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适合旅游的沙漠是哪个?求推荐

中国适合旅游的沙漠是哪个?求推荐,第1张

中国适合旅游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被誉为大地的天体营 (新疆)(最佳游览季节:每月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世界第二大沙漠。沙漠腹地,沙丘类型复杂多样,复合型沙山和沙垄,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条条巨龙塔型沙丘群,呈各种蜂窝状、羽毛状、鱼鳞状,变幻莫测。

从秋天到第二年春天,是塔克拉玛干沙尘暴较少的季节,各种蚊虫较少,枯河床成了行车大道。曾经有日本的电视媒体在春季汛期到来之际跟着水头行走、拍摄,将春汛水流灌入干枯河床的情景录下,从而生动地将“死亡之海”的生命复苏景象展现。

而从秋天到第二年春天间、每年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20天左右的时间,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黄金季节。这个时间除了有上述优点外,最重要的是塔里木盆地的胡杨树叶非常张扬地变成一片金黄,在美景如画的和田河行走,能获取更丰富多彩的体验。

“恶魔之眼”艾肯泉

想必各位今年应该在各大平台或多或少刷到过这些地方——诸如“恶魔之眼”艾肯泉、“马尔代夫青海分夫”东台吉乃尔湖、“中国版66号公路”315国道,既然已经网红,那么我们索性就来盘盘它们。

撰文、摄影:张扬的小强

从地理位置上,它们都属于 柴达木盆地 的一部分,主要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说到青海的自然风光,相信大多数人的脑海里可能只有 青海湖 、电影《可可西里》中的 可可西里 ,以及中国最早的网红景点之一——天空之镜 茶卡盐湖

青海湖

可可西里

茶卡盐湖

在所有这些景点中,只有最早的网红“茶卡盐湖”属于柴达木盆地,且地处很容易抵达的东端。不过茶卡盐湖只是柴达木盆地众多盐湖中的一个,且从任何一方面说都不是重量级的, 非要说火的原因——可能也就是交通最方便吧。

在此之前,哪怕是一些热衷走天下的驴友玩家, 也很少会有人说专门去柴达木盆地走一遭。 的确,柴达木盆地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所环抱,是 中国四大盆地之一 ,并且是 地势最高的盆地 ,最低海拔也接近2600米,同时自然景观为干旱荒漠,主要土类为盐化荒漠土和石膏荒漠土。说白了就是又高又远又荒又灰还极度干燥,自然不讨人喜欢。

但在地质人员眼中,柴达木盆地是个“聚宝盆” ,盛产铁、铜、锡、盐等多种矿物。“柴达木”为蒙古语,意为“ 盐泽 ”,也是因为这些盐泽,柴达木艳丽起来了。

荒芜起来真什么都没有的315国道,只有一望无垠的戈壁

下面按正常游客从西宁沿着315国道至东往西的路线给大家介绍:

从青海湖翻过海拔3800多米的橡皮山垭口,就算进入柴达木盆地了,也意味着从青海省的东部季风区进入了西北干旱区,更意味着你之后能看见的绿色植被越来越少了。

第一站当然是 茶卡盐湖

当然也就不再过多介绍,

我们直接下一站。

黑石山水库

接着会到达青海省第三大城市——德令哈。附近最出名的是克鲁克湖与托素湖,统称为塔琏湖,属于老牌景点,加上颇具噱头的“ 外星人遗址 ”,使之成为传统旅游团的“必须打卡处”,但只要和接下来出场“大后浪”们一比也就秒变“小浪花”——在行程有限的情况下不做过多推荐。甚至不如城区周边在祁连山余脉映衬下的 黑石山水库 有特点,还免费。

