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追求的人生-段永平传

不断追求的人生-段永平传,第1张

用三天的时间学习了有“中国巴菲特”之称的段永平的传记,收获颇多!

他曾经做出了著名的小霸王学习机,这是80后集体一代的回忆;后来他又创立了步步高,进军了电子产品行业;在把步步高带入一个巅峰之后,他又带领部下成立了如今大名鼎鼎的OPPO和VIVO。这两家公司如今已经是手机行业不可忽视的重量级品牌。

然而,和不少中国企业家不同的是,他在巅峰的时候激流勇退,和太太一起搬去了美国生活,结果在偶然中的必然中学习了巴菲特的理念,并且通过投资网易一战成名,成为了很多中国人心中的“股神”,后来他又坚持在二级市场做投资,同样成绩斐然。

虽然成立过几家知名企业,但据说段永平90%的资产都是通过股票投资得来的。

总而言之,段永平可以说拥有的是一个“开挂”的人生。

自命不凡,横空出世。

段永平1961年出生于江西南昌,16岁就考入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毕业的时候被分配到北京电子管厂。

北京电子管厂当时是非常大的一个企业,总投资一亿元,员工有1万人,是20世纪80年代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很多同学可能都听过北京798艺术区,798实际上就是在北京电子管厂的旧址上改建的。

段永平拿到这个铁饭碗之后,很长时间都可以衣食无忧了。不过没多久他就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当时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正迅速取代电子管技术,段永平不愿在这个看不见前景的行业里做一颗默默无闻的螺丝钉。

思来想去,段永平选择继续进修。他考进了人民大学计量经济学专业,在1988年拿到了硕士学位。总的来说,也是个学霸级的人物。

段永平1988年走出校门的时候,正好是改革开放春风萌动的时期。那个时候发财热席卷中国,连大学教授都在卖茶叶蛋。这让段永平意识到,只有站在潮头最前沿的人才能有所作为。

1989年3月,段永平来到了广东省中山市怡华集团下属的一间小厂做厂长。这间厂每年都亏损200万元。面对这个烂摊子,28岁的段永平决定带领整个小厂彻底转型。

如果你还记得我们之前讲过的“电子游戏简史”,这个时候正是任天堂的FC游戏机的巅峰之后。《超级马里奥》和《魂斗罗》这样的游戏让FC红白机红遍整个地球,而20世纪80年代末,任天堂的FC游戏机以水货的形式进入中国,随即就开始风靡各大城市。

在那个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的年代,火热的产品就意味着大量的山寨。一时间有几百家工厂都开始做游戏机,而段永平也准备投身这个行业。

不过段永平做事有个特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敢为天下后”。用我的话说应该就是“谋定而后动”。

别人还在“什么品牌好卖就组装什么”的时候,段永平已经有了自主的品牌意识。

于是,段永平给自己的产品起了一个“小霸王”的品牌称号。有些80后的同学可能还能记起来“小霸王”的商标,是两个连在一起的拳击手套。一个代表质量,一个代表售后服务。这两点被段永平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产品身上。

从一开始,段永平就狠抓产品质量。因为那个时候游戏机基本都是用进口的集成电路散件组装的,某些厂商返厂维修率高达30%,而“小霸王”不管产量扩充到多大,都把返修率牢牢地控制在0.3%这个量级上。

另外,在资金并不充裕的前提下,“小霸王”还在全国建立了30多个售后服务中心,而且还推出了一个“包修包换”的政策。只要产品出了故障,不问原因,包修理包换新。别忘了那可是20世纪90年代,能做到这种售后服务的商家真的不多。

仅仅三年之后,这间曾经每年亏损200万的小厂的产值已经变成了1亿元。段永平也把厂名正式改成了中山市小霸王电子工业公司。在众多的游戏机品牌中,小霸王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小霸王。

不过小霸王获得真正的腾飞是从1993年开始的。那个时候段永平发现游戏机的热潮已经逐渐过去,而电脑这个东西横空出世了。然而那个时候的电脑价格过高,几乎没有什么家庭能买得起。

看到这个商机,段永平花2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王永民教授的汉字输入法——“五笔字型”,然后和他的技术人员一起,给小霸王游戏机增加了一个计算机键盘和一个电脑学习卡,最后通过电视机做显示屏,组成了一套电脑学习系统。这种叫做“学习机”的中国特色新产品横空出世了。

当时一台电脑的价格要上万元,而一台学习机只要两三百。这一下点燃了大众的需求。

另外,从我个人的经验出发,我觉得“小霸王学习机”还有一个非常天才的地方,就是这个名字起得太好了。想象一下,如果小时候的你,管家里要钱买个游戏机,好像就有点不好意思,但如果你和爸妈说要买个学习机,一下就名正言顺了…...虽然买回来可能还是一样打游戏。

除了起名字之外,段永平也显示出了自己天才的营销能力。

和我们熟知的健力宝和太子奶等等品牌一样,那个时候的中国,能做出好广告就是成功的一半。比如那首小霸王电视广告的《拍手歌》,里面那句“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一时间在中国到处传唱,绝对是广告词经典中的经典。

后来,段永平还请来成龙拍了一则电视广告,广告词是“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也成为了经典的营销案例。

就这样,小霸王学习机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很多城市家庭的标配。在1994年的一次问卷调查里显示,中国人最熟悉的电脑品牌既不是联想也不是IBM,而是小霸王。

就这样,“小霸王”开始了自己的腾飞之路:

1992年,小霸王用200万元人民币的广告费,实现了1个亿人民币的产值,纯利润超过800万元;1993年产值达到2亿,1994年产值4个亿,1995年产值达到了8个亿……

