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农民把一些肥料和农药捆绑销售的单子给了我,问能不能行,我看了看,也不是不行,但总觉得怪怪的。
农资经销店,做个套餐好卖货成了风气
肥料和农药捆绑销售来源于农民不懂肥料怎么用,特别是农药怎么用,农资经销商干脆把肥料和农药一起搭配销售给农民,农民感觉还是不错的,看上去价格也不是太贵,就喜欢上了,反正省钱还省事。
大约是2013年左右吧,这种肥料+农药搭配开始兴起,而且当时各大行业会议也在宣传这种比较简单的搭配销售方式。比如在大田区会用复合肥料搭配除草剂,两者都是刚需,老百姓买了肥料了,种上玉米后,马上就要喷施苗前封闭除草剂,但是不懂买啥的好,肥料厂家的服务功能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
农民喷施除草剂
记得当时我们做肥料销售时,经销商就提出来让我们搞些除草剂,可以做促销,哪怕除草剂不挣钱,至少保证化肥挣钱了,肥料厂家对接的除草剂肯定质量不会有问题。
事实也是这样的,我们在做肥料营销会议的时候,也会请除草剂厂家做个除草剂产品宣导,这样,两家合作起来了,各得其所。
农民在这种捆绑销售中也是得利者,即使是零售价拿到除草剂,他们也有个心里安稳,出事了会有个找的地方。
当经销商发现了这种肥料+农药的利益点以后,就开始自己做些搭配了,特别是果区的经销商,能够一次性将一季的肥料和农药都配齐,然后进行搭配销售,各种搭配让我这个相对专业的人看了都眼花缭乱,算不清哪个值还是哪个不值了。
蔬菜种植中的套餐销售比较多
然后就产生了各种捆绑,如一季产品肥料农药全搭配型的,等于这一季产品老百姓已经全部订购了; 某时期产品型的,比如在萌芽期肥料与农药全搭配,意味着这时候果树肥料及病虫害防治农药以及一些调节剂都是该经销商的; 然后就是全营养型的,经销商会将水溶肥料、叶面肥料、营养肥料、生物肥料全部搭配到位,其实其中一些肥料是可用可不用的。
这之后就出现了“套餐”这个词,在2013年之后成了一种相当时兴的销售名词。
捆绑后应该是价格低了,但从近年的情况看,通过促销手段在其中一掺和,老百姓根本搞不懂这产品是价高了还是价低了,总有一款产品你搞不懂它的真正市场价格是多少。
所以才有了现在农民认为捆绑销售就是在欺骗农民的说法,事实上谁欺骗了农民,只有捆绑销售的那些经销商清楚。反而给整个农资销售行业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蔬菜种植中,农民对于农药与肥料的搭配还是比较迷茫
最近我发现一些肥料厂家和农药厂家的联系更多了,主要是肥料产品与杀虫剂杀菌剂的搭配销售。我看了看,要么是肥料产品搭配得多,比如芸苔素内酯、氨基酸肥料、营养肥料、腐殖酸肥料等,用一种就完全可以了,给果农菜农搭配那么多,有意思吗?