继续西行200公里,便是我认为最符合“上帝打翻了调色盘”说法的 大柴旦翡翠湖

大柴旦翡翠湖其实是属于大柴旦湖的一部分,早些年根本不是景点,而是原大柴旦化工厂盐湖采矿队采矿区。

由于湖表卤水中富含硼、钾、锂等离子,再加上工业开采等矿坑大小深浅各不相同,呈现出蓝、绿、红、黄等不同的颜色,甚至在不同角度光照下发生变化,导致湖中色彩极为丰富。

有大就有小,其实还有一个 小柴旦湖 就在315国道附近,不同的是大柴旦湖是盐湖,而小柴旦湖则是咸水湖。

从小柴旦湖顺着315国道继续西行约150公里,就是如今最当红的 东台吉乃尔湖

这真是今年瞬间走红的网红湖, 甚至于仅在去年时,当地很多老司机都不还知道它。

为什么呢?

这要结合附近的水上雅丹以及西台吉乃尔湖一起说了。

这三个湖其实一直存在,相聚也不过二三十公里,主要都是由源于昆仑山鹤托坂日雪山和布喀达坂雪山的棱格勒河及其支流,以及雨季洪水补给,这些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小型内陆湖除了对气候格外敏感外,对人类活动亦具有很高敏感性。

简而言之就是近年来人类在附近建坝阻隔河湖连通,开采卤水、建设人工盐田、排放老卤等盐湖开发行为,导致了盆地内盐湖等空间格局、功能、面积发生变化。东台吉乃尔湖的主要补给源头东台吉乃尔河改道,几乎完全封堵住了入湖通道,致使东台吉乃湖逐渐向干盐湖转化,随着水位的不断降低,这才把 马尔代夫的青海分夫” 推到了各位眼前。

蓝绿的湖水和结晶盐,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鲜明,蓝白色映入眼帘,让人心情愉悦,无需调色的美丽世界就呈现在此。

毫不夸张的说,

这是笔者游迹几十国百余城 肉眼所见最好看的水

没有之一。

就在隔壁20余公里的 水上雅丹 也是同样独一无二。

雅丹地貌在西北很常见,取自维语为“Yardang”(雅尔当),是被强风吹蚀形成独特的垄岗状残土丘的特殊地貌。

地球表面没有降雨的地方真的不多,绝大部分地貌的形成都或多或少有水的参与。但是,在早期海水干涸沉积物稳定之后,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几乎没有水的参与。是的, 雅丹全是靠风吹出来的,所以又叫风蚀地貌。

往前20年,水上雅丹的雅丹基本都还在岸上,此时的“水上雅丹”还只是叫鸭湖,一个只有6平方公里的小湖泊。随着河流改道,棱格勒河的水开始往鸭湖注入,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加速,洪水暴涨,2015年时,鸭湖已经成为该区域最大湖泊,达288平方公里。

鸭湖北侧和南侧部分雅丹侵泡于水中,呈现为规模宏大、当前世界第一的水上雅丹景观。

但是由于湖相沉积物结构松散不稳定,说白了就是土丘经湖水侵泡后,会大大加速其坍塌的过程,所以小伙伴们还请抓紧时间哦。

水上雅丹再往西20余公里,就是 西台吉乃尔湖

同样因为河流改道,附近一里坪湖的水开始注入西台西北侧,形成新的水域,同样呈现了一定规模的水上雅丹,从而打破了鸭湖的垄断,甚至把鸭湖的野鸭也抢了过来。

开个玩笑,但是这部分的水上雅丹区域因地质和环境保护等各种原因,并没有开放。

西台吉乃尔湖面积逐渐增大,已经开始“入侵”315国道了,湖水被公路一分为二,因为地表的矿物离子含量不同,便形成了如今的双色湖。

继续往西前方遇到一个岔路,一直沿着315就可以到 茫崖 ,北上305省道则可以到达 冷湖镇 ,我的推荐是都无所谓,因为冷湖和茫崖之间还有一条神秘的火星公路。

火星1号公路 ” 起点是冷湖的5号石油基地遗址,终点是G315国道953公里和954公里路牌之间,长度为88公里。

这是一条笔者觉得美丽到残暴的公路。

当然除了路况差之外,随着深入,各式雅丹完全暴露在你面前,不再是景区里某一种类型的雅丹,而是多种雅丹类型并存,出现了平顶方山状雅丹、锯齿形雅丹、角锥丘雅丹、烽燧型雅丹等等。

