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正好是三年呢。我的高中是在百色市里念的,虽然是封闭式的重点高中,但是也不全无外出的机会,当然也知道那条远近闻名的传统小吃街——下岗街。但是,关于甜吞这一个小吃,我直到大学一年级,寒假回到百色实习时,才第一次才有幸在下岗街吃到。
那一年冬天,我几乎每天晚上吃完饭就要散着步走到买甜吞的小摊那儿,四五条街的距离,到了肚子里也消化得差不多了,于是把宵夜点提前,坐在街边吃上一碗。一整个寒假,不知道有多少颗甜吞消失在我的胃里。
表妹是带我去吃甜吞的那个人,也是这么多年来,每年恰好要陪我吃一顿甜吞的那个人。第一次,我俩是奔着找好吃的东西为目标去的,再后来,我俩每次相聚,都是在三月三节前后。广西在清明后有一个三月三节,百度百科里说,那是广西人的情人节,传唱刘三姐以歌会友。但在我们家里,跟清明节一个意思。
百色算是我和表妹的第二故乡,我们两个常年在外漂泊的人,大概除了春节也只有三月三可以聚一聚了。而她,是连春节都会消失的人啊。
奇怪的是,我常常有机会出差至百色,可是每到夜市时,我几乎都没机会吃上一碗。也曾带上外地的同事去走一遭,结果甜饭、炖品、卷筒粉都吃上了,偏偏少了云吞。
于是,甜吞所夹带的回忆,便是在初春的凉夜里,我和表妹齐齐坐在路边的小方桌边上,呼噜噜地吃着,让春夜都带了暖意。
开始好奇的时候,我也站在路边盯过小摊师傅干活。他的云吞面皮里不包肉馅儿,只裹着豆沙,如果是现做的甜吞,就得支一口油锅,待油锅一热甜吞便往锅里一滚,面皮正好炸得金黄酥脆,捞起来堆在滤网上滤干净油。等面皮油干掉的劲儿,找来一只只干净的小碗,旁边的铁锅里正小火煨着一锅热气与生姜味交缠相融的浓姜汤。滤网上挑出8个10个甜吞往碗里一搁,大勺撇一撇姜汤上漂浮的姜皮,再舀起一大勺直接淋在甜吞上,原本已经金黄的面皮显得更油亮发光,浓烈的生姜味也从面皮上散发出来。现在也有些摊主事先在家里把甜吞炸好,上摊后直接点数泡到姜糖水里就完事儿。
就像云吞泡久了就融掉一样,我吃甜吞,也必然得争这一分一秒,一起锅后就赶忙把甜吞端到路边的小方桌上,都不带吹凉地就招呼起筷子勺子来,绝对不能让姜糖水把面皮泡软。
甜吞被糖水淋过,带点香酥甜脆,又有点潮潮的湿软,再一口姜汤送进嘴里的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如今工作已四年,去年三月三,我依然和她雷打不动相约吃甜吞。那天我到达百色的时候已经很晚了,而她第二天即将要启程去其它的县城,我几乎都要以为今年大概是要走出这个魔咒了。到了晚上十一点的时候忽然接到她的电话,她说,姐我在你楼下呢,我们吃甜吞去吧。
那一刻,心里荡着一种轻快的情绪,就像小时候藏在衣柜角落的娃娃多年后你依然能按图索骥地又找了回来似的。
去年三月三过了几个月,大概是九月份的时候,我到百色出差,带着摄影师和司机大哥以及一位营销经理。我们才到百色的当天晚上,营销经理就喝多了,吵着闹着要和我尝尝百色当地小吃。想着今年我总算能吃着两顿甜吞了吧,就捎上他们一起走了。后来啊后来,吵吵闹闹的几个人,硬生生把才打包过来的甜吞给洒了一地。舟车劳顿也就缴械投降了。
如此,甜吞在去年为止,还是成为了一个魔咒,保持了一年一次的频率,没有被打破。
今年三月三,我第一次没有吃到云吞。虽然依然和表妹回忆了几乎五六年没吃过的文山豆腐、百色糖水老店的绿豆沙,还尝了内陆小城市难得的大生蚝,却独独少了我俩的三月三作业甜吞。虽然一年一次的魔咒还没有被打破,但是如同过生日一样在特定的日子去吃,便少了一点仪式感。
是啊,甜吞现在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口乡味这么简单了。它是一种关于怀念故土与亲人的仪式。
有啥放不下面子的,我也快三十的人了,照样摆地摊。
夏天和我媳妇起早贪黑赶早市夜市卖袜子,白天我上班,下班一起去媳妇地摊上。
起初就一个一米见方的塑料布,后来发展到四米长的摊位。四米不算长,但是摆袜子能放下不少,后来天逐渐降温,又开始卖薄毛裤,手套,口罩,围脖。
我俩去年九月才开始出摊,摆了两个半月后 ,本钱早回来了,赚了三千多,手里还有两千多的货。
现在开春天暖了继续出摊。完事开头难,起初我也怀疑出摊,是我媳妇一直坚持说早晚没啥事,闲着也是闲着。
结果一摆摊才发现,钱就好比在大街上扔着,你去了就能捡到,你不去,一分钱也没有,就这么简单。
两个半月,一年的水电费都出来了。
由于我是搞装修的,白天得去工地,所以一早一晚时间利用的十分充实。主要是还能赚钱。何乐而不为!
