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培自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艺术天赋,从孩童时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第一件衣服开始,她就与服装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80年代,郭培成为中国第一批服装 设计专业的学生。她在中央美院学素描,在技校学裁剪,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在摸索中不断成长。毕业后,郭培曾在京城多家著名服装公司担任首席设计师,更为北京天马服装公司创造了39亿元的营销佳绩,使天马晋升为中国十大服装品牌。
1996年,她第一次成功举办了个人时装发布会“走进一九九七”,获得了热烈好评。同年,在东华大学举办了个人发布会。之后,澳大利亚著名记 录片女导演萨丽·英格顿要筹拍一部中国时装业现状及发展的记录片,名为“毛氏中山装”,选择了郭培作为中国年轻设计师的代表,以其工作生活为主要内容进行 拍摄。片子拍好后,在世界诸多国家放映,获得了巨大成功,更有海外媒体刊载了此项新闻,可以说这次拍摄为国外时装界了解中国架起了桥梁。同年,郭培的作品 在澳大利亚博物馆展出并被收藏。此后郭培在1997年荣登“中国十佳设计师”之榜,其设计的服装作品连续多届荣获“国际服装博览会”金奖。 “高级订制”在今天的服装界仍然象征着身份与地位,它是为客人的特殊需求单独设计、裁剪、纯手工制作的时装精品,体现了专业设计师非凡的创造力,是 唯一可以不计成本彻底追求完美的领域。90年代中期,中国时装行业还处在的起步阶段,“高级订制”的概念在中国刚刚萌芽,人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高级定制。 但郭培却义无反顾地走进这块无人开垦的“处女地”。有一天,某知名演员来找她做衣服,郭培将自己设计的衣服以低于成本7成的价格卖给了她,然而就是这次的 “赔本买卖”,却歪打正着地让她走上了高级定制之路。
“我做服装设计已经有二十多年,前十年一直在做成衣设计,那时总觉得有很多想法不能实现,无论你是多么有才华的设计师,也无法摆脱市场、顾客以及价 格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相反,高级定制却意味着整个世界都由你来掌握,让设计师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挥,创造出更多特立独行的作品。”郭培心有感悟。对她来 说,高级订制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个梦想。
玫瑰坊—郭培的高级定制梦工厂玫瑰——旺盛、热烈、美丽,天生雍容高贵,凝聚着4000年复杂并难以追求的血流基因。玫瑰在古罗马被视为君王威仪的象征。一朵干枯的玫瑰,让郭 培感悟到了曾经的辉煌;而充满情调的设计坊则带给了她更多的憧憬,以玫瑰命名,正因为人们爱她的骄傲,爱她浓郁的花香。于是“玫瑰坊”便成为了郭培编织梦 想的摇篮。1997年郭培开始在属于自己的艺术殿堂里构筑起真正的高级时装订制王国,而 “玫瑰坊”正如玫瑰花一般盛放在时尚的最前沿。
三千多平米的“玫瑰坊”总部,自然地融入了古朴无华的艺术氛围。一层是富丽堂皇的会客大厅,陈列着精美的高级订制服装;二层则设立了不同风格的试衣 间,端庄雅致的中式风情、热情奔放的青春告白、尊贵奢华的贵族风范,为不同气质与风格的客人营造了无限遐想的空间。三层和四层则是玫瑰坊的“灵魂 ”,100多位高级设计师、绣工、打版师、工艺师等组成的专业团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伴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价值几万到几百万元的订制时装在繁琐 的程序中一件件诞生。
如今的郭培,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公司接待厅中度过的。在这里,郭培与预约的客人交流,倾听他们对于订制服装的想法,帮助他们实现对美丽的憧憬。入 行二十年的经历告诉郭培,高级定制必须别具格调,只有走在时尚最前沿,与国际发展同步,才能在众多成衣中脱颖而出。郭培认为,高级订制是不断追求质的过程。服装的质是一种格调,如果一件衣服没有格调就失去了价值。服装是有生命的,当你用心去创造的时候,穿上它的人也一定能感受得到。精益求精,打造专属个人的尊贵。
