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随着青稞精米、青稞挂面、青稞饼干等一系列青稞大健康产品的上市,公司对青稞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大,旦增也开始在家门口卖粮。
“去年,种了40亩青稞。按照1斤2.4元的价格,卖了7万斤给德琴公司,收入近17万元。”也是因为卖粮,旦增第一次尝到了青稞面产品。
“在家门口卖粮很方便,价格也比外面其它地方给的高。”旦增说,三四年前要想卖掉家里富足的青稞,得自己租车去日喀则市仲巴县、萨嘎县等地。“车子一趟只能装2万多斤青稞,好的话能卖4万元左右。有时候,还是以物易物,用青稞换当地的羊毛,变不了现。”
在旦增家的粮仓,青稞、豌豆等粮食装在塑料袋里,整齐码放。他打算今年继续卖粮。为了确保青稞品质,每到地里灌溉、拔草,旦增总要去看着。那片满载着增收梦的青稞地,眼下青稞穗已渐渐饱满,压弯了枝头,只待收获。
图为西藏德琴阳光庄园有限公司的粮食储备库 摄影:王媛媛
图为西藏德琴阳光庄园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摄影:王媛媛
图为西藏德琴阳光庄园有限公司生产的青稞产品 摄影:王媛媛
在相距不远的西藏德琴阳光庄园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车间忙碌,阵阵香味溢出厂房。公司的青稞精酿啤酒生产线已在安装,即将投产。全面投产后,预计年青稞加工量达10万吨,将更好地带动农牧民群众通过销售青稞、就近务工、产业分红等增收致富。
接下来,他们还将通过科技赋能,让粒粒青稞以更多元、精细、高质优品的方式呈现在终端消费者面前,成为农民群众致富的帮手。
70年前,西藏农业生产长期采用原始农耕方式,劳动工具得不到改进。农牧业生产发展极为缓慢。西藏和平解放后,引进内地种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西藏的粮食产量。西藏民主改革后,占西藏人口95%以上的农奴被划拨土地。随着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机械化的逐步普及,西藏农业生产逐步摆脱原有状态,加快向现代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变化,农牧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农牧区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农牧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三农压舱物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青稞种植3500年,一直是西藏最大的粮食作物,产量最高。在西藏和平解放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旧的农业生产方式,加上青稞品种单一、退化,产量只有种子的四到十倍。
新开发品种独特的保健功能,使青稞进入公众视野,为青稞深加工提供了契机,同时增加了人民群众的收入。青稞面、青稞茶、青稞饼干等产品已逐步进入内地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随着产量的稳步增加,青稞的功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并扩展到保健等方面。西藏农牧业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9%。农作物种植收获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建成高标准农田220多万亩。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和人工草地建设,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
天然草地综合植被覆盖率达47%。政府为西藏制定了许多特殊优惠政策,涉及财政、税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保护、生态文明等领域,极大地改善了西藏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各族人民的幸福和安全。西藏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党在新时期治理西藏的总战略,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大问题,努力建设团结、繁荣、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