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营销学角度回答。彪马的市场细分的核心是什么。彪马是如何将消费者个性和品牌个性

从心理营销学角度回答。彪马的市场细分的核心是什么。彪马是如何将消费者个性和品牌个性,第1张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心理学中个性原是对人的心理特征的一种描述,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在消费者行为学中个性则是指让消费者从同质的商品中持久地选择自己的产品的内在特质,它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当年百事可乐在入市之初采取的是仿效策略,即从口感、包装、宣传上对可口可乐依样画瓢,注重的是品牌外在的建设,结果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挫折,后来在确认了从品牌个性上彻底与可口可乐对抗,百事可乐就成了新一代的选择,成功地做到了与可口可乐的差异化,从而开辟了一个消费者认可的新市场。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两个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若没有"永远的、美国精神"与"渴望无限,新一代的选择"这样充满个性的品牌内涵做支撑,让消费者仅仅从名称、标识甚至口味上对此两者做出区分并能持续地辨别这些差异,恐怕是很难的。尽管品牌个性问题有关专家Gardner&Levy(1955)早就提出,但一直以来品牌个性的相关研究进展比较缓慢。自20世纪80年代,Sirgy(1982)提出品牌或产品都应该具有个性以及Aaker(1997)运用心理学中的"大五"人格理论模型对品牌个性维度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来,众多学者开始涉足品牌个性的研究,目前品牌个性已经成为营销学、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今天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意识到在市场中一个没有品牌个性的商品,唯一能够引起消费者产生消费需求并引致消费行为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价格战。没有个性的品牌就像一杯白开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上,想得到消费者的厚爱和忠诚,是不可能的。在上世纪80年代的品牌形象论过分强调了品牌个性与品牌形象的一致性,而没有加以区别,目前已经逐渐被学界所否定。现在学界比较赞同"品牌个性是品牌形象(品牌表现、品牌个性、公司形象)的一个重要构成维度,而非唯一构成维度的观点"(Keller,1993;Hayes,2000)。学者Batra,Lehmann和singh(1993)将品牌个性定义为消费者所感知到的品牌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Keller(1993)认为品牌个性体现的是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感觉,与产品特性相比,它能够提供象征及自我表达的功能;,Sirgy(1982)认为品牌个性是品牌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可以用一些形容个性特征的词来描述,如友善的、摩登的、传统的、年轻的,Goodyear(1993)将品牌个性定义为品牌所创造的自然和生活的特质,Blackston(1995)则认为品牌个性是指品牌所具有的人的特质,Aaker和Fournier(1995)总结归纳认为品牌个性是指品牌所具有的一组人类特征。这里的人类特征既包括个性特征,例如可靠的、时尚的、成功的;又包括其它人口统计特征,例如性别、年龄、社会地位。Aaker等人的品牌个性观点被学界所认可、推崇。在品牌营销中如何让品牌个性更能满足消费者呢?实施这一策略的理论依据是消费者个性与品牌商品个性存在着交互作用,由于品牌象征意义及其所传达的信息使两者可能建立其亲密的情感联系,此时消费者将品牌商品视为带有人格特征的"朋友"。从这一层面意义来说,品牌有了生命,也有了独特的个性。