刺绣是玫瑰坊在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玫瑰坊的刺绣作品更强调色彩的辨色、配色、拼色、过渡、分割与合成,既服从表现形体的内在要求,也要考虑外部的客观因素,运用不同的色彩材料、通过不同的针法,形成不同的色差和凹凸感,使绣品散发出勃勃生机。
在玫瑰坊,每一件衣服都是量体裁衣,度身定做,高级订制的精益求精体现在每一个设计细节中。鞋无疑是服装最重要的配饰,玫瑰坊的鞋则通过90%的手 工装饰,达到与礼服融为一体的视觉效果。此外,郭培还设立了专门的首饰设计工作室,根据每位消费者的情况,综合其气质、容貌、身高、肤色和职业等各种因 素,提出中肯的搭配意见。如郭培所说,玫瑰坊要让所有的到访者享受到“只属于一个人的尊贵”。
五万个小时的作品,无价的“高级定制” 。“在798艺术区郭培的私人博物馆里,有一件大金色的衣服由100个绣工,忙碌了近三个月的时间,花费了团队五万多个小时制作而成,相当于一个人近6年的生命,按工作时间来计算,可能将近15年。这件超级豪华的艺术品创造了很多数字上的奇迹,28000颗人手钉绣的银扣,数千轴欧洲银线,200多斤的重量。
这件衣服的设计只用了郭培几个小时的时间,然而对于设计师来说,除了有很好的创意、设计以外,更要有非常强的能力把握它。所以最终的实际作品是否和原稿一致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郭培来说,自己看的自己的作品总是有很多的遗憾,有很多的问题,并没有因为如此精细而庞大的制作而对这一作品百分之百的满意,然而郭培觉得它达到了她60%的期望。就像她所说,有时候自己的一个目标和标准总在前面。就像我的设计从图纸开始,开始的时候对它有期望,在它逐步完善、形成过程中,我的期望永远在它前面,所以跟我在一起很久的员工都知道,可能我永远对自己的作品不会达到百分之百的满意。这也是我的一个方向,之所以我有今天,可能也是这样一个目标。 作为中国最早定制礼服设计师之一的郭培,她的作品代表了女性梦想,也因此成为国内一线女星最早接触的高级定制服装设计师,她曾连续十年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和重要演员制衣。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礼服、章子怡设计圣火采集仪式上的服装、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宋祖英的瞬间换装术……这些让人过目不忘的设计,都出自郭培之手。
2008春节联欢晚会,国际著名影星章子怡的一首《天女散花》惊艳全场,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好奇这件粉色礼服的前世今生,而这款震惊全场的礼服正是郭培的得意之作之一。2008年3月,章子怡身着一件绣有中国龙、云朵、水纹、鹤等中国元素的旗袍优雅出现在希腊雅典奥运圣火采集仪式,她的美丽让所有人动容,更感叹这件华美至极的旗袍。回忆为章子怡设计圣火采集仪式上的服装经过时,郭培表示,水代表顺利和吉祥。本着对水的偏好,她决定在衣服里面都加入水纹的设计。“我觉得蕾丝或者珠片与章子怡的国际地位不匹配,而她本人年轻大方,传统的旗袍会显得有束缚;于是我设计了一件礼服,在旗袍的概念上进行了突破,除了绣上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包括龙、白云、鹤以外,还增加了水纹与抹胸等。”这款独特的设计不仅让章子怡展现了东方美女的气质,也让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国高级订制的魅力。 由郭培设计的奥运颁奖现场的礼服极具中国特色,华丽而又脱俗。她所设计的三个系列的颁奖礼服,似乎也成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吸引着众多国际友人的目光。它们在非常敬业和靓丽的颁奖小姐的演绎下,诉说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的交融,它们见证了一场场奥运健儿的风采。颁奖礼仪女装5个系列中,“宝蓝”、“国槐绿”和“玉脂白”都出自郭培的设计之手。郭培坦言,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这是她做过的历时最长、难度最大的一次设计。些服装也许不是她的作品中最漂亮的,但却是反反复复最用心去做的。