要么就是农药中又有杀菌剂又有杀虫剂,讲预防为主,其实有些农药,农民是用不了的,也用不上的,农民就有点不高兴了,但是感觉价格也不太贵,就忍心买下了,用不了就存在家里吧。也有农民反映,不看不知道,有些套餐细算起来比单买价格高了一倍多。
果树种植中的农资套餐销售更多
套餐式销售肥料+农药有点让人越来越看不懂了,初心是为了给农民提供放心产品,现在成了农民的一处负担了,感觉套餐时代要过去了,或者需要调整了。
您做农资的,生意不错,说明你的经营本身还是有一定特色的。比如农药和肥料一起销售本身就是符合当下套餐式销售的,也可以确定您是农药专业人员,顺便带肥料,在农技方面还是有基础的,这本身就是现代农资人的特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您还想做出自己的特色,我认为要做个自我剖析,审视自己在市场中的作用,然后分析下农资销售变化,或者看一下农资销售的趋势更好。这样,更便于自己在农资销售这条路上不走弯路。
一、重新审视自己
据我的调查,现在能农药和肥料双料经营的农资人都是比较向上的农资人。因为农药经营本身的含金量是比较高的,没有一定的农药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与农民的深厚交往,是做不好农药销售的。您做得不错,可以认为您是一个比较敬业,又比较专业的农药销售者。从这一方面看,您暂时不会被行业所淘汰,国为农药业的优秀人才还不是很多,突出农技的话,自然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保住市场的。
如果您是专业农药,同时销售肥料的话,说明您已经非常有前瞻性了。现在倒下的一批农药肥料经销商起步都是肥料经销商,因为他们对农药的知识面还不是够格,倒下是必然的。您的生意不错,相信更多的客户是为了您能为他们解决实际的病虫害问题而来的,肥料只是促销或者扩大销售群体、争取更大利润而来的。这在当下是非常必要的。
重新审视自己,并不是说要让您改变销售主次,而是应该在以农药服务为主的前提下继续发挥农技的作用,相信您一定也在这样做。而套餐式销售对于你来说还是有市场的。
二、掌握农资发展趋势
农资发展趋势,我认为一定是消除赊销,重在农技。减轻农民农资购买负担,增加单品收入。这是随着国家对农药肥料零增长的要求而来的,将来一定是要让农民少花钱,多办事的。当然这也更给农资经销商提出了维护客户的新要求,想稳定收入,还得投入更大的精力,提高服务能力才行。
比如农民种植,农药需求是肯定的,但思路肯定要发生变化,决不象医院那样卖进口药、卖贵药,这样的做法一定会没有市场的,而有的医院自己拿配方,用最低的价格配药,解决实际问题,会有更多的消费者被吸引过来 。农药也是这样,我们见过好多的农药店主,自己配药,以解决农民实际病虫害问题为原则,真的吸引了大量的忠实农民客户,这是细水长流,从某方面讲,也符合了国家的农药化肥零增长的要求。自己的农资店也一定是会持续稳定的。
同样,肥料的销售会随着农药的销售自然增长客源的,也会互相促销,起到平衡总利润的作用。
三、不刻意找特色,而是要避开自己的弱点
我在最近做了个专栏,是关于近40年肥料营销的,特别是讲到近20年的肥料经营,发现肥料销售一直在随着厂家的变化而变化,经销商一直处于一种被动销售的局面。而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赊销,不管你利润有多大,在赊销面前总是会低头的,也会使农资店承受不住压力,自然倒闭的。
所以,做农药肥料双料销售的农资人,我认为本身是有一定抵御赊销的能力的,在不做赊销的前提下,做好以下几点转变会更好些:
1、农药肥料相互促销并不是赊销,而是寻找利润平衡点。
前面我们提过,农资赊销使多少经销商被动关门,教训是深刻的。关于肥料避免赊销,我在专栏里做过相应剖析,害处太多了。关于农药,因为其伤害性更大,后果和责任也更大,所以赊销更是给自己留下了不小的隐患。
但是农药与肥料的相互促销,我认为还是能够做的,至少这两者都是自己的货,完全可以相互依托,高中低档配合,能够寻找回来销售量减少带来的利润减少,使总利润稳定。
2、不下市场的农资经销商面临的客户流失会更多。
我见到过一些在当地比较知名的农药店,因为个人信誉好,店主忙于配药,离不开店,下市场的机会相对少,或者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病虫害,或者不能第一时间与农民产生直面交流,生意逐渐会降低。虽然当下有微信群可以随时交流,图片也可以即时上传,也有农资店主随时会进行视频直播或者音频交流,信息交流还是相对及时的。但是如果没有农田中你的身影,会影响一些客源的。因为并不是您一家在这样做,而是几乎所有大农资店主都在这样做。我们能搞出特色的就是比别人更靠近农民,办法就是下市场、到农田、进农家。
这样做是比较累,但是与客户贴近,客户会很好地维护住。办法只有两个,要么自己多付出,分开时间销售,腾出时间下地;要么就是雇技术员工,公司化地经营,分开店内销售与实地调研。这样的方法山东好些地区都在实施,农资店靠一两个人来实现销售可以,但是想持续经营,找到特色,没有人来做实地农技调研和病虫害解决是不行的。
