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势”进行产品营销?

如何“借势”进行产品营销?,第1张

借势营销,是将销售的目的隐藏于营销活动之中,将产品的推广融入到一个消费者喜闻乐见的环境里,使消费者在这个环境中了解产品并接受产品的营销手段。具体表现为通过媒体争夺消费者眼球、借助消费者自身的传播力、依靠轻松娱乐的方式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市场消费。换言之,便是通过顺势、造势、借势等方式,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的营销策略。

2016年3月7日是宝马100周年,作为已有130年历史的竞争对手奔驰发布了一则广告,如图6-10所示。大致内容是:感谢100年来的竞争,没有你的那30年其实感觉很无聊。

图6-10 奔驰致敬宝马100周年借势营销海

这张海报原本想表达的是:对手,尤其强的对手,永远是成长的最好伙伴,不互黑、而互敬,这是何等的胸怀和气度。有一种精彩,就是相互看不顺眼又干不掉对方,从而不得不让自己做到更好。但这张海报海报发布后,瞬间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这份向竞争对手致敬的背后,隐隐有借势营销的心机:“瞧,我比你历史更悠久呢!”。从借势营销的角度来看,奔驰无疑是成功的,但这个世界如果多些相互尊敬和尊重的竞争对手,少些相互谤的竞争对手,行业才会进步。愿与同行共勉,既有竞争,又是朋友。

另外,在传统实体零售领域借势也普遍存在。新品入市不可能一下子就卖得很好,那么在卖场该如何选择陈列位置呢?旺销产品旁边的位置,是新产品最好的推广位置。研究发现: 消费者在卖场闲逛时,一分钟可以经过100~200个产品,被消费者关注的产品会占用消费者5秒钟的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卖场5秒钟广告”。所有商家在卖场的“肉搏”,都是要争取到这5秒钟的关注,但是消费者几乎平均不到0.5秒就会经过一个产品,要让新产品在100~200个产品中跳出来,受到关注,怎么办? 旺销产品往往位于人流量最大的位置, 消费者在其货架前停留时间也长,受到注意、被购买的机会自然就更多。如此旺势,不可不借。采取紧贴陈列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在陈列上,什么样的产品可以借势呢?一般来说,产品陈列面积小,产品反复购买机率相对低,产品有一定的延伸价值,产品小巧精致等,这些特点的产品就可以借相关产品的势,比如香烟和精美打火机。另外,不相关联的产品,也可以通过特定的时间联系在一起。巧克力原来在糖果类产品的货架上,鲜花则放在生鲜区的旁边以利用其湿度。两种产品平时“见不上面”。但情人节鲜花和巧克力的热卖,可以让它们联系在一起。如果买了鲜花,又到糖果货架上去找巧克力,很不方便。而有些人买了鲜花, 不一定购买巧克力,如果将巧克力就陈列在鲜花旁边,这样的“顺势购买” 就可以达到提高销售额的目的。

注意,很多企业认为“造势”就是广告和各类促销活动疯狂滥炸。不是大量电视广告、广播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户外广告进行地毯式轰炸,就是宣传画、宣传册以及各种夹页、传单满天飞。不是造成金钱的浪费,就是制造“彩色垃圾”,让马路清洁工苦不堪言。认为“借势”就是在各种类型的产品交易会、展销会、推广会甚至民间庙会上,锣鼓喧天,美女成行。有的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名人加入促销队伍的行列,现场作秀。几乎把各种“造势”和“借势”的活动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种“造势” 、“借势”演绎的不是营销策略的竞争,不是智慧的竞争,而是成了企业财力的大比拼。一些没有实力或者是财力不足的企业,似乎是被“逼上梁山”,举债“造势”。最后由“造势”变成了“豪赌”。结果使得胜利者遍身鳞伤,失败者片甲不归。不知有多少企业的英雄好汉就是在这种“造势”和“借势”中倒下。

还有,我们经常驻足观看一些商场开业活动、楼盘销售活动或者新产品发布活动,场面很热烈,活动很热闹,节目也不少,也很聚集人气。但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活动形式并没有与活动主题有机结合起来,形式并不为内容服务。观看者全然不知道活动的主旨是什么,甚至还会闹出诸如哄抢礼品的笑话。这不但不能达成预先的宣传效果,还降低了活动品位,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形象。诸多的不协调因素就像盘里的夹生饭,难于下咽,更难以消化。

很多企业只是注重短期行为,而没有关注长期的营销战略规划。企业缺乏整体企业战略,随意性很大,打水漂的例子在所幸免。诸如花几十万赞助一次晚会、花几万做一次路演等等,活动本身和企业以及产品的宣传并没有多大关系,自然就不能为企业造势,除了浪费企业的金钱,不会什么更多的收获。

其实,借势营销是一个不断投入的工作。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手段,借势营销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企业新产品推介、品牌展示、建立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等营销活动的首选策略。因此,借势营销就不能做“一锤子买卖”,要有战略眼光,从未来着想,从现在着手,围绕一定的主题不断调整营销活动。