2008年8月24日晚,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宋祖英和多明戈的合唱《爱的火焰》将闭幕式带入高潮。当晚两位艺术家可谓是星光熠熠。但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宋祖英当晚穿的那件礼服上竟镶嵌了数万颗水晶。带有中国民间剪纸风格及东方绘画元素,加上中国红点缀的腰带,美丽又夺目。
为奥运颁奖礼服做“减法设计” 郭培擅长做礼服设计,所以初次交稿时交了两个系列6件成衣。在日后的修改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一年间交稿四次,画了近百张设计图,作品经过七次交审和很多次专家评审,光样衣就制作了40多件,每件都是采用高级订制的做法。颁奖现场的礼仪服装要体现一种仪式感。特别华美、作品级的服装不一定适合这样的场合。设计上不能完全突出服装本身,服装太花哨会吸引人的视线,不能让观众因关注服装而忽略了穿着者的工作内容,这点很重要。最初设计的一款带有腰封的旗袍,腰封很宽,为了突出女性的美丽与仪态风范。后来我们不断地对腰封作修改,腰封宽度一厘米一厘米地往下减,最终窄了三分之一。
在设计中郭培和她的创作团队尝试用过很多的颜色。很多色彩漂亮的服装因为考虑到镜头中的效果都去掉了。为了让服装在镜头上有更好的表现,设计上还增加了上身的刺绣并考虑过多种绣法。设计中要审核所有的因素,所以在设计上要不断地做减法。
设计是一种态度,对奥运的一种态度。郭培追求的是一种祥和大家庭的精神理念,世界一家人的态度。这不是凸现某个人设计风格和强势思维的时候,必须具有亲和力。她的作品随后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认同,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奥运态度。
不把明星客户当成“腕儿”,郭培的客户中有1/3都是很著名的艺人,宋祖英、张也、祖海等民歌歌手的礼服几乎由郭培一手包揽,章子怡、范冰冰等很多影视明星的服装也指定由郭培来设计制作。在很多人眼里,他们都是明星、巨星,但在郭培眼中,他们跟其他人一样,都是自己的客户。 除了自己的专业,郭培觉得他们选择她来定制服装是因为自己的真诚、自然让他们觉得舒服。要是自己把他们当作巨星,把自己放的很小,他们会很别扭,不自在;如果把自己当成一个“腕”对待对方也不行。
郭培作为中国最早的定制礼服设计师,已经在高级定制的舞台上走过了10多个年头。她的作品代表极致奢华的女性梦想,代表了一种追求完美品质生活的态度,在天桥十年的高级定制秀场上,是郭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高级定制时装的方向和那不再遥远的梦想。而郭培也会继续坚守这份事业,正如她的誓言“如果有来生,我还会选择服装设计这个职业”。 2015年10月8日,黄晓明迎亲时Angelababy身穿的中式礼服红衣金线刺绣是出自设计师郭培,耗工8000个工时,光刺绣就长达数月之久。而之前请帖中曝光的古韵十足“橘色暖金”嫁衣,同样出自设计师郭培之手。
中国设计师的发展为何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怎样的设计土壤?他们又遇到哪些棘手的问题?如何做大设计师品牌?让我们来听听设计师们的看法和观点。 出镜嘉宾 北京吉芬时装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设计总监 谢峰 杭州杰施时装有限公司 施杰 东的西品牌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邱子豪 广州市珈钰服装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艺术总监 林姿含 劳伦斯·许设计工作室创始人 劳伦斯·许 计文波时尚设计机构设计总监 计文波 曾凤飞服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曾凤飞 北京玫瑰坊时装定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 郭培 2012国际羊毛标志大奖获奖中国设计师 班晓雪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 刘洋 上海陈闻服装创作工作室设计总监 陈闻 中国设计师最需要怎样的环境? 虽然中国的时尚市场还未完全成熟,但是海外品牌却纷纷看好中国时尚界的巨大潜力,国际品牌与设计师将目光投向了方兴未艾的中国时尚市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在这片发展的土壤上,中国设计师最看重的是什么? 