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果
春节期间百姓对水果的消费会发生很大变化,顾客购买的水果除了自己食用外,还要招待客人,需求高品质、高档次的商品。春节期间,水果的促销品类主推应放在:
特优水晶红富士、水晶红富士、红玫瑰苹果、秦冠苹果、新疆香梨、鸭梨、皇冠梨、沙糖桔、奉节脐橙、赣南脐橙、纽荷尔、长红、皇帝柑、皇帝蕉、香蕉、盒装草莓、青枣、国产猕猴桃、台农芒果、火龙果、特级龙眼、特级红提、特级青提、特级咖喱果、特级红蛇果、特级青蛇果、车厘子等高档商品以及如黑美人西瓜、哈蜜瓜等反季节水果。
由于平时购买频率较高的普通水果,像冰糖柑、脐橙、广柑、碰柑、血橙、马蹄、甘蔗、红富士、国产猕猴桃、雪莲果、毛椰等在春节期间的需求会急剧下降,所以越是春节临近,门店越要控制低端水果的下单量及缩小陈列面。
同时,春节期间要提前做好高档水果原件陈列及水果花篮、礼盒的陈列布置,让顾客感受节日氛围。由于顾客在购买礼盒或礼篮时注重是整个礼篮的单价和品质是否合理,水果是否丰富,而不再注重篮中每个水果单品的价格及数量,所以为了获得更大利润,应自己灵活搭配水果种类和数量,进行组合销售,扩大礼盒或礼篮中新、奇、特水果的比例。
礼盒种类: 皇帝贡柑礼盒、巴西贵妃礼盒、台湾风味礼盒、名果礼盒、纽柯尔礼盒、富士王礼盒、猕猴桃礼盒、苹果皇后礼盒、台湾青枣礼盒、美国橙礼盒、奉节脐橙礼盒、沙糖桔礼盒、高档水果礼盒、洛川红富士礼盒、年年红礼盒、法国巴黎红礼盒、日本红富士礼盒、富贵红礼盒、天山玉梨礼盒、福寿富士礼盒、日本贡梨礼盒、方形塑料筐、圆筒形塑料筐、胡柚礼盒(圆)、胡柚礼盒(方)。
礼盒小件装: 礼盒冰糖橙、礼盒纽柯尔、礼盒泰国龙眼、礼盒青枣、礼盒新疆香梨。
花篮种类: 金属铁蓝、工艺花篮、普通花篮(大、中、小)。
由于水果的保鲜比较困难,但顾客对水果的鲜度要求又非常高,所以水果的囤货周期为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初五。水果在进入保鲜库前,一定要先拆开包装散热,注意打开包装时不要用小刀划纸箱,以免对商品造成损害。
分装散热时不能怀抱商品,而是要用手捡或捧的方法;不能把周转筐装满,装到8成即可,以免在叠压周转筐时压伤商品。只有商品散热彻底后才能将商品入库,如果散热不完全就入库,一些热带水果容易对其他商品造成内伤,影响商品卖相。很多香蕉在销售时出现皮还带绿色却开始腐烂,就是散热不彻底入冷藏库造成的。
而且,水果入库后一定要隔墙离地,远离空调室外机,避免阳光直射,避免冷风直吹。
水果在销售过程中,可以通过喷冰水降温,让商品吸收水分,从而保持水果鲜度。高档水果和拼盘应放入保鲜柜陈列。从去年春节某超市一个门店一天销售上千斤的业绩来看,黑美人在春节期间是很受欢迎的水果。
但对黑美人这样的反季水果,因为春节气温低,对西瓜需求量小,所以,最好切片销售,至少也要分成两半卖。
二、蔬菜
蔬菜销售在往年春节期间出现的问题较大,主要是平时走量的一些大众蔬菜品种滞销,出现超量库存,而部分中、高档蔬菜又出现断货,影响销售。
随着年夜饭老百姓餐桌搭配结构的改变,蔬菜销量会比平时下降。春节期间的中、高档蔬菜的需求量会比平时大很多,且市场供应紧俏。
因此,在蔬菜的囤货中应以菇类、调味类、豆类、瓜类,如金针菇、香菇、姬菇、蘑菇、平菇、韭菜、韭黄、西芹、青椒、红椒、朝天椒、蒜苔、香菜、黄葱、大蒜、蒜苗、小葱、黄葱、水葱、生姜、板姜、仔姜、山药、芦笋、荷兰豆、无筋豆、豇豆、扁豆、西兰花、花菜、黄瓜、丝瓜、苦瓜、嫩南瓜等为重点,而对平时销售量较大的一些大众蔬菜,例如圆萝卜、白萝卜、大白菜、卷心菜、儿菜、青菜头、莴笋等却应酌情减少下单量或干脆不囤货。
春节期间,蔬菜的囤货周期和销售高峰时间与水果基本一致。其中,调味类蔬菜的销售额会占整个蔬菜销售额的26%以上,尤其是青椒和蒜薹的销售比重非常大,但蒜薹的销售高峰持续时间不长。在提前备货时,一定要有所区分。
在春节期间,根据往年的销售情况,菌菇类中金针菇是最受欢迎的单品。去年春节短短10天,某超市该单品的销售额就在90多万,所以,该单品一定是春节蔬菜囤货的重中之重。
豆类蔬菜中,扁豆、荷兰豆是最畅销的商品,且其存放时间相对较长,所以,超市可考虑更提前、更大量地备好这两种商品,以降低成本。
而在节后,清淡寡油的一些蔬菜如菠菜、花菜会比较受欢迎,应根据各蔬菜品类甚至各单品的销售走势和高峰时间点,灵活把握各单品的订货量。
蔬菜的入库和保鲜基本与水果相同,但对于叶菜和菌菇类要格外贴心照顾。因为菌菇类一旦吸水受潮,菌盖就会粘手,而保鲜库的潮气又较重,所以一定要把袋扎严实。
另外,叶菜类中空心菜的保存比较复杂,可以用冰水养殖的方法保鲜。首先用冰水对空心菜进行渗透,然后头向里、叶向外整齐码放在保鲜箱中,1-2层需要撒一层干冰。这样保存菜更嫩,否则叶子会变黄,菜变老。
销售时,每个类别的蔬菜都应有专人对商品进行维护,以便保持把商品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顾客,并减少对商品的损伤。