然而市场中品牌个性的塑造,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经过对长期的市场考察,我们认为目前有以下两点非常重要。1.把握消费者需求,正确进行市场定位要塑造品牌个性,先要明确品牌的个性是什么,品牌个性其实质就是针对消费者的个性。消费者所要购买的商品都会与他们的自我与个性认知相匹配。因此发现并把握消费者需求就非常重要了。那么怎样来发现并把握这样的需求呢?主要可以通过市场调查和统计的方法加以区分和把握,但经营者的洞察力也十分重要。市场定位是经营者对目标消费者的选择。通过市场细分,经营者应该说对市场的组成或消费者特征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通过对自身优势、资源的分析,选择自己最有优势的细分市场,并生产相应的产品以满足上述细分市场消费者。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某个消费群体的需求认识是否准确。商家在把握消费者方面常受到经营者自我认识偏差,同时也有调查手段是否科学的问题。第二,在对企业自身优势、资源的分析过程中,也存在着被夸大或被缩小的误差。在需求把握、市场定位这个步骤上,科学严谨的态度是一方面,持续跟进不断修正与洞察消费者变化更是必要的。2.选择正确传媒,传播精确到位经营者对通过何种传媒能够将产品或品牌信息传递给目标消费群体,应该说是影响营销成功的重要环节。当然这些渠道、媒介绝对不是仅有的,各个渠道、媒介的覆盖程度、消费者的接触率、传播效率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选择适合的传媒对商家非常重要以此才能确保传播精确到位。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如果商家在宣传一项新产品或品牌是针对年青人的,传播目标就应是针对年青人并通过选择适合于他们的传播媒体进行宣传,让年青人从中得到精神或生活方式方面的启示。第二,如果传播是品牌个性,就要选择好形象代言人,因为年青人是从他们所热衷的代言人那里得到精神的力量。可见只有选择正确传媒,传播精确到位,才能实现传播目标。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商家和经营者做不到这两点呢?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第一,商家在看到品牌入市初期取得的不错成绩后,觉得大功告成,思想开始麻痹,更多地开始尽享成功的喜悦了(需要分析与定位可能是对的)。这就导致服务态度水平下降、产品品质下降,关键是品牌传播不能持续,品牌倒塌是必然的。第二,有些商家在取得初步业绩后自信心开始膨胀,对自己的优势、资源的认知出现偏差,开始涉足所谓更大的市场,搞一体化、多元化,使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即需要分析出现矛盾和混淆,最终难逃噩运。因此坚持应以消费者需求和定位为导向,保持清醒头脑,坚守对消费者的品牌承诺,在遇到挫折时也不能动摇。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一直就在向着更高与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所谓更高就是精神领域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谓更深就是需求越来越细化。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传播媒介的精确选择,在坚守对消费者的品牌承诺基础上,商家和经营者对品牌个性理解也要不断地赋予新的含义,新的形象。通过品牌个性塑造,才能不断地与消费者深入沟通联系在一起,这样才会使品牌真正深入消费者心底。记住:没有个性的品牌(商品),无论花费怎样的巨资进行推广与传播,还是不会有生命力的。(来源:卖家网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彪马www.puma.com 落伍品牌建立新的生活态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彪马曾经一度在营销和销量上远远落在耐克、锐步和阿迪达斯等运动服装巨头后面。当时,彪马被看作是落伍的品牌,百货公司纷纷将彪马运动鞋放到了廉价货柜上,1993年彪马到了破产的边缘。