网友一:
14岁出社会,打了几年工。
20岁决定自己创业,开始了摆地摊,第一批货从阿里巴巴进了800块钱的新奇特打火机,第一次出摊确实很紧张,几次都想把货拉回家,但是想着如果不把他卖出去800块钱就亏了。
那时候我上班厂里2000一个月。
2011年的时候,鼓起勇气出去了,第一天卖了168块钱太开心了,真的。给我妈打电话说今天第一次出去摆摊卖了168块钱,赚了差不多100块钱吧,我妈也很鼓励我。
之后就一直摆摊,渐渐的认识了很多摆地摊摆了很久的朋友。
开始卖吼货,江湖货,经验丰富了一个月还是能搞2,3万。但是毕竟摆地摊发展空间有限也想慢慢转型,做到14年的时候,慢慢开始做库存批发。
做了不到一年感觉太不稳定了。之后又转型做江湖货批发,确实稍微稳定点,主要还是靠线上,毕竟我们只做库房没有门面。到了今年开始生产自己的产品了。
6年时间风风雨雨,虽然可能不稳定,至少比上班强。
如果你不安于现状,想创业。摆地摊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网友二:
其实我跟你差不多,但是你要好好想想:钱重要还是面子重要呢?
每个人的人生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抉择,二十多岁前创业,三十岁后结婚,即便机遇、缘分没到也要努力去做到才行。
我当初差不多也要摆地摊卖早餐了,因为赚得比在工厂里打工还要多些。而且我也很喜欢吃我们广西越南边境卖的早餐粉娇(也叫卷筒粉、越南粉),而上海、广东很多地方都没有的卖。
后来因为在酒店上班,做了网络营销,月薪差不多已经过万了,最主要的是不用在固定的地方上班,有电脑就行,所以现在回家也一样的工资。
打算回家后还是跟那些路边摆摊的大妈一起学做粉娇(越南粉),等哪天现在做的这行不行了,还是摆摊卖早餐好了。只要能赚得到钱,做什么都无所谓了!
网友三:
在你眼里摆地摊是一件怎样的工作呢?你为何要选择摆地摊,摆地摊卖什么,有没有三年的规划呢?未来的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如果你只盯着目前的摆地摊这件事本身的话,你的面子确实有点难放下,何况是回老家,家人会怎么看,亲朋好友会怎么看?
听说过三个建筑工人的故事吗?来跟你分享一下:
有三个建筑工人,记者分别采访他们,问:你们喜欢这份工作吗?这工作辛苦吗?甲回答:天天砌砖能不累吗?不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吗?
乙回答:累是累的,不过嘛,我在建一栋房子,还是有一点成就感的。
丙很兴奋的回答:你知道吗?我在建设一座美丽的城市。若干年后甲还是一个建筑工人,辛苦的劳作,为了生存而奔波。乙成为了一个包工头,收入不错。而丙呢,成为了一名建筑师。
人是为希望而活的,关键在于你最终想得到什么。
还记得北大的屠夫陆步轩吗?当初离开北大开眼镜肉店时,他本人心态也不好,社会的反响非常强烈,一个北大的高财生去卖猪肉,读了那么多书等于白读,这是社会资源最大的浪费啊。
可如今呢?他终于成功了,出了书,开了屠夫学校,还搞起了线上销售,有了自己的品牌。
所以你得有个规划,有个方向,你才能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职业无贵贱,关键在于你喜欢,加油。
网友四:
这个问题可能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会有你这样的想法,最大的根源——好面子,放不下身段。换做我也是一样。
既然你有这个想法,就证明你觉得目前的月薪不能满足你的需求,还不如回家摆地摊赚的多,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打算这么做了,就暂时抛弃面子吧。
可能在我们自己心里叫面子,也许其他人根本没注意到我们,这是自我的心理设限,导致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徒增了一些障碍,增加了我们的思考成本。
我们最善于做的事就是活在别人的眼中,活在别人的嘴中,无法真正的放飞自我,总是受到各种思想和舆论的禁锢。
创业要趁早,就算是摆地摊也是创业的开始啊,开始了你就在路上,不开始你永远在观望,很多人都是从摆地摊开始的,这没什么丢人的,不是每个人都有现成的资源等着你去创业的。
趁我们还年轻,去实现我们的理想吧,不要等到我们老了,再后悔年轻时有个想法因为怕丢面子而没去做。
我觉得你可以这样,先别辞职,利用你休息的时间先进点货,去摆地摊卖一下,感受一下,觉得自己确实适合并且也能吃的了摆地摊这个苦,然后再下决定看看是不是要辞职吧。
网友五:
我三年前就七千快了,那时候感觉三十岁了,没老婆没房子,这点工资什么时候才能出头。
辞职后和朋友去徐州包工地,感觉自己聪明应该能干,结果老天才是最聪明的人,遇到一个烂工地,赔了钱不说,剩下的到现在还没有要到。
后来我又和两个朋友去开网吧,弄到一般一个撤资了,黄了就我赔了一点钱。
然后再去炒股,亏了十多万。然后打工赞的钱就这样没有了。
去年来了个小饭馆花了十几万,开的时候身上只有八千块,全是求爷爷告奶奶借的。现在生意不好做,好的时候出去花销人工我一个月有两三千,到今年这几个月每个月都亏钱。
到今年我已经33岁了,没有房没有车,连存款都没有了,所以谈个对象都不容易。即使每次出去带女孩子吃好的买好的,人家觉得你硬件太差。
我说这些是想告诉你,如果你没有一技之长千万别去创业。你觉得工资低可以接个车跑滴滴,或者利用下班时间去摆地摊,或者其他兼职。
不要把工作辞了就去,你先利用剩余时间去坐坐看,觉得真的收入可以,在辞职专心干也不迟。
大家都觉得创业做老板好,可是没有人知道这其中的挫折和寂寞。就像我,开个小饭店,厨子在人多的时候乱做,你说还不高兴,服务员觉得你给她这点工资只要动手就不错了。
创业真的要付出巨大的艰辛,有超常的抗打击能力才有可能出头,那些有背景的咋就不说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