在陈列上,首先要注重做好归类陈列,分出季节性、节日性、大众性各类蔬菜,重点突出节日性蔬菜,如蒜苔、蒜苗、仔姜、四季豆、扁豆、香菇、金针菇等。
其次,为了充分利用好节假日机会,赚取更多毛利,对一些中高档商品及顾客春节必备品应做大端头陈列,加大力度促销,如蒜苔、蒜苗、小葱、扁豆、四季豆、西兰花、香菇等。而对大众化商品,缩小其陈列面,并保持低价策略。
三、冻品
冻品中鸡鸭的小附件是最受欢迎的商品。由于冷冻保存,所以囤货周期较长,一般为腊月十五到正月十五一个月的时间。
由于对冻品的消费需求越靠近春节量越大,而且货源越少,虽然初五左右就会开市,但基本没货,所以一定要提前囤货,并备足货源。但囤货量应该有历史数据支持,不能囤过大的量。
这是因为节前冻品销量和价格会大幅上涨,而节后会大幅回落,所以一定要根据节前多少天、节后多少天分开计算囤货量。
四、猪肉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基本都有春节前灌腊肠做腊肉的习俗,而且制作期长达1个月,所以,春节的猪肉销售高峰会提前一个月。
由于初一初二不杀生的说法,所以除夕、初一、初二的猪肉要在除夕囤出来。除夕送货后,要把初一销售的放入保鲜库,初二销售的放入冷冻库。初一下午再把初二销售的猪肉转移到保鲜库。
进入保鲜库后,如果把能挂起的白条猪都挂完后,还有剩余的白条猪没挂上,一定要分开平铺,不能叠压,否则易出水出油,在售卖时一遇冷风极易变色。
由于春节期间,猪附件、排骨、猪肘子是畅销品,猪肉的需求反而不是很旺,所以,这时猪肉的毛利率可以降到5%-8%,以便做大市场占有率。而且,肥肉和板油在春节期间反而会容易滞销,应提前进行促销降价,减少积压。初一过后,猪肝的需求迅速降低,所以节后的猪肝价格也应迅速回落。
五、水产
春节期间,淡水活鲜的销售会占到整个水产类的75%左右,海水活鲜占到13%左右,所以春节期间水产的销售主要以活鲜为主。水产类的囤货周期为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初二。
由于活鱼不能储存在保鲜库,所以,根据人们春节期间的消费重点在B、C类较高档的鱼类上,所以,首先要减少低端鱼的备货量,把鱼缸多腾给高端鱼。
其次,因为我们的鱼缸容量有限,而且鱼缸中的浓度、温度、密度都会影响鱼的成活率,所以鱼缸中的鱼不能过多。这时,就需要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供应商的送货时间,分次备货,边备边销,保证鱼缸中鱼的合理密度,并保证不断货。我们必须要确定供应商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可以还延迟几天送货,然后把我们的订货周期设定为可延迟天数的一半。
比如,供应商还可以延迟5天送货,那就需要把订货周期设为2.5天。而订货量至少应该按平时日销售量的3.2倍再乘以订货周期计算,比如平时日均销售某种鱼100斤,则最小订货量就应该是100×3.2×2.5=800斤。
六、干货
干货的囤货要从腊月初五开始,其中腌腊品以及适合当地春节饮食习俗的商品的囤货应提前到刚进腊月。腊月二十五之前,要把好的陈列位置即堆头让给木耳、香菇、墨鱼等南北干货商品,而到了腊月二十五,则要把这些好的陈列位置和堆头让位给休闲坚果。
休闲干果是春节期间家家必备的商品,其在整个干货销售中会占到48%的比例,而且该品类会在除夕前两天达到销售高峰。尤其开心果会是其中销量最大的单品,某超市春节期间一周的时间开心果的销售额达到了400多万,所以对这个单品一定要重点营销,加大囤货。而因为干货类如果储存得当,其保质期会较长,为了让成本最低化,超市可以从11月份就开始对干货进行囤货。
因为干货是由新鲜原料水分挥发而成,吸收水分是干货变质的第一原因,所以干货的存储要点就是防潮。我们一般会把干货储存在保鲜库中,而保鲜库中的水气相对较重,所以干货的保存一定要防止接触空气,确保商品的密封性。
以前我是瞧不上卖菜这个行业的,卖菜又脏又乱又差,价格还不高,怎么能够赚大钱呢?后来我才发现,99%的人都低估了这行的利润,卖菜一年赚个几十万的收入,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在我没有遇见那位卖菜的朋友之前,我一直认为卖菜是一件非常简单且容易的事情,而且一定不会特别赚钱。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
其实答案很简单,以我自己多年来买菜的经验来看,绝大多数卖菜的菜贩子年龄都比较大,而菜摊给人一种感觉又是脏乱差,因此很难把卖菜这件事和利润高联系在一起。
但其实,卖菜的利润至少在20%以上。
可千万不要小瞧这20%以上的利润,要知道,在很多行业,能够做到20%以上利润的其实并不多。
以我们最为熟悉的房地产行业为例,很多人认为房地产一直以来都是暴利行业,但其实2021年恒大的净利润只有6.2%,同期腾讯公司的净利润则高达36%,房地产所谓的“暴利”,和卖菜相比,简直是弱爆了。