3、作物病虫害预防更比治疗会赢得农民的敬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资店主与农民的关系本身就是鱼水关系,农民关不傻,一些简单的不太花钱的病虫害预防,肯定比出了病虫害后的花钱买药更能让农民感恩你。 这就是单量利润与量多利润的关系。做好病虫害前期预防提示,而且是持续性的,农民会非常依赖你或者你的公司,粉丝会更多,忠实客户会更多,实际销售反而不会差。
4、不管是做零售,还是做批发,质量要保证,为农民省钱还是第一位的。
关于农药和肥料质量,我感觉还是提一下好。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农资店,这些应该不会出问题,但一定要记住,一个苍蝇真能坏了一锅粥。
5、不做最大,而做最精。
其它行业也一样,一开始的梦想就是做大。农资业我感觉不能是这样,给自己定一个区域的话,就要在这个区域里做精,我通过调研,比如乡镇级农资店即使再做得好,达到总需求量的10%也是不容易的。如果您做得精,做得好,也许市场占有率就是10%以上,或者更多更大,这就是自己利润的增长点。农资店多了,竞争状态下,更应该沉住心,做精市场,比冒然抢市场更来得快。
以上是根据我做肥料销售提出的一些建议。农资店想找到自己的营销特色,我认为首先是店主的影响力,然后才是农药化肥的质量保证,而实实在在的农技服务与产品搭配的价格优势更能使农民接受。销售特色是通过不断的实践中来的,而并不是想象出来的。我是农资人实录,欢迎关注交流。
1、技术为王农资产品是生产资料,从理论上讲决定生产资料类产品销售状况的最主要的因素应该是“性价比”,而不是什么花样百出的“营销高招”。
虽然我们现在面临的现实是农民在需求和使用上的粗放,但这并不等于他们不想精细,不等于他们对“性价比”不在乎、不关注。他们在选购农资产品时之所以凭经验、听推荐、看广告,只是因为现实中缺少一个让他们相信的技术权威来告诉他们哪个产品的“性价比”好罢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凡是懂技术的人所开的农资零售店的生意一般情况下都比较好。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也可以是第一销售力,尤其是对于生产资料类的产品销售而言。
因而,对于县级农资经销商而言,如何围绕“技术”来做文章必然是营销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如何将“技术力”转化为“销售力”,这还是要根据县级农资经销商自身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和所处的环境状况来决定的。如果对此非要给出一个总的方向,我们认为,目标应该是把自己树立成农民相信的技术权威——信你所说的,听你所建议的。
2、慢就是快
有许多县级农资经销商朋友经常问我们,为什么感觉自己每年的营销都做得很成功,但一统计连续几年的数据却发现几乎是原地踏步或增长有限。我们分析了一下原因,发现问题大都是出在他们的营销只是急功近利的在产品上“很成功”,都是在一味地从表面上迎合农民的粗放需求,而根本没有涉及土地和技术等源头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建议广大县级农资经销商朋友在营销战略上一定要注意“慢中求快”。
农业生产的长周期性决定了农资产品的营销也必然是长周期性的。所以在时间规划上,至少要到“做一(年)、备二(年)、想三(年)”。也许有人会说,每年的大幅增长累加起来不就等于连年的大幅增长吗?话可以这么说,似乎道理也可以这么推导,但事实是我们有谁见过下棋只想一步的能赢下一步想两步、三步的!显然,销量地连年增长并不是“1+1=2”的简单加法。
同时,一定要注意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然后逐步扩大战果,不要狗熊掰棒子。一定要注意少做忽悠式的“表面文章”,多踏踏实实地从解决根本问题上着手。
一、传统经销商承担的职能:
1、送货——分销功能——经销商因此被称为分销商。2、协助厂家做宣传和促销。基本特征:产品进入市场后,基本上处于自然销售状态。
二、传统经销商的差别:传统优秀经销商的特点(眼光好——能够挑选到好产品。客情好——商家愿意经销自己的产品)
基本特征(没有经营模式的重大区别)
三、经销商面临的现实:产业快速集中,厂家数量急剧减少——产业集中。经销商规模迅速扩大,数量迅速减少——经销商的区域寡头垄断趋势凸现。经销商的目标要么快速做大,成为区域垄断者(地头蛇),要么逐步死亡——现在还仅仅是感觉市场难做,以后可能感觉不做大就死亡。【从传统经营模式向新型经营模式转型。从传统经销商向区域市场经营者转型】。
四、经销商转型的路径:产品结构以前:
拥有更多的品种。现在垄断更多的品类——垄断品类意味着消灭竞争对手。当你把一个品类的主要产品抓在手里时,同品类的其它产品就会迅速向你集中。如果你垄断了除草剂的主要品牌,除草剂厂家到市场后就会问:你们县谁做除草剂做得最好?
