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真正的护城河

什么是企业真正的护城河,第1张

企业的护城河,是指可以抵御竞争对手侵袭的坚实稳固的壁垒。

有这么几类:

一、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是指产品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本递减的优势,行业的新玩家想进来,利润空间比不上拥有成本优势的先发者。一旦竞争到焦灼状态打起价格战,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很难坚守住。

早年间的家电行业,行业增长放缓打起价格战,格力的财务报表就相当难看,利l润率下滑严重,但过了群雄混战的草莽阶段,行业集中度提高,格力反倒活得非常好,重拾利润空间,可见价格战是短期的,断绝外来者后,家电行业造就了如今格力美的海尔三寡头并立的有序竞争局面,没人再打价格战,行业寡头都有了丰厚的利润空间,而新玩家没有成本、品牌、规模优势,进来也是送死。这就是成本优势带来的竞争壁垒。

关于成本优势的护城河,容易有一个误解,误将性价比当成护城河。成本优势的本质,是拥有更低的成本,从而提高了利润率,但比如小米主打性价比,雷总对外宣称学的是好市多模式,走的低利润高周转模式,但好市多只是在零售环节薄利多销,生产等环节还是有利润保证的,而小米的定价是涵盖了生产制造、营销等全部环节,没有充足的利润意味着难以在服务等其他模块迅速升级,并且好市多是收取会员费的。因此小米的性价比不能算是护城河,原因是并没有深度整合产业链,拥有明显高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只是牺牲了自己的利润让利给消费者,长期看不是健康的商业模式。

早期的小米,通过性价比策略,在互联网打造了现象级的产品爆款,吃到了互联网的红利,电商渠道的低成本高周转策略,确实能玩转薄利多销模式。

但一旦线上增长到达瓶颈,开始线下扩张,OV等品牌就迎头赶上,核心的一个因素,其实是定价策略,OV品牌有着线下渠道优势,可以快速在三四五线城市将产品分发出去,但走经销商模式的前提是要高毛利和过硬的产品品质,小米没有足够利润空间给到经销商,经销商是提不起动力去卖小米手机的,因此虽然小米之家的坪效做的高,但是点位太少,在线下竞争中完全落于后手,可见性价比不是护城河,没有高毛利的性价比甚至是企业很大的短板。

二、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中,首屈一指的当属品牌优势。比如王老吉的“怕上火喝王老吉”,瓜子二手车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农夫山泉的“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当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拥有了一定的溢价空间,农夫山泉占领了“山泉”的心智定位,就不再是普通的矿泉水,而是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山泉清冽甘甜”的印象,同样当你感觉到燥热想喝饮料时,可能王老吉会进入你的脑海。

这都是品牌的价值,需要长久的营销和历史文化来积累。国内品牌溢价最高的,恐怕要属茅台,90%以上的毛利,成本极低,而且商品还有投资属性,白酒是越陈越香,几十年的飞天茅台,已经是天价,这就是企业拥有品牌的魅力。

除了品牌,专利技术和行业准入许可也是无形资产,比如保险牌照,就是极难的行业许可证,能拿到已经意味着极高的行业壁垒,再比如高通在芯片领域的专利技术,让高通吃下了手机产业链的丰厚利润。

三、转换成本

《赢家通吃的互联网行业,是不是好赛道?》一文中,特别提到了腾讯的强大护城河:熟人关系链。对用户来讲,迁移成本太高,换一种社交工具,意味着要将整个熟人关系链同时迁移过去,就算你愿意费时费力迁移,指望你的熟人朋友也一起迁移,是不现实的。

腾讯的这一护城河很难被颠覆,就算微信、QQ过时了,出现新的社交工具,比方未来通讯都是通过虚拟投影交流,但拥有熟人关系链的腾讯,依旧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因为重构熟人社交链,需要很长的时间,这给了腾讯充分的时间去开发适应新时代的社交形态。我们不妨复盘下移动互联网初期,米聊等新事物对腾讯的社交壁垒造成了威胁,但随着微信的推出,尤其是在微信可以导入QQ好友的时候,腾讯又在移动互联网的社交领域,获得垄断性地位。

