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云市场爆发,云服务商们怎么抢单?

政务云市场爆发,云服务商们怎么抢单?,第1张

政务云市场爆发,云服务商们怎么抢单?

前段时间,美国国防部发布了一项名为“联合企业防御基础设施”的计划,邀请技术供应商升级云计算能力,合同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目前,招标仍在进行中,吸引了众多科技公司参与。不过,业界猜测,尽管五角大楼表面上强调招标过程的公开和公平,但合同的最终赢家将是亚马逊旗下的云计算服务平台AWS。因为AWS之前为中央情报局(CIA)提供云服务。

这一事件显示了两个强烈的信号:1.在互联网和数据时代,国防部、中情局等高度机密的政府部门已经在充分利用商业公司的云计算能力,政府机构通过上云提高效率和管理能力将是必然;2.云计算在全球和国内ToG市场越来越热,“赢者通吃”的现象比ToB企业市场更明显。

但相对而言,云计算的ToG市场仍然落后于企业市场,经历了一条从边缘政府部门到核心部门、从“质量信任”到“安全信任”、从传统IT到互联网plus的扩张之路。今年,云计算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促进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深刻重塑。”

梳理政府上云的过程,我们会发现,在中国,云计算在政府部门的应用更多的是接地气,是老百姓的需求所迫;与此同时,政府打造的云计算厂商服务也越来越差异化,颇具中国特色。未来,随着云计算在政务领域的覆盖,以及进一步接受国家监管和行业标准的完善,公有云有望改变私有云占主导地位的现状,从而真正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

从2014年到2015年,TOG市场爆炸:最需要“计算能力”的部门

回到2014年之前,12306网站和客户端还在时不时的崩溃,迎接每一个节日。与此同时,阿里云在中国启动多年的“去IOE”运动(意味着IT系统摆脱对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的依赖,转而使用d性计算满足IT需求)即将结束:2013年5月17日,最后一个

棱镜门事件后,我国政府意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提出了设备采购国产化、自主研发等口号,希望将数据安全牢牢掌握在国内企业手中。阿里的“去IOE”是个好时机。在此背景下,2014年,“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率先“触云”,成为全国首个部署在“云”上的部级应用系统。接着,全球最繁忙的网站“12306”将其余的车票查询系统从自身后台分离出来,在阿里云上独立部署了一套车票查询系统,分流了高并发的集中请求,解决了崩溃问题。

2014-2015年,在ToG市场,阿里云作为互联网部门云计算的先行者,获得了最需要“算力”的部级客户:国家气象局、中央政府采购网、中国药品监管网、海关总署等。如果说12306要求的“算力”是市场人逼出来的,那么“算力”对于这些国家机构来说,只是内部管理的需要,比如海关总署。后者与阿里云合作,帮助实现了全国1800多个主要通关现场情报的实时分析,将数据处理量从TB级提升到PB级。

不过,虽然这段时间阿里云将公有云引入政务云市场,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以华为、新华三、浪潮等公司为首的“传统IT厂商”在政务云市场份额上仍然占据绝对优势。2016年中国政务云服务市场排名第一的浪潮云数据显示,服务了200个地区政府、40个行业部委、200家大型企业。

这种格局凸显了在这一时期,政务云仍然以提供硬件+虚拟化模式为主,厂商主要以硬件能力和基础能力的拓展和斗争为主。与此同时,大量政府机构和核心部门对公有云和互联网公司仍有一些芥蒂。所谓“不碰数据,不碰应用”的原则,成了传统厂商的优势。

对此,阿里云抱怨,未来政务云领域应该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而不是简单的以份额论英雄。并宣称“互联网加数据智能+政务”将经历传统IT、IT云化、业务互联网化到线上数据智能四个阶段,最终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中间层架构,实现高质量的数据共享和数据智能挖掘,从而服务政府业务创新服务,完善政府治理结构。

从2016年到现在,toG市场分化:各家突出自己的优势,AI登场

线上数据智能化,最近两年,我们开始看到这个趋势。

2015年12月,工信部发布《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自2016年3月起实施。新的分类目录将云计算基础设施纳入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属于增值电信业务,是国家强监管的领域。该政策进一步加强了云计算业务的安全性。同时,随着国家政策进一步鼓励“互联网+”,更多的政府机构开始接纳有互联网背景的云计算厂商。

在此期间,2013年成立的腾讯云迷失了两年,看到了政府客户强大的背书能力,开始虎口夺食。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进入市场,各云计算厂商提供的服务开始分化,凸显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切入或创造更加细分的政府市场。

先看阿里云的扩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维度:

1.通过定制云服务积累经验,建立可复制的模式。比如税务云方面,从北京国税开始,阿里云先后与国家税务总局、广东国税、广东地税、浙江国税达成合作,加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税务领域的应用,推进“智慧税务”。2017年初,阿里云正式推出中国政务云,将政府网站护航、重大活动网络护航、政府直播、政府大数据舆情、攻防演练、等级保护和安全合规等专业场景的服务纳入其中。这些扩张都试图从点到面,占领各个垂直领域的政务云。

2.以阿里云ET城市大脑为代表的特色增值服务。这是一种发现痛点,创造需求的服务模式。2016年10月,阿里云在云起大会上首次发布ET城市大脑,一年后落地杭州。目前,阿里云ET城市大脑仍在不遗余力地向其他城市拓展,并开启了国际化的第一站——进军马来西亚。但总体来看,目前阿里云ET城市大脑在宣传上意义重大,落地城市不多。毕竟中国城市最重要的问题是道路规划和车辆数量关于城市“交通病”的问题。ET大脑到底能有多有效,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3.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托阿里云、支付宝、手机淘宝搭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等平台。据《2017移动政务服务报告》统计,全国有364个城市通过支付宝为居民提供政务服务,12大类100项服务,其中超过2亿人在支付宝上使用过政务服务。比如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专线与芝麻信用共享失信人名单,将“老赖”们的失信违约记录与个人芝麻信用实时同步,等等,这些都加强了政府的互联网+。