经济效益最好的几年里,小霸王年底分红都是用报纸包现金,为此用掉了成摞的报纸。来应聘的人也络绎不绝,工厂从百十人的规模,迅速扩张至3000多人。

而对于段永平来说,他也完完全全地挣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因为按照集团当初和小霸王事先协定的分配方案,段永平及下属的工资与奖金被设定为小霸王纯利润的20%。通过这个利润分配方案,段永平早就成了一个富豪。

然而如同我们之前无数次看到的,事情总是盛极而衰。

在1995年,段永平想走了。究其原因,其实还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股权问题。

当时段永平的野心是把小霸王打造成中国的松下,这就要求把集团公司和小霸王切割开来,而当时怡华集团的做法更像是釜底抽薪——把小霸王的利润抽走去扶植其他部门。段永平几次提出的股份制改造方案都被否决了。最后,段永平说:“我等来等去等不及了。”1995年8月28日,段永平正式提出辞职。

不过段永平比起健力宝的李经纬要幸运得多。虽然辞职非常突然,但是怡华集团在这件事上表现出了大将风度。

集团总经理陈健仁亲自主持了欢送酒会,这大约是怡华集团第一次为“出走者”开的酒会。据小霸王现任董事长李平说,那场面十分悲壮,不少与会者都流下了热泪,段永平更是醉得不省人事。

后来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段永平说:“陈老总待我不薄,他对我有知遇之恩,离开小霸王,他送给我一辆奔驰做纪念,我一直开着它。”

而段永平也和小霸王签下了君子协定,保证在离开后的一年之内不和小霸王进行竞争。现在看来,这应该是一次友好的分手了。

而在送走了段永平之后,“小霸王”也迎来了新的总经理。但事实证明,段永平只有一个。

在1995年剩下的几个月里,“小霸王”带着高速发展的惯性继续前进,年度产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八个亿。然而到了1996年,缺少了段永平这个掌舵人的“小霸王”,业绩快速下滑,而集团也开始频繁地更换“小霸王”的总经理,却永远没有改变品牌衰落的宿命。

而在段永平那边,他马上要开起自己人生新的篇章了——成立步步高。

精彩依旧。

在执掌小霸王的几年时间里,段永平深得人心。于是在离开的时候,很多公司中层都纷纷离开小霸王,加入了段永平的团队。

总经理助理、外销部长、内销部长、工程部长、计调部长、生产部长、计财部长、后勤部长、供应部长……都在新公司找到了相似的位置。小霸王给他们加薪都留不住。

当时小霸王找到几位准备离职的中层干部,问他们为什么不留下来继续发展,其中一位说:

“船长不在船上了,水手们不知道船会开到哪里去,所以要求下船。”

1995年9月18日,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宣告成立。现在回顾段永平的步步高时期,他做对了三件非常重要的事。

一、改造公司股权制度

由于段永平曾经深受股权分配的困扰,所以很明白激励措施的重要性。

步步高在创业之初就实行股份制度,中层管理人员可以入股,代理商也能加入。甚至,连基层员工,如果想入股的话,也可以加入,如果没钱的话,段永平会拿出自己的钱来借给基层员工,帮助他们入股。而偿还的方式就是未来股份的分红和股利。这样员工也有动力把公司业务做好,毕竟有了利润自己就可以还钱了。

在这套制度下,步步高建立之初,作为领头人的段永平占到了70%的股份,然而随着他慢慢地主动稀释自己的股份,到后来,段永平持股只有不到20%了。

股份虽然被稀释了,但换来的是团队的众志成城。

二、平常心做产品,大胆做营销

1. 营销

因为和怡华集团有协定,一年内不和小霸王竞争,所以步步高开始的时候,主要做的是学生电脑和电话机。在这个新品牌上,他在把控产品质量的同时,继续把广告营销看作战略武器。

1996年,段永平在央视黄金时间的广告竞标会上砸下了8000万,拿下了新闻联播后5秒的广告时段。

第二年,步步高再次出手,以夸张的1.23456789亿人民币的价码,又拿下了新闻联播5秒时段的第一条。

之后的几年,步步高一直是央视广告竞标的前几名,偶尔也做做标王。在营销上花了很多钱。

重金投入广告是一方面,请代言人是另一方面。

在步步高时期,段永平先是请来了李连杰做步步高VCD的广告,还聘请专业音乐人打造了一首广告歌。可能有些同学还记得一些歌词,比如“世界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步步高!”

当时广告的画风跟今天确实很不一样,但真的管用。

等到了2000年5月,段永平又请来国际影星施瓦辛格来给步步高做广告,这种大手笔在当时非常少见。

另外,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那句非常经典甚至有点洗脑的广告语,叫做“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这句话同样是步步高的手笔。

不得不说,那一辈的中国企业家在营销上都极尽所能,出了像段永平、李经纬、史玉柱这样的风云人物,也出了像孔府宴酒、秦池、爱多VCD这样的悲剧企业。

2. 平常心

在我的印象里,段永平是那种说话非常实在,但是却具有大智慧的企业家。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他常年坚持写博客,零散地谈一谈自己的投资和做企业的心得。

段永平:每个人都想从我这里听到新奇的故事。我说真话人们可能不相信。其实做企业真的是这样,99%的汗水+1%的灵感,我称之为平常心。 

运动员之所以会出成绩,绝不在于现场哪个动作漂亮,哪个球进得好。在于他们每天练八个小时,一年一年地练。冠军之路怎么走?一天练十个小时,一练练十几年。

你一听,可能会说,这么简单,谁都会。是的,谁都会,但是真的谁都做得到吗?中国乒乓球这么普及,但是像我说的这样每天练八个小时,一练练十几年的可能只有几千人。到最后冠军级的选手可能只有几十人。到这个时候,运气天赋才会起作用。如果没有前面的条件,你连比赛的资格都没有。 

