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效应,是系统论的延伸,是指事物改变自身适应系统,或改变环境适应自身的一种现象。配套效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像鱼生活在水中,水干了,鱼就不能生存了 ,鱼和水就是配套的,是一个系统。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总觉得家具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
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两百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作为"狄德罗效应",亦可称作为"配套效应",也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就是说,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总倾 向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生活中的“配套效应”是随处可见的。例如,有人送了一只高档的手表,如果要戴上,就要配 以相应的衬衫、西裤、外套、皮带、皮鞋、领带,皮夹子要换成真皮的,还要用香水,发型也要打 理,吃饭也必须出人更高级的餐馆,开销越来越大。
还有,人们说“女人的衣橱里永远少那么一件 衣服”,“那一件”就是配套效应中用来和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鞋子、不同的首饰、不同的手包相 搭配的衣服。现实生活中,配套效应可以带来好的结果,也会带来不好的结果,这取决于所参照的“睡袍” 的价值。有价值的“睡袍”可以促使我们为了与之配套而产生一系列好的或者对我们成长有利的行 为表现,反之,劣质的“睡袍”却可以使我们走向倒退。
同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引起学生的变 化,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设置目标,适时地抛给学生一件有意义的“睡袍”,激发学生 自我转化的内在动机,使其主动实现良好的与之配套的行为。汪阳是一个调皮捣蛋、不遵守班级纪律的后进生。一天,他与班上品行、学习均较好的优秀生 李涛发生了争吵。
被教师发现后,按照自己以前的“经验”,汪阳认为自己必先挨批,必先受老师 呵斥,老师必“袒护”李涛。但是教师却一反其常规,采取“冷处理”,经过询问搞清原委后又进 行了公正处理。结果汪阳大为感动,他一反常态,主动向老师道歉认错。教师则因势利导,告诉汪 阳:“其实你有很多优点,比如见义勇为、热爱劳动、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像上次由你发起的篮 球比赛,就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一、诱饵效应诱饵效应,最先在消费品的选择中被发现的,人们在作选择时很少作不加对比的选择。那么,为了让消费者作出有利于商家利益的选择,安排一些诱人的"诱饵",从而引导消费者作出"正中商家下怀"的决策。但有更多的时候,"诱饵"并不需要真的存在。比如旅馆会对已经订出去的房间大做广告,有的公司会宣传还没有上市的产品等。在很多汽车、手机、化妆品的产品目录中,商家们其实并非奢望卖出多少"豪华套装"和"顶级配置",而是以此来提高消费者对相关产品的期望价位。
二、狄德罗效应
狄德罗效应也称为“配套效应”,是指人们拥有一件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这反映人们追求一种和谐。启示是那些不是很必要的东西就不要,因为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和心理的压力会使你不断地接受更多不是必需的东西,以便来实现物品的“匹配”。
三、沉锚效应
沉锚效应,指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通常来讲,人们在作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而用一个限定性的词语或规定作行为导向,达成行为效果的心理效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