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推销的保险可靠吗?

电话推销的保险可靠吗?,第1张

电话保险只是保险的一种方式,具体好不好还是看险种而定的。不过它区别于传统保险的优势和风险如下:\x0d\x0a\x0d\x0a电话投保的方便之处:\x0d\x0a1、电话销售的健康险、重疾险产品,一般都是简单核保,或者保证受保的产品,一般都不用担心被拒保;\x0d\x0a2、电话买车险更划算,基本费率比一般渠道低15%;\x0d\x0a3、电话销售保险由于有电话录音,最容易保证其规范化、以及专业性;并且也是最受管控的一种保险销售方式;\x0d\x0a4、作为投保确认的凭证,根据保监会的规定,电话销售的录音保存,是要在保险的保障期完成之后2年后才能销毁。\x0d\x0a电话投保的特点:\x0d\x0a由于电话销售双方并非面对面沟通,向客户推出的产品多为简易核保及保证受保的产品。据了解,电话销售的产品,一般都是比较容易解释的产品,通常是采取产品导向型策略,即通过简单的产品寻求合适的客户。正因为此,电话销售的产品除了简单以外,大多数都是普遍适用型产品,即在投保年龄范围内的客户,只要具备保险消费能力,基本都适用。\x0d\x0a电话投保的风险:\x0d\x0a由于电话投保广受欢迎,一些没有电销资格的小中介和代理人开始使用电话保险,而这些山寨版的电话保险,往往存在承诺与服务大相径庭的陷阱。因此在购买电话保险时,一定要分辨出真假“电销”。

“您有兴趣购买一份平安福保险么?我是xx保险公司的,最近我们正在做活动,保费直降15%,能耽误您一点时间,给您介绍一下么?”

每到岁末年初,很多人都会接到这样的保险销售电话,让人一时无法分辨真假。

的确,电话销售也是保险业的一大销售方式,但是本就复杂的保险产品和保险条款,只通过电话中短短几分钟的描述,确实有可能会掉进一些陷阱。

我的一个朋友就曾经通过电话销售的方式买到了一份并不适合自己的返还型意外险,保额20万元,按月缴纳,每月500多元。承诺连续缴一年后返还110%缴纳的保费,乍一看还挺划算的。但是按一年计算的话就是差不多7000元。

然而只有20万的保额!简直是坑!因为市面上大多数同类保额的保费大概是每年300元左右。

对于一个刚毕业一两年的年轻人来说是,一年7000元算是个不小的负担了。

当然印一也不是说这份保险对于所有人都不合适,因为喜欢返还型产品的客户大有人在。只是大家也应该明白一点,很多理财型保险的收益并不是固定的,只是有大概的收益范围,也就是说有可能在一年过后,并不能拿到你想象中的收益金额。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的对待电话保险?如何购买电话保险才能不掉进它的套路里面呢?

首先,印一想要提醒保险小白们在接到推销保险的电话时,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被一些所谓的 “活动”、“优惠”、“内部推荐” 冲昏了头脑,心想着千万不要错过这么好的机会而匆忙地购买了一份不适合自己的保险。

其次,对于不确定是否需要购买的保险产品,一定要明确表示自己的否定意愿,不要给予任何肯定的回复,也不要存在先买着,不行再退的侥幸心理。

因为一旦表示了自己想要购买,有明确的回复就属于合法的购买行为了。根据 《电子签名法》 的条例,符合条件的电话录音是可以视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形式的,也可以作为订立合同的一种方式。

此外,印一还希望大家在购买电话保险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彻底询问清楚,有任何疑问都要问出来,这样也有助于您更好地了解这份保险是否合适,因为电话那头的保险员可能并不了解您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预算等,他们只能盲目地为您推销,这也就更容易造成很多问题的出现。

说了这么多电话保险的弊端,就没有什么优势么?

当然是有的,比如电话保险可以采用月缴的方式,可以随时终止,更适合一些“月光”的年轻人,让他们不必一次缴纳全年的费用。而且,很多电话保险可以绑定xyk扣款,不需要去亲自保险公司续费,也解决了忘记缴费致使保险失效的问题。

无论是电话保险,还是线下保险,大家一定都要仔细筛选才能行,一份好的保险不是因为产品本身好,而是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电销保险,谨慎选购

猫腻一:“产品停售”噱头屡试不爽

某某市保险行业协会人士介绍,保险公司电销中心的推销手段,往往以产品即将停售为由进行宣传,“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成为电销人员屡试不爽的法宝。经营过程中,保险公司是会正常地停售一些险种,比如主动叫停赔付率高,对险企造成较大赢利压力甚至产生亏损的产品。又如监管部门认为某款产品的设计存在问题,险企经营风险过高或对投保人没有实质作用,因而制定规则重新界定险种。可是,一些电销人员大肆“造势”,硬生生把即将(甚至并不会)停售的产品卖成“秒杀品”,导致消费者忽视自身需求,盲目购买。

