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大学 | 李叫兽 一个模型破解营销高手

混沌大学 | 李叫兽 一个模型破解营销高手,第1张

营销的本质是利用别人的需求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营销方法的本质目的是增长消费者对你的需求,没有需求的增长,数字在漂亮的营销活动也是无效的。

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有营销的需要,营销的功能就是让别人对你的价值产生需求。

如果一家公司没有抓住真是的需求,再多的营销活动也没有意义。

形成需求的第一阶段是缺乏感,所有的需求起源于某种缺乏,没有缺乏需求不会形成。

需求的第二阶段是明确的目标物,缺乏感加上目标物就构成了动机,当我们帮助消费者构建出了动机是,我们的营销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需求形成的第三个要素是消费者能力。

所有的需求都必须满足这三要素,缺了其中任何一个角,最终需求都无法形成。

平庸营销人和优秀营销人的区别就在于此。

优秀营销人非常善于管理需求,擅长识别和利用需求的缺口,非常擅长。企业营销需要明确的战略,而战略来自于管理者的需求三角。

好的营销必须与用户的缺乏感建立联系,唤醒消费者潜藏的缺乏感,给他一个改变自己的理由。

当你开启一个营销时,你的目标是消费者的需求增长,别人越需要你,你的营销就越成功。

你需要不断研究的是怎么让别人更需要你,他的缺乏感在哪里,这就是营销。

消费者落差表就是从任务视角,时间视角,关系视角,群体视角,角色视角来洞察用户的缺乏干,有的放矢。

去年11月参加李叫兽(原名李靖)第二期“14天改变计划”文案训练营的时候,正值工作任务繁忙,完全没跟上进度,于是这两天又翻出课件“好好复习”。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12月29日之后,叫兽团队被百度收购、自己还出任副总裁、在圈内外都名声大噪,增加了我的珍惜与重视心理,我看着课件上的字似有金光闪闪、妙不可言。

叫兽是91年生,年纪轻轻便取得如此地位和成就,甚至超越在营销界有10年实践经验的人。 在非常讲求“实践出真知”的领域,他却以“理论的寒光”灼伤同行。 即便在这个奇迹辈出、黑天鹅满天飞的时代,也很是让三观为难。

因为叹服与好奇,我索性查阅起李叫兽生平,我不仅想学习他希望我们学习的东西,更想知道他是怎么牛起来的,我也相信牛人不是一天练成的,在TA外在显形之前一定有着内在的决定性因素做着积累和铺垫。

感谢这个扒八卦跟听隔壁老王讲传说一样方便的时代,果不其然,我发现了他一系列饶有趣味的故事,你也值得拥有。

早在他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过一个命题作文叫《老师我想跟你说_________》。在中国,很明显政治正确的做法是,以作文的名义好好拍一拍老师的马屁。

而只有叫兽一个人 以犀利的观察视角,冒天下之大不韪,写心中之所想,为全班同学谏言 :洋洋洒洒出了一篇《老师我想对你说,你应该给我做个好榜样》

作文里面批评了老师在教室给自己的手机充电,说这实际上是公权私用;老师不应该偏袒学习好的同学;老师你不应该过多的体罚学生……一一列出了老师们的罪状,而且全部都讲了细致的原因,结论是老师不该给我们做坏榜样。

用通常的标准来看,这是情商还没发育的水平,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没有例外,这为他赢得了老师的一顿痛骂和后续无期限的冷遇。

在初中的时候,男生们都集体荷尔蒙过剩,少不了打架比划。他并不是班上身体个头最好的,但即便自己不想摸老虎的屁股,但也挡不住老虎会来咬人啊,他就琢磨着怎么习武防身。

于是他专门从街边买了很多格斗、擒拿之类的书回家之后认真研究、反复 *** 练,最后成为班上打架最厉害的人——原来叫兽还当过武状元,而且通过读书也有潜力成为“流氓”,哈哈。

从此, 他坚信通过学习和思考,可以解决一切事情,让自己变得强大。

高中时,他对于商业世界有了强烈兴趣,但当时周围的氛围是崇尚理工科这样的“实用专业”。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在家人和班主任都红着脖子反对的时候,他依然顽抗到底坚持选修工商管理,成为班上唯一一个报商科专业的。

不好意思地说,居然跟我一样的专业,可惜对我现在的影响也只是把商业当娱乐八卦来关注,比如此刻。

叫兽上的是武汉大学(事实证明:名校还是很重要的),到了大三,在这样的大学会有非常多的名企校招,机会多多,其中就有包括百度、腾讯和一些知名咨询公司。

叫兽当时也想到名企就业施展自己,这些公司他都一一应聘,并跟面试官慷慨陈词自己的独到见解,结果却是全部拒绝:我想我们公司不适合你这样的高人。这里我倒是认为,当时的叫兽确实毛躁了一点,少了点城府,韬光养晦不好么。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打击,但他在心底却不是怀疑自己,而是回头研究这些名企的招聘套路,觉得这些公司的招聘思想和方法有大问题。也罢, 此处不留爷,爷就继续深造,待明日再横空出世。 所以,继续考研!