谢锋:消费环境 时装设计,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是中国文明、文化进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中国处在一个大的转折时期,整个消费市场也面临很大的转折。我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伟大设计师的产生,必须有伟大的消费者。我们不能想象在一个荒漠或者一个消费能力非常低的国度产生伟大的设计师。所以,这种有文化感的消费者的产生,才是我们中国设计师最终成长的土壤。 施杰:中国式买手 中国的百货商场多数采取联营扣点模式,造成千店一面的状况,很多商场想通过引进设计师品牌来增添个性,但这一招却不能彻底挽救传统百货商业模式的劣根。只有改变固有的百货商场零售模式,引进国外先进买手制,才有未来。在国外,买手店、设计师精品店甚至是艺术画廊都扮演了销售和推广的角色,但国内可靠的买手却少之又少,这也是设计师常常抱怨的事实。 杰施品牌不太愿意进驻传统的商场,因为与商场合作会导致可承受的风险变大,我更倾向于选择买手型的客户,包括买手型的经销商、零售商,或者是多品牌集成店中的代理买手。他们的独到时尚见解,更能帮助到我们这些专注于产品开发的设计师品牌。与买手进行专业、精细分工,才能更加聚焦品牌设计的核心。 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中国服装设计师们越来越成熟,力量也越来越强大,他们点缀着服装行业春天的颜色,但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与日俱增。 邱子豪:山寨 为了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我们都很用心地在创造作品,设计师作品中艺术是最无形的价值。但是山寨产品在最短时间里就可以用最廉价的手段,直接翻版你的作品,而售价只有正品价格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这样只会让设计师越来越疲惫,中国的山寨抄袭情况普遍存在,会让很多设计师失望,长此以往,恐怕不会有设计师愿意付出更多来坚持艺术。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目前这种还不太规范的市场环境下,中国服装设计师们不同程度的抄袭,是与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和成长环境息息相关的。中国设计师需要一个维护设计的大环境,没有抄袭,设计师才能尽力展现自己的设计风格。 林姿含:赚钱 从目前中国服装市场的整体排行来看,位于市场销售前列的仍然是一些务实的商业品牌,而不是那些拥有知名设计师的品牌或者设计师个人品牌。设计师有一个基本使命,那就是创造潮流,但设计师还有一个社会使命,创造利润。因而,如何赚钱成了设计师们的当务之急,也是最终出路。 如何展现“中国元素”? 除了执著的追求和坚韧的毅力,对于服装设计师而言,设计风格是决定其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少服装设计师经常被问到,本土设计师为什么喜欢使用“中国元素”?实际上,成熟设计师不会一味地滥用“中国元素”。■计文波舍得高级成衣发布会。 计文波:无国界 具有东方审美观,同时又追求无国界的设计语言,许多设计师正是凭借东西方结合的设计风格为时尚界吹入了一股清新之风。对时尚设计的独特理解和个性表达,也是当代服装设计师受到青睐的主要原因。 劳伦斯·许:超越形式 中国元素并不简单地意味着龙、凤、刺绣等形式,其最佳表达方式是超越形式,体现一种东方审美观。我会通过华丽的剪裁、刺绣手法,与精湛古典技艺的融合,来表达中国行云流水般的意境与深刻文化情趣。 谢峰:国际语言 对一个民族的文化,要站在国际高度上去看,才能看见全貌。很多我们认为纯正传统的中国设计元素,放在国际时尚圈的大背景下,别人未必看得懂,这就需要我们调整设计语言。我十分推崇导演李安看待东西方文化的视角,也赞同他的手法,用国际的眼光去诠释中国情感比较容易被人家接受。因此我愿意将吉芬打造成一个有着东方情怀的品牌,让吉芬品牌摆脱生硬的民族符号,取而代之以国际化的审美标准、用国际语言来阐释中国风格。 谁是品牌的灵魂? 虽然现在许多企业高薪聘请设计总监,并赋予他们对产品设计策略很大的话语权,也更看重设计师的原创设计理念,尊重他们对市场的引领。