根据保监会2012年1月颁布的《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决定在部分区域停止使用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不得以此为由进行宣传和销售误导。消费者务必竖起双耳,谨防电销人员瞄准大众的“惜购”心理,以“停售”名义诱导自己出手。

猫腻二:“升级更新”概念层出不穷

业内人士介绍,一些电销人员诱导客户将原保单退保后投保新保单,这是传统渠道惯用的“招数”,现在又开始蔓延到电销上面。生活中,多数退保情况是投保人遇到突发经济状况,无力续交保费,只得与保险公司解除合同关系。或者,有些消费者当初盲目投保,事后又后悔,于是申请退保。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业绩,往往怂恿客户退掉现有保单后另买新保单,最终给投保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众所周知,买保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且保险术语专业性较强、保险合同条款复杂难懂,需要弄清购买后能享受哪些收益,获得哪些保障。换句话说,决定投保与否的主要因素应该是个人的保障需求。如果在电销人员或代理人的误导下,盲目退旧换新,除了增加一张并不适合自己的新保单外,还会因为退掉旧保单蒙受双重损失。

猫腻三:“夸大收益”模糊行业规定

在保险投诉案例中,不少险企的电销人员存在夸大产品收益、模糊行业相关规定、以银行理财产品等名义销售保险的误导行为,甚至有的人员电销时压根不提保险,简单地宣传产品收益率为 8%,使用“存钱、比银行利息更高”等说辞。

去年中国保监会发布的通报显示,去年上半年在人身险涉嫌违法违规类投诉中,各类销售违规 1860 起,占到投诉的 97%以上,主要表现在夸大保险产品收益、错误解释保险条款、混淆保险与银行理财及储蓄概念等问题。可见,上述保监会通报的电销人员种种违规行为,亦属一些险企“屡教不改”,从面对面销售“延伸”到电话销售领域的老毛病。

既然如此,广大消费者更应提高警惕,对保险的风险保持清醒认识,若轻信销售人员将保险等同银行理财产品,或就两者收益率进行简单比较,或对高分红收益进行口头承诺,可谓自行为日后的纠纷留下“伏笔”。毕竟在电话营销人员介绍产品的过程中,消费者不但看不到详细的书面资料,更看不到具有法律效用的合同,因此很容易轻率投保,掉进“坑”里。

业内人士提醒,鉴于当下保险产品不断创新,除了传统保障型产品外,确有越来越多投资型产品面世,就此,接到销售人员来电,若有潜在的投保需求,消费者要根据实际情况详细了解产品的性质,分清到底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保险,或者也可请对方比较一下不同投资类险种的利弊,倘电销人员无法在这些方面给出较为合理的解答,而只是一味高谈阔论其所在险企旗下某款产品,消费者就应保持理性与谨慎,较稳健的方法是:礼貌地结束通话,挂机,而后直接去保险公司网点办理咨询投保事宜,等到所有的保险合同细节都已了解清楚后再作决定

随越来越多的类似“扰民事件”被曝光 ,电话销售这种新兴的保险营销方式,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电话营销又简称电销,这一营销方式发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到目前为止主要有3种销售模式。

1.传统模式,即咱在电话中答应购买后就会收到一张投保单,签名确认后交回保险公司,保险公司通过核保并扣费成功,保单正式生效。

2.半成交模式,在电话中,只要承诺买此产品,在提供了核保所需的相关资料及账户信息等后,保险公司就进行核保及扣款,之后才是在投保单签名确认,保单正式生效。

3.成交模式。只要电话确认了成交,就直接扣款,无需再补充签名。

在国内的保险电话销售中,三种模式都存在,但更为普遍的是传统模式和半成交模式。这两种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要签字确认后才能扣款,一个是电话确认即可扣款,但同时仍需要后补签名。

在保险公司电销人员的强力推销下最终稀里糊涂的买下了保险,而过了几天头脑冷静,却发现自己对这个没多大兴趣,想退掉该怎么办呢?

退保办法一:

不管是哪个保险公司,办理完业务,客户专员都会把自己的工号以及联系方式提供给客户,你退保时直接回呼自己的客户专员,要求他给你退掉这份业务,这时客户专员为了自己的业绩一定会对你进行劝导,如果你决心已定,那就直接了当的跟客户人员说,这个不用劝了,我已经决定了,态度强硬一些姿势摆的高一些,因为你退保属于正常要求,所以一定可以给你退的。

退保办法二:

回呼保险公司呼叫中心,投诉或者人工坐席要求退掉保险并提供当时办理成功的保单号即可退掉然后等坐席为你回复确认后,即可退掉退的态度强硬一些就说自己就是不想办了,没什么原因。要不然你就等着推销能力超强的客户员对你轮番的抛卖点吧。

退保办法三:

拿着保单合同,到当地的保险公司去办理退保手续。不过一定要在犹豫期内啊,不然扣了钱那可别再去骂保险公司了,因为那些东西在合同上都写明白了的。

当你看到我的文章已经被电销销售保险误导了怎么办呢?

那就可以考虑退保,如何才能全额退保呢?

首先得找专业的团队帮您处理

+巍 18007903629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6041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