大概行进66公里左右,

我们就将来到 火星营地 ——

其实也是俄博梁雅丹的入口。

俄博梁雅丹因其奇特的类火星地貌特征被誉为“ 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 ”,才有了山脚下的火星营地。不过目前因为保护性建设开发,俄博梁雅丹建设期阶段性封闭,小伙伴们还需等上一等。

雅丹地貌这边很多,那为什么俄博梁能有这么高的美誉呢?

上文说到雅丹为风蚀地貌,所以大部分是根据风向呈流线型排列,也有一些四面受风的比如鱼卡附近的南八仙雅丹则呈现 圆润的龟背状

南八仙雅丹

而俄博梁雅丹是茫茫戈壁上的一道山梁,因为在山顶可谓是八面受风,才有了大批量独特的锥状柱状雅丹。

(请歪头感受一下“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

神奇的是,

山顶也有一处硫化温泉泉眼,

但不如艾肯泉壮观。

火星公路出来便可直奔茫崖花土沟镇,在这又能见识到一块真正像翡翠的“ 翡翠湖 ”。

茫崖翡翠湖同样也是人工盐湖,属硫酸镁亚型盐湖,底部有石盐层,一般厚5米,最厚处达9.68米,湖中盛产锂、钾肥、芒硝等盐化物。和大柴旦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一个小巧炫丽,一个磅礴大气。

在钾肥工人十几年精心“养颜”下,硫酸镁卤水的颜色纯美剔透,如镶嵌在戈壁的翠玉,连纹理都几乎一样,完完全全对得起翡翠两个字。

再从花土沟镇沿西南方向出发,沿着一条土路开80公里,抵达昆仑山脚下,这里柴达木盆地的另一个尽头,山那边便是新疆。

(请歪头感受一下莽莽昆仑,那里风景绝美至极、气候无比恶劣)

艾肯泉,

又叫 茫崖之眼

“艾肯”蒙语译为“源头“。

这是一处喷涌了上千年的地热温泉。

最早确切记载此泉的为俄国探险家、旅行家普尔热瓦尔斯基,他在1883年至1885年间,曾在青海和新疆穿越探险,撰写了《走向罗布泊》其中提到了艾肯泉。

因为富含硫化物,久流之处寸草难生,又逐渐析出沉淀物,一层层类似蟹黄硬壳,恰好形成类似 “大地瞳孔”的造型。

据周围群众介绍,40年前还能看见这个泉能喷出半米多高。现在虽喷力大减,但架势还在。所以当地人都说“艾肯泉”十分可怕, 不光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连 飞禽走兽到此也是难逃厄运。

但其实,

动物的适应能力超乎想象。

更有不少媒体报道这里可以驱虫防蚊,其实这里的蚊子能够开启“自杀式轰炸机”模式,薄裤子都能给你咬穿!

话说回来,对于普通游客,如果没有无人机在上帝视角俯瞰,还是很难体会恶魔之眼的震撼,不过在泉周边几十米,还有两个蓝色小泉,其中出名的为“ 小苹果泉 ”,我觉得也像一颗爱心。