但大多数服装企业还是围绕品牌推广与商业模式进行 *** 作,而并非围绕设计师本身进行营销与推广。 施杰:以设计师为中心 在设计师品牌营销方面,国内与国外存在着极大的反差。虽然通常品牌的所有者不是设计师本人,但国外品牌向消费者传达的品牌理念还是以设计师为中心,从设计灵魂与人文美学出发,对消费者进行深入渗透。因为他们深深明白,一个品牌灵魂的缔造者一定是设计师,只有塑造设计师文化,品牌才会有生命力。 但国内品牌却犯了这样一个错误,企业主往往忽略了品牌的灵魂人物,虽然也在极力向消费者传达品牌文化的核心理念,但在消费者眼里往往是一副空皮囊,被指没有内涵,也不容易被读懂。更多消费者会质疑中国品牌缺少故事,没有真正落地。这些问题不是因为服装品牌营销做得不够好,而是因为在向消费者传递品牌文化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品牌建设中有血有肉的灵魂人物设计师。 如何做大设计师品牌? 人们在谈论时尚时,总会提到国际知名的设计大师,如加利亚诺、范思哲等,但对中国自己的设计师却不能如数家珍。中国的设计师品牌为什么始终是小众品牌? 施杰:先有人,再做事 设计是感性的,商业却是理性的。设计师在创作中可能过于理想化,这时就需要找到合适的商业合作伙伴,通过这种商业与艺术的融合,才能把设计师品牌做大做强。先有人,再做事,就能使设计师少走一些弯路,专注于创作。 曾凤飞:国际接轨 设计师品牌要想做大做强,需要与大型财团和职业经营者合作,但投资者对设计师品牌价值的不理解以及对服装产业的不信任,也使得目前这种合作的成功范例还不多见。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师品牌的成长壮大是与国际接轨的一种表现。 郭培:用作品说话 中国的知名设计师们能够“火”多久?如何做大品牌?这个问题恐怕只有一个答案,而这个答案在设计师自己手里,那就是拿作品说话,而不是浪得虚名。 ■郭培时尚高级定制与欧洲古董家具艺术展览。 如何与国外设计师抗衡? 每个人都在问,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诞生一位国际级大师,问鼎大师我们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陈闻:东方文化 中国设计师是东方文化的表达者,中国设计师与国外设计师的抗衡,实际上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抗衡。过去西方流行趋势可能更多地影响着消费者需求,现在我们要做的是用更自然与恰当的表达,让消费者更全面地感知东方文化的魅力和强大力量。 施杰:坚持与执着 设计师走向国际,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将来能被市场广泛认知的肯定是设计师品牌。这需要设计师的一份坚持与执着,设计师必须经过商业的历练,进行艺术与商业的平衡。把品牌文化植根在品牌中,让广大消费者接受你的设计理念,未来才能更加天马行空地进行创意。 邱子豪:当代精神 与国外设计师抗衡,中国设计师绝对有可能,但必须回归适合国情的作品。中国给人的印象是有朝气、有活力的国家,我相信国外媒体更希望看到,中国时装具有当代的精神。设计师品牌才刚刚起步,中国必须也必将进入设计师主导的品牌消费时代。 新生代设计师如何历练? 新生代设计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生存与历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班晓雪:沉淀 设计师的作品最终靠的是市场说话。设计就像一条时间的长河,需要不断学习、感悟与创新,只有设计师不断放空自己,才能不断壮大自己。无论外界现在对你的评价是褒或贬,这些都不重要,设计师只有沉淀下来,并不断超越自己,把对生活的感知通过作品表达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刘洋:保持清醒 现在尤其是年轻设计师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一旦媒体用宣传包装的手段把设计师放大在公众视野中,他们就容易变得自负或浮躁起来。但设计是一个感悟的过程,所以设计师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只有经过时间检验,品牌、产品才能最终被市场认可。她来了,她来了,她穿着礼服走来了。
还记得10月13日的热搜吗?因为一件会发光的衣服,第13届金鹰节还没出结果,就已经未播先火了。
不得不承认,营销鬼才芒果台真的太会了!