1994年,年仅30岁的J ochen Zeitz被任命为公司的CEO,他同时也是当年欧洲最年轻的上市企业总裁。从90年代末开始,在J ochen Zeitz的带领下,彪马依靠游击营销战术成为世界运动服装市场的“爆发型品牌”。1993年到2001年,彪马的营业额增长了近两倍。2002年美国运动服饰市场总值78亿美元,而彪马的销量同比增长了48%,达到1亿2100万美元。彪马公司被《品牌周刊》评为2002年“年度最佳营销品牌”。

纽约Wells Farg o有价证券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约翰·山利认为:“彪马是品牌管理最佳的运动服饰品牌,它的产品线设计得严谨合理,在细分市场和分销渠道管理上有着长期明确的目标。”凭借出色的营销战术,彪马公司的股票连续多年被评为德国市场上最值得投资的股票。

按“生活态度”细分消费者

绝大部分分析家和观察家都认为J ochen Zeitz出任CEO和董事会主席是彪马公司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彪马的营销计划循规蹈矩,除了那个小小的美洲豹Log o,丝毫看不出这个品牌和耐克、阿迪达斯的区别,经销商也是把同样的产品摆放在了不同的销售终端上。Zeitz一上任就指出:个性是我们的生存关键,我们要做消费者最想要的运动生活方式品牌,不然我们根本不可能和耐克等巨头竞争。”

当时,差不多所有企业在对消费者进行细分时采用的都是传统的人口统计学方法,按照消费者的年龄、学历、收入等标准来划分。彪马公司全球品牌管理总监托尼·博特伦却认为:“一位19岁日本中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品牌偏好度可能跟一名30岁的纽约黑人一样。思维态度和生活方式是影响彪马消费者最重要的因素,创造一种属于彪马的、独特的品牌态度也是我们品牌营销的核心。我们将‘运动'定义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希望彪马的消费者即使是变成了70岁的老奶奶仍然是这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品牌的忠实顾客。”

彪马市场细分的核心就是要牢牢地抓住“最先尝试者”(Early-Adopter)。根据营销学理论,所有消费者都可以根据他们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接收时间和接受程度分为“创新者”(Innovator)、“最先尝试者”(Early-Adopter)、早期从众者”(Early Majority)、“晚期从众者”(Late Majority)和“落后者”(Lag g ard)。其中,最先尝试者”大约占总数的13.5%,他们一般都是某一个市场或领域的“意见领袖”,可以帮助将品牌或产品推荐给“从众者”和“落后者”。

品牌管理总监博特伦表示,彪马并不是按照价格来区分品牌的产品线,而是考虑,哪些产品是“为最先尝试者设计的”,哪些是“为从众者设计的”,为“最先尝试者”设计的产品更具有超前和时尚的概念。产品的分销渠道也是如此,彪马根据不同产品线的特点,让前卫设计产品出现在一些时尚小店,而那些主流一些的产品则在Foot Locker这样的运动服饰专卖店销售。

J ochen Zeitz透露,Foot Locker曾经提出在连锁店中销售彪马的全线产品,如果彪马这样做的话,可以轻易地让产品销量提高一倍。但是,这一提议却被彪马婉拒了,博特伦说:“我们可不希望那些购买彪马最酷产品的家伙们,看见他们千方百计找到的鞋子满大街都是。”Zeitz表示:彪马并不是拼销售量,长期稳定的成长以及和消费者建立终身稳固的联系才是我们的目标。”

紧接着,彪马与超级名模及瑜珈培训师克里斯蒂·特林顿合作,推出专门为女性瑜珈运动设计的Nuala系列,在西方掀起了一股练习瑜珈的热潮。在彪马的努力下,现在经常可以看到麦当娜这样的时尚人士足登彪马休闲鞋,手中却挽着路易·维登奢华手袋。

低价而高回报的营销活动

J ochen Zeitz刚刚接手彪马公司时采用游击营销战术实属无奈之举。1993年彪马亏损达3200万美元,在巨大的压力下,Zeitz只能采取裁员和削减营销费用等精简节约的措施。但其后,令人吃惊的投资回报让Zeitz决心将游击营销进行到底。

跟竞争对手在大众广告和宣传上大手笔的投入不同,彪马公司把有限的营销经费投入到了低价而有创意的游击营销活动上。2002年,彪马公司在美国的广告经费仅为390万元,还不及耐克和锐步等竞争对手的一个零头。

2002年秋季,彪马公司赞助了一次由前卫设计师参加的运动鞋设计比赛,比赛的名称为“节俭”(Thrift)。设计师们必须用旧的衬衫、裤子、领带和钱包等原材料来设计运动鞋,公司将最后生产出来的510双作品命名为“有灵魂的运动鞋”。限量生产的产品被很多收藏爱好者追捧,每双鞋的价格炒到了250美元,有的作品还被伦敦艺术馆收藏。