篇幅有限,简单带大家领略了一下柴达木盆地的风采,还有更多更美好的景色等着大家去探索,相信我,柴达木盆地绝对值得你的到访。

购买keith铠斯纯钛户外运动水壶

摘要:旅游业这个新兴产业是伴随着工业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壮大的,所以它既是经济、文化进步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居民收入的增长,个人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人们求新、求知、求乐、求健欲望的增强,都推动着现代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品牌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壮大的无形力量。论文通过对青海旅游品牌现状分析,发现青海旅游品牌建设中存在诸如旅游品牌培育的基础和环境薄弱;注重“品牌打造”,忽视“品牌管理”;品牌经营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高质量、高品味旅游景区开发缓慢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其中最为核心观点是:第一,实施品牌营销,提升青海旅游品牌的综合竞争力。第二,品牌运营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全面提升在全国,乃至在世界旅游目的地市场的地位,使青海旅游在发掘、创造品牌个性的同时能够顺利、准确地进入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拓展独具特色的品牌生存、发展之路。

关键词:青海旅游品牌营销品牌运营

一、绪论

当今世界,知名品牌是组织形象的标志,是经济实力的标尺,是市场地位的象征。企业是否拥有名牌,反映其持续发展力的大小;地区和国家是否拥有或拥有名牌的多少,标志其经济扩张力和竞争力的强弱。这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其发展主体在国内旅游市场竞争白热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如何抢占市场先机,获取竞争优势,赢得持续发展,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面对世界品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和个性化追求的多样化需要,打造一批能参与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的旅游品牌已成为发展青海旅游业的一项战略任务。由此,青海旅游品牌问题成为青海省政府领导、业内人士和理论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青海生态环境独特、民族文化多元、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为青海省加快旅游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当前,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过20多年的发展,青海省旅游业走过起步阶段之后,已进入产业发展阶段,普遍树立了经济产业观念,具备了一定的开发规模和经营规模。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10多年,旅游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旅游业迅速成长,国内外旅游市场份额持续扩张,旅游业呈现宏观上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从宏观上看,由于金融危机等引起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青海省旅游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微观上来看,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部分旅游企业、旅游地客源市场萎缩,竞争力不强,投资效益不高。这表明,随着青海省旅游业的迅速成长,早期的产品经营已不能满足旅游者不断增长的对高层次旅游的需要,也无法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的矛盾。旅游品牌创建和品牌管理成为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青海旅游品牌现状分析

青海省地域辽阔、资源富集、山川壮美、民族众多,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全省现有世界级旅游景点11处,国家级旅游资源80个。三江源、青海湖、可可西里等旅游资源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品位,具有不可复制性。热贡艺术、藏医药博物馆等文化资源逐渐形成品牌,并成为支撑青海旅游发展的特色资源。省级旅游景点数百处,既有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

青海在地理上的重要性体现在自然风光、地理地貌、民族文化、人文风情等,而这些都具有多样性和原生态的特点。青海山川壮美,素有“众山之宗、千湖之地、江河之源”的美誉。特别是 “中华水塔”三江源、“鸟类天堂”青海湖、“高原珍稀动物王国”可可西里、“碧水丹山”坎布拉、“佛教圣地”塔尔寺、昆仑“始祖”、绚丽盐湖、、原子城、丝绸之路、可可西里、昆仑山、祁连、山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热贡艺术;还有青藏铁路顶级旅游线、环中国夏都旅游线,穿越柴达木自驾车旅游线等多条精品线路。它所具有的独特性、文化性、延展性、实用性对中外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新疆、敦煌甚至四川等地有的风光青海都有,而祁连、门源一带的风光则极具北欧风情,被《中国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草原之一的祁连山牧场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草原十分相似。

青海还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人文风情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道教文化发源地就在青海的昆仑山。以及藏族、土族、撒拉族民俗风情等都是深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的青海旅游品牌。

三、青海旅游品牌建设问题诊断

1.旅游品牌培育的基础和环境薄弱

市场是创造品牌、培育品牌的摇篮,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任何产业实施品牌运营的基础。旅游品牌的培育必须具备适当的土壤和气候,也就是宏观的经济体制、微观的企业经营机制和良好的市场秩序。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市场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但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经营机制转变和市场秩序规范的任务,远未完成。而旅游业要完成从数量型、规模型经营向质量型、集约型经营的转变,必须经历一场政企分离、产权重组等方面的深刻变革。青海省旅游业发展时间较短,还存在体制不顺、基础薄弱和市场相对无序等问题。因此,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品牌的成长不可能逾越宏观经济环境和客观社会条件。