再看腾讯云,可能是受阿里云近年来在政府市场的长足进步刺激。马花藤在2016年的云+峰会上第一次为腾讯云站台。此后,腾讯云明显加快了步伐。这两年,腾讯云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目前已与全国15个省50多个城市签约,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亮点,如:

1.构建警务云,构筑公安应急领域的壁垒。目前,腾讯云已与云南、海南、福建三省公安厅,湖南省应急办,南京、上海、宁波等市公安局建立合作。依托腾讯的数据基础、云计算能力,以及微信、QQ等社交平台产品,充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推动实现“智慧公安”和“互联网加警务”。腾讯云在宣传中也表示,其安全数据库包括上亿的号码数据库、上亿的恶意网址数据库、国内首个银行恶意诈骗账号数据库,以及腾讯8亿社交用户等海量大数据。基于社会因素,腾讯云在公安、警务方面拥有其他云计算无法比拟的能力。

2.智慧城市,互联网+的政务方向。腾讯云和阿里云在这个领域是完全竞争的,只是依托的平台不同。腾讯依托庞大的微信和QQ,几乎可以覆盖中国大部分互联网用户。2016年,腾讯与16个城市签署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协议,将微信变成城市服务的入口,让户政、签证、交通、医疗、水电煤缴费等家务事都可以通过微信处理,通讯、媒体、商业、民生甚至政务都可以在微信上运行。腾讯云为民生、政务、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提供后台服务支持。

与此同时,其他云计算厂商也开始了政务云。在2016年IT领袖峰会上,金山云宣布将聚焦游戏云、视频云、医疗云、政务云四个方向,承担北京市电子政务云建设。

网易在2017年推出了“私有云”,通过隔离公有云上的物理资源,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控性,面向中大型企业和政府客户。网易云与广西消防总队合作,帮助搭建“互联网加数据智能+消防”的平台,实现消防业务数据的高质量共享和数据智能的挖掘。

此外,网易云还建设了网易联合创新中心,支持中国的创新创业。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中,既把自己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输入当地企业,又通过云课堂等平台宣讲互联网技术和知识,这也算是一种长期布局。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传统IT厂商在云计算模式的创新和演进过程中,已经落后于互联网厂商。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到来,PaaS和SaaS服务模式的增加,可以预见,没有数据的传统it厂商将被固定在“硬件”和“底层平台”上,市场边界将受到限制,云计算产品的附加值将低于互联网厂商。

未来:云计算将成为基础设施,“国家队”将进入,监管将更加规范[/s2/]

云计算和大数据将成为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社会运行和政府服务的基础设施,就像大工业时代的电力一样,这是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就政务云而言,IDC2017年的报告显示,2016年超过65%的省市已经建设了政务云平台,中国在政务云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接近10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将接近20%,实现高增长率。同时,政务云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接近尾声,将进行新的部署阶段,如服务重构、混合云引领、PaaS层加速建设、大数据应用创新等。IDC进一步预测,到2020年,随着多厂商竞争格局和政府数字化建设的日益成熟,中国政府云IaaS层投资将超过160亿元。

但与快速发展并不协调,还存在一些过渡性现象:比如阿里云建立的“浙江政务服务网”。即使阿里云只是搭建一个平台,不管内容如何,网站也没有完全淘汰政府所有的数据中心,只在阿里云的公有云上运行表示层,而“水下更大的冰山”——业务层和数据支撑层运行在专有云上。后者的服务提供商是浙江电信,其数据并不直接对企业和公众开放。省级官员认为“毕竟是国企,信息更可控”。

事实上,在更需要安全保障的金融领域,国家队正在进场:2018年3月,由银监会牵头的16家中资企业联合搭建的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正式落地。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名为融联易云金融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将致力于落实国务院“互联网+”行动计划,通过搭建行业共享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信息服务。其中,“提高金融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由金融行业共享,便于协作和管理”成为该公司重点关注的问题。

此外,在政府“触云”的管理上,各国政府都有严格的监管政策。比如在美国,规定政府行业使用云计算需要经过FedRAMP认证和多部门联合委员会批准等。,并为不同级别的政府系统推荐不同强度的低、中、高安全控制集(包括管理、技术和 *** 作)。将欧盟云计算纳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CIIP)范畴,意味着加强对云计算的监管。韩国的云计算发展和用户保护法将云计算纳入增值服务管理,政府部门委托韩国云服务协会(KCSA)对云服务进行认证。

在我国,国家层面的云计算认证有工信部ITSS云计算服务能力认证、公安部DJCP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认证、可信云服务认证等。2017年,中央网信办发布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规定,关系国家安全的网络与信息系统采购的重要网络产品和服务,应当经过网络安全审查,做到安全可控。但在政府采购中,具体执行哪些安全标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相对来说更加因地制宜。事实上,国内云计算服务的一系列技术标准、服务标准、评估标准还在不断完善中。今年,工信部也表示将继续推进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域的标准制定。

就像电力一样,有了标准,就有了安全、发展和赋能行业的力量。在《在线》中,阿里的王坚博士认为,公有云的安全问题迟早会解决,其成本优势会优于私有云。其实比成本更重要的是数据,在线数据,整合数据。当公有云成为基础设施,相信政务云也能走出“底层基础设施的云化”,让数据按需访问,产生更多价值,从而实现管理革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518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30
下一篇 2022-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