2002年日韩足球世界杯期间,别的运动品牌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花大价钱获得官方赞助权,跟大明星签合同。彪马避开了这种一窝蜂、缺乏特色的做法,而是与牙买加、突尼斯这样的非洲球队签订了赞助合同。一方面,这样的非洲球队表现出色、出镜率颇高,而且赞助费用比大牌球队低很多;另一方面,Zeitz说道,牙买加和突尼斯运动员的性格很适合彪马品牌的路线,因为体育运动不只是血、汗和泪,更是无穷的乐趣。

2002年日韩世界杯期间,彪马还组织了一场名为“Shudoh”(意即成为足球主人的方法)的公关活动。彪马邀请日本著名厨师Masaharu Morimoto专门为世界杯设计了一款寿司卷,世界杯期间在全球各大城市(包括纽约、伦敦、悉尼等重要市场)主要的日本餐馆里都有供应,并称之为世界杯期间的应景食品。如果球迷在餐馆中点这道菜,将随菜附送印有彪马Log o的筷子、日本清酒杯和餐巾,并举办寿司制作比赛等活动。

J ochen Zeitz表示:“(美国人)其实对足球比赛兴趣并不是特别大,这种以‘日本生活方式'为主要诉求点的公关活动让受众觉得很新鲜,也使得我们的活动和其他品牌比较起来,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跨界联合提升品牌影响力

早在1999年,彪马就提出了“跨界合作”(Cros s over)的概念,与德国高档服饰品牌J il Sander合作推出高端休闲鞋。之后,彪马的新概念有了一大帮追随者,阿迪达斯与日本品牌Yohji Yamamoto合作,锐步与香奈尔合作,运动品牌与时尚品牌结盟成为了潮流。

2003年,彪马又抢先一步,与同为游击营销战术忠实拥趸的宝马公司Mini品牌建立了产品和品牌合作关系。彪马公司专门设计了一款以宝马Mini为原型的“Mini-Motion”系列运动鞋在世界范围销售。宝马公司则用彪马运动鞋的空气网孔等技术设计Mini新车型的座椅,并在Mini的外部印上彪马著名的美洲豹Log o。

Jochen Zeitz将这次品牌跨界合作形容为两个品牌的约会或婚姻,“我们找伴侣可不能只看企业规模,得看双方性格是否合得来”。宝马Mini的生活方式发展经理Rinat Aruh说:“我们两个品牌实在是拥有太多的共同点了,我们一拍即合。我们都是‘反传统的品牌',都是那么信仰游击营销,都花了很多精力研究品牌怎样在消费者之间传播。我们,通过生活态度来找到我们的消费者,跟彪马公司的营销人一起制定营销计划真是一件轻松、愉快而有趣的工作。”

2004年,彪马公司宣布,通过与宝马Mini的跨界合作,彪马成为了2004年F1夺标呼声最高的宝马-威廉姆斯车队的服饰供应商。

最轰动的营销未必是最烧钱的,但一定有个最聪明的点子。

2012年10月14日清晨,奥地利著名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Felix Baumgartner)乘坐一个氦气球上升到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市上空38600米的高度,几近太空边缘。紧接着,鲍姆加特又仅仅依靠一件太空服和一套降落伞,从接近大气平流层的高度纵身跳下,整个跳跃时间耗时九分钟,但最令人激动的是,这次跳跃的最高速度已经超越了音速。而鲍姆加特纳也成为不依赖机械外力,仅通过自由落体突破音速的历史第一人,最高时速为每小时134万米,是音速的1.24倍。

然而,这场挑战人类极限的壮举,并非由美国宇航局(NASA)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赞助,它的赞助商是一家能量饮料巨头——红牛公司。事实上,红牛为本次极限跳跃准备的“同温层计划(Stratos)”已经足足耗费了七年时间。那么,红牛收获了些什么呢?答案是有超过800万人次观看了这场赞助活动在YouTube网站上的直播,更有超过50个国家对这震惊世界的一跳进行了转播报道,不仅如此,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和英国BBC还为其专门联合制作了一部纪录片。