四、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是指随着用户规模的增加产品价值也随之增加。最有代表性的是互联网的平台效应,诸如BAT等头部企业,当用户规模到达一定程度,成了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就像互联网的水、电一样,你无法离开,所以互联网是赢家通吃的行业,当你做成了平台,就能收取平台的“保护费”。

五、渠道优势

渠道优势算是国内独有的护城河,和欧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地域宽广,人口密度大,有着复杂网络式分布的三四五线下沉城市,网络的触角几年内很难完全触达,至少十年内,渠道优势还将拥有很强的竞争壁垒,前面提到的小米例子,就在互联网的红利吃得差不多的时候,进军线下拼刺刀时,被OV等有渠道优势的企业,迎头赶上。渠道优势的核心,在于对经销商的把控力,但前提是有高毛利的产品以及过硬的产品品质,毕竟保证经销商有充足的利润空间才能激发他们的能动性。而对经销商的把控,体现在能否避免不同区域经销商的窜货现象,以及避免经销商随意提价对品牌的损毁。而经销渠道是需要时间经营的,没个几年功夫,难以建立起四通八达的渠道网络。

比如洋河的1+1模式,格力的专卖店模式,一旦建立渠道优势,形成特有文化,同行根本难以复制。

但互联网时代,随着物流体系的完善,渠道优势慢慢淡化,但也难以完全取代,水乳交融才是未来方向。

六、虚假的护城河

还有一些容易迷惑投资人的虚假护城河。意指那些属于企业的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长期看是不稳定的,比如优质的产品、能力强悍的管理团队,极高的市占率,往往只是一时优势,长期看不能借此抵御竞争对手进攻。

以上,是我理解的护城河,长期看,拥有护城河的企业,回报率远高于没有护城河的。

因为有护城河的企业,往往赚钱不辛苦,比如茅台,甚至“傻子”都能经营好,而没有护城河的企业,则是赚点辛苦钱,或者是看天吃饭,更有甚者,辛苦也不赚钱。

如果投资了有护城河的企业,就可以闭着眼睛躺着赚钱,相反,怕是得时刻关注企业基本面变化,睡觉也不踏实。

来源:雪球

 品牌、渠道、创新、成本,四大护城河为金龙鱼业绩持续增长保驾护航。

8月12日,金龙鱼公布上市以来的首份中报。数据显示,金龙鱼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32亿元,同比增长18.7%;利润总额46.3亿元,同比增长2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亿元,同比微降1.24%。

作为千亿粮油巨头,金龙鱼主营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 科技 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涵盖食用油、大米、面粉及挂面、调味品、食品原辅料等。2020年10月,金龙鱼在深交所上市,正式开启资本化道路。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金龙鱼

品牌硬实力 助推业绩稳步增长

对于上半年业绩变动的原因,金龙鱼表示,受去年同期疫情的影响,各个渠道的销量出现结构性变化,面向家庭消费的小包装产品销量提升,而餐饮业受到冲击,餐饮渠道产品销量出现下滑。今年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好转,餐饮市场快速恢复,毛利率较低的餐饮渠道产品销量占比提升,因此厨房食品的毛利率有所下降。

但不管是面向家庭消费、还是面向餐饮渠道,这条象征富贵的“金龙鱼”,早已成为消费者购买粮油米面时的优先选择。

深入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号召力,正是金龙鱼的“硬实力”所在。

1991年,第一瓶“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问世,掀起散装油到小包装油的消费热潮;“1:1:1金龙鱼黄金比例调和油”的广告词,则让“金龙鱼”变得家喻户晓。

历经30年的发展,“金龙鱼”不再只是一瓶油,而是已经成长为综合性厨房食品品牌,涵盖食用油、大米、面粉等多品类,并建立了覆盖高端、中端、大众的综合品牌矩阵。

在细分领域市场,金龙鱼旗下多品牌齐头并进。2021年中国品牌力指数(C-BPI)食用油品牌排行榜中,金龙鱼旗下四品牌上榜:以绝对领先优势排名第一的“金龙鱼”,以及分别排名第五、第六、第九的“胡姬花”“香满园”“元宝”;大米品牌排行榜中,“金龙鱼”“香满园”同样位列前茅。根据尼尔森数据,近三年金龙鱼在小包装食用植物油、包装面粉、包装米现代渠道市场份额均排名第一,在饲料原料、油脂 科技 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同样跻身前列。