做企业的平常心是什么?很简单,练好基本功,赚该赚的钱,不骗消费者。听起来又很简单,但是真的能做到又不是那么容易的。

比如质量就是基本功。产品的品质不是检验出来的,也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做好品质其实很难,质量不是开一个会,引入一套管理系统就可以了。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我们每年光是请品质管理顾问就花费数百万元,部长以上离职前培训时间每人超过100小时。

企业基本功还包括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等系统平衡发展。企业里不同的部分组成一个桶,某一块板太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是浪费;太短,要补上。有的企业在营销方面的确很长,但是那只能叫一块板,是不能当做桶来用的。如果一定要问企业哪一方面最重要,我只能告诉你:最弱的那个方面最重要。 

记者:步步高在广告的表现上是很出位的。比如步步高1998年、1999年按实际投放额计算是央视的“标王”,还比如公司会请李连杰、施瓦辛格拍广告,这也是一种平常心吗?

段永平:是不是平常心的分别,就是是否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们为什么去央视投广告?因为我们企业实力不强,钱少,只能集中投放。为什么请施瓦辛格?也是为了省钱。请合适的明星可以提高广告的投放效率。

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实际效率提高的比例大于请明星在广告费中所占的比例,请明星就是省钱的。去央视投标我们也是很理智的,每一次投标都计算过,觉得合算才去投的。有的企业一高兴就举牌,我们不是这样。

比如说1998年那一次,有人说我和(爱多VCD的)胡志标争,其实我没和他争。在我的心目中,这个位置、这个时间段值2个亿,超过2个亿我就不要了。同样的钱我可以花在别的地方,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做“甩手掌柜”

如果说设立好激励机制、用平常心做产品和企业,以及出色的营销水平奠定了步步高成功的基础的话,在这个时期内,段永平做的第三件重要的大事,就是急流勇退,当一个“甩手掌柜”了。

1998年,段永平的事业正是风生水起的时候。也就在那一年,他认识了美国《棕榈滩邮报》(The Palm Beach Post)的首席摄影记者刘昕。相识仅仅两个月,两人便迅速闪婚。段永平向他的新婚妻子承诺:“在把步步高推上一个新台阶后,一定到美国和你会合。”

2000年,段永平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在步步高发展比较稳定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到美国退休。

段永平说,人来到世界的目的,就是要享受生活,要享受快乐。

不过临走之前他还是做了一个重要的决策。

步步高成立之后,段永平把公司业务分成了三条线:

一块是教育电子业务,由黄一禾负责,主要经营的是步步高点读机、学习机等等;

一块是视听业务,由陈明永负责,主要经营VCD、DVD、MP3、蓝光DVD这些产品;

一块是通信业务,由沈炜负责,主要经营无绳电话、步步高音乐手机等等。

到1999年年初,段永平根据国内外竞争形势的变化,对步步高公司进行了改制。

他把这三大业务按照人随事走、股权独立、互无从属的关系,成立为三家独立的公司。也就是说,段永平把三块业务单独成立了三家公司,成为三个独立法人,相互间没有任何法律上的联系。

如果一定要说关系,就是三家公司有一些共同的个人股东,比如段永平,还有我们刚提到的沈炜、黄一禾、陈明永几位高管。另外,在开始的一段时间,为了三家公司能快速发展走上轨道,它们共享步步高的品牌和步步高原来80%左右的销售渠道。

而后来,这其中的两家公司就成为了如今在手机市场里不可忽视的两个品牌,OPPO和VIVO。

段永平这种“杯酒送兵权”的做法,形成了“步步高系”的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老板不占太多股权,中高层和员工大量持股。

OPPO和VIVO两兄弟也很好地继承了段永平企业管理的基因,目前O、V两兄弟的实际管理者陈明永和沈炜也只占自己公司股权的10%左右,这两个品牌也逐渐进化成中国最赚钱的手机品牌。

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41岁的段永平不贪恋更大的成功,毅然选择漂洋过海,去经营他的家庭和生活。这让他人生第二个重要阶段也完美落幕了。

移居美国,再创辉煌。

到美国后,在一次逛书店的过程中,段永平看到了一本巴菲特谈投资的书,里面的“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就等于在买这家公司”以及“投资你看得懂的、被市场低估的公司”这些话,让段永平非常认同,于是他开始对投资产生了兴趣。

实际上,巴菲特以及很多美国成功的大基金经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买股票要像做实业那样去买。而段永平正好是做实业出身,这让他在看一家公司的业务好坏、管理层靠不靠谱这些方面,比别人更有优势。这也是创业经历给他带来的财富。

丨一战成名

段永平一战成名的投资就是网易了。

2000年6月29日,网易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结果刚一上市没多久就遭遇股灾,互联网泡沫彻底破灭,纳斯达克指数从最高点5048点一路下跌至最低的1114点,跌幅达到接近80%。

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网易在2001年的第二季度被查出涉嫌会计造假。在重新审计了公司之后,网易不得不宣布,2000年的真实收入从830万美元降为400万美元,直接跌去了一半。

正因为此,网易的股票在2001年9月4日被纳斯达克股市宣布暂停交易。这个时候网易的股价已经从上市时候的15.5美元,一路降到了0.64美元。跌幅96%。

此时的丁磊年仅30岁,为此事他解雇了当时的几位高管,并且开始了长达4个月的与美国监管机构的上诉。

事后他回忆说:2001年年初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把网易卖掉,但没人敢买。到了9月,想卖也卖不掉了。