?但其实,营销要取得轰动效果也无需做出什么改变历史的大动作,最具创新性的广告不仅能用一种简单且不失智慧的方式吸引观众、消费者、媒体、甚至是竞争对手,还可以改变大众对一个品牌的印象。基于这种理念,《Entrepreneur》杂志从创业公司、大企业、以及慈善机构那里搜寻了一些最有才的营销策略,同时也咨询了一些业内人士,探寻这些广告获得成功的原因。

1. 邦迪:扫描创可贴

强生公司聘请纽约知名的JWT广告公司,运用增强现实技术,为邦迪创可贴开发了一款邦迪Magic Vision App应用。孩子们对邦迪创可贴进行扫描,就能获得与知名动画玩偶青蛙科米(Kermit)以及其他玩偶伙伴亲密接触的机会。JWT称,他们希望使用邦迪创可贴的人们可以“感受到快乐,而不仅仅是磕磕碰碰的伤疤带来的痛苦”,此外,他们也希望将邦迪创可贴从“伤疤”一类的印象中脱离开来,并通过全新的产品形象吸引儿童和年轻妈妈们的注意。强生公司通过这次移动App应用开发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曝光率——媒体报道超过1500万次,在iTunes上这款应用评级为4.5/5星。

纽约市的JWalk公司首席创意官Michael Milligan说:“把产品的可用性扩展到可交互设备上的技术将会有非常大的潜力。”JWalk是一家市场营销代理公司,其客户包括Lacoste和著名健身俱乐部Equinox。Milligan还说:“这款应用不仅让邦迪创可贴和用户之间建立了全新的联系,而且这种创新对整个康复领域而言,也极具参考价值。”

经验之谈:将先进技术整合进营销中,会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中凸显个性,更能吸引一批热衷技术的消费者。

2.Help Remedies:药店也时尚

Help Remedies是一家位于纽约市的知名急救药品生产商,在如今乏味的医药市场上,他们另辟蹊径,推出了一个交互式的网站whatswrongus.com,五颜六色的网站页面上,会基于Help Remedies自身每周的零售数据,在全美范围内追踪疱疹、鼻塞、失眠等病症情况。此外,在2012年11月美国大选期间,Help Remedies进军零售实体店,在首都华盛顿开设了首家时尚创意药店。该实体药店提供缓解各种痛苦的服务,这可不仅仅是出售止疼片,Help Remedies甚至还有“恋爱诊所”指导失恋的人们走出痛苦。在店内,大屏幕滚动展示诱发疱疹的几大原因,以及如何处理阶段性呕吐的办法,这些手段都吸引了来往人流驻足观看。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家零售药物实体店还提供夜间鸡尾酒吧服务,这同样也吸引了许多顾客。J Walk公司的Milligan说道:“这真是非常非常好的创意,我个人也热衷于重新包装,并运用设计和沟通技术以一种更引人入胜的方式表达事物。”

经验之谈:如果企业以一种有趣且真正有帮助的服务方式,为客户的健康带来有实质性的价值,那么一定会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

3.Mellow Mushroom:请让我来follow你

连锁餐厅Mellow Mushroom和亚特兰大广告公司Fitzgerald + CO联手开发了一系列有趣又刺激的视频活动——“你Follow我,我也Follow你”。这些偷偷跟拍下来的连续镜头,配上有点吓人的背景音乐,展现了被拍者的真实生活场景,而视频主角正是在Twitter上关注了Mellow Mushroom的粉丝。一个穿着蘑菇装的吉祥物会偷偷摸摸地跟着Mellow Mushroom的粉丝,走遍农贸市场、图书馆等地。这些视频在Facebook上获“赞”多多,《纽约时报》也对他们进行了大量报道。

