口的生计也成了问题。李钦后自私、懦弱、虚荣,不肯负起养家的责任,苏青每天就在争吵、愤怒、沮丧中煎熬。

苏青讨厌自己的状态,她在文章里写道:“一个女子到了无可作为的时候,便会小心眼儿起来了。记得我初进大学的时候,穿着淡绿绸衫子,下系同颜色的短裙,风吹过来飘舞着像密密层层柳条儿起的浪,觉得全世界就只有我一个人耀眼:我像娇艳的牡丹,而众人便再好些也不过同绿叶点缀或衬托一番罢了。但是现在呢?他,我的丈夫,却不许我向上。”

苏青开始意识到家庭生活已经让她时时都充满束缚感,只是这时她还没有勇气和家庭生活决裂,可是,命运倒是仁慈,借由李钦后的一记耳光才让她彻底与这狰狞告别。

苏青养着女儿不受婆家的待见,想出去工作又受丈夫的限制,可是当她向李钦后要钱以作家用时,竞换来一记响亮的耳光。这个男人这时早已厌倦自己的妻子,他也早已忘记自己当时是如何高攀不起中央大学的才女。而苏青,被这一巴掌生生打醒。同李钦后的十年婚姻已经走到绝境,苏青终于离开丈夫选择独立.

后来,张爱玲这样评论苏青的婚变:“不论在什么样的患难中,她还是有一种生之烂漫。多遇见患难,于她只有好处;多一点枝枝节节,就多开一点花。”

离开李钦后的苏青确实表现出生活的韧性,幼子嗷嗷待哺,喂养刻不容缓,她必须承担起养家的重任。她说:“我相信就是爱孩子也须先自维持生存,自己连生存都不能够了,又拿什么去爱他们呢?”(《再论离婚》)

从一个无忧无虑少女到一个名牌大学的才女,再到一个失婚还要抚养三个孩子的少妇,苏青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

她曾四处托人找工作却只有可怜的薪水,她想来想去还得发挥所长,以文谋生。

历经周折,她的《天地》月刊终于创刊。苏青的选材、文笔、主题,无一不迎合衣食父母之胃口,大家喜欢看她的市井烟火气,她便保持这种风格。苏青集作者、编辑、发行于一身,也因此,她要向张爱玲约稿。她的约稿信竟一下打动了这个当时在上海大红大紫、最负盛名的女作家。她亲函张爱玲“叨在同性,希望赐稿”,张爱玲喜欢这位率性的主编,也愿意为《天地》撰稿,后来还同苏青成为闺蜜。

苏青在经营杂志方面很有天赋,她不但能约来当时各界名人,如周作人、陈公博、周佛海父子、胡兰成、张爱玲等为杂志撰稿,她还懂得营销之道,实施杂志预订,八折优惠客户,以扩大销量。

在这期间,她的《结婚十年》也更广泛地被人关注,放在今天应该叫作畅销书。

P3-4

职业道德法律(实验本学...

哲学与人生(第5版中等职...

职业道德与法律学习指导...

职业道德法律(实验本课...

生命的重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学(第6版高等学校心...

金刚经/小墨香书

易经入门(占卦解卦)

基层女性(精)

1-他今年32岁,北京人,无固定职业,自称姓“大”,名“作家张斌”。为了在公开场合也能享有这个名字,他曾到派出所申请改名,结果未获批准。虽然名为“大作家”,他却没有一本书在出版社正规出版,每月靠妈妈偷偷塞给的200元钱艰难度日。在网上搜索“大作家张斌”,能找到很多关于他的评论:有人自称是他的崇拜者;有人哀其不幸、怒气不争;还有人认为,他只不过是个具有多重人格、兼有严重妄想症的精神病患者。

借助一台花535元钱买来的486电脑,两年多前他开始一点点建立自己的网站,并寻找人气旺盛的论坛,到处发表自己的“大作”,结果引来嘘声一片,ID也一次次被查封。

即使是在喧嚣的网络中,他的孤独还是显而易见。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孤独背后连接着一个怎样的人生。

房间里充满广告的元素

楼道黑暗深处一扇极易被忽略的门板背后就是张斌的家。推开门板,一个声音穿过堆满杂物的走廊迎面而来:“别怕,进来。”

这套位于北京市西直门附近的住房是张斌母亲单位的公房,不用交房租。另外,张斌每月200元钱的伙食费和电话费也是由母亲承担的。自从他入住后,妈妈从没来过这里。她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有这样的儿子。但每隔几个星期,妈妈会打电话让张斌回家吃饭,顺便塞给他下个月的生活费。

与楼道的破败相比,屋内整齐得让人惊讶。房间不是刻意收拾过的,四周墙上整齐地贴满写着红色大字的标语:“大作家张斌签名售书”。床边的一个木头隔板上面,摆放着他自己制作的书,地上的裁纸机见证过每一本书的诞生。