从视帝、视后提名到投票、出结果,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相关动态就没断过。
等到盛典前夕,又曝光金鹰女神战袍纯手工制作的细节,再度掀起热议。
你别说,有手工匠人的加持,女神战袍的确高了几个level。
但是,当我看到那一堆金色的羽毛后,瞬间觉得不香了。
什么鬼!
设计师这是跑到《琉璃》里拔光了禹司凤的12羽金翅鸟毛,拿回来做衣裳了吗?
当时,不止饭姐一脸懵,绝大多数网友也接受无能。
大家纷纷怀念起赵丽颖当年的绝美造型,称她是8届金鹰女神之最。
尴尬的是,这套鸡毛掸子战袍,和赵丽颖的银色礼服,其实出自同一人之手。
在网友纷纷为设计师水平差异大感到诧异的时候,迪丽热巴的粉丝抓住机会,开始夸赞自家偶像。
有一说一,虽然热巴这套礼服显得手臂很粗壮,被评翻车,但是整体效果和历届女神着装相比,已经相当好了。
当然,仅限于金鹰女神内部比拼。
纵观8届金鹰女神,女明星颜值都是在线的,可战袍都是拉胯的。
哪怕是最受好评的赵丽颖,礼服本身拿到红毯上和其他女星PK,也会输得很惨。
到了今年,金鹰定制的金翅鸟装,更是引发大范围吐槽。
宋茜穿上后,可以说是 时尚 灾难。
饭姐不由得对着老天一声呐喊: 谁能救救金鹰女神礼服的审美?
作为中国电视人的最高盛会之一,金鹰电视艺术节视后、视帝的奖杯,象征着至高无上的荣誉。
不过,就像琼瑶女郎比琼瑶小生更出名一样,金鹰女神要比金鹰视帝更引人注目(女神 视后)。
自2006年起,每届金鹰节都会挑选出一位在电视剧领域异军突起,同时形象青春靓丽、人气极高的新生代女星担任"金鹰女神"。
典礼上,金鹰女神会身着华服,做出双手托起高飞的金鹰飞翔,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的振翅高飞。
为了让颁奖礼更有level,承包的湖南卫视每年都会斥重金为最有看点的女神打造战袍。
迄今为止,已经有8位女神的8套衣服亮相。
可惜的,这8套衣服,全都备受质疑,拉低了女明星的水平。
披麻袋都漂亮的刘亦菲,是娱圈公认"明星中的明星"。
170cm个子,冷白皮加上鹅蛋脸,她日常的礼服水平,不算特别惊艳,但绝对耐看。
可作为第一届金鹰女神,适合简约美的她穿着千层蛋糕似的金色礼服,气质严重打折扣。
第二届女神李小璐的礼服同样繁琐,材质、款式、颜色,和天仙像是一个模子里立刻出来。
到了第三届,战袍开始有改动,可高饱和度的明亮黄色,衬得王珞丹越发黑了。
刘诗诗这一届虽然款式有变化,但是整体元素和王珞丹的大同小异,衣服上的各色彩钻,仿佛小学生门口2元店的玩具一样,一点都不高级,全靠气质在撑。
金鹰女神赵丽颖的礼服是最好看的。
据说因为她性格活泼可爱,所以设计师彭晶特地改变金鹰女神惯例,用银色取代金色设计礼服。
结果,果然没那么俗气。
芒果台或许也意识到这一点,审美有了进步。
即便没有放开礼服的颜色限制,但总算不是饱和度特别高的黄色了。
所以,第六届金鹰女神唐嫣的战袍,是一袭金偏银的修身长裙。
到了迪丽热巴,女神的战袍再次升级。
颜色回归到金黄色,制作工艺更复杂,以刺绣为主,耗时长,心血多。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衣服,在8套礼服里面,算得上是工艺最精美的。
因为她的设计师,是最出名的那一个。
迪丽热巴战袍的设计师叫郭培,来头很大。
1967年出生的郭培,从小就具备服装设计天赋,会自己动手设计制作衣服。