Ryan Berman圣迭戈市i.d.e.a.公司创始人兼公司首席创意官,客户包括赛百味(Subway)、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等。Berman对社交媒体本质有深入的了解,并抓住了参与社交网络人群的心理特征——自我关注。Berman说:“Twitter、Facebook以及Instagram这些社交媒体上的用户,潜意识里都认为自己是SNS舞台的明星。这类人可能还很喜欢被一个超大号的蘑菇潜随。”

经验之谈:效果最好的SNS病毒式营销,是在线上和线下都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并让他们成为活动中的明星。

 4.宜家:地铁里的样板间

宜家要向消费者证明,哪怕是在最小的空间内,其产品也能将室内环境装饰得异常完美,以此吸引消费者注意。于是他们将样板间搬到了拥挤的地铁站台、狭窄的胡同,甚至是东京的户外楼梯下。其中最著名的是巴黎地铁站一个50平方米的精装公寓,并让5名志愿者在那里生活了6天。

“就像是一幅蕴含了丰富内涵的画作,在如今高密度的人群生活圈内,宜家展示了如何有效地利用空间。” Fusion92公司 CEO Matt Murphy说。Fusion92的合作伙伴包括迪士尼和索尼。“没有什么能比走进一个真实的家庭环境更能吸引消费者了,宜家的产品给顾客带来了最真实的体验。”

经验之谈:证明公司产品价值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将它直接放在顾客最需要的地方。同样,对于商家而言,这里也是最容易完成交易的地方。

 5.Uber:体验是王道

过去的三年中,旧金山汽车服务公司Uber已快速扩张到全美20个城市。公司部署了 “客户在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出现”之营销战略。2012年,Uber推出了许多不同寻常的营销活动,如一辆极富个性的冰淇淋汽车在美国总统日还推出了Uber车队服务,用户将会得到和真实外交礼节一模一样的服务体验,如车队迎接、贵宾安保随行等。

Uber运营副总裁Ryan Graves表示,每次营销活动都希望能把品牌个性融入到驾驶体验中去。他说:“我们希望人们谈论驾驶中的故事,只要能顺带提到Uber即可。我们也相信,Uber和驾驶者之间的每一次互动,都是一次将普通用户转化成品牌传播者的机会。”

经验之谈:给用户一个能在朋友中自夸的产品体验。

6.彪马:来一场“血拼”大赛

彪马设计出一个店内营销活动,以提升奥运冠军博尔特签名跑鞋的销量。顾客如果要买这双“世界上最快的短跑训练鞋”,需要在进店以后快速抢到一张标记有时间的购物票,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回家并上网注册本次购买速度越快,顾客可以享受到的折扣就会越大。

这个案例值得称赞的地方是彪马公司在产品、名人效应以及顾客三者之间建立了有效的联系。美国著名的连锁餐厅Buffets的市场部主管Jason Abelkop说:“通常绝大部分企业在扮演赞助商的角色上并不成功。他们会在名人身上花费大量金钱,但极少能帮助企业获得提升。”

经验之谈:既要能让顾客对产品感兴趣,又要能掌控局势,产品销量定会上升。

7.印第安纳爆米花:夺人眼球的新发明

印第安纳爆米花公司出售全麦无谷蛋白爆米花和薯片。该公司和纽约病毒式营销代理公司Thinkmodo一起设计开发了一台爆米花“d射机”——Popinator。一部视频详细介绍了它是如何将膨化的玉米谷粒精确地d射到吃零食的人嘴中的,该视频被美国国家新闻网转播以后,获得了超过2000万次的媒体曝光,使得公司的网站访问量在一周内上升了2800%。

该公司市场部主管Jeff Dworzanski说:“我们没有太多的营销预算,但仍在寻找一些可以扩大品牌知名度的方法,同时通过开发实体设备证明公司的创造力。Popinator为零食行业展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