卖菜是高频消费,又是必需品,只要选择了卖菜这一行业,保障物美价廉四个字,基本上就可以做到利润20%以上,全年二十万以上的纯收入。
我朋友告诉我,他父母卖菜二十年,基本上能够做到净利润在20%以上,这其中还包括菜的损耗率,人工成本和房租成本等等,这在其他行业,是不可想象的。
朋友的父母此前一直是在菜市场租摊位,母亲在菜市场摊位上,父亲则推一个三轮车在菜市场外围摆地摊,这就相当于两个摊位,这个时候的摊位成本是非常低的。
三年前,朋友的父母来到一个小区,盘下了一个门店,朋友和他父母三个人经营这家门店,晚上朋友在铺子二楼上睡,他父母则回家睡觉。
早在十几年前,朋友的父母就在这座省会城市买了房。
一斤蔬菜卖三元,那么他们的进价可能在1.5元到两元左右,抛去损耗率,净利润大概是控制在20%以上。
而对一个优秀老练的卖菜人来说,严格把控每天的进菜量,这其实是一个技术活,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菜进多少,什么菜能放什么菜不能放,什么菜更新鲜,什么菜价格更合适,今天应该进多少菜,明天进多少菜,这都需要长期的锻炼和把控,才能够做到一个比较精准的控制。
菜的利润高,朋友告诉我,虽然现在他们一个月的门店房租都要6000一个月,但一般来说一天都可以卖出上千元的营业额,一天的利润都在几百元上下。
一个月赚两万块,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是朋友告诉我的原话。
但与此同时的是,卖菜的利润和辛苦也是成正比的。
朋友的父亲每天凌晨三点都要起来,前往十公里远的批发市场拿货,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三点多去拿货,等把货拿完回来差不多就是六七点了,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把菜进行摆放和分类,等这一切忙完,差不多就是七八点,顾客陆续上门买菜,三个人分工。
朋友负责结账,朋友的母亲负责拉客揽客,朋友的父亲则负责摆菜放菜,以及吃了午饭后按照惯例的补觉。
每天的生活皆是如此,风雨不动,一年四季都是如此。
从早上七点开始,一直要营业到晚上九点多。
除了春节放几天假之外,朋友一年四季都是如此。
极高的利润和高频的消费,注定卖菜这一行的利润极大极大,但与此同时,回报和付出也是相当的,高利润的背后,必然是极其辛苦的代价。
卖菜的确是平凡的岗位,但平凡的岗位背后也极其不平凡,卖菜辛苦是真的很辛苦,但背后的利润也是非常高的,20%以上的利润额,哪怕是房地产行业,也基本上做不到这一点。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的今天,菜既是市场下的产物,也是民生保障用品,我们离不开,也逃不掉。
卖菜的利润高,但地理位置和生意经也同样很重要。在疫情时代,菜作为一种保障品,更是提到了一个无比高的地位。
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父亲,这位卖菜超过二十年的长辈告诉我,干卖菜这行,拼的其实只有两点,一点是你的身体,熬不熬得起半夜起来去拿菜;二是你的情商,能不能为你招揽更多的顾客。
至于地理位置,只看一点,那就是居民区,人越多越好,菜的拜访、质量、定价、都是一门学问。
特色化营销、订单化营销、品牌化营销、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寿光蔬菜信奉的营销观念如下:(一)特色化营销策略,作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组织生产时必须瞄准高端市场做到高起点起步,标准化生产,按照“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的“三绿工程”要求谋划生产。(二)订单化营销策略,要防止出现“盲人骑瞎马,跟着感觉走”的随大流倾向,,发展订单农业。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各龙头企业订好产销合同,明确品种、收购标准和最低保护价,做到有的放矢。与超市、农贸市场建立长期的产销关系,从而保证有一个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空间。要充分发挥合作社及其农民经纪人的作用,在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上力求突破。(三)品牌化营销策略,要充分利用品牌和技术优势,发展高标准的农产品生产与经营。要以名创牌,选择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实行商标注册。