可她,却在八十年代成为第一批就读服装设计专业然后出国进修的26人之一。
初出国门,郭培遭受过很多蔑视,也多次不被认可。但她凭借努力,凭借有中国特色的刺绣工艺,硬生生在海外闯出了一片天。
1995年,她荣获首届"中国十佳设计师"提名,并被日本《朝日新闻》评为"中国五佳设计师"之一。
1996年,郭培以首席设计师的身份加入米兰诺时装有限公司。仅一年时间,就为该公司创下了3900多万元销售额的记录。
英国《ELLE》闻讯赶来,在杂志上介绍了她的作品。
之后,澳大利亚著名记录片女导演萨丽·英格顿来到中国,选择郭培作为中国时装业现状及发展记录片的年轻设计师代表,拍摄其日常生活,在世界各国引起很大反响,为国外时装界了解中国架起了桥梁。
同年,也就是1997年,郭培的作品有幸在澳大利亚博物馆展出并被收藏。
风头无两的她,一举登上"中国十佳设计师"之榜。
很快,她回国创办了个人工作室,成了 "中国高级定制第一人"。
作为弘扬中国文化,并且以传播中国工艺为宗旨的设计师,郭培在国内也有很高的地位。
她曾负责春晚主持人阵营乃至所有参与嘉宾的服装设计工作。
据悉,春节晚会90%以上的服装来自她的工作坊。
董卿十多年的礼服,都出自她手,彼此间情谊深厚。
嘉宾李玉刚也与她有深度合作。
章子怡在春晚上演唱《天女散花》惊艳全场时,穿的正是郭培的得意之作之一。
范冰冰没有翻车前,曾参与国家形象片的录制,身着青花瓷系列礼服,同样是郭培设计。
2008年,正值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的喜庆年,郭培以总设计师的身份受邀参加奥运会颁奖礼服的设计工作。
经她长时期的钻研打磨,出了"青花瓷"、"国槐绿"、"玉脂白"等好几个系列的中国服饰,让世界为之赞叹。
闭幕式上,演唱歌曲的宋祖英所穿华服,也出自她手。
有这些成绩傍身,郭培有三分之一的客源来自 娱乐 圈大腕,其创立的公司门店口碑,与路易·威登、夏奈尔、卡地亚等国际知名品牌比肩而立。
就连百亿白富美袁千惠,参加巴黎名媛会时,也穿着她郭培设计的礼服。
因为擅长刺绣,且对嫁衣有独特感情,她还在中式喜服上相当有造诣。
黄晓明与杨颖世纪婚礼时,所穿的嫁衣就是郭培设计。
此后,唐嫣的中式嫁衣、刘诗诗的中式嫁衣、陈妍希的中式嫁衣,全部来自她手。
2016年,《时代》杂志评选100大最有影响力人物,有6位华人入选,其中就有郭培。
相比较而言,给赵丽颖制作战袍的设计师彭晶名气小要的多。
17岁那年,她将 "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 的理想印刻在心中,然后去就读了天津工业大学服装设计专业。
论年龄,她比郭培小许多,毕业后在"国家队"设计师吴海燕的工作室任职一段时间。
一直到2006年,才创办自己的设计师工作室。
彭晶作为后起之秀,在圈内的地位虽不如郭培,却也深得一些名媛、明星的喜爱。
张歆艺、李艾都穿过她设计的衣服。
品牌走秀时,钟丽缇、李菲儿身着华服到场力撑。
除此之外,她还曾给奥运冠军刘璇设计婚礼所穿的龙凤褂、礼服。
不过,成就彭晶最多的,还是赵丽颖金鹰女神的战袍。
看到上面的介绍,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或许会觉得两个设计师不明觉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专业的设计师,设计的战袍却不被普通观众广泛接受呢?