张斌背对着我们坐在小床和窗户之间的电脑前,白色体恤上写着血红的大字:“大作家张斌”。洗得发白的牛仔裤上,也一样写着这样的标语:“大作家张斌”、“拉屎力量书”。

这里的每个角落都闪耀着广告的元素,可惜受众常常只有一人,就是“大作家张斌”自己。

几分钟之后,张斌开始兴奋起来。他拿出《与大作家张斌同行计划书》,上面详细地列着他今后一段时间的计划表,并极力建议我们同行。他很明白甚至有些迷信媒体的力量,在他的语录里有一条:“媒体宣扬什么,社会就流行什么”。他想以最快的速度成为有钱人,名人。也许这是所有人潜在的欲望,但张斌的表达比其他人要急切得多,而且,这种出人头地的愿望早在数年前就萌生了。

大学里的“臭留级生”

1992年9月,张斌考入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专业,当时这个专业在北京市只有一个招生名额,能考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像所有其他的大学生一样,张斌怀揣着一大堆梦想开始了大学生活。

但是开学仅一个月之后,一次偶然事件改变了他——他被要求写检查,原因是国庆节外出游玩没有得到老师批准(他和同学给老师留了假条,但当时没有得到老师的签?。

“以前我哪写过检查呀,就觉得那是对我极大的侮辱。”为了躲避老师,他从教室逃到图书馆,从南邮逃到南大,从此不再正常上课。半个学期的时间很快在与老师的捉迷藏中流逝,学期末他没有成绩,不得不留级,变成了“臭留级生”。他固执地在留级生前面加上“臭”作为定语,因为对他来讲,留级是更为羞耻的事情。

出了这么丢面子的事,他要想办法“翻本儿”。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就整天想着怎么能出头、挣大钱,怎么能把面子挽回来。”这期间,他做过很多小发明,搞过策划,还承包过学校旁边的小礼堂,用来给学生放电影,但是结果赔得很惨。

在周围同学的眼中,张斌其实是南邮所有北京籍学生中表现比较突出的一位。他动手能力很强,当时校园中很流行自己做小发明,组装音响什么的,他做出来的东西总是比较好的。甚至他还曾在《无线电杂志》组织的发明比赛中得过一次优秀奖。据他的大学同学回忆:“那时候的张斌没有现在的大胡子,高高瘦瘦,其实是个帅气的小伙子。”

三年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因为总是不上课,又留了级,他不能正常毕业。而且,“可恨的是”,学校把他不能毕业的事通知了他的妈妈。一年之后,他的母亲被确诊为癌症,“所有人都认为,是我把妈妈气病了”。

他再一次留了级,学校安排他跟低两级的同学一起上二年级。这样,本来三年制的大学他一共读了五年,而且没有拿到毕业证。

从张斌到“大作家张斌”

“没有大学毕业证很难找到工作。”张斌毕业后第一个工作就是给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做节目策划,“因为策划不需要文凭,而且来钱快,一个策划做好了就能拿几万、十几万的提成。”但在他做过的策划中,拿到手的最高奖金不过1000元,但之后他很快就被辞掉了。

他迷恋于策划工作,在他眼中,这世界上无时无刻不存在着策划的契机。即使穷困潦倒到在宾馆里刷厕所谋生时,他也放不下对策划的狂热。白天刷厕所,晚上写策划案。没日没夜地工作了一个星期之后,他给公司老总递上了一个如何能吸引顾客的策划,结果建议没被接受,刷厕所的工作也丢了。

一位有着7年市场营销经验的大学同学看过他的一个策划案,得出的结论是“几乎没有实际 *** 作的可能性”。但是张斌从来都不怀疑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是他们嫉贤妒能,担心我做得太好,将来把他们的位置占了。”

工作的不如意,使得家人也不再相信他。弟弟骂他好吃懒做:“二十多快三十岁的人了,还要病重的妈妈养活,也不知道害臊。”

于是他去摆地摊,卖过温度计、荧光棒。但同时,他又开始为自己策划,他要出名。张斌成为“大作家”,其实是一瞬间的事。

2001年的一个晚上,在地摊上卖了一天个人连载日记《英雄或骗子的故事》后,张斌在小石桥上偶然发出一声呐喊:“大作家张斌我签名售书了!”从此他找到了另外一个承认自己的理由——“我是大作家,我要签名售书。”而他所写的书名字也是五花八门:《金色的天空》、《27岁》、《拉屎的力量》等等。

此后,他便以“大作家张斌”的名义频频在各个网络论坛宣传自己的见解,并不时穿着印有自己名字的衣服在北京的某处天桥上“签名售书”——虽然可能一本都卖不出去。

寂寞人生

张斌坚持的原则是:要让别人肯定自己,自己首先要肯定自己。但不可否认,在“肯定自己”的同时,他的快乐也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世界。