2.注重“品牌打造”,忽视“品牌管理”

注重“品牌打造”,忽视“品牌管理” 。时下旅游业界十分流行“品牌打造”这一词汇,也不断出现“打造品牌”的“大手笔”,但却很少强调“品牌经营”或“品牌管理”。片面强调品牌打造,容易使旅游企业陷入经营误区,即片面追求品牌效应所带来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量,将知名度视为品牌的核心内容,从而忽视品牌的长期建设,导致经营上的资金浪费和短期行为。品牌管理则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最终目标是形成“品牌资产”。只有能够形成资产的品牌,才会具备价值,而品牌形成资产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具备长期使用、运作的可能性。

品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品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和提升,从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可以说,旅游品牌的经营管理过程就是旅游品牌资产的动态累积过程。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品牌管理创新的意义在于实现品牌价值增值,而品牌价值包含两个基本内涵:一是品牌顾客感知价值,二是品牌经济价值。两种价值相互整合相互联系。

因此,忽视品牌管理,对品牌资产动态累积过程短乏深刻认识的“品牌打造”,是不符合效益原则的,也是无益于旅游业发展的。

3.高质量、高品味旅游景区开发缓慢

青海省知名旅游景点众多,但大多数地处偏远,点多线长,高度分散,景点景区基础设施条件差,旅游饭店、宾馆、由其是涉外宾馆的建设和接待能力与全国的其他省份相比较为落后,有待加速建设和提高。加之交通网络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极大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品牌价值。

旅游品牌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资源、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诸多方面。青海要打造一批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品牌,就应增加资金投入。

4.品牌营销不科学,缺乏系统性

许多企业或决策者认为,“广告一打,品牌创下”,其实这是误解,“创下”的不是品牌而是知名度。品牌的关键在于:品牌的忠诚度和品牌联想。更有人认为,利用娱乐营销和体验营销,获得消费者的美誉,就是品牌建设,其实这同样是对品牌建设的误解。品牌建设是一种战略过程,有自己的一套科学运作规律。目前青海旅游品牌塑造比较注重品牌的整合传播,而忽视了其它重要环节比如品牌的定位、品牌的形象设计、品牌的营销策略、品牌管理等几个重要环节。且在整合传播过程中缺乏重点。

四、打造青海旅游品牌的对策

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旅游品牌的品位

质量是旅游品牌的本质、基础,也是品牌的生命。旅游品牌的建立,应以质量为本,才能提高青海旅游品牌的价值,应从三个方面提高:

(1)提高景区的景观质量

加强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中的人文、自然生态、民俗风情、宗教习俗、革命遗址、古建筑等资源除注意保留其原汁原味外,还应做必要的包装,突出特点和特色,设计产品时要考虑旅游者的旅游需求,针对多元化的旅游市场需求来设计旅游品牌。使其能引起旅游者感观的愉悦和心理上的震撼,以满足现代旅游多层次、多范用、多品味的要求。

(2)提高环境质量

使景区有良好的治安秩序和爽心悦目的卫生环境,加强硬环境建设,使旅游者感受自由、快乐的环境氛围。要建立独特的旅游品牌形象,旅游品牌最基本的形象就是“安全、文明、舒适”。

(3)提高服务质量

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其服务质量与旅游者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只有提高管理人员和旅行社导游员、旅游饭店、宾馆、旅游景区、旅游购物场所的服务员以及旅游航空、车船公司的司机、服务员的素质,增强法律意识、服务意识,苦练内功,规范服务,才能使旅游者感到满意,为旅游品牌树立起崭新的形象。