要以质创牌,严格按照优质、绿色或者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组织生产,坚决杜绝违禁药品使用,确保产品质量。要以面创牌,搞好精加工与包装。外向化营销策略。要坚定走出家门、跨过国界促销的信心。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为其提供有特色的专门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此形成竞争优势。同时,采取网上销售、远程运输、窗口直销等现代营销手段拓展市场。(四)积极实施名牌战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牌的追求越来越明显,知名度高,有信赖感、安全感的品牌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因此着力培育品牌农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农产品生产带来更_的效益。要注重寿光“桂花”牌蔬菜效应,进一步创立品牌,打响品牌,做大做强专业蔬菜和食用菌品牌产,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声誉。打造绿色无公害品牌,利用已注册的“桂花牌”占领市场。
寿光种菜历史悠久,寿光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其农学巨著《齐民要术》中就对蔬菜栽培作了科学而详细的论述。明清时代,早春韭菜“寒腊冰雪便已登盘”,成为朝廷贡品。清代中叶,大葱已成为寿光的重要农产品。建国后,寿光蔬菜种植虽有扩展,但由于体制等多种因素制约,到80年代中期,全市只有5万亩左右的大田菜和少量的土温大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也不高。l989年,三元朱村现任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冒着极大的风险,砍掉了将要成熟的35亩玉米,对寿光的“土温室”进行了科学改造,建起了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当年17个大棚生产出了顶花带刺的黄瓜,从元旦到春节,每公斤20元不落价,一茬收下来,每个棚收入两万多元,一场反季节栽培蔬菜的技术革命从此迅速展开。寿光蔬菜开始由季节性露天栽培向“四季常青,四季有菜”大跨度发展。1990年冬暖式大棚发展到5000个,l991年猛增到2。5万个,1992年7。5万个。2004年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80万亩,其中冬暖式大棚近30万个,年产量40亿公斤,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如今,冬暖式大棚已经更新到第四代了,自诞生第一个冬暖式大棚起,寿光就成了全国大棚蔬菜的“实验田”,近几年来,寿光共引进了来自美国、荷兰、以色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品种共2000多个。1995年以后,全国各地蔬菜生产迅猛发展,消费者在基本满足量的需求后,对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市场消费开展倾向绿色无公害食品。为此,寿光人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逐步引导群众向发展绿色食品蔬菜栽培方式转变,开始了以发展绿色食品蔬菜为主要内容的蔬菜产业二次革命。编制《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市政府投资1000万元建立了市级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各乡镇共建设了19处蔬菜质量速测室,定期对进入超市的蔬菜进行抽检,每月检测样品100多个,对超标严重的蔬菜,坚决销毁。寿光市还先后投资2亿多元组建了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电子收费结算中心、组建了蔬菜配送中心,配套建设了一处经营化肥、种子、农膜、农药等生产要素的大型农资市场。在批发市场专辟了“放心菜”专营区和蔬菜电子拍卖中心。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该市场先后10次扩建,年交易量15亿公斤、交易额28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全国十大农贸市场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