与此同时,段永平正在琢磨着是不是能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废墟”里淘淘金。因为他相信互联网本身并不是泡沫,只是之前被炒作得太多了。

他说,“这个东西我们天天在用,怎么会是泡沫呢?”于是段永平开始和新浪、搜狐、网易、联众这些中国互联网公司接触,了解它们的业务情况,也试水性质地买过这几家门户的少量股票,但段永平对这些公司的模式与未来还是将信将疑,看不太懂。

2002年年初,网易正准备推出网络游戏《大话西游2》。对于丁磊来说,营销是他的短板,他想了一下中国谁营销做得最好,结果就想到了段永平。

很快两人就见了面。这次会面中,段永平了解到了正处于谷底的网易。那时候网易刚经历前一年的大型亏损,股价掉到了1美元以下,随时可能被摘牌,还面临着诉讼的问题。

但同时,段永平发现,网易的估值非常划算:一家市值2000万美元的企业,光现金就有6000万,负债只有1400万。另外,网易为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提供的短信增值服务业务正在迅猛发展,最关键的是,网易准备大举进军网络游戏业务了。

做小霸王出身的段永平对游戏业务非常熟悉,他知道这个市场有多大。虽然他没法具体预测网易做游戏能挣多少钱,但他说,“没有道理比我1995年做小霸王时还少。那时我们就做了差不多以亿元计的营业额”。当时他就判断这是个好生意。

当然,网易还面临着不少危险。尤其是法律风险方面,很多人都在担心当时的诉讼问题。于是段永平找来了专业律师来咨询网易的诉讼,发现网易败诉的可能性甚小,即使败诉要赔的钱也不多。这下段永平心里有谱了。

2002年4月,段永平夫妇在公开市场花200万美元买入了152万股网易股票,占网易总股本的5.05%。

这200万美元几乎是段永平当时能调动的所有的钱。后来段永平说,“做足功课后,我基本上把我能动用的钱全部用了,去买网易的股票。”后来,段永平又继续增持网易股票到205万股,占网易整个股本的6.8%。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网易的业务很快出现好转,股价也一飞冲天,网易的创始人丁磊还一度成为了中国首富。而对于段永平来说,他的投资短短两年就赚到了几十倍。

然而赚钱并不难,更难得的是,段永平在获利这么多之后竟然无动于衷,完全没有卖掉网易。

最后这只股票他又拿了五年多才逐步卖掉,最终的盈利超过了100倍。

丨段永平的投资理念

后来在谈到自己的投资理念的时候,段永平说:

“0.8美元买网易股票的不单是我一个人,但坚持持有到100美元的就不多。投资不在乎失掉一个机会,而是千万不要抓错一个机会。”

该卖掉一只股票的理由可能有很多,唯一不该用的理由就是“我已经赚钱了”。否则就很容易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好公司在便宜的价钱就卖了。买的时候也一样。买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这只股票曾经到过什么价位最好不要作为你买的理由。我的判断标准就是是否有价值。

步步高的投资小分队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泡在网上玩游戏,玩网易的游戏以及竞争对手的游戏。“中国网民现在流行什么游戏,游戏公司将要推出什么游戏,游戏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每家公司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是急功近利的还是比较长远的做法,我们的人全知道,能看出每家公司非常非常多的问题。”段永平说。

段永平自己也玩。他每天花在游戏上的时间至少两个小时。他七八岁的儿子很佩服他爸爸很会玩游戏,一看爸爸在玩,就说“我也要玩”,听到的回答往往是“爸爸在工作”。段永平开玩笑说,我儿子到现在都没搞清楚“为什么爸爸玩游戏就是工作,我玩游戏就不是”。

段永平说:“但我就是这样做投资的。这也是我能拿住网易八九年的道理。我最早买网易大概平均价在1块钱左右,大部分卖的价钱大约在120-130。在持有的这8年到9年当中,我可能每天都会被卖价所诱惑,我就是用这个道理抵抗住诱惑的。

“投机和投资很大的区别是,投资者看到股价下跌,往往很开心,因为还有机会可以买到更便宜的东西,而投机者想的是这公司肯定是出什么事情了,赶紧走人。

“很少人有耐心。同时也很少人能够在投资方面成功。成功的人都必须是要有耐心的,所谓耐心是一个必要条件,当然也有个别人不小心赚到钱,跟你去澳门赌场赚到钱没有区别。但是作为投资来说,这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东西,你不长期坚持,没有耐心就没有机会得到很好的回报。耐心是一个所谓的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一定要具有的,如果你不具有就没有机会。”

邓永平在投资上再次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一再成功告诉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拓展自己的认知维度,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不断的去努力、去研究。

同时要做属下愿意追随的、有领导能力的人,不能一味只想着自己,要让在一起的人共同发展,仅以此记录激励自己在今后的人生中逐渐学习进步!