在饭姐看来,是她们对高定过于执著,风格固化。
熟悉景甜的人,想必都听过她冰雪薇甜时期,借不到高定豪掷千金自己买的故事。
事实上,这件事她本人已经澄清。
但是,透过大众的舆论风向我们可以了解到: 高定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奢侈,可以和高贵、有钱划等号。
这样的意识,在 娱乐 圈里尤其盛行。
女明星出席红毯,谁能借到高定出席,就代表着够红,被品牌商认可。
反之,借不到意味着咖位不够,品牌商觉得你没有商业价值。
大甜甜的故事之所以传的广,就是因为高定并非人人都买得起,动辄几十上百万,比贵妇圈的爱马仕包还要贵上许多。
并且,买了包包可以一直用,可出席活动的礼服,还只能穿几次。
这就导致,为了撑场面,很多时候女明星只能剑走偏锋——穿山寨或者打版货。
这些年来,刘亦菲、容祖儿、马苏、何洁、杨幂,甚至周迅、范冰冰,都有穿"山寨"礼服的 历史 。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反面案例,当属唐嫣。
她曾被高定品牌亲自点名说不是真货,事发后不得不出面道歉澄清是服装师的锅。
事实上,不仅女明星对高定狂热,设计师本人也有一定的优越感。
郭培在从事设计时,就把 "高定guopei" 当作最引以为傲的夸奖。
可惜的是,名噪一时的她,也曾陷入抄袭风波。
当年她给董卿准备春晚礼服时,被有心人发现"抄袭"某 时尚 品牌,在圈子里闹出很大动静。
之后,又被扒出多套衣服和其他大牌高度相似。
对此,她本人的回应是: 扒版不为盈利就不是抄袭 。
言下之意,我只是借鉴他们的版式,自己制作成衣而已。
有没有抄袭,咱们不是圈内人不好定论。但郭培审美滞后,却是不争的事实。
2015年,蕾哈娜身着一袭黄色礼服,占尽了全球媒体的各大版面,又让作为设计师的她二次出圈。
在当时,这些礼服或许有霸气的意味。
但时至今日,越来越自信的中国人,已经不再狂热需要海外对中国风的认可。
毕竟,他们绝大多数,都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中国 时尚 。
可郭培还没能快速转变观念。
在《延禧攻略》都走莫兰迪色系、化繁为简时,她任服装设计的电视剧《长相守》,还是按照十几年前的配色、审美来设计。
然后,就有了被网友群起吐槽的结果。
相比而言,年轻一些的彭晶在年轻化上做的要好一些。
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擅长做婚纱,材质轻薄,色系干净。
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彭晶设计的礼服也很多都是同一个类型,包括赵丽颖那一件。
到了今年,她算是因为宋茜翻车了,整个礼服上身非常廉价的感觉。
虽然高定绝大多数是手工制作,要求工艺精美,但说实话,饭姐并不觉得过多堆砌水晶、钻石、刺绣就意味着高品位。
在越来越流行简约风的现在,设计师们需要更多地去思考,中国高定的未来在哪里。
Less is more ,可以当作参考。
哪个明星的礼服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金鹰女神#、#礼服设计师#、#审美#
作者:CHEN
责编:zeria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