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的牛奶怎么样?

光明乳业的牛奶怎么样?,第1张

‍对于许多80后90后来说,童年的记忆深处,有一瓶瓶玻璃瓶装的鲜奶,它们会乖乖地每天准时出现在门口那只印有“光明乳业”的小箱子里。图源网络近日,这位老牌乳业发布了它2020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光明乳业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为121.46亿元,同比增长了9.52%;净利润为3.08亿元,同比减少了16.09%。对于净利润的下滑,光明乳业解释道是因为今年的一季度受疫情的影响,随着疫情的稳定,公司已在今年的二季度将下降幅度追回来不少。而光明乳业净利润的下降,也预示着其正在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增长减缓,盈利出现疲态据公开资料了解到 ,2005~2014年可谓是整个乳制品行业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期间内,行业里的平均增速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然而2015年后,增速就开始明显下降了。光明乳业也不例外。wind数据显示,2015-2019年,光明乳业营收分别为193.73亿元,202.07亿元,216.72亿元、209.86亿元和225.63亿元,在2018年出现了负增长。营收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其盈利能力已出现疲态。wind数据显示,在2015~2019年间,光明乳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像是过山车一般,从2015年的9.24%升至2017年的11.93%后,又在2019年跌到了9.02%。2018年,似乎是光明乳业最为黑暗的一年。除了营收利润的下降,公司在人事上也同样陷入了巨大的动荡之中。半年之内,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前后离职。诚然,光明是幸运的,它对于许多上海人来说,是拥有“养育之恩”的,所以,一篇名为《救救光明》的文章迅速引起了广大上海人们的共情,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当然,业绩下滑也是其不争的事实。文章中充斥着消费者对于光明乳业2018年三季报净利润下降超过60%的消息表现出的焦虑 。对于普通消费者们来说,可能并不能准确理解到这些下降数据的变化代表着什么,但是他们也在用自己的点赞、转发,表示着对光明的支持。鲜奶不“鲜”其实,一路走来,光明乳业没少经历过挫折。据资料了解,“光明”品牌最早诞生于1950年,从奶粉扩展到液态奶,接着到建立九个乳业品厂,上海光明乳业有限公司终于在1996年成立。凭借这一个个送奶箱,渐渐在奶业市场站稳了脚跟。2002年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上市的光明,没有迎来它的好日子,反而等来了“禁鲜令”。所谓“禁鲜令”,是指2004年8月颁布的《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规定:凡是经过热加工的食品,就不能称“鲜”。这也就意味着以光明为代表的城市型乳业再也不能在包装上标识“鲜奶”字样。要知道,光明乳业主打的鲜牛奶就是采用的72~75摄氏度之间的低温加热杀菌的巴氏杀菌法,“鲜奶”这一标识也是巴氏奶最重要的卖点。图源网络失去了“鲜奶”这个卖点的光明就好像被乳业市场打入了冷宫,眼看着市场在一点点往常温奶方向倾倒,光明却一度姗姗来迟,直至2008年,才凭借着莫斯利安这一常温酸奶,重新杀回常温奶市场。好景不长,2012年,光明又因“牛奶变质门”事件,曾被网友们贴上了“毒牛奶”的标签。对此,光明乳业表示,该批次产品变质是因为产品从工厂生产线下线后,在配送前进行移库的过程中,因车辆温度没达到标准导致其中部分产品发生酸败。一时之间,光明乳业的投诉达952人次,当日的股价也下跌了2.37%。竞争激烈,营销掉队一直被光明奉为“摇钱树”的莫斯利安,也在近几年激烈的市场竞争败下阵来。蒙牛和伊利早已紧随其后地在常温酸奶类产品上推出了安慕希和纯甄。2019年光明乳业年报也显示,当年酸奶产品为66万吨,销量66.96万吨,生产量较去年减少6%,销售量比去年减少3%。图源网络如果说,在高端奶分类上,光明尚且还有一款优+可以挤个小角落。那么,在其他品种的常温奶上,光明则是完全被伊利蒙牛所“碾压”。针对乳糖不耐受群体,伊利推出了颇受好评的舒化奶,蒙牛也有新养道。在儿童奶方面,伊利有QQ星,蒙牛则有未来星。在风味奶和乳酸菌饮品上,伊利有谷粒多、优酸乳等多个子品牌,蒙牛也有真果粒、酸酸乳、优益C等产品。而这些细分的奶品种类,光明都没有让人记得住的产品。除此之外,本来就陷入了营收困境的光明,在产品的营销费用上也进行了缩减。财报显示,光明乳业2019年的营销及销售费用为19.67亿元,较2018年下降了9.2%。反观伊利蒙牛,不仅在各个产品上都聘请了高人气代言人,在热播的综艺节目、体育赛事上也进行了铺天盖地的赞助。“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等洗脑的广告语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消费者的脑中,哪还记得光明?图源网络尽管后知后觉的光明在后期邀请了刘昊然、五月天等流量明星“救场”,也于事无补。时至今日,伊利蒙牛这两位“北方奶”已经突破地域,占领了全国乳业市场,而光明却仍然被困在华东地区停滞不前。光明想要重回“光明”,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文/黄宇内容来源:锌财经