这么好的作业,不抄不收藏,内心难安

“大道无形我有型”

这是段永平在雪球的网名。大多数人对他的认知一般还停留在:

步步高、OPPO、vivo的“幕后老板”,中国第一位拍下巴菲特午餐的企业家, 拼多多 创始人黄铮的“导师”。

而他堪称辉煌的投资战绩却鲜少有人提及,20年前,40岁的段永平退居幕后,“主业”带孩子、打高尔夫,副业“玩投资”。

结果,这位“企业家中的异类”动辄“玩出”100倍以上的投资回报,包括重仓苹果、茅台、腾讯、 网易 、 拼多多 ,等等。

成功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十次,可能都有运气成分,但持续成功、把失败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的段永平,一定是在“大道”的层面上看对了什么、做对了什么。

通过翻阅段永平过去20多年在雪球、 网易 博客等平台上的分享,包含他对企业、管理、投资、认知等方面长时间、多维度的思考。摘编出其中100条集结成文,不难发现,段永平的思想都是些再直白不过的道理,但其中却蕴藏着投资哲理。希望段永平悟出的“大道”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关于企业

001. 做企业如跳水运动员,动作越少越好。

002. 一个企业家应该将80%的精力放在20%的事情上,这20%的事情能给你带来80%效益。

我当CEO时并没有一个时间分配表,但大致知道什么是重要的。 简而言之,不要让重要的事情变成紧急的事情。

003. 有时有人问我对某一个项目有没有兴趣,我问都不问就说没有兴趣。

我知道我自己和我的企业就这么点能力和规模,不可能再分散资源,我根本就不追求有天上掉馅饼的事。

004. 松下幸之助讲过, 企业不盈利就是罪恶,但是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

005. 不赚钱的生意,多少营业额都是没用的。

就像不赚钱的净资产有时就是累赘,比如在渺无人烟的地方建个酒店,花了1个亿,每年亏500万,重置成本还是1个亿,现在5000万想卖,这谁要?

所以我编了个“有效净资产”的名词。也就是说,不能产生现金流的净资产其实没有价值(有时还可能是负价值)。

006. 好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就是利润和净现金流一直都是杠杠的,而且竞争对手哪怕在很长时间里也很难抢。 你可以想想谁的生意是很难抢的?然后再想想为什么?

007. 需要用很多人(相对营业额和利润而言),是不好的模式的一个特征。

008.低价是条最容易的路,也是一条最难的路。

除非迫不得已,用价格武器总是错的。很少人明白,低价是不会扩大市场份额的,但被迫降价有机会保住市场份额而已。

009. 追求“性价比”的公司大多是在为自己的低价找借口。长寿公司大概是不太强调“性价比”这个概念的。老百姓心里有杆秤: 好货不便宜啊。

010. 如果大凡你能做好一件东西,你为啥还要做很多做不好的东西呢?

就像怎样改变茅台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啊?多推一些便宜的非53度酒,包括茅台啤酒和红酒,甚至茅台米酒啥的,以及茅台矿泉水、茅台酒店、茅台手机、茅台空调,加快推出的速度,5年出厂的规矩也不要了,假酒也不管了……10年后,茅台的地位应该就彻底不一样了。

011.“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平庸企业的敌人。”

你可能认为这个原则平淡无奇,但我是通过深刻的教训才学习到的。——引用:巴菲特

012. 企业文化指的就是“利润之上”的追求。“利润之上”和“利润之外”好像是有一点点差别的,“利润之外”可以被理解成不同于利润的追求,“利润之上”的目的则似乎会不同。

013. 很难判断一个企业文化是否好,但看出不好的企业文化要容易得多。

014. 我在美国的时候,去机场接一位步步高的同事,估计要在机场等1个小时,所以在停车场投了1个小时停车收费的币,结果那位同事提前半小时来了。

这就有个问题,多投了半小时的币,是继续在车里等这半小时还是浪费多投的这半小时的钱?结论不言而喻,现实生活中肯定是开车走人的。

但在实际决策中,很多人都犯继续等下去的愚蠢错误:这件事我已经投了几千万呀,怎么停得下来,为了救这些沉下去的成本再投入几千万,明知事情是错的还要坚持做下去,结果自然是败得更惨。

在原则性问题上,不能脱离事物的属性,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是非不应该给利益让路。

015. 我经常会用拟人化的角度去想一家公司: 我不想打交道的人,我也不想投资他们的公司。

016.凡是说要把市值做到多少钱的公司,我都不碰。

017. 从外面请顾问对自己公司做战略评估,一定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很难理解当自己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战略时,别人可以帮得上忙,不管别人是谁。

旁观者清的情况下,或许他可以指出错误,但要教会自己该干嘛大概是不可能的事。 还有就是,让问题自己找问题大概是不会找到问题的。

018. 我如果认为一家公司不诚信的话,我就不碰了,禁区大概是两个:生意模式不好、企业文化不好。

企业文化不好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经常说瞎话,你只要看他以前说过多少瞎话就明白了。

019. 这里透露一个小机密: 任何东西都是标实价、不讲价的好 。可以讲价实际上对卖家而言,是个非常短视且成本很高的行为。

成本很高指的是无法授权且容易造成管理漏洞,短视指的是如果可以还价,那就是在鼓励回头客来讨价还价。对客户而言,任何讨价还价都会让他们有“可能吃亏了”的感觉,因为客户觉得价钱还没还够。

所以我们在20多年前就没有讨价还价了。不讨价还价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大家慢慢想哈。