妈妈虽然默默地供养着他,但从来不会跟他一起上街,也不会主动到他的小屋去看他。几年来,她一直跟邻居说,她的儿子在电信局工作。张斌害怕见到弟弟,因为一见到他就会挨骂。即使偶尔去见妈妈,他也会选择弟弟不在的时候。

他没有朋友,他的生活几乎只由他一个人组成。他很难记起上次跟人面对面聊天是在什么时候,而这种孤独有时甚至可能造成他暂时的失语。网络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太大的改变,好几次他以为自己找到了朋友,结果却总是让他失望。

几年前,曾经有一只叫“花花猪”的小猫和他做伴,但后来被妈妈送人了。由于小麻雀经常造访,他家的窗台显得比别家的更热闹些。与他的动物朋友相比,现实生活中,却似乎没有一个人能与他志同道合。

他很珍惜难得的一次与人交谈机会,而不管别人是否乐意去听。“再给我一分钟,让我把这点说完。好不容易有人跟我讲话,就让我说个痛快吧。”语调几乎是在哀求。

临别时,已经走到楼梯口了,还听到楼上一个声音在喊:“你们下次来,我把我所有的书都送你们一套。”

2-阿城姓钟,本名“钟阿城” ,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显得陌生。乍一听,您没准儿把他当成一个卖馄饨的,其实这位少爷是皇城

根儿的清净散人,斗鸡遛狗玩出来的。在他这本书里,阿城自己解释说,他的父母都是当年包围北平的解放军,以“阿城” 为名,是纪念农村包围城市的意思。

这个说法很好玩,从中不难想象,阿城是个有趣的人。他的名气说来不大,作品也不多,再过几年,多半会被大众遗忘。而且他也没写过长篇,连中篇也

寥寥可数。不过,这些并不妨碍阿城跻身中国的第一流作家,北京话所说的“大拿” 那类人物。

写文章而能成为“大拿” ,这自然很难。光指着高产

是不成的,多少您得有些灵气吧。不然,就算一年攒出一个长篇,总归也是琼瑶海岩之属,算不上一流。有灵气的作家当然也分许多种,有王小波的抖机灵,也有

苏童的才子风情,不过,这些人的聪明都是摆在眼面上,谁都看得见的。

比较起来,阿城的灵气 ,则是不动声色,隐藏很深的那种,套一句鲁迅的诗来

形容,可谓“于无声处听惊雷” ,再比喻的通俗点,就是俗话说的“会咬人的狗不叫” 。本监早年看他的小说时,,,,都没有曲折的情节,文字也一概简洁

,匆匆一读,不觉得如何。可后来再一琢磨,便觉出阿城的叙事其实大有内涵,回味悠长。

质朴之中,含有天然野趣,这种文字如今不多见了。大致上,

沈从文,汪曾祺,孙犁,以及阿城,都可算这一派中的顶尖高手,他们的作品不长,文字却是精心淬炼过的。不象现今的小说家,一出手就是上百万字,再看作品

的名字,不是就是,害得本监脸红心跳脖子粗,看完后,却只能象阿Q一样愤愤的说一句“妈妈的,又上当了!”

阿城的思想很杂,信不信马列,这我不

知道,反正儒道禅的东西他都喜欢,一般的看法是他更近于道家。上面提到的小说,许多评论家认为蕴含了中国的道家文化,书中那个“棋呆子”王一生您还有印

象吧,他下的也是道家的棋,讲究后发制人。王一生这个人物也处处体现了道家的最高理想,他的人生态度就是两个字:“无为” ,看起来柔弱无力,实际上,

无为而无不为,刚强的对手反而都败在他的手下。

关于阿城和道家,华东师大的胡河清博士有过很详尽的分析。这位胡博士十年前跳楼自杀,曾经轰动全国,

如今也被人淡忘了。他有一本遗著叫,写的很好,他死的那年,本监特意找来看,记得书中提到了几个作家都是近于道家的一派,比如苏童,格非,当然还有阿城

。现在一想,果然如此。可惜这书是早就找不到了。

喜欢阿城的人很多,当然,也有严肃的批评,比如文学博士孔庆东。孔先生写了几篇文章,专门批评阿城

的一部书。这部书是阿城一些短篇小说的合集,用了古代笔记体小说的写法,大概是过于追求洗练了,所以大段大段的描写基本上没有人称主语,害得孔庆东看了

半天不知道阿城写的是什么。

不光孔先生晕,我也晕。比如这么几句:“夜,都起了,沙沙响,披上衣服。” 孔庆东于是批评道:“是秋夜还是春夜?什么

人起来了?什么东西沙沙的响?又是谁披上了衣服?”( 我没有书,引用都非原文,记忆中的大意如此)