2.生态优先,文化注魂

旅游业的发展证明,旅游不但是一项经济活动,也是一项文化活动。经济与文化的融合是旅游产业最显著的特征。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产品层次的体现,旅游这种文化属性和对于文化的依附性,要求人们在打造青海旅游品牌中,,应着力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资源的品位。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生命。不能只重视自然景观的利用,而忽视人文景观的价值,也要重视和加强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遗产和现代科学技术资源,如黄南的热贡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对以提高旅游资源的品位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只有重视景观的人文价值,善于借助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来吸引旅游者,积极发掘青海各旅游景区景点中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族风情、民间习俗、文化活动、庆典古韵、文化遗产、传统艺术、民间技艺、民族服饰、人文建筑、历史文化遗址、现代科技等旅游资源,才能使其更具有民族性、地方性、文化性,并成为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手段。

3.品牌营销策略的组合运用,提升青海旅游品牌的综合竞争力

(1)品牌定位策略

打造青海旅游品牌的关键,就是要根据消费者心理所确定的目标市场特征进行品牌定位,而品牌定位只有差异化才能获得成功,品牌应该是一种战略问题而不是战术问题。突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就显得极为重要。结合旅游资源和旅游者的心理感应和需求,就必须充分利用青海省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资源,利用文化和地理的差异性,深度挖掘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元素和独特的地质地貌,进行差异化品牌定位。如可将“大美青海”品牌整体形象定位于“三江之源、万山之宗”。有了这样的定位,就将高原文化注入到了青海旅游的核心地带,使整个青海旅游品牌打造工程有了核心骨架和形象平台。

最后,建议对青海旅游产品进行细分,让好的定位与形象识别系统得以落地,青海旅游形象就有了根基,这样高原文化旅游品牌才能立得起来。

(2)品牌形象策略

品牌形象是品牌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会影响游客对品牌的忠实程度,从而影响青海旅游品牌的市场份额乃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由于信息不对称性,消费者事先难以了解和评价青海旅游目的地所提供的产品价值。因此,青海旅游应树立具有特色的品牌形象,将有关旅游产品的实际价值和特色的信息传递给游客。这就需要对旅游品牌形象进行设计。

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①品牌名称和标志;②品牌形象定位;③导入CIS。

(3)品牌延伸策略

“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将某一著名或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用于与原来产品不同的新产品上的策略。”青海可以利用“青海湖”这一因“环湖赛”而闻名的旅游品牌进行品牌延伸。比如环青海湖旅游圈的提出,就可以快速提升其它旅游新产品的市场认知率。另一方面,品牌延伸又可以通过新的旅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增加进一步扩大“青海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通过拉长旅游链条,进而树立“大美青海”品牌。

(4)品牌概念营销

品牌的概念营销,就是给品牌注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可以提升品牌的价值。如,“三江源”——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三江源”——世界人与生物圈,“三江源”——国际湿地联合会保护圈。“塔尔寺”——世界佛教文化遗产和瑰宝,“塔尔寺”——宗卡巴大师魂牵梦绕的圣地。“青海湖”——人与自然和谐的乐园,“青海湖”——天与地同辉人与鸟共生。 “可可西里”——生命极限的神往,“可可西里”——极限中延伸的梦想。“昆仑”——横空出世的龙脉。 “原子城”——现代的神化。“盐湖”——高原给你最后的抒情。“年宝湖”——藏族姑娘多情的暇思。“西宁——夏都”。上述概念和招牌可成为青海省极具号召力的品牌。知名度就是财富发挥青海旅游的品牌优势,特别打造“青海——江河之源、万山之宗”的整体形象。

