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传统美食糕点,感受传承与创新

了解传统美食糕点,感受传承与创新,第1张

了解传统美食糕点,感受传承与创新

7月14日,湖州师范学院“苕溪渔隐,河港如霖”湖州和孚镇运河文化寻访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来到荻港,采访了章金财书记,同学们对荻港当地的饮食有了更深的了解,又采访了荻港鱼庄内的糕点师章小林,感受传承与创新的统一。

章金财书记介绍道,荻港是一个渔业资源丰富的地方,于是,这里有名的菜品都和鱼有关:鱼丸、鱼糕、烂糊鳝丝、石锅鳜鱼……这些传统菜品取材于这片土地,得益于丰富的渔业资源,成为人们从小吃到大的佳肴。但是快速发展的工业带来的废水曾多次导致鱼塘的鱼大量死亡,更破坏了自然与生活环境,让人唏嘘,尽管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但我们不应为了发展速度而牺牲自然环境,须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章金财书记还讲起了当地著名菜系陈家菜创始人的故事,作为陈果夫岳父朱五楼的私人厨师,他热爱这片土地,没有登上前往台湾的飞机,陈家菜也在这里发扬光大。这种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值得后人学习。

对章师傅的采访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了当地特色糕点的做法,也引起了我们对传承与创新的思考。他说道,随着他渐渐长大,他发现儿时的食品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丧失童年的味道,于是他选择成为一名糕点师,向后代传递糕点记忆。他不仅传承了经典的糕点做法,还结合当地的桑文化,创新出多种桑叶食品。我们需要传承,但一味地传承只能成为一名搬运工,不能真正成为一名匠人。坚定传承,不懈创新,章师傅给我们带来了最好的示范。

 “苕溪渔隐,河港如霖”湖州和孚镇运河文化寻访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王佳楠

����0��G�!'

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川菜、鲁菜、粤菜等不同地区也形成了不同的菜系风格。但是,由于人们在饮食上重口味轻营养的观念,也形成了很多不好的饮食习惯,这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营养。 1。中国人大多吃得过咸。据统计,我国人均吃盐量为每天10克以上,其中以东北人最高,达18克。 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应把食盐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吃得过咸会明显增加高血压、胃癌等病的发病率。 2。中国人吃味精过多,增加了人体对钠的摄入量,而钠元素对人体有害。因此,吃汤菜等宜用鸡精、蘑菇精等代替味精。3。中国人的吃饭方式多为集体进餐,又喜欢相互夹菜,这增加了疾病的传染概率。 4 。 中国人喜欢吃动物内脏。动物内脏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而胆固醇是诱发与加重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5。中国人烹调多釆用煎、炒、烹、炸等方法,喜欢吃炒菜和油炸食品,增加了患癌症的机会。6。中国人喜欢吃含脂肪较高的红肉(猪、牛、羊肉),吃白肉(鱼和鸡等)的比例较小。 近年来中国人吃白肉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这是好现象。 7。中国有很多地区的人喜欢吃咸鱼、咸肉、咸菜等腌渍食品,这不仅增加了盐的摄入量,且由于腌渍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还增加了患癌症的机会。 8。中国人喜欢吃各种卤肉。但制作卤肉时加入的肉桂、八角(大料)、茴香、丁香、花椒等香料不但性温燥,容易让人上火,而且由于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黄樟素,有一定的诱变性和毒性,容易致癌。 所以,患有感冒、发烧、炎性疾病和慢性肝病患者应少食卤肉。 9。中国人喜欢大摆宴席请客。人们习惯于在宴席上饮大量白酒,或暴饮暴食,或烟酒同时来,有些地区还有布菜的不良习俗。这些习惯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容易诱发多种疾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5653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