020. 消费者长期来讲,是极聪明的一个群体。所谓的营销对一个公司来说,只是一个环节而已,相当于木桶的一块板。

凡是认为公司好是因为营销好的说法,其实就像认为一个能装水的木桶是因为有了一块叫“营销”的木板一样可笑。

021. 如果国际化指的是学到世界上的好东西的意思,就没问题,如果指的是拼命到别的国家去做生意的话,对中国绝大多数公司而言还是蛮危险的。

022. 负债的好处是可以发展快些。不负债的好处是可以活得长些。再说,一般来讲, 银行都是要确认你不需要钱时才借钱给你的。

023. 扩张的时候要谨慎。我把这个叫 “足够的最小发展速度” ,就是兼顾足够和安全的意思。多数人在扩张时用的都是所谓的最大速度,最后一个不留神就翻车了。

你比方说开车上班,谁会说开快点撞死算了,对不对?家人都是跟你说,开慢点注意安全,他没有担心你去不到那个地方。

但是呢,很多媒体啊、老百姓、甚至是很多企业都是这种心态,大家鼓励的都是开快,宣传的也都是开快,说开快点撞死拉倒没关系,哪有这样做的呢。

024. 不懂企业的人是很难懂企业的,就像不懂这句话的人也很难懂这句话。

二、关于管理

025. 文化这两个字,基本上可以解释败事有余的“事情”。

026. 我一直认为老是强迫加班加点的部门负责人的管理水平有问题,老是强迫加班加点的公司的老板的管理水平有问题。

027. 狼性文化最终会输给人性文化。

028. 培训的成本很贵,但不培训的成本更贵。不知道第二点的企业走不远。

029. 老巴(巴菲特)引用过彼得·林奇的一句话,说投资要投蠢人都能管好的企业,因为早晚都会有个蠢人来管理。潜台词指的是要买生意模式好的企业,但随后老巴还是强调:即便如此,他还是希望有个好的管理层。

030. 逻辑上讲,两个火鸡加起来也不会变成老鹰的。

031. 人才的合适性往往比合格性重要。

032. 经常看到报道说有人发多少多少钱去激励员工,甚至据说还有扛着钱到球场边督战的。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在企业经营中靠多发钱对员工其实是没有激励作用的。

钱其实是“保健因子”,而不是“激励因子”,是多了没用、少了不行的东西。

比如,如果员工已经很努力在工作了,多发钱并不会让他们更努力,但少发是会留不住人的,会有显著的“破坏力”。所以,发多少其实体现的是公平。

某些所谓老板给员工发“红包”的说法其实也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个“红包”其实是员工应该得的。 我非常不喜欢那种“恩赐”的感觉。

记得早期还在小霸王时,由于公司人还很少,很多同事的年终奖都是我一个一个发到大家手里的。有时有人会说“谢谢老板”,我就会很严肃地说应该是公司谢谢大家一年的努力。这个真不是客气。

033. 一个企业的失败,企业家要负主要责任;一个企业的成功,功劳肯定是大家的。

034. 我在公司里是个反对派,几乎做什么我都会提反对意见。 如果连我的反对意见大家都不怕时,做什么我都会放心一些。我最怕的是当老板说什么大家都说“好”。

035. 凡是员工见到领导都战战兢兢的公司,时间长了都会出问题的。因为这种公司的员工大多都会变得没有担待,凡事希望交给上级去决定,效率慢慢会降低。

除非这种公司的产品非常聚焦,大老板确实可以照顾到所有大方面,不然早晚会出问题的。我觉得日本企业这些年在有些行业出问题就是这个原因。

036. 当一个公司里哪个部门强调自己部门是最重要的时候,往往这个部门就是公司最弱的部门。

037. 我个人理解,其实没有绝对的公平——就是所有人都觉得公平的公平。

作为 游戏 规则的制定者,最重要的是要有公平心。公平并不等于平等,也不是平均主义。

038. 放权里最关键的是可以容忍在“把事情做对”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我个人的理解是干同样的事情我也犯错,为什么别人不可以犯错。

在一些企业里,如果是老板自己的原因导致赔钱,他会觉得正常;但如果是下属导致的亏损,他往往会很心疼。

我是可以把别人亏的钱和自己亏的钱等同起来的人,这种容忍对于建立 健康 的企业文化来说十分重要。

039. 只有在靠谱的地方呆过才知道什么叫不靠谱,反过来其实不成立。

040. 一个组织里如果有大家都不执行的规矩存在,长期来讲就是鼓励大家不执行大家制定的规矩,未来大家的麻烦可就大了——比如常见的没有交警和红绿灯的十字路口。

面对的方式其实也很简单, 就是执行你的规矩或者废掉执行不了的规矩,最好不要有中间地带, 不然大家会很忙的。

041.再好的车手也很难开好一辆烂车。

三、关于投资

042. 其实价值投资是所谓投资的唯一一条路,不存在什么捷径,不存在什么窍门。

如果你想走轻松的路,我保证,它比艰难的路更长更痛苦。

很多人是可以不管熊市还是牛市都让自己难受的。

043. 投资的信仰指的是:相信长期而言股市是称重机, 对没有信仰的人来说,股市永远是股票器。

044. “最糟糕的投资方式”就是嘴上讲的是价值投资,干的却是投机的事。

045.投机是件非常好玩的事情,就像偶尔去下赌场一样,如果你做好了输钱准备的话。

046. 我经常看到有人跑到自己的能力圈以外去做事情,回头安慰自己的话就是“扩大能力圈”是要付学费的。股市上那些长期亏钱的大多属于不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的人。

047.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投机的心,所以才需要信仰。我对信仰的理解就是“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 或者说知道是“不对的事情”就别做了。

难道还有人明知是错的事情还会做的吗?看看周围有多少人抽烟你就明白了。人们热爱做“不对的事情”,是因为这类事情往往有短期诱惑。

巴菲特能有今天最重要的是“不做什么”。

048. 我问过巴菲特在投资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告诉我说:不做空,不借钱,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东西。 投资的基本原则就是不懂不投!