(5)品牌管理

树立品牌不容易,管理品牌更不容易。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树立理念,规范服务行为,高度重视旅游品牌的经营管理。首先,因为旅游景区品牌管理工作繁杂,涉及面广,是旅游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青海要使旅游品牌能够生存和发展,应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使景区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应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现代科技手段来对景区进行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建立和强化监督机制,加强执法检查力度,使景区能健康持续发展。总之,要依照国家和青海有关法律、条例、规定,对景区的资源、资金、市场、人才、中介机构、企业、个体工商户、酒店、宾馆、饮食服务业等实行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使青海的旅游品牌能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其次,培养高素质的旅游品牌管理人才。人是品牌的策划者、创造者、变革者,是成功打造和管理品牌的关键。因此,要打造和管理好青海旅游品牌,就应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使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高度的谋略;就应以人为本,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科学、规范的人事管理制度,营造公平、公开、平等、竞争的用人环境,为人才提供平等竞争、脱颖而出的机会,真正使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充分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就应不断完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从高等院校和先进地区引进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为青海打造一批世界级、国家级旅游精品提供智力保证,促进青海旅游品牌的不断发展。

4.品牌运营对品牌价值的提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运营的质量决定企业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品牌运营是资本运营的一种形式,企业通过品牌资本的“并购、重组、置换、联盟、买壳上市”等运营形式,能够获得并实现企业品牌的六种“经济放大效应”,即结构放大效应、交易放大效应、市场放大效应、资产放大效应、时间放大效应和顾客价值放大效应。

引入品牌运营的新模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上市公司提升品牌价值。旅游品牌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资源、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诸多方面。青海要打造一批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品牌,势必增加资金投入。根据当前青海的实际情况,解决资金的办法一般有五种:

(1)是争取国家投资。认真做好打造青海旅游品牌规划和争取国家投资的申报工作。

(2)是争取银行和国债货款。利用西部大开发和大美青海宣介活动的大好机遇,力争得到国债贷款。

(3)采用股份制自筹资金。

(4)引进外资,可采用外商直接投资与外商合资等多种利用外资的形式。

(5)是采用优惠政策,引进国内投资商投资,特别是与周边省区联合打造旅游品牌。

目前,青海的做法比较偏向于第四种和第五种方法。还有没有其它办法?有,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通过资本运营打造“大美青海”旅游品牌。如西藏旅游(600749)、G黄山(600054)、丽江旅游(002033)、首旅股份(600258)等一样走资本市场,资本运营之路。这样的做法有三方面益处:1、通过上市的资本运作可以募集大量资金,增加资金来源渠道。2、可以做免费广告。具有关资料表明,2008年我国A股市场开户账户数字突破1.5亿,虽然开户数并不等于股民数,粗略估计股民数可达6000万左右。要知道这些股民及其亲朋好友是青海旅游的潜在消费者。如果从申购到上市交易再到涨停板上有个叫“大美青海”的上市公司,可想而知有多少股民通过股票市场的免费的广告,一下就知道了“大美青海”这个上市公司,一个涨停你可以不关注,那么几个涨停后呢?加上多媒体、多形式的宣传推介活动,股民势必对“大美青海”这一品牌就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个免费的广告效益是巨大的。可以极大地促进青海旅游品牌价值的提升。

5.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走可持续发展

科学规划、积极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打造青海旅游品牌,应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关系,因为旅游业是一项资源禀赋的行业,没有资源的支撑,或资源遭到破坏,旅游业就不可能持续发展。旅游资源是打造旅游品牌的物质基础,是旅游品牌的载体和生命。旅游资源并非绝对的可再生资源,特别是文物古迹、奇特的景观,一经破坏就很难复原,这就要求人们在发展旅游业、打造青海旅游品牌过程中,应改变重开发、轻保护的倾向,严禁用乱挖、乱砍、乱建、乱拆、乱丢等破坏资源和环境的方法来换取旅游经济发展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应坚持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原则,开发应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依法有序,科学合理;保护要有利开发,切实有效促进旅游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应运用新观念、新机制、新办法,从规划、论证、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加强管理,使青海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地保护和有效地利用,并打造出更多的能参与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的旅游品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4728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6
下一篇 2023-04-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