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音节派队,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参加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可以见到自己喜欢的明星
说实话,小编个人是不怎么追星的,但是也避免不了在听歌的时候因为一首歌就喜欢上一个明星,当然只是对他/她才艺的欣赏,有时候也会去不自觉的关注这个歌手与明星的动态,也会产生想见这个歌手一面的想法,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不去应援,不去花大代价去该歌手的演唱会,那么真的很难在现实中见到这位歌手。但是电音节就给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与渠道,而且一般电音节会在各个城市举办,还大多都挑在周末的时间,这对于上班族就特别的友好,可以很方便的去静距离观摩自己喜欢的歌手与明星了。
第二,可以放松心情,享受狂欢
其次,个人认为电音节的气氛真的是特别的燥,可能在视频中或者电视上我们会感觉到很嘈杂,但是去到现场真的是有完全不一样的体验,瞬间感觉自己身体里面的狂热因子被点燃,瞬间会被现场的气氛所影响,一整场电音节下来,感觉自己的活力与压力全部被释放,感觉自己真的是乐在其中。所以,如果自己平时特别没有激情,感觉生活索然无味,不妨可以去参加一场电音节,在那里我们可以放松心情、享受狂欢。
第三,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增加生活活力
最后,个人想说的就是参加电音节其实也是丰富自己人生经验的过程,记得自己刚上班的时候,有一天公司的同事都聚在一起特别兴奋的聊电音节,但由于自己也没有去过,真的是一句话也插不上,所以,坐在她们中间就显得格格不入,心里感觉特别的沮丧。后来和她们一起去过以后,感觉也就那么回事儿,但是很多事情,只有我们经历过了,我们才能很坦然的说出这句话。
EDM是Electronic Dance Music的缩写
Electronic Dance Music(电子舞曲)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是一个广泛的舞曲流派的统称,主要用于夜店、电音节由DJ播放。它的分类包括House,Techno,Trance,Drum and bass,Dubstep,EDM,Bass Music,Hard Dance和它们各自的子分类。
早期的电子舞曲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Giorgio Moroder的迪斯科音乐,以及Kraftwerk和Yellow Magic乐队制作的电子音乐。虽然电子音乐直到70年代中期才流行起来,但音乐艺术家们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使用电子乐器。
不论是电子音乐还是电子舞曲,从未有过“广义”“狭义”的概念,只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了改变。19世纪末,人类创造了第一个电子乐器,那时候的音乐流派远没有现在如此繁多,而也正因电子乐器的发展才出现了更多的“电子音乐种类”。
扩展资料:
EDM的起源
电子乐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音乐。1951年西德科隆广播电台最初进行电子音乐试验,而影响最大的是西德的斯托克豪森,他于1954年制作了《习作Ⅰ、Ⅱ》并灌成唱片。以后电子音乐开始流行。
电子舞曲的制作,是用电子技术获得各种音源。它用正弦波造成无泛音的即所谓的纯音。或用打击乐器、嘈杂乐器发出的杂器发出的杂音,也用人声和具体音乐相结合,通过声音滤波器和反响设备,使之变形、变质、变量,再经其它电子仪器和录音技术加以剪结处理。
在50年代前期,电子音乐是经过计算后才制作的。50年代末产生的电子音乐合成器,可以直接控制音调、节奏、力度和音色,制作者选择应用电钮就能产生各种奇妙的音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子舞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