另一方面,金龙鱼保持较高的广告投入,通过媒介传播、公关活动、渠道营销等形式,扩大消费人群、提升品牌影响力。2021半年报显示,金龙鱼上半年销售费用43.95亿元,同比增加17.44%,其中用于广告、促销的费用合计13.70亿元,占比约三成。

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金龙鱼”不仅是中国 体育 代表团的粮油产品赞助商,金龙鱼·国家队运动营养师更是提前入驻奥运国家队,为运动健儿提供科学专业的营养服务。在东京奥运会上打破亚洲记录的“飞人”苏炳添、乒乓球员张继科、游泳运动员刘湘,均和金龙鱼达成商业合作,跨界搭配积累年轻消费者。接下来,作为中国 体育 代表团官方粮油产品赞助商的金龙鱼,将继续亮相2022北京冬奥会、2024巴黎奥运会的赛场。

渠道深化布局 稳定客户关系

多元化、立体化的营销网络,为金龙鱼市场份额扩大夯实基础。

经过多年的耕耘,金龙鱼在国内建立了包括零售渠道、餐饮渠道、食品工业渠道以及烘焙渠道在内的多元化、立体化营销网络,与众多连锁超市、酒店集团、餐饮集团、食品加工企业以及日化企业等客户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其中不少是国内外知名的企业集团。

从销售模式来看,主要分为经销、直销两种。2021半年报显示,厨房食品经销实现营业收入319.99亿元,占比48.5%;厨房食品直销实现营业收入339.71亿元,占比51.49%。

经销商数量持续增加。今年上半年,金龙鱼共拥有5289家经销商,较去年同期新增887家,增幅20.15%,东、西、北部经销商数量均突破千家。布局全国的同时,金龙鱼通过渠道下沉,在部分沿海发达地区实现村镇覆盖。

电商渠道方面,虽然目前营业收入占比仍比较小,但金龙鱼重视该渠道的开发,与京东、天猫超市等电商平台均联合开展了促销活动。

除了传统的经销、直销模式,金龙鱼不断创新销售模式,积极 探索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零售模式,引领消费升级。

创新研发高端商品 注入业绩增长点

“ 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研发创新,为金龙鱼的业绩增长提供动力源泉。

2020年,金龙鱼拥有329名研发人员,研发投入共计1.83亿元。今年以来,据2021中报,研发投入9889万元,同比增加21.81%。

粮油行业集中程度较高,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将是“第一梯队”的竞争,随着消费转型升级,品牌化、高端化、 健康 化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近年来,金龙鱼加大了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食用油方面,延伸赛道,推出了个性化的精品油种;大米方面,贴合各地的饮食习惯和特点,陆续推出了多款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面粉方面,针对不同渠道的消费需求以及不同的应用场景,精准营销,高端面粉销量稳步增长。

“推新”不忘“强技”。针对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金龙鱼亦加快了技术创新的脚步。为满足 健康 、安全、营养的食用油需求,集成多项创新型油脂加工技术,推广绿色精准适度加工工艺;为满足新鲜米的需求,首创“六步鲜米精控技术”创新体系,从技术和工艺上确保大米新鲜和食用品质。

此外,金龙鱼借助 科技 的力量,在“水稻循环经济”“瘪谷提取技术”等方面进行 探索 ,助力其在低碳经济、节损降耗领域更进一步。

降本增效 规模经济发力

规模优势显著,助力金龙鱼在今后的竞争中抢占高处。

2021半年报显示,营业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的同比增幅分别为17.63%、17.44%、14.17%,皆低于营业收入的增幅18.69%,显示了金龙鱼在成本控制方面颇有成效。

通过建立综合企业群,金龙鱼将规模优势最大化,有效降本增效。截至今年上半年,金龙鱼共拥有69个已投产生产基地,并在齐齐哈尔、潮州、兰州、合肥、青岛等地新建多个生产基地。这些生产基地通常临近原材料产地、港口、铁路或终端市场,有利于降低生产、物流成本、管理费用。

综合企业群模式则指的是通过将产业链上下游的工厂集合于一个生产基地内,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在能源供应、后勤保障等获得最优成本。综合企业群模式下,一间工厂的产成品是另一间工厂的原材料,从而又能降低整体的物流和库存成本。目前,金龙鱼已在泰州、秦皇岛、上海、连云港、防城港等地建立了多个综合企业群。