毕竟,奥运是如此的受人关注,令人为之狂热,以往一些比赛,我们看到各种借势营销刷屏,那么接下来我跟读者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东风日产启辰:金牌秒杀

伦敦奥运会虽然只有宝马是正牌汽车赞助商,“不过没关系,反正离得远,我们尽可以打奥运的擦边球”。所谓各有各的算盘,奥迪车型是中国射击队的指定用车,Jeep品牌赞助的则是美国男篮和女篮。相比跨国巨头,自主品牌也没有错过,而且把声势弄得更大。东风日产启辰可对本次奥运营销下足了功夫,启动“启辰金牌秒杀”活动。即只要中国代表队获一枚金牌,东风日产就拿出一辆启辰D50进行秒杀,秒杀价格仅一元。粗略估算一下,按照中国50枚金牌的夺金实力来算,东风日产启辰此次将给出50辆启辰D50,价值近340万元,再加上整个奥运营销活动的运作费用不下千万。虽然对于刚刚起步的启辰品牌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但是相对于品牌提升带来的丰厚回报,还是很划算的。

安踏:押宝体育明星

1999 年,安踏签约孔令辉作为形象代言人,随后,孔令辉夺得了悉尼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金牌,而安踏也在这场豪赌中摘得了胜利的果实,孔令辉那句“我选择,我喜欢”,让全国人民记住了安踏。“这对安踏来说,是一个巨大推进。”安踏总裁郑捷曾坦言,孔令辉的成功,让安踏获益不少,这也成为安踏在借势奥运营销上做出的第一次巨大成功案例。

骏丰频谱:产品进驻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

健康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但是对于运动员来说,其意义更是非同寻常。骏丰频谱敏锐地找到了这个点,结合自身产品的特色,在运动员紧张备战奥运之际,于 2015年正式与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达成合作,其生产的“内喝外照”系列频谱产品为训练局内的运动员缓解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有效治疗运动训练中的损伤,为运动员的训练康复提供帮助。除此以外,骏丰还曾签约奥运冠军杨威一家三口为品牌代言人,吴敏霞、王励勤、彭勃、何可欣、滕海滨、秦凯、何冲等奥运冠军也先后出现在骏丰频谱的营销活动上,在中国征战里约奥运代表团成立当天,骏丰频谱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千人奥运助威活动,奥运攻势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市场反响也非常热烈,可谓借势奥运营销的经典之作。

杜蕾斯:反其道而行之

虽说杜蕾斯不是伦敦奥运会的赞助商,不敢吹嘘自己和奥运会有什么关系,但单单为伦敦奥运会奥运村免费提供15万只避孕套就很劲爆了。不过更劲爆的事还在后面,伦敦奥运会不过才进行到了第5个比赛日的时候,奥运村内免费发放的那15万只避孕套却已经几近用光,供货告急,为此杜蕾斯公司不得不紧急追加供应。杜蕾斯奥运期间制作的一则广告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我们都知道奥运精神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而杜蕾斯的奥运逆向广告则用五种颜色的小杜杜组成的奥运五环,下面一行字:不是每个男人都希望自己是世界上“最快的那个人”。你懂得。

阿迪达斯:让奥运成为品牌的DNA

在所有的奥运赞助商里,阿迪达斯至少创造了两个之最:赞助了最多的运动员和最多的运动队。对于这家老牌体育用品公司来说,奥运就像DNA一样融入到品牌里面。北京奥运会,阿迪达斯组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营销活动,目标是借此在中国超越老对手耐克,最终它如愿以偿。除了空前的财力物力投入,阿迪达斯这次奥运营销活动时间长达四年之久,从雅典奥运会闭幕到北京奥运会闭幕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其中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它把10万奥运志愿者都变成了自己的品牌代言人。阿迪达斯不仅为奥运志愿者提供服装,还跟他们一起开展活动,帮助他们更好的体验奥运会,最终通过这些“奥运会最前面的笑脸”,把阿迪达斯的品牌形象很好地传达给了每一个奥运参与者。

Google:独出心裁的奥运logo秀

每逢重要的日子,Google都会推出应景的纪念Logo,这样的传统俨然已成为其文化的一部分。每届奥运会时,Google也会随奥运日程的推进在 logo上新增相应的元素。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Google开始崭露头角,主页的企业logo上多了一只举着火炬的袋鼠。袋鼠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整个logo形象非常契合悉尼奥运会的主题。4年后的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Google在logo创意中巧妙融入了这个地中海文明古国的传统元素。第一天开幕式希腊神话人物宙斯、雅典娜、波塞冬同时登场,背景则是雅典的代表建筑巴农神庙。第三天,游泳专案中各国泳坛高手连连失误,东道主轻松拾得金牌,google便推出了一个老波叉著金牌闭着眼睛睡觉的形象,颇为幽默风趣。Google采用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手法,大大拉近了自己与网友间的距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4668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6
下一篇 2023-04-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