当前,中国乳业历经十余年发展,已达到技术装备现代化、管理规范、产品质量稳定向好的世界先进水平成就。中国乳业企业乳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不断构建与发展,推动该行业成全球乳业质量标杆。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中国乳制品产量达到2719.4万吨,累计增长5.6%。

截止至2020年8月中国乳制品产量为252.5万吨,同比增长7.4%。累计方面,2020年1-8月中国乳制品累计产量达到1779.6万吨,累计下降0.3%。

常温奶发展已趋于成熟,低温奶量价齐升增长提速

乳制品行业规模庞大,巴氏奶消费占比较低。我国乳制品行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得益于庞大的人口基数,目前中国乳制品销售规模达到了 4196 亿,位列全球第二。

预计到 2022 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市场。目前我国乳制品消费以饮用奶为主,占比达 55.8%。酸奶消费位列第二,占比 32.1%。饮用奶中,巴氏奶占 13.2%,UHT 奶和风味奶分别占 36.3%和 22.2%。

常温市场已趋于成熟,由量增转向价升和结构升级。1997 年 UHT 灭菌技术被引入中国后,常温白奶大范围兴起。同时,伊利和蒙牛等龙头大规模铺设渠道,不断投入营销,实现了常温白奶渠道和品类的快速扩张。

常温奶行业发展过去分为两个阶段,2005-2014 年 UHT 奶行业增速较快,销售规模 CAGR 高达 10.6%。从 2014 年起行业增速明显回落,2014-2019 年销售额 CAGR 为 3.3%,主要是由于从过去的量增转向结构升级和价升。

我国常温奶销量在 2016 年后连续 3 年销量下滑(2017、2018 和 2019 年增速分别为-2.06%、-1.07%和-0.98%)。

2019 年我国 UHT 奶销售规模为 942 亿元。目前我国常温奶行业依靠销量快速提升带动规模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未来增长将会依靠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来推动。

巴氏奶进入量价齐增阶段,行业增长进入提速期。2019 年巴氏奶行业规模达 343 亿元,2005-2014 年 CAGR 达 8.3%,主要以量增为主,价格变化较小。2015-2019 年CAGR 达 9.2%,单价 CAGR 达 3.2%,销量 CAGR 达 5.9%,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巴氏奶行业增速从 2015 年的 6.1%提升到 2019 年的 11.6%,行业增长进入加速期。巴氏奶行业巴氏奶消费占饮用奶消费比例持续提升,从 2014 年的 8.3%提高到 2019年的 13.2%。

根据欧睿国际预测,2019-2024 年销售额 CAGR 为 6.56%,2024 年巴氏奶销售规模将达 472 亿元,占比将达到 17.3%。

天眼查APP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共有超3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鲜乳、鲜奶、鲜牛奶”,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鲜奶相关企业。其中,个体工商户占比超7成,注册资本在100万以内的企业占比约为76%。

截至9月7日,以工商登记为准,天眼查APP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今年1-8月共注册成立超5,000家鲜奶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较去年同期上涨43.83%。

冷链设施完善&生鲜电商兴起&消费者培育&奶源质量提高,为巴氏奶增长保驾护航

冷链设施逐渐完善,为低温奶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冷链物流快速发展。我国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将实现低温奶销售半径的扩大。2019 年我国冷库总容量达到 4600 万吨,2012-2019 年,冷库规模以 15-20%的增速稳定增长。