经验之谈:让大众谈论你的产品,不断探索产品创意,会给企业带来附加的潜在收入流。

 8.优衣库:打进美国

尽管日本潮流服装零售店优衣库在大多数国家非常知名,2但在美国,该品牌却未被大多数人熟知。从去年开始,优衣库开始在美国本土进行扩张营销,不仅在旧金山和新泽西开设了新店,在最繁华的曼哈顿也开设了3家店面。旧金山旗舰店还在开业时配套了闪电广告战,包括一艘贴有优衣库LOGO的软式小飞船,以及人气网络萌猫Maru(Youtube观看次数近1.6亿次)到店助阵。

优衣库还不断培育本土购物兴趣,在2012年度品牌展览会上推出了一项在线营销活动,将全美各个城市的本土名人头像印在衣服上,如橄榄球49人队传奇四分卫Joe Montana、创业名人Brit Morin、芭蕾舞团首席舞者Benjamin Millepied和当红时尚博主Leandra Medine多。优衣库市场营销部主管Jean Shein说:“这种营销活动会取得两种效果。一方面,提高特定商品的销量另一方面让时尚之都纽约重新认识了这个品牌。”

经验之谈:让产品富有个性,并为特定的市场制定专属营销策略最差劲的策略就是向大众市场进行“盲目扫射式”的营销。

 9.三星:正面PK苹果

去年夏天,三星推出了最新的Galaxy S III智能手机,并以此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苹果公司进行正面交锋。针对苹果公司的iPhone 5,三星的回击十分聪明,在电视、户外、互联网、以及印刷品上,到处都是三星手机的广告。除此之外,三星还讽刺了苹果对在零售店前疯狂排队的人们毫无作为(一位排队买iPhone 5的顾客说:“我想说的是,苹果公司应该对排了五次队的苹果迷提供优先服务。”)其次,三星还指出,苹果对iPhone手机所谓的“新”功能有过度宣传之嫌(一些用户抱怨说:“iPhone的耳机插座应该设计在手机底部”)。

三星还暗示,苹果可能因为规模太大以至于无法制作出有创意的广告但与此同时,三星将其最新的Galaxy S III手机的强大功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其告中。

John Ellett是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数字营销代理公司nFusion Group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同时也是《企业市场营销官宣言》(The CMO Manifesto)的发起人。Ellett表示,三星这一系列营销方式的确给人印象深刻,因为他们敢于向一个受大众热爱的品牌发起挑战,而且三星也的确成功了。现在,许多苹果的死忠粉丝也可能会停下来考虑一下三星品牌的智能手机。Ellett说道:“三星使用了许多营销技巧,包括幽默的表达、和讲故事的方法,这些都有效强调了三星智能手机的与众不同,也让消费者感受到‘也许三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实际上,在2012年三季度,Galaxy S III是世界上销量最好的智能手机。

经验之谈:不要害怕面对竞争——即使对手是行业巨头。

 10.Oroverde:让“树”上街去募捐

Oroverde是一家德国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和著名的奥美广告法兰克福分公司合作建立了“树木捐赠编队”项目。该项目在城市中人群密集的街道上面按编号种植了一排小树木,然后把这些树木装扮成无家可归的乞讨者的样子,树上挂着乞讨用的钱罐,并用小树枝做成的手指抓住一块写着“为了我在雨林中的家庭,请捐款”宣言的硬纸板。

这项成本不高的公益项目解决了慈善募捐中的两大共性问题:一是项目不需要再去招募志愿者二是以一种聪明且令人愉快的方式,依靠路人募集捐赠。

nFusion的CEO Ellett表示,该项目“极其简单的创意”吸引了许多行人驻足,因为这些树木捐赠编队与城市环境反差巨大。Ellett说道:“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反差因素,让人们对它产生了兴趣,并愿意为它们打开零钱包。”

经验之谈:开发一种在形象上引人入胜的营销活动会吸引大众注意,营销效果也成功了一大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5967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