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wareness)品牌认知人群。包括被品牌广告触达和品类词搜索的人。
I、(Interest)品牌兴趣人群。包括广告点击、浏览品牌、店铺主页、参与品牌互动、浏览产品详情页、品牌词搜索、领取试用、订阅、关注入会、加购收藏的人。
P、(Purchase)品牌购买人群。指购买过品牌商品的人。
L、(Loyalty)品牌忠诚人群。包括复购、评论、分享的人。
AIPL模型对于精细化运营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是让品牌人群资产链路化运营。简而言之就是,对于所处链路中不同位置的人群,品牌采用对应的沟通内容和渠道,最终的目的累积人群资产,并实现链路高效流转:让“A人群“尽快转化成”I人群“,以此类推,试想一下你的品牌拥有数不完的“L“人群,你应该再也不用愁生意做不好了吧。那么,具体怎么执行呢?
首先,需要通过数据银行账号分析:品牌当前的“A-I-P-L“人群资产存在什么问题?
比如是相对于竞品“A人群”量太少了、或者“I人群”到“P人群”流转率太低了……
然后,就可以针对链路中具体问题采用对用的解决策略了。
比如:针对“A人群”量太少这个问题,除了可以通过“一夜霸屏”资源做投放外,还可以整合市场部的资源来做投放拉新。传统媒介投放都是媒体投完之后,媒介公司给到甲方一些传播层面的数据,比如有多少曝光、多少点击这样,而我们在这些新媒体做投放,就是为了让这些触达的用户数据能够匹配沉淀到数据银行,成为我们新增的“A人群”。
再比如:针对链路中“I人群”到“P人群”流转率太低的问题,说明目前缺少销售转化机制,做法是先把“I人群”根据标签分成不同的群组,有的可能是对促销折扣敏感,那就可以通过给他们推送折扣信息来做收割;而有的是通过活动拉进来的,那可以通过一些引流货品来吸引他们做下一步的购买动作。
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时代,商家获客成本也大大提高。当下应该如何把握先机,获得持续性高速增长?首先需要转变意识,从运营“流量”到运营“消费者资产”,即高效获客、留存、复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背景下,淘内会员运营体系应运而生,以“人群分层+权益玩法+触达渠道”为核心,为商家提供私域消费者运营工具与解决方案。理由认为,一个用户与店铺的关系是逐渐加深的。因此根据用户与店铺的粘性,大致可分为四类人群——
首先是【认知】人群,即有店铺/商品浏览行为的人群。这类人群可以通过广告投放、淘内内容曝光等增加认知人群数量,即获得和更多用户的联系,但认知人群仅形成对店铺的初步认知,粘性不高,还需要持续触达;
其次是【粉丝】。通过关注店铺,可成为店铺粉丝,粉丝可以通过微淘、品牌号等内容形式推送增加粉丝数量、互动吧和粉丝进行互动增强粘性,粉丝已形成一定店铺记忆,粘性较认知人群高;
【会员】人群,是通过“授权绑卡”行为加入,粘性及人群价值高于认知&粉丝人群,是距离购买关系最近的人群。后续章节将详细对本人群展开介绍;
【购买】人群,可以通过营销、关怀等进行留存,是店铺最高价值人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