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全域营销?

什么是全域营销?,第1张

全域营销   是由阿里巴巴在2016年提出的,数据驱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智化营销方法论。

全域营销设计的初心是全洞察、全渠道、全触点、全链路,以数字化“AIPL消费者运营”为方法论,助力品牌全面加速营销数字化的升级。

在1.0阶段,它开创了品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字智能营销。在2.0阶段,实现了三个飞跃:数据洞察能力的提升;从线上到线下,推动全渠道数字化转型;从整合到融合,实现跨终端的消费者 *** 作。

全链路运营闭环:

多维洞察:从商品、内容、渠道、品牌情感等多维视角分析AIPL品牌消费者转型的触发因素和障碍(驱动力和障碍),从而找到品牌成长的路径。

多元化应用:全球营销的应用涵盖并适用于品牌营销的全链,包括新产品开发上市、全媒体覆盖、会员粉丝个性化运营、内容营销、全渠道运营等。

全球的评估:通过全球营销下“消费者资产”的核心概念,品牌可以通过分析与消费者资产相关的三个因素,即消费者AIPL总量,诊断自身健康状况,探索品牌成长机会。消费者关系的转化力与消费品类的购买力。

        先讲讲全域营销(uni-marketing)和全渠道营销(omni-channel)的区别,因为这两个概念近些年都挺火,为避免混淆先特别解释一下: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全渠道是从商品流通视角看的线上线下交易渠道,而全域是从消费者体验视角看的互动和交易触点。也可简单理解全域营销是全渠道营销的升级版,或者两者视角不同,全域营销更体现“以人为本”,且实施价值及难度都更大。

        全域营销是阿里最先提出来的概念,它包含两个核心执行要求:

1、不重不漏【营销活动覆盖到位且力度恰好】;

2、不同的渠道上用与其相适应的方法影响每个目标人(群)【营销活动策略恰好,精准营销达成】。

        “不重不漏”的“不重”并不是只给目标客户看一次广告就不许看第二次,而是在你既定策略下的“不重(Zhong)”,比如你的策略是同一客户在搜索引擎上被影响3次,微信上被影响2次,视频前贴上被影响1次,超过这样的频率才被称为“重”。

      真正意义上的全域营销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存在一个现实的难以逾越的障碍:“公域区隔”,不同公域之间往往是封闭的,如阿里的流量很难与腾讯的完全打通,也很难完全开放给品牌零售企业,且数据也是各自为政的,你很难能精准识别出不同域内的同一个人;过往在PC互联网时代,借助搜索引擎这类产品,可以以此为统一入口直接链接到不同的网站实现身份跟踪,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PP们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存在,很难能在相互之间构建起身份关联,即用户的Unique ID的精准性/如何在碎片化的渠道触点中识别出同一个客户是绝大多数零售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这种区隔或不统一,表面看是技术的区隔,更深层次实质是不同组织实体之间利益的区隔,如若想做到企业相关数据完全可控,除非所有触点/渠道都是私域,这也是为何近两年随着公域红利(如第三方电商流量)减退私域建设越来越火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同时我们也看到私域的流量相比公域还是太少,所以对于绝大多数零售消费企业来说正确的方向还应是公私域并行,注重全域营销体系的整体建设。

          另“不同的渠道上用与其相适应的方法影响每个目标人(群)”,需注意对于全域营销来讲,除了区分不同渠道的特性,还需区分不同客户成熟度(即潜客、新客、老客等)的针对性营销策略,应该是“基于触点或渠道特性的因人而异”,做到“四个精准”(活动/内容精准、时间精准、渠道/触点精准、客户精准),最终实现“百人一面”,甚至“千人千面”。

          总结一下几个要点:首先,不同“域”决定了企业掌握客户数据、进行不同产品销售及采取不同营销活动策略的区别,不同的域有不同的特征,要“分而治之”;其次,“分而治之”的同时,还要“统一管理”,因为站在客户的视角,他买的是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如果出现不满意,客户正常来讲首先不满的是企业品牌,而不是某个“域”,同时势必会影响其它“域”相同品牌的生意,因为客户是同一个人;最后,面对碎片化的渠道和触点,以及百万级千万级的客户,靠人工管理是不现实的,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将是必然之道,而事情成功的关键往往更在于业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而非仅技术本身。

        判断一个企业能否应对商业市场的风云诡谲,能否形成抗击风险的坚实壁垒,很多时候是看它是否有觉悟、有能力去打造一个以用户为核心的全域营销体系。

      所谓公域流量,即公共平台带来的流量。私域流量就是能够被内容创作者主动掌握的流量,即通过个人的品牌、影响力等带来的流量。它既包括微信生态内的流量,也包括各种免费的、可反复触达的流量,比如 QQ 群、微信群、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的流量。

        单一渠道在当下市场环境中举步维艰,全域营销和渠道转型已经成为主流。所谓全域营销就是公域营销与私域营销的集合。

        营销界流传着一个“2-20-80”法则,说的是每个品牌都有 2% 的铁杆用户,他们自身就能为品牌贡献 20% 的整体销量。与此同时,他们还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影响身边的亲朋好友,通过对用户终身价值的深挖,最终共同为品牌带来约 80% 的整体销量。

        但如何找到并激发这 2% 的用户呢?——公域私域全打通。

        企业如果能够从公域平台上抓取用户沉淀到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中,就能够对这部分用户进行精准的运营,突破增长瓶颈,创造更大的营销空间。

        这也是董明珠“直播带货”的底层逻辑。事实上,在 2019 年,“董明珠的店”注册分销店铺就已超过 10 万家,全年销售额累计突破 14 亿元,同比增长 660%。到 2020 年,格力电器要求旗下分公司开设抖音号、视频号等,促使经销商线上转型。同年 8 月, 首家“格力董明珠店”线下店首次落地洛阳,实现了“线上下单 + 线下体验”的新零售闭环。

        显然,董明珠的做法不只将公域流量导入私域流量池这么简单,她还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进阶,即将 30000 多个经销商、终端的流量都引到了线上。

        换句话说,董明珠构建的不只是单纯的私域流量池,而是一个私域流量体系。这是一个人和一个团队的区别。董明珠的做法真正调动起了由经销商组成的团队,再让这个团队帮她把所有人、所有店的私域流量带到直播平台,最终达到惊人的效果。

        这种 *** 作本质上是先 to B 再 to C,to C 之后再给 B 端分利润。这样才能够将流量最大化、私域流量最大化、私域流量价值最大化。

        全域营销并不是对传统互联网营销策略的颠覆,而是对它的延伸和进化。它是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并通过这种融合打通高效的全域营销路径。

        因此,无论是通过打造“爆款”产品去公域中引流,把用户吸引到私域流量体系中,还是在私域流量体系中打造口碑,进而在公域中实现社交裂变,本质上都是公域与私域的融合。当公域与私域融合之后,就会形成一个混合交叉的融合模式,进而建立起基数大而有效的用户数据资产。如此一来,不仅能增加产品流通量或收益,同时还能挖掘更深层的数据池,为企业及企业产品升级迭代奠定坚实的决策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5246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6
下一篇 2023-04-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