2018 年我国冷藏车保有量为 18 万台,同比增长 28.6%,连续 5 年保持双位数增速。

根据中国冷链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 2987 亿元,2014-2018 年 CAGR 达 26%,预计到 2020 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 4700 亿元。

生鲜电商快速发展,提供高效鲜奶销售平台。新兴线上零售渠道兴起,乳企可借助电商较为成熟的生鲜渠道完成鲜奶配送,购买方式便利化也推动了低温鲜奶的快速发展。

低温鲜奶保质期短,对储存条件要求高,过去消费者需要频繁去超市“囤货”,或者在线下奶站“一订半年”。生鲜电商的出现为巴氏奶提供了高效的销售平台,消费者可以像点外卖一样买鲜奶,享受即买即配的服务,更快也更方便。

巴氏奶和生鲜的客户群体基本上契合,生鲜电商平台充当终端网点+送奶工角色,直接连接厂商和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相当于减少损耗提升流转效率。

2014-2018 年生鲜电商规模 CAGR 达 65%。目前多家乳企开启与新零售平台的合作,例如光明和阿里合作推出“随心订”送奶上门服务,覆盖以华东地区为主的 20 多个城市,新乳业和每日优鲜合作,推出“享安心遇鲜鲜牛乳”,为消费者提供 1 小时内上门服务。

鲜奶渗透率超过 30%,一二线城市鲜奶渗透率更高。饿了么发布鲜奶外卖报告,目前低温鲜奶市场渗透率已超 30%,每售出 10 盒牛奶有 3 盒是低温鲜奶。

在厦门、南宁、苏州、无锡等城市,消费者更愿意为低温鲜奶买单,市场渗透率超过 40%;上海、南通、合肥低温鲜奶渗透率达到 38%。从鲜奶外卖订单量来看,上海、北京、杭州消费者更爱喝鲜奶,订单量居高;苏州、南京、武汉、无锡、成都、青岛、合肥紧随其后。

四线城市鲜奶外卖同比增幅高达 106%。目前全国超过 300 个城市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到鲜奶外卖半小时达服务。

我国奶牛养殖标准化进程加快,奶源质量提升可满足低温原奶要求。2019 年我国奶牛平均单产为 8 吨,同比提高 7.95%;牛奶产量为 3201.24 万吨,同比增长 4.11%。

政府对奶牛养殖行业的大力扶持也加快了养殖业的发展。2019 年,我国地方政府向农民和农民合作社提供了 20 亿元的补贴,用于建设和升级 1500 多个家庭奶牛场。

中国农业农村部在 2020 年 1 月发布计划将继续支持农民和农民合作社,目标到 2022年,每年继续建设或升级 1500 个奶牛场和 100 个奶牛加工厂。

目前,我国牧场机械化程度提升,大型牧场均已采用全自动数字化管理。未来随着牧场基地建设的加强,优质奶源供给将稳步上升。

乳企教育提升消费者 健康 意识,低温奶营养丰富吸引消费者。营养物质更为鲜活的低温奶迎合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 健康 食品的需求。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消费者加强了免疫力方面的诉求。

国家卫建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明确建议每人每天摄入 300 克牛奶及奶制品。

同时,各大乳企纷纷发力低温产品,比如蒙牛在 2018 年推出“每日鲜语”,君乐宝在 2019 年推出“悦鲜活”。光明大力宣传主打提高免疫力的“优倍”系列产品,并且率先标注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乳过氧化物酶三个活性成分指标,清晰地引导消费者产品的优势。

各大乳企进入低温巴氏奶行业,加速培育市场,有利于共同加强对消费者在乳制品营养方面的教育。

城镇化进程加快,低温奶逐渐向低线城市渗透。2019 年农村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为6.91 千克,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的 1/2(16.53 千克),表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

目前我国乳制品的主要消费者是城市居民,但是一线城市液态奶渗透率已达90%,增长空间有限。

二三线城市液态奶渗透率达到了 70%,农村仅为 2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观念升级&城镇冷链设施完善,巴氏奶在农村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贡献增量。

