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戏曲与其他表演形式不同,其是不需要固定设置与原先场景相适应的道具。而在实际中,只需要相关的伴奏音乐和演员表演即可。因而在具体表达形式上会呈现出一定的虚拟性。比如,在进行骑马表演时,演员只有马鞭这个道具,因而需要其在表演中利用自身的肢体来表现骑马的动作。在京剧《三岔口》中,台上虽然处于灯火通明的状态,但是演员在舞台中,以自身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来让观众感受到其是处于黑暗的景色中,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表演的生动性和真实性。对于这种虚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长期下去,不仅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同时还对学生的思维习惯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
(二)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
对于学校来说,其作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让戏曲进入校园,不仅能够更好的推进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还能够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戏曲进入校园具有重要意义国。戏曲在具体表演上,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演相关的故事,具体来说就是以唱、念、做、打以及舞来进行的。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深刻的对故事中的人物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戏曲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其包括各种历史文化特征,其中就有特殊的民族气质。比如,关于历史爱情的《西厢记》和《牡丹亭》;关于歌颂民族精神的《岳母刺字》和《苏武牧羊》;关于爱国情怀的《秋瑾》和《红灯记》等。将这些民族特征的戏曲,给学生进行展示,能够进一步的完善学生人格力量和精神品质,同时还帮助其增强民族自信心。从而更好的提高当前学生对待历史文化的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戏曲审美能力
根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在戏曲剧种数上超过300余。在这其中,大多数剧种在各个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体现出具有独特性的
在江西的戏曲文化中,戏剧剧种十分多,特别是采茶戏,地域上的不同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采茶戏剧。那么,江西的地方戏曲究竟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发扬赣地文化风采的江西地方戏曲吧。
赣剧
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d、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传统戏曲剧种。所用方言为赣语。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
赣剧的d腔,以二黄、西皮为主,其它还包括秦腔、高拨子、浙调、浦江调和文南词诸腔,其中优美动听的文南词腔调尤受群众的欢迎。解放后,赣剧艺术进行改革,整理、改编演出了《梁祝姻缘》、《还魂记》、《窦娥冤》等优秀传统剧目。
赣剧的发展对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弋阳腔
弋阳腔,传统戏曲声腔之一。简称“弋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曲声腔,它源于南戏,产生于信州弋阳,形成于元末明初。是宋元南戏在信州弋阳后与当地赣语、传统民间音乐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它至迟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明、清两代,弋阳腔在南北各地蕃衍发展,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清李调元《剧话》说:“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故弋阳腔又通称赣语高腔。
弋阳腔的唱腔结构、伴奏及行当与余姚腔、昆山腔、海盐腔基本一样。据清·李调元的《剧话》: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由此可知,弋阳腔又通称为高腔。弋阳腔又有徒歌、帮腔、滚调等演唱形式,配以锣鼓,气氛热烈,它的粗犷、豪放、激越、明快的特点,深受广大劳动群众的欢迎。
盱河戏
盱河戏,流传于广昌县境的一个古老剧种。别名大戏、土戏。盱河戏发祥于甘竹镇,原先专唱高腔,后与皮黄诸腔盱河戏相结合,遂形成以唱皮黄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的大型剧种。因该剧种只流行于盱河流域,1981年正式定名为盱河戏,并建立了广昌县盱河戏剧团。
主要招式有起霸、捞剑寻月、金钱跑马、观音观掌、落马擒王、团牌摆阵、长棍开 *** 、花q对打等。其特点为,原专唱高腔,后以唱皮黄腔为主,表演豪放而凝重,炽烈而规范,是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
东河戏
东河戏是在江西省赣州市东河片地区高腔的基础上,逐步融合了昆曲、宜黄调、桂剧、安庆剧、弋板、南北调、秧歌调等,发展成拥有高、昆、d三大声腔较为完整的汉族戏曲剧种。因其形成于赣州东面贡水流域,故称东河戏。东河戏中的乱d腔首先将自己的观众定位于下层百姓,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实际也证明它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
古老而独特的赣州东河戏,是客家先贤创造的戏剧艺术财富。它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可塑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立足农村的表演形式,赢得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青睐。在赣州东河一带的乡村中,仍然保留着众多民间东河戏班,在传统节日和婚丧嫁娶时,人们都会邀请戏班唱上几台大戏。
宁河戏
宁河戏起源于江西修水,由酬神还愿的的傩戏发展而成的汉族戏曲剧种,角色分类与徵剧相似,但更为细密,舞蹈动作特点甚多,唱腔以二犯与西皮为主。传统剧目中《文公走雪》、《铜桥渡》、《采石矶》等剧较为罕见。
宁河戏又称“宁州大戏”或“宁河班”。是江西大型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它发源于修水县,流行于赣北及湘、鄂、赣交界一带。宁河戏文武兼备,唱、念、做、打完整成套。传统剧目可查者约4000余种,多系整本,声腔以二凡和西皮为主,兼收徽调、昆曲和民歌小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