049. 我发现“做错的事情”的人和公司,往往在侥幸活过来后还会继续“做错的事情”,就有点像骗子被抓以后往往会认为是骗术还不够好,而去总结如何提高骗术一样。

050. 做对的事情就是—— 当发现错了就尽快改,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

051. 在做对的事情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要和因为做错的事情而带来的结果严格区分开来。

如果还不明白的话,就请看看那些一直很聪明但老是不如意的人这些年都在忙啥就明白了。

052. 投资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 (对的商业模式,对的企业文化,合理价钱)。这是老巴说的。price没有那么重要,business和people最重要。

053. 我理解的投资归纳起来就是,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句号!

未来现金流折现不是一个计算公式,只是一种思维方式。芒格说他从来没见巴菲特算过,我其实也没认真算过,都是“毛估估”。就像姚明往那儿一站,谁都能看出来他比我重,难道还要用磅秤后才知道?

054.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和上不上市无关。你们只要把这公司想象成一家非上市公司,没有股价的变化就明白了。

不过,绝大多数人大概做不到这点。客观讲,没办法将一家公司看成非上市公司来投资的话,最后多数是会亏钱的。

我买股票时总是假设,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的话,我是否会把整个公司买下来。

055. 有一种说法是“不打算拿10年的股票,你为什么要拿10天呢”,这句话不是说自己买的股票一定要拿10年,而是说如果自己觉得,10年以后自己认为肯定不好的公司,就不应该现在去买。

056.所谓的安全边际指的应该是自己对公司的理解度,而不是价钱。

股票是由每个买家自己“定价”的,到你自己觉得便宜的时候才可以买,实际上和市场、别人无关。啥时候你能看懂这句话,你的股票生涯基本上就很有机会持续赚钱了。

057. 买股票和这只股票过去是多少钱没关系,就像卖股票和买入成本无关一样。

058. 看懂了一家公司最简单的标准就是,你不会想去问别人“我是不是看懂了这家公司”。

真正的投资者绝对是“目中无人”的,脑子里盯的就是这个企业,他不看周围有没有人买,最好希望别人都不买。

059.关注生意而不是股价。

060. 记得以前有记者问我,为什么当年那么有勇气买 网易 ?我说10块钱的东西有人1块钱哭着喊着要卖给你,你要勇气干什么?

这句话放在这里也适用: 当有人非要把金子按铜的价钱卖给你时,你是不需要勇气的,你只要确认那真的是金子就行了。

不过,当你也不知道你要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的时候,那可确实有点难了,那种时候就会东张西望地看别人的反应。

所以, 需要胆量的是投机,投资是不需要勇气的,也就是说当你需要勇气时你就危险了。

061. 其实任何股票都只有一个真正的买家,那就是公司自己。

062. 没人可以改变股市上85%以上的人会亏钱的现象。如果非要我指点一下的话,那就是最好远离股市,至少不亏钱,这句话可以帮到股市上85%-90%的人。

不过,我知道其实不会有人听这句话的。 因为问题是没人知道谁是那85%。

063.看起来免费的东西往往最贵,看起来便宜的东西往往不便宜。买东西如此,投资也常常如此。

064. 投资心态和大小不应该有关系。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小投资者,那你很可能一直是小投资者。

065. 高尔夫有很多地方特别像投资。比如,挥杆原则非常简单:1.就是学不会,但自己不知道;2.打球时老是会忘掉原则;3.很难保持平常心去坚持原则。

066.希望你什么时候能明白把鸡蛋多放几个篮子,其实是有效提高风险的最好办法, 虽然能明白这个东东非常不容易。

067. 很久以前,有人对我说,股市就是个赌场,我说不是,他坚持说是。

我突然悟到:对那些说股市是赌场的人来说,那就是赌场。

068. 其实老巴并没有教会我们什么。我们如果本来不懂的话,是没有人可以教会的。

四、关于认知

069. 没耐心是理性不够的表现。

070. 平常人一般难有平常心。 平常心实际上就是不平常心, 因为不容易有。

平常心就是凡事要回到原点去考虑。如果你关心的不是事物的本质,没有平常心是正常的。倒过来也一样,如果你关注的只是事物的本质,平常心自然就在那里了。

071. 很多年前,我和华以刚下过一盘围棋,有一块我感觉非常不舒服,复盘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我怎么下都觉得不对。

然后他告诉我其实这里怎么下都一样的,因为你前面下错了。

072. 高手和其他选手的差别就在错误率低,而不是能打出多少好球来。

073. 很多所谓厉害的人,其实仅仅是因为他们一直在老老实实地做他们该做的事情而已,单看每件事情是很难看出来他们厉害在哪里的。 厉害是攒出来的。

074.知道和骨子里相信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075. 不知知不易,恐将行更难。

076.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

077. 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往往比自己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得多。

078. 能力圈不是拿金箍棒在地上画个圈,说待在里面不要出去,外面有妖怪。 能力圈是:诚实对自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有这样的态度,然后如果能看懂一个东西,那它就是在我的能力圈内,否则就不是。

079. 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而不是有多大的胆量。

080. 愿意化繁为简的人很少,大家往往觉得那样显得没水平,就像买茅台一样,没啥意思。

学会简单其实就不简单。 我懂的生意非常少,和很多人的差别在于我承认我懂的少,所以就变简单了。

081.简单和容易完全不是一回事 。比如一个好的高尔夫运动员一天大概要练8-10个小时的球,常年如此,简单而枯燥但绝对不容易。

082. 很多“聪明”人会把别人的成功或自己的不成功,归结于运气或“accidents”,而且他们总是能够很“聪明”地找到办法让自己认为确实如此。《功夫熊猫1》里说, “there are no accidents” 其实是蛮有道理的。