目前,在综合企业群的基础上,金龙鱼将“中央厨房”作为重点发展方向,金龙鱼董事长郭孔丰曾在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透露,位于河北廊坊、重庆、陕西西安、浙江杭州四地“中央厨房”项目,最早预计今年年底落地。市场普遍认为,待“中央厨房”全面落地后,有望为金龙鱼带来新的利润增长。

截至8月12日,金龙鱼报收73.04元/股,总市值3960亿元。

关于竞争战略,以往学习的都是迈克尔.波特三大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就是说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业化战略。

听到混沌商学院的王赛讲的营销竞争中提到了营销竞争中的护城河,取舍线,还有市场定位升级,理论基础挺有特点,记录出来以便工作中学会实践与应用。

一, 竞争的护城河

护城河是一种竞争结构,可从无形资产,低生产成本,网络优势,高转换成本体现, 某种意义上护城河就是高转换成本。

所以建立竞争护城河,可以通过留存超极用户,锁销,资源绑定。

在超级用户上,亚马逊用plus用户设立了自己的护城河,抓住美国送货难的痛点用叠加增值性服务留存住客户。

进行锁销,星巴克用预付费权益卡锁销客户,利用金融属性提前交易,降低营销成本,锁定客户,

资源绑定,星巴克及亚马逊都是用深度服务转化为高转换成本,去增加客户粘性,

要攻破护城河,可以找到对手最大的优势,从优势背后找到其固有弱势,再发起进攻。

二, 竞争的取舍线

如果说竞争的护城河帮我们理解了最高阶位的竞争,要对竞争的要素进行差异化,还要研究竞争价值的取舍线。

要考虑差异化与成本的优化结合,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充分利用飞机天上飞行,减少地面等待时间方面验证了这些回避竞争的创新要点。

1.定义价值要素,从客户视角看营销,属于什么产业,产业中客户服务对象,客户对服务产品有需求时会权衡哪些要素?

2.绘制竞争布局图,根据列出价值点要素找到客户最敏感的需求点,从而能将成本做到控制最优。

3.构建新的竞争取舍线,通过增加,减少,剔除,创造价值要素方面找到新价值曲线。

在直接面对不同竞争时,重构价值取舍线, 当竟争不相关的,让非消费者转化为消费者,取消过度满足的价值要素, 当竞争相关取舍线,用比较优势以弱胜强。

所以竞争价值取舍线是把客户导向与竞争导向做了有效的融合,是从竞争纬度看客户的需求,价值的重构达到以弱克强效果。

三, 市场定位升级

市场定位要遵循少即是多,要解决一箭穿脑的定位,从封锁特性,封锁品类,定义公司三点着手定位。

1.封锁特性,沃尔沃安全,宝马享开,奔驰享做,定位核心特性让客户对品牌产品认知大于事实。

封锁强化第一性很重要,定义行业,列表特性,定义市场容量,观察有无竞争对手,选择关键特性进行封锁决策。

2.封锁品类,品牌等同于品类,营销战略专家艾.里斯说品类是隐藏在定位背后的本质,消费者以品类来思考,以品牌来表达。

将品类层层分化,用品牌去封锁,要注意看到市场容量是否够大。

3.定义公司,公司覆盖什么业务,公司如何去讲故事,不同定位会给企业不同价值。

营销公司要大于营销公司的品牌,按照企业核心资源及客户群找到可以延伸的边界,找准一个公司或业务进行对标去提升公司价值,找到业务本质定义你的公司。

让公司定位一箭穿脑,可借用定位可视化,明晰消费者对品牌真正感知,沃尔沃货车视频广告推出尚格云顿在两辆倒行货车上劈叉验证了定位“安全”特性的品牌市场。

最后小结,自己再重新去思考认知一下营销战略中竞争差异化。

1.通过让客户的高转换成本来设立自己的护城河-资源的差异化。

2.从客户对产品服务中需求找到自己价值优势要素,结合最优成本与差异化组合选出竞争取舍线-要素差异化。

3.提高客户对品牌的认识度,借助品类分化关键特性去封锁,时刻不忘对公司的价值定义应大于品牌定位-定位客户认识差异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6005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