以前:产品之间相互独立。
现在:产品之间相互协同。
做法:先推出几个明星产品,然后用明星产品带动普通产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五、经销商转型的路径:从推销到拉销
1、目前的运作方式通过促销和赊销向二批压货,二批根据利润空间决定推销什么产品。存在的问题:一是经销商控制不了二批,二是产品生命周期短——畅销产品,二批不愿卖。不畅销产品,客户不愿买。结论:以市场推销为主的方式,除了促销,基本上处于自然销售状态,已经难以有在的作为。
2、拉销的运作模式:厂商合作——农药产品推广一个明星产品的时间短、费用低。因此,农药产品市场推广的投入产出高。
厂家的心态:有销量才投入。经销商的心态:有投入才有销量——经销商抓住厂家的心态,利用厂家的心态,很容易获得厂家的支持。
3、有利形势:现在很多厂家都在抓根据地市场建设,投入人力和资金建设根据地,哪些经销商能够争取成为根据地市场?
现在的分销模式以二批为主,终端为辅。未来的分销模式直销(大客户)+终端(集中种植区)+二批(分散种植区)
4、目前的状态:交易模式——厂家和经销商给二批产品和政策,然后等着二批下货。
未来状态:一是经销商绕过二批,直供终端和大客户。二是、一批和二批捆绑,共同管理终端。
具体做法:一是三方协议(厂家、经销商、二批)。二是、厂家的管理延伸到二批。
六、经销商转型的路径:新品快速推广模式这是目前厂家很流行的模式,需要经销商的配合。
一个能够上量的主导产品。
爆发式铺货——量大、速度快。
快速回货。
二批的高利润诱惑。
短期内强力拉动——广告、导购。
三波以上的强力推广——促销。
七、选择能够上量的主导产品:产品选择的第一标准:非跟随产品。跟随产品只有坏别人的好事,不能成就自己的好事。
能够成为未来的主导产品——能够上量,能够大面积铺货。
提醒:所谓新产品,只要看起来像新产品就够了——只要成功地改变了消费者的认知,就是新产品——哪怕是几年前失败的老产品。
八、如何让二批销售:要让二批透支名牌带我们的产品。二批带我们的产品的前提是高利润诱惑。千万不能在产品还没畅销时就把二批的利润释放完,要分多次释放——要知道,二批消化利润的时间非常快。要让二批感觉这个产品是下一轮的畅销产品,不能赶不上趟。
九、如何短期内强力拉动----强力拉动既是为了扩大产品知名度,也是为了让二批和终端进货。广告只能赌,不能试——一次就做够。广告要“虎头蛇尾”
十、需要三波以上的强力推广:
1、、爆发式铺货也不能保证成功。
2、最危险的是在产品还没站稳的时候就放弃推广?
3、推墙的道理。
希望这些会对你有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