从现在被百度收购来看,他赢得了漂亮的回马q。或许还得感谢当初百度的高冷,才让叫兽有了更大的理论蓄养和野蛮生长空间。

在选择保研的时候,当时面临形势:清华的每个专业方向,在他们学校都只有一个保研名额,竞争很激烈;所以几乎所有考研的同学,采取的策略都是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以为这样可以暗度陈仓。

他分析认为,即便跟所有人一样做法也无法提升自己的胜算,那么该怎么办呢?他做了一个反常规的事情——很早地高调宣布自己会选择营销方向,并摆出各种志在必得的姿态,就差龇牙咧嘴了。

结果是大家都意识到,如果和叫兽选择一样的方向,就会给自己制造一个亡命徒般的竞争对手,而选择其他方向则不一定。所以最终的结果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同学和他报了同样的方向,让他顺利被清华录取为营销专业研究生(事实再次证明:名校真的很重要)。

不知道他的那些同学,现在明白了他当时的策略和现在的成就之后,是本能地羡慕嫉妒恨呢?(据心理研究表明,人们常常不能接受身边的人、熟悉的人比自己更成功)还是明智地反思自身并拜曾经的同学为老师呢?

在叫兽读研一的时候,因为理论研究深入,在著名期刊发表过一些高价值论文,收到了一家公司年薪30万的Offer(不得不说这家公司很大胆)。这对于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来说,是无法抗拒地诱惑。

但他花了5分钟思考后,就拒绝掉了。因为他从战略的角度思考,在这个工作可能无法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优势,他并不能满足那家公司对他的长远期待。

在研究生快毕业的时候,他思考成功这件事。发现人要成功,人脉是一个重量级的影响因素,于是他分析,获取人脉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多跟人交流,建立情感联系。 而根据社会学研究,一个人最多能和20个人建立深度的联系,和200人建立较熟悉的关系,再往上就很难再突破了,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

第二种,通过知识或能力的吸引力,让别人想要认识我。 这是一个在复制上没有成本的方式,比如更多人看文章并不会增加时间成本。最终成果是获得的人脉,远超那些社交能力比他强的人。

而且,他认为自己做不来第一种方式,因为他不是一个很擅于社交的人(也是,毕竟那么犀利和不喜欢迎合别人)。而第二种方式是他擅长的,探索和分享知识、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这已经是他的本能。

我自己也是因为去年上半年,在很多地方看到和听到别人对他观点的引用,才被“勾引”到他的自媒体上。而的确,他一周一篇论文样式的深度文章(最少也在6000字以上)对于我这种喜欢刷认知的人毫无免疫力,报他的课想都没想。算起来我也是拜比我小的人为师了,没办法人家掌握了比你厉害的东西,得认。

所以,这两年叫兽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通过百余篇深度营销领域的文章,成功地做成了一个营销领域知名的自媒体,围绕自媒体创立公司、建立团队、开设课程,以及关键的最后一步——被“包养”。当然,对叫兽团队是一种成熟的战略决策。

那么,“叫兽历险记”的故事就讲完了。

如果要让我从叫兽的为人处世中,总结最为重要的一点, 我认为一定是独立思考,而且是“不计后果”地独立思考 ,才会真正冲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我觉得很受教,也重新理解了独立思考。

似乎我们不会有人反对独立思考,然而,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困境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却又很少能做到独立思考。回想一下你最近遇到的困境,你的第一心理反应是不是慌张、恐惧、悲观,而无法启动理性思维来找到应对办法?对于大大小小的诱惑,是不是遵从本能,经受不住抵抗?

独立思考,其实真的很难。

毕竟,坚持独立思考,就时常面临着与懒惰、附和、讨好、权威、常理、情感甚至自我本能为敌,威胁着我们生而为人所渴望的舒适感、安全感、认同感,大多时候我们过度依赖通过低级别的“情商”来获得这些,不惜囚禁那个有可能会闪光的独特自我,一生平庸。

在现实中,如果我们想要坚持独立思考,因为冲突是眼前的、收益是未知的,所以小时候就要与父母、老师抗争,长大了就要与领导、客户甚至伴侣斗智,大部分人在这个过程中要么缴械投降,要么两败俱伤,两全其美对于大多数人都始终是向往。

最主要的,并不能保证你每一次的独立思考带来的都是好结果,而你因独立思考而尝到的甜头越少,越是不敢独立思考。 所以勇敢和坚韧是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的心理基石,也是最初启动的热能,反过来独立思考的成果又更加加固这个基石,彼此构成“复利效应”。

现在回想叫兽的陈年往事,都可以当笑谈对待,但有没有想过我们曾经也有过很多“叫兽时刻”,但我们都走了相反的方向却不自知。

但愿在未来,在该坚持自我想法的时候勇敢一些、洒脱一些,即便做不到如叫兽一般傲立群雄,也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5881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