巴奶行业格局分散,以区域性乳企为主

巴氏奶行业集中度较低,以区域性企业为主。

由于奶源、保质期和冷链的限制,使得巴氏奶行业难以突破“产地销”困境,消费辐射半径较小,因此基本上都以区域性龙头为主。例如,华东地区是光明的大本营,西南地区以新乳业为主,北京地区主要是三元。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光明乳业业务渊源始于1911年,拥有100多年的 历史 ,逐步确立以牧业、乳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是中国领先的高端乳品引领者。

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乳品研究院、乳品加工设备以及先进的乳品加工工艺。主营产品包括新鲜牛奶、新鲜酸奶、乳酸菌饮品、常温牛奶、常温酸奶、奶粉、婴儿奶粉、奶酪、黄油等多个品类。

低温巴氏奶由于渠道协同性不强,区域性特征过强(拥有送奶入户等独占渠道),全国化品牌难以形成绝对优势。目前巴氏奶市场集中度远低于常温奶,2019 年 CR3 仅为 27%,2019 年常温液态奶市场 CR2 超过 70%。目前低温奶前三大乳企分别为光明、三元和新希望,市占率分别为 12%、9%和 6%。

乳企纷纷入局巴氏奶市场。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 2020 年 1-8 月共注册成立超 5000家鲜奶相关企业,较去年同期上涨 43.83%。2018 年初蒙牛推出三个鲜奶子品牌:新鲜严选、每日鲜语、新鲜工厂,2019 年 11 月携手阿里推出订奶平台天鲜配。

2019年 12 月,伊利推出 3 款新品鲜奶新品:金典鲜牛奶、牧场清晨鲜牛奶和伊利鲜牛奶。不同于 2018 年率先在哈尔滨试水的鲜奶产品“百格特”,伊利此次推新更倾向于以“伊利”主品牌或知名子品牌“金典”直接命名,也释放出向全国布局的一种信号。

目前伊利鲜奶已经进入 20 多个中心城市,未来伊利计划加大市场拓展和产能扩张。区域乳企君乐宝于 2019 年 11 月推出“悦鲜活”鲜奶新品,凭借长保质期,“悦鲜活”已进入全国 30 余家零售渠道。

看未来巴氏奶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奶源&冷链限制和营销短精快特点,导致巴氏奶短期很难实现全国规模化。我国龙头乳企牧场多集中于北部地区,东部和南部地区牧场较少,而巴氏奶的消费市场主要在东部及南部省份,现有牧场无法支撑其巴氏奶市场的扩张需求。

我国的冷链建设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原奶主产区的冷链物流企业相对稀缺,三四线城市和县乡的冷链铺设不足,通过冷链运输也很难解决“产销不对称”的问题。

同时巴氏奶营销方式要求短精快,与常温传统的促销和渠道铺货的打法不同,因此巴氏奶很难像常温牛奶能快速实现全国规模化扩张。

未来几年巴氏奶行业仍将处于割据状态。我们认为未来巴氏奶行业发展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一是通过整合区域龙头最终形成行业巨头;另一种是区域化深耕,不断提高在当地市场的占有率,最终出现多个大规模的区域龙头乳企。

巴氏奶全国化的市场整合和运作需要经历缓慢的过程,未来几年巴氏奶行业仍将是区域龙头割据的状态,很难出现一家独大或者如常温奶双寡头的竞争格局。

乳业专家宋亮曾表示,企业在产品技术和包装、渠道商业合作模式、品牌塑造和专业递推等方面以创新为动力,以加强供应链体系建设为基础,加快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未来两到三年,我们仍将看好婴幼儿、儿童及老年群体;看好有机、羊和A2;看好奶酪和低温奶,特别是超巴在市场的推广;看好专业营养品在中国市场推广;看好将海外优质产品引入中国市场;看好线上线下不断相互磨合并走向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当下及未来中国消费市场重心将从一二线转移至三线市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表示:

“供应链一定是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企业未来护城河里面最深最宽的一个因素。我们的乳企更多的要把精力和资金放在供应链上,如果没有一条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去支撑的话,某一个点的爆发一定成就不了百年的一个品牌。”

注:本文内容主要摘自东北证券,中外行业研究整理推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4629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6
下一篇 2023-04-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