最后说说阿城的杂文。比较出名的是两本集子,一

个叫,谈论中国的小说和哲学,写的流畅有趣,非常值得一读。另一个叫,是他在意大利云游时的一些游记。他自己画了些威尼斯插图,配上他的妙语连珠,也算

相得益彰了。

阿城喜欢玩,玩字画古董,甚至自己组装过汽车。他的游记随手记之,自然而然,可比余秋雨高明多了。老余的游法叫“苦旅” ,还没玩呢,

先要带一箱子参考书准备作起八股文来。阿城则不然,玩就是玩,玩而有余兴,才随意写几篇小玩意儿而已。

老余比阿城少了些什么呢?我想不过是“平常心

” 三个字。平平淡淡,说来容易,又有几个人做得到呢?

3-德里达说,我只是在和自己战斗。在文学和思想的历史上,我国的鲁迅曾经这样做过,欧洲的康德、尼采、叔本华以及福柯也这样做过,再有这样做的人恐怕就很少了。可笑的是,我有一段时间也曾经试着如此,但失败了,每每被自己击败,败得溃不成军,有时候甚至失去了再战的勇气和力量。但我只是对自己说,站起来,还得继续打下去,直到把自己打败,而不是被自己打败。

在许多人的一生中,这可能是永远无法抵达的目的地罢。但我们需要努力地向它靠近,只要生活还没有彻底抛弃我们。不,即使生活抛弃了我们,我们也不能放弃,也还是需要更加努力地朝它走去。

本来想说朱天文,但莫名其妙地从德里达说起了。一个作家在成长中会不可避免地打上许多烙印,他一生的创作不过是在这种烙印中寻找不同的文饰,进而雕刻进自己的肌肤,成为独特的世界。这又是一种与自己战斗的形式。

朱天文的小说来自两个世界,它们是一对情人所建构的斑斓空间,即胡兰成和张爱玲。无须赘言,从《花忆前身》、《童年往事》到《炎夏之都》、《世纪末的华丽》,朱天文正是在祖师爷爷和奶奶的树荫下乘凉。直到《荒人手记》,她的小说新生命的窄门才刚刚开启。而《E界》出现又的确令人惊异又惊喜,突然发现,小说竟亦可以如此写。正如台湾作家舞鹤所言,朱天文对“物的情迷”是她小说的特色所在,但我更认为不再对自己原有宇宙的固执坚守,试图满足自己那种对小说命名的欲望促使朱天文动了“巫瘾”。从《荒人手记》开始,朱天文的《巫时》、《釉下蓝》就一直在一种“巫”的世界里采撷珍果,一朵朵色彩缤纷,在台北的天空下别样恣意地盛开。她简直也是一个巫女,仿佛已经使得她的世界下的所有事物附了魔咒,都在她的笔杆指挥下重新组装,那些原有的DNA秩序统统摧毁,在烧陶的高温烈火下萃取,最终火熄彩出,一种新的文字舞蹈秩序昭然若揭。文学生命的房子被她任意拆解组合,她正在着手重新建造一所关于不同于从前的小说的房子。据说她目前正在创作一部小说《巫言》,第一句话这样开始:是这样的,我曾经遇见过一位不结伴的旅行者。只是这一句话,就引发我们无尽的欲望了。这就像我第一次看见电影《鹳鸟踯躅》的名字,就在整个南京城里疯狂寻找这张碟直到找到为止的欲求无异。

现在观想,谁说小说不可以这样写了?谁规定小说的世界一定不能这样维持了?创造不就是如此开始展现的吗?如果所有的思维空间都被已有的条框限制住了,人类的精神社会和文化世界的需求还怎样发展下去?

在一切优秀的小说面前,任何解说和剖析都是苍白的。它们是不可重复的,每一个作家都不同,但归结起来,似乎近几年台港作家都在试图探询真正属于自己个人空间的文学意义和秩序,这是不同于大陆文学的新声音,但又是中国文学生命力蓬勃伸张的体现。在大陆,好像有一个韩少功正在为新异的小说秩序披荆斩棘,我们拭目以待。

附:朱天文简介

朱天文,女,山东临朐人,一九五六年生于台湾高雄凤山,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生于文学世家,其父朱西宁,有小说《铁浆》;私塾老师为胡兰成,受其影响颇深。其妹朱天心亦为台湾著名作家,著有《古都》。曾主编《三三集刊》《三三杂志》,现专事写作。曾获《联合报》第一届小说奖第三名、《中国》第五届时报文学奖甄选短篇小说优等奖,一九九四年并以《荒人手记》获得首届时报文学百万小说奖。著有小说、散文以及电影剧本集多部。《巫言》是其正在写作的长篇小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4309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