083. 不整天想着出奇,犯错机会会下降,不小心出个奇反而成为可能了。我说的不出奇并不是说结果不出奇,而是说心里不要老想着出奇。 你如果老想着本质的东西,总有机会出奇。

会打高尔夫的人大概都知道,凡是想打远点儿的时候都是最容易犯错的时候。

084. 突然想到老巴的一句话: 如果你在坑里,至少别再往下挖了。 只要看看有多少人在给自己挖坑就明白了。

085. 理性面对现实的勇气,有时候还是会有回报的。

086. 凡事能往后想几年,往往(决策)难度会大幅度下来。

087. “道”的东西确实难教,必须要靠自己悟。心中无道的人你怎么说也是没用的。

大多数人(经常包括本人在内)都是不容易open的,很难接受跟自己以前认识不同的东西,即使对方做得很好也老是想办法给自己找个不用学他的借口,有趣得很。

我有时候感觉很奇怪的是,如果是个已经很成功的人,不太接受新东西我也能理解,因为人家已经有了足够成功的经历和理解了。

现实中我看到的情况刚好相反,那些不open的人常常就是那些不太成功的人。 举个例子,炒了30年股票都不赚钱的人,当我说老巴时,人家居然会说……布拉布拉的。

088.改变不容易,但任何时候可能都是好时机。

089. 舍不是为了得。我曾经用“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句话来说明本分的意思。其中“有借有还”就是本分,但“再借不难”其实是功利。 当你不再想着“再借不难”时,你就真的“本分”了。

090. 信誉不是讲讲而已,只有当你需要付出代价的时候才知道,你是不是个守信誉的人。“讲”信誉谁都会,但当需要“守”信誉的时候很多人就不行了。

091. 善良不是去把蛇放怀里。 善良体现最多的是不作恶。

一般来说,恶人自有恶人磨,最重要的是远离他们就好。

092. 我不认为我对别人很苛刻,但如果谁把什么事情搞砸了,我会当面跟他说。诚实是我的责任。我知道我在说什么,而且事实证明通常我是对的。那是我试图创建的文化。

我们相互间诚实到残酷的地步。 任何人都可以跟我说,他们认为我就是一堆狗屎,我也可以这样说他们。我们有过一些激烈的争吵,互相吼叫,那可以说是我最好的一段时光。

093. 恐惧程度和了解程度成反比。

094. 说起孤独,让我想起当年买 网易 的时候,从开始买到 网易 跌破1块钱“满3个月”的那天,总共2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的买单可能有一半都是我的。

当时确实感觉很孤独,尤其是最后一天,居然一下子买了接近50万股。据说那天卖的人是害怕3个月满了会被摘牌。买的那个人的想法非常简单,认为买的是公司,上不上市无所谓。

孤独有时候确实价值连城。

095. “敢为天下后”的整句话是“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没有能力后中争先的地方是绝对不该去的。

096. 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和眼后。看了这句话以后,其实大多数人还是不会听的。

能从自己的错误里吸取教训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能从别人的错误里吸取教训的那都是天才。

097. 单纯的理想主义者走不远,单纯的现实主义者做不大。

098. 我的动力是什么?我觉得大多数创造者,都想为我们能够得益于前人取得的成就而表达感激。我并没有发明我用的语言或数学,我的食物基本都不是我自己做的,衣服更是一件都没做过。

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赖于我们人类的其他成员,以及他们的贡献和成就。我们很多人都想回馈 社会 ,在 历史 的长河中再添一笔。

我们只能用这种大多数人都掌握的方式去表达——因为我们不会写鲍勃·迪伦的歌或汤姆·斯托帕德的戏剧。

我们试图用我们仅有的天分去表达我们深层的感受,去表达我们对前人所有贡献的感激,去为 历史 长河加上一点什么。那就是推动我的力量。

099. 就像鲍勃·迪伦所说,如果你不忙着求生,你就在忙着求死。

100. 希望你不要寄希望于有人可以一句话让你明白。我花20年理解的东西,如果你能花10年搞懂就至少比我厉害多了。

我认为腾讯公司未来的股价是能够获得收益的,因为腾讯公司目前的业绩支撑的腾讯公司的股票的价格上涨,股票的价格下跌,在短时间之内确实遇到了挫折,并不代表着未来的股票价格没有上涨的潜力。

不得不承认的是腾讯公司这一段时间的发展确实遇到了一定的困境,但是并不会影响腾讯公司长期的发展,腾讯公司在短时间之内会利用储备资金进行股票的回购,才能够让腾讯公司的股票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上涨。

腾讯公司的业绩支撑腾讯公司的股票价格

腾讯公司的业绩完全可以支撑腾讯公司股票价格的持续不断的上涨,这一段时间的腾讯,公司的业绩出现了波动,但是并不影响未来腾讯公司的价值继续的创造,只要拥有了更多的价值,就能够获得更高的股票价格。

腾讯公司的客户粘性非常高

腾讯公司客户最大的一个优势就在于拥有着非常高粘度的客户,对于腾讯公司的微信以及腾讯公司的游戏业务的依赖度非常高,而且对于这些产品的花费也是比较高。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对于对于腾讯公司的业务是更为支持,腾讯公司的王者荣耀,目前依然拥有着非常大的盈利能力。

股票的价格波动是短时的现象

腾讯公司股票价格的下跌其实是一种非常正常的行为,因为在持续不断的上涨,必然会经过回调,只有回调之后才能够在未来更好的上升,这其实就是一种周期性的调节纤维而已。

虽然腾讯公司在短时间之内进行了下列,但是我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肯定能够获得更多的上场机会的,段永平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商业天才,所以他所进行的投资不会是无来由